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启为何叫“启”?原来,背后隐藏着一段惨烈的历史

夏启为何叫“启”?原来,背后隐藏着一段惨烈的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64 更新时间:2024/1/8 0:22:33

关于夏,古书上有不少记载,其中存在颇多自相矛盾之处,但无一例外地都确认其名为“启”。然而夏启之“启”,普遍意思是开启、开始,因此夏启就有似乎“夏朝开创者”的意思,而不是夏代第一位君主的真实名字。

那么,夏启到底是真实名字,还是后世以此来表达“夏朝开创者”之意呢?以甲骨文与先秦文献来看,背后隐藏着一段不忍直视的历史。

甲骨文中的启字

甲骨文中的启字,由“户”与“又”字组成,其中“户”代表大门,“又”代表右手,因此启字本义就是推开门。

由推开门这个动作,后来引申为开创、开拓、开始、开启之义。其中,商代启字上后来还加了“口”,表示言语启发教育。

令人不解的是,春秋时期的启字,一段时间曾将“又”改为“戈”,表示“以戈启门”,这是以武力打开大门,如此改动的背后逻辑难以理解。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夏启时代如果存在文字,大概属于“初熟或较熟文字”,因此夏启之“启”的意思大概是推开门,而不会具有后来才出现的引申义,即不可能自称“夏朝开启者”。

中国人取名,往往具有一定含义,一般不会胡乱取名,因此从甲骨文来看,大禹或涂山氏大概不会给儿子取名为“推开门”。考虑到启字的开始、开启之意,因此真相可能是由于年代久远,后人已经遗忘了夏代第一位君主名字,于是就“他称”称之为“夏启”——“夏朝开启者”。

甲骨文出土之后,证实了《史记》中的商代世系可信度,由此而见《史记》中的夏朝世系大概也是可信的。既然如此,后人会单单遗忘“夏朝建立者——夏启”的真名吗?毕竟,夏朝其他帝王名字错不错不知道,但至少相对正常。因此,似乎没有理由说后人遗忘了夏启的原名,于是创造了一个“夏启”,用以表示“夏朝的开启者”。

文献中的夏启诞生

如果“夏启”并非表示“夏朝的开启者”,那么夏启难道是真实名字吗?结合甲骨文与文献记载来看,夏启是真实名字,只是背后隐藏了一段不忍直视的历史。

屈原《天问》中记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启(夏启)棘宾商,《九辨》《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其中的“勤子屠母”何解?东汉王逸注解认为:“勤,劳也。屠,剥裂也。言禹剥母背而生,其母之身分散竟地,何以能有圣德忧劳天下乎。”当然,王逸搞错了对象,他认为“勤子”是大禹,实际上是“夏启”。

也就是说,夏启母亲难产,被人剖腹取子,导致夏启母亲涂山氏身体不全。需要注意的是,大禹似乎也是剖腹产,史书记载他是“拆胸而出”。

除了屈原《天问》之外,西汉初期也有文献记载夏启是剖腹子。

西汉《淮南子》记载:“禹治鸿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到嵩高山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这句话的大意是,大禹不慎碰到一块石头,石头误中大鼓,怀有身孕的涂山氏听到鼓声就连忙赶来,正好见到大禹化熊,然后涂山氏就被吓跑了,一追一逃之间,涂山氏力竭化为了石头,大禹悲痛不已,对着石头大喊“还我儿子”,之后石像里降生一个婴儿——夏启。

显然,结合《天问》不难看到,这是一段神话故事,内核仍是大禹剖腹取子。

从甲骨文的启字来看,本义是推开门;从文献上来看,夏启是一位剖腹子.......“推开门”与“剖开腹”这两个行为具有一定相通之处。由于剖腹取子的这一段经历过于难忘,为了纪念涂山氏,大禹由此给儿子取名为“启”。

从历史上看,有过与大禹、夏启相似的案列,比如楚国之“楚”的来源问题。《清华简·楚居》记载,大约在周文王中期,楚先君鬻熊的妻子妣厉,在生熊丽时难产,后来通过剖腹产子的方式生下熊丽,妣厉死去,但熊丽存活了下来。妣厉死后,巫师用“楚”(荆条)包裹其腹部埋葬。为了纪念这件事,熊丽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

总而言之,从甲骨文、先秦文献、战国竹简等综合来看,“夏启”不是表示“夏朝的开启者”,而是真实的名字,只是背后隐藏了一段惨烈的历史。

更多文章

  • 姜子牙身为丞相,死后不久,周文王为何就要杀光他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文王和姜子牙的关系,姜子牙遇到周文王之前是干什么的,周文王为什么请姜子牙

    周文王和姜子牙之间的相遇非常意外。那时,姜子牙正在河边钓鱼,遇到了一代皇帝的周文王。两个人在河边互相交谈,而且非常聊得来。周文王问了姜子牙很多事情,姜子牙都很轻松的帮他解决了问题。然后周文王就封了姜子牙为他的军师。直到姜子牙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崇高地位,辅助周文王,表现的非常好,所以他在朝廷

  • 姜子牙有10个称呼,最后1个,玉帝忌惮、元始沉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子牙在神仙中的地位,姜子牙在三界中是什么地位,姜子牙为何是众仙之首

