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昭襄王为秦国统一打下绝对的基础,灭六国基本是秦昭襄王的功劳

秦昭襄王为秦国统一打下绝对的基础,灭六国基本是秦昭襄王的功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9 更新时间:2024/1/26 3:49:14

[var1]

年号含义:无年号,但名字为稷,是古代一种重要的粮食,可能是秦惠文王开拓巴蜀汉中后,农业得到极大的发展,粮食丰收,所以有了这么一个名字。

主要辅助大臣:魏冉、白起范雎等。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

1、通过多次的合纵连横,有时联合韩齐魏等国攻打楚国,有时找借口攻打韩魏齐等国。不停的改战略和进攻对象,完全是其父秦惠文王灵活善变、毫无道义的国际政策。经过多年的战争,不断侵占了这些国家的大片土地,还有效的削弱韩齐魏等国。并攻陷楚国国都、扣押楚怀王多年,令楚国基本灭国。

2、最出名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襄王的谋划下进行的,长平之战不但一举打残了赵国,极大的震慑了其他国家,为秦国树立了强大的威慑力。更重要的是占据了统一全国的战略高地。

拥有上党,居高临下,直接俯视和威慑魏韩晋多个国家,成为架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刀。后来秦国确实也是通过上党地区,多次发起对东方各国的打击,直至统一天下。

3、灭周夺九鼎:这是标志性的事件,灭周后,秦昭襄王可以说为天下人,特别是秦国的后代打掉了身上的束缚,不再受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的影响,为后来称帝铺平了道路。虽然周天子没有实力,但名义大份还是在他哪里,其他各国想要突破王位上升,无论如何也避不开周天子这层天花板。秦昭襄王敢为天下先,或者是鲁莽好战,直接打掉了这层挡在所有人面前的玻璃天花板。

[var1]

对历史的影响:

1、强化王权:在秦昭襄王四十一年,采纳范雎的建议,加强王权控制。先夺了宣太后、丞相魏冉等旧贵族的权,并将一大批贵族流放至外地。将大部分国家权力从贵族手中收回,集中在自己手中。这也是秦国不断走向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的起点,如果没有秦昭襄王的集权政策,恐怕后来未必有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中国统一可能要延后几百年。

2、开始郡县制管理模式:史记记载:“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南阳免臣迁居之。三十五年,佐韩、魏、楚伐燕,初置南阳郡”。

估计是因为秦昭襄王开始有意压制国内贵族权力,再加上他儿子不多,不想把新国土分封给旧贵族,壮大旧贵族的势力。而且经过商鞅变法后,平民阶层崛起,也需要更多的利益和位置,所以,郡县制是安排这些亲信最好的方式。这是秦始皇全面推广自全国,并行两千年的郡县制的雏形。没有秦昭襄王的开,后来未必会出现。

2、灭周:虽然这是一次大事,但对历史的影响已经减小。周已经名存实亡,而且他的哥哥已经进入过一次周天子的都城,并把玩了一次天下之鼎。秦昭襄王更是直接把鼎搬回了咸阳,让秦国人从此有了天命所归,统一天下的朦胧想法。

3、远交近攻的国际战略:启用范雎后,秦昭襄王根据时事发展,一改张仪的连横政策,改为远交近攻。避免了战略目的不清的大问题,从可以集中资源和力量,对付周边的国家,而不会像之前那样,要不断的抛弃信义。更重要的是,估计这一套玩了几十年,也玩不下去了,是时候要改变了。主要是他能改,这才是雄才大略的体现。

4、称西帝:秦昭襄王在十九年的时候自称了一段时间西帝,这是在王的高度再上一层,虽然后来迫于压力取消了,但这种称呼也是够超前的。帝的称号估计要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这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事情,历史从此多了一种可能,因为秦昭襄王树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让大家奋斗,否则,嬴政可能也不会称皇帝了。

[var1]

生平:

