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事情起因于吴越两国的一段恩仇。春秋末年,隔钱塘江相望的吴国和越国都想吞并对方,即位不久的越王勾践便挑脾气暴躁的吴王阖闾来攻打越国,由于吴国准备仓促,而越王勾践则以逸待劳,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杀 勾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至于一败涂地。他带着随从仓皇逃窜到会稽,随后派人去向夫差求和,却遭到严词拒绝。
[var1]
面临险境的勾践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要么孤注一掷,率领所有军队与吴王决一死战;要么寻找合适的人选说服吴王饶过自己。勾践心里非常明白,凭借自己此时的实力,走第一条路只能是兵败被杀,因此他不得不走第二条路。那么选谁去好呢?为此他作了一个小测试。勾践来到军中,对他的将领和士兵们说:“我们大祸临头了,但我愿意跟大家共渡难关,因此我决定杀掉自己的妻儿,焚毁随身带的财物,跟他们拼死一战,大家的想法是否跟我一样呢?”勾践虽然这么说,实际上是想得到大家否定的答复,可是整个军营中却出现了可怕的沉默。
[var1]
于是勾践转移话题说:“大家既然不愿意作出回答,那么说明大家还是不愿意这样放弃生命,可是吴王不答应我们求和的要求,这该怎么办呢?”勾践的这席话有了效应,大夫文种站了出来,他说:“事情还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应该积蓄力量尽力挽回。”勾践马上接着说:“不知道大家对文种大夫的提议有什么想法?”众将士开始有部分人点头了,勾践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既然没有人反对,那么就按照文种大夫说的办,我决定任命文种为全权大臣,前往吴国说服吴王同意我们的求和请求。”临行前,勾践特意秘密跟文种说:此次吴国之行,你务必要答应吴王的一切条件,只要能说服他不杀我就可以了。
[var1]
吴国当权的是太宰伯,此人贪得无厌、目光短浅,你首先得从他入手。至于具体行动方式,你可以见机行事,不必向我请示。勾践说这些话的时候反复叮嘱文种不宜告诉第二者,然而正是这席话后来断送了文种的性命。文种启程时,勾践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国内张榜征召白肤纤腰的美女,他对臣民们说:“现在是你们每一个人为这个国家作一点贡献的时候了,此次征召的美女肩负着国家民族复兴的使命,一旦成功,我将亲自为她们庆功。”与此同时,勾践还让文种带上从国内收集的大量金银珠宝,希望他能彻底说服吴王。
[var1]
文种不辱使命,他很快就以美女和财宝贿赂了吴王的近臣伯誣,求他向夫差开口讲情。贪心的伯誣财色当头,国家利益便置于脑后,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夫差允许越国求和。然而,吴王手下的一些有识之士看出了勾践的意图,于是,纷纷劝说吴王不要放过勾践,他们认为这样无异于放虎归山。这其中态度最坚决的当属伍子胥。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国著名大将和重要大臣,但是却遭到了楚国奸臣的陷害,伍子胥事先得到消息,这才逃出了楚国来到了吴国。由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重用,阖闾死后又被夫差视做国家支柱。他这一劝说,吴王的想法开始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