    看了封神演义原文,歪歪发现姜子牙的称呼还真是不少,今天歪歪就总结了姜子牙十个称呼,最后一个,让玉帝忌惮、元始沉默。人中仙①人中仙按照封神演义小说中‘天数’论,文中所有角色的出现,都拥有既定宿命,姜子牙当然也不例外,所谓:天下荒荒万民怨,子牙出世人中仙。值此殷商破败飘摇之际,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百姓,怨

  • 申候为什么杀死周幽王?西周的灭亡,申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灭亡西周,杀死周幽王的是申侯与缯国以及犬戎的联军。而申侯又起到了主导的作用,那么申国为什么要杀死周幽王呢?它又是怎么灭亡西周的,我们就聊聊这个申国。【申国增封】关于申国的位置到现在依然是有争论的,说法有很多。笔者依据钱穆先生《国史大纲》为基础,说说一个总体的看法。申国本来在陕西,宗周的西北方向,为西

  • 商朝用活人当做祭品,惨遭杀害的人,就被称为人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商朝活人殉葬,商朝图片,古代人用活人做祭品

    比如商纣王曾经为了平息水患,一次性杀了三十个羌人,用来祭祀河神,祈求洪水能早日褪去。在商朝,这种被当做祭品而惨遭杀害的人,就被称为“人牲”,字面意义上来看,完全就是把人当成牲畜,只要举行祭祀活动,就会将这些人牲残忍屠杀,以此达到祭祀神灵的目的。(图:北美洲阿兹特克人活祭场景还原画)毕竟商朝是奴隶制社

  • 从贫困县的小职员,受一只老鼠的启发,摇身变成了秦国的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十大丞相先后排名,平民当丞相的故事,秦国五张羊皮换丞相

    [var1]李斯最开始只是一个贫困县的小公务员,平时除了吃饭,还能省点钱,所以生活也就这么过着。原本李斯对生活没什么太高的追求,就这样很可以了。但是有一天,他辞职了,说自己要去看看世界,闯荡一下。为什么呢?因为他有次去上卫生间,发现卫生间的老鼠特别害怕人,只要感觉到有人来了,就到处乱窜,找地方躲起来

  • 秦国能灭六国一统华夏,既非一世之功,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是怎样一统六国,秦国为什么能一统六国,秦国一统六国时谁最厉害

    智氏亡,三晋分;三晋分,七国立;七国立,战国起。这里的智氏是春秋时期晋国最有实权的大夫,但是奈何执掌晋国大全的智家掌门人智伯瑶小看了韩赵魏三家大夫,从而被这三家联手灭掉。韩赵魏三家大夫一合计,瓜分了智家的领土,此时的晋国也已经名存实亡,这一年是公元前453年。瓜分了智氏的三家,野心不断膨胀,于是请求

  • 廉颇、黄忠70 岁可征战,而她78岁能平叛,巾帼之首无人堪比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忠与廉颇,廉颇和黄忠的关系,历史中廉颇和黄忠哪个厉害

    一、因身具韬略武艺,行军布阵,谋略智慧,15岁被族人推举为部落首领,拓地千里据当地传说及《隋书》卷八十列传第四十五 《列女传》记载:公元512,有一天,南北朝时的高凉郡南越俚人部落,冼氏首领冼练家中降临了一名女婴,最令人吃惊地是,女婴不哭不闹,异常安静。当时,对于刚刚出生的小孩,民间都有打小孩屁股的

  • 刘邦的一位耿直大臣周昌,以口吃保太子,尽己所能保赵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为什么要跪谢周昌,刘邦周昌的关系,周昌是怎么追刘邦的

    [var1]刘邦的原配老婆是吕雉,吕雉给他生下的儿子是他的嫡子,虽然吕雉和刘邦是患难夫妻,但是刘邦的这种性格导致他未必就那么重恩情。刘邦当上皇帝以后,非常喜欢的就是戚夫人,而戚夫人给他生的儿子刘如意,也是让他爱屋及乌。[var1]刘邦想让自己喜欢的这个儿子刘如意当太子,于是就有心废立太子,这事情刘邦

  • 历史上的吴起有多厉害?一生没有败绩,魏武卒能以一敌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起一生没有败绩,一生无败绩的战神吴起,吴起一生领兵打仗有败绩吗

    [var1]吴起的第一个伯乐是鲁国的公孙氏,他做了杀妻明志的极端事情,没有得到国王的赏识,所以他转向魏国。吴起的第二个伯乐是著名的魏文候,他看到了吴起的非凡天赋,并直接任命吴起为主将,随后,吴起实行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改革,并对西周以来存在的战车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并培养了当时最强大的力量 -

  • 晋国大宗灭亡的前夜, 有五个小诸侯国试图扭转乾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国是如何灭亡的,晋国被灭国的原因,春秋晚期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

    虢国与翼城贵族们扶持晋侯缗话说晋侯缗元年,曲沃宗族接替翼城大宗,成为晋国新的管理者,渐成大势所趋。因此,曲沃宗族有恃无恐,行事极为乖张,有时也遭到江湖上的诸侯所不满,贬称曲沃为非法政权,视曲沃中人为异类,势不两立,甚至图谋联盟攻打曲沃。其实,当年翼城已经基本属于曲沃,只是在周天子的干预之下,虢国与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