秦昭襄王,也叫昭王,在位56年,时间之长,仅次于清乾隆。原在燕国作为人质,母亲姓芈,就是那个电视剧中的芈太后的原型,秦稷继位后即为宣太后,成为历史名人之一。

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秦武王突然病逝后,他打败了由魏王后支持的弟弟成功上位。上位后第二年,秦国多个主要大臣、他的兄弟及家族元老都意图谋逆,最后被其挫败。魏冉等支持者将其全部兄弟等参与谋反的人全部诛杀。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当时权力斗争之惨烈,他上位过程之血腥和艰难。

主政前期,因国内不稳,他聪明的采取后退战略,通过退还一些楚国、魏国等国家的土地,主动示弱,以获得这些国家的支持和减少军事压力。从而获得了稳定的国际环境,将精力用于稳定国内局势,清除内部反对势力。

稳定局势后秦国开始反攻、四处出击,开始了秦昭襄王几十年的对外征伐,开疆拓土、直至国弱民穷。估计前期,秦国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有稷,粮食丰富,可以支撑秦国几十年的对外战争。

对外来说,他绝对是一个好战的诸侯王,而且狂妄自大、不尊礼制、行为有异于常人。血腥上位、推行中央集权、改变国际政策、军队大量屠杀、灭了周天子、囚禁楚怀王,所有的行为都是其他一般人做不出来的。

对内来说,懂得用人、政治手腕高超,一上台就遇到大规模的谋反,在根基未稳的情况下,也能平定;能长期平衡国内各方政治势力,在宣太后和魏冉干政的情况下,几十年后才对其下手,忍耐能力也是无人能比;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平叛、在国际上退让领土、初期的对外战争,也不知道是秦昭襄王主导的还是宣太后魏冉他们主导的;但其国内经营有方,能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推出新措施、新政策,为长期征战提供后勤支持,这是可以确定的。

秦昭襄王的一生,是征战的一生,是开拓的一生,他继承秦孝公、秦惠文王以来的强国战略,不断的对外征伐、对内变法完善民政。经过他这一生的征战,六国之中有五国基本被打残,楚国几百年的都城被攻破、魏国、韩国、齐国、赵国等已经俯首称臣,只剩下遥远的燕国还在苟延残喘。

[var1]

他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天下的局势和未来,已经为秦始皇后来的统一打下了绝对的基础。只要秦始皇不发疯,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在其国内各种势力的推动下,特别是军队的推动下,统一已经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仗已经基本被秦昭襄王打完,秦始皇剩下的就是将整个国家收拢在一起,结合在一起,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控制好整个国家,就已经是千古一帝了。可惜,郡县制推广开了,还是没有得到最好的结果。

秦昭襄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人丁不旺,而且好像寿命都不长,无论是教育方面还是儿女的树立方便,都不如他爹秦惠文王。

估计是太忙了,没什么时间也没什么兴趣生孩子、教育孩子。好像他们几兄弟都受秦惠文王的影响,热衷于建功立业,热衷于政治和权力;或者赢氏家族的子孙都这样,尚武;可惜后来好像完全变了。可能人以为没有什么明显的威胁时,就会完全改变,连性格都会改变。

更多文章

  • 秦国之所以笑到最后,原因有很多,商鞅变法只是其中一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商鞅谈秦国为何变法,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最大影响,商鞅为什么去偏僻的秦国变法

    [var1]第二点,我们现在从司马迁笔下看不到秦孝公和商鞅的具体交情是怎样的,但是要在一个国家搞变法这样的大事。没有绝对的支持和信任,是肯定搞不成的,可以想见,秦孝公和商鞅当年绝壁是一对志同道合互相依赖的君臣。搞变法的君臣组合里,像这样一直到最后都没出反复,应该为数不多吧,难道能说他们不是极其君臣相

  • 秦国统一天下,天下真的太平了么?“里耶竹简”记录一场突发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统一过程,秦国竹简图片欣赏,秦国竹简记录了什么

    [var1]公元221年,一支来自西北的军队攻入东方齐国的都城“临淄”。历时十年,席卷华夏的统一战争,终于结束了。秦国作为的胜利方,成为了天下的主人。[var1]在河南里耶出土的一批竹简,可以让我们了解秦国当时的民间情况。在这批竹简中,曾记录了一件突发事件,公元前221年,就在秦统一天下这一年。在离

  • 秦国靠三件事,虽白手起家,却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原因,统一六国的秦国有多厉害,秦国什么时候统一六国

