其实这样的局面,还是朱元璋亲自造成的。朱元璋是个疑心比较重的人,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强的强人,因为胡惟庸案,把丞相都废除了,所以的行政处理,都压到朱元璋一个人身上了。他比较强悍,自己能搞得定,但是他的后代就不一定呀。他完全没有考虑后代人的能力。于是便有了司礼监,司礼监有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他们可以替代皇帝去看奏章,可以批红,也可以去盖章,这样,那些能力不足的皇上,就会省了好多的事情。掌印太监在皇权比较弱的时候,实际上是有很大权力的。
太监
所以明朝出了相当多的有权的太监的,比如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等等,等等。他们都是手握大权,操控者朝廷中的各种事情,当然到最后他们的下场都不是特别的好。
在这些太监当中,魏忠贤的地位是最高的,魏忠贤效忠的皇帝是明熹宗朱由校,这个皇帝在明朝历史上也是一个奇葩的皇帝,他并不精益求精的去治理国家,二十喜欢做木匠活,而且做得还非常的好。他曾经做了一个摆在桌面上的小屏风,让太监去买,说要卖10000两,结果,不到两个时辰,这个屏风就卖出去了。说明他的工匠艺术是相当的高高超的。这样的皇帝,不愿意把持朝政,那么就会有人帮他,
朱由校
太监这个职业,在明朝并不是十分好的职业,如果不是家里实在是太贫穷了,过不下去了,是不会有人想着做太监的。魏忠贤就是家里太穷了,迫不得已。魏忠贤进宫了,也开始多方的巴结,巴结到了太监魏朝,魏朝有个对食是客氏,见到魏忠贤之后十分的喜爱他,之后冷落了魏朝。朱由校即位后十分的喜欢客氏,于是连着魏忠贤一起喜欢了。从此魏忠贤就开始飞黄腾达了。朱由检不想做的政事,全部交由魏忠贤,从此魏忠贤的权势就越来越大,一度的把持朝政,被称为九千岁。随后魏忠贤就开始专权,捞取各种利益,不断地打击异己,一步一步的权势熏天。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的明熹宗朱由校就去世了,朱由检继位了。在朱由检继位之初,并没有对魏忠贤大动干戈,但是魏忠贤掌权时间太长了,朝廷也有不少人恨他,也是开始弹劾他,也就在此时,朱由检开始动了,一鼓作气是把魏忠贤的势力全部给拔掉了。魏忠贤最终也是以只杀而告终。但是,崇祯帝刚刚继位,也就才17岁,为什么权势熏天的魏忠贤斗不过这个年仅十七岁的皇帝呢?
朱由检
其实呀,这不难理解,之前也说过了,太监在明朝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而登上了历史舞台,与皇帝集团和文官集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这其中任何两个集团联合,另一个集团就会出现弱势。比如魏忠贤,是太监和皇帝集团联合,文官集团弱,所以魏忠贤可以把持朝政。比如严嵩和嘉靖皇帝,是文官集团和皇帝集团联合,则在嘉靖一朝没有祸国殃民的太监。也有三股政治力量合而为一的。比如张居正时代,文官集团(张居正为代表),太监集团(冯保为代表),皇帝集团(李太后为代表)一起联合才能有张居正的新政。
文官
魏忠贤是得到了朱由校的宠爱,所以开启了自己专权的一生。但是朱由检上台之后,慢慢的就和文官集团联合了,所以,很容易,魏忠贤为首的太监集团,就很容易被打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