    秦国的始封君为秦非子,他虽然是商朝重臣的后裔,但秦非子最擅长的并非辅佐国君,而是养马,恰逢周孝王致力于振兴王室,对于抵御戎狄一事格外上心,而战马又是作战的重中之重,因此秦非子得以脱颖而出,被周孝王赏识,从而获得封地,但秦此时不是诸侯国,充其量只算周朝的附庸而已,由此可见,秦在建国初的地位并不高,与齐

  • 逻辑推断,秦始皇嬴政绝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嬴政是谁的儿子,秦始皇有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吗,历史的嬴政真的是吕不韦的儿子吗

    比起谈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更多的人更喜欢八卦秦始皇的出身。[var1]秦始皇嬴政更直接的说,人们特别喜欢谈论秦始皇的“爹”是谁。最早抛出这个八卦的是太史公,司马迁老爷子。老爷子在《史记·秦本纪》当中描述,秦始皇嬴政的父亲是秦庄襄王子楚,子楚就是异人。但是《史记·吕不韦列传》又记载,是吕不韦将有身孕的赵

  • 秦始皇灭六国历经九年时间,只有这二人能与之抗衡,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始皇灭六国纪实,秦始皇灭六国谁的功劳最大

    第一个就是战国的李牧了。要说李牧可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一呢,一开始的时候李牧是在赵国的北方守卫边疆的,主要是和匈奴和林胡相对抗的。在当时中原国家和北方民族进行对抗的时候是占不到什么优势的,不过李牧可是做到了,在驻守北方的时候大败匈奴,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var1]秦赵对抗的时候

  • 秦国的变法让秦国成功,为什么又成为了暴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变法战国初期,魏国通过李悝变法成为战国第一霸主,其后各国先后变法图强,秦国迎来了商鞅。来到秦国的商鞅先是通过试探知道了秦孝公是真正的想要富国强兵,两人开始酝酿变法。为了顺利实施变法,秦孝公先是让商鞅和国中旧贵族进行一场辩论,确定了必须变法才能图强的观念,而后商鞅在秦孝公的强力支持下,

  • 秦国为什么能以一敌六?在兵马俑中发现了三件逆天科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什么从兵马俑判断秦国的强大,秦国兵马俑有多强大,秦国为什么要打兵马俑

    [var1]考古专家在挖掘兵马俑的时候,被兵马俑的身上的气势所折服,兵马俑当时出土的时候,脸上是红光满面的,铠甲也有颜色,只不过遇到空气以后变色消退了。考古专家在兵马俑里找到了三件逆天的科技,可能就是这三件东西,让秦国强大起来箭头秦军的弩十分厉害,但是弓箭依然毫不示弱,兵马俑里的弓箭的箭头,是呈三棱

  • 秦国在统一天下之时,北方匈奴其他胡族部落为何没有乘机入侵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统一前和匈奴打过吗,秦国与赵国共同抵御匈奴,秦国抗击的匈奴在哪里

    [var1]可是谁知道,在这九年中,秦国得利是最大的但是承受的压力也同样大,因为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到战

  • 邯郸之战没平原君就赢不了,太史公为何还用“利令智昏”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孝成王与平原君的关系,太史公对吴起的评价,太史公为什么说赵盾弑其君

    战国,诸侯并起,纷争不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周朝的“礼”已经无法继续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势的诸侯国开始崛起并挑战天子权威,周王室的分封制也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战乱时代已经无法避免地到来了。春秋时期,活跃在华夏大地上的诸侯国有百余个,虽名义上还是侍奉周天子,但被周天子分封的诸侯问鼎中原之心早表现得淋漓

  • 秦始皇登基时,西方哪个国家最强大?相比秦国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登基时的秦国面积,秦始皇统一前秦国实力,秦始皇统治秦国了吗

    [var1]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西方也有一个帝国出现了,那就是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公国,这个国家也是非常的强大,可是在秦始皇消灭了六国之后,这个亚历山大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而马其顿王国也已经没了,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那就是古罗马共和国。可是古罗马共和国和秦国,哪个国家会更加的强大呢?虽然说古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