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赳赳老秦的背后,是秦国的致命弱点:立国五百年,实在太老了

赳赳老秦的背后,是秦国的致命弱点:立国五百年,实在太老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524 更新时间:2024/3/29 3:54:20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有秦始皇一手缔造的无敌帝国,居然在他死后数年就迎来了末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最后秦国偌大的基业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每当读到秦国的崩塌,人们都不禁有一个疑问,赳赳老秦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就崩塌殆尽,难道仅仅是因为秦二世胡亥这样一个昏君吗?其实不然,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老秦实在是太老了。

[var1]

立国日久

秦国是周朝在公元前770年赐给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秦非子的封国,处于中原大地的西北部。一开始,因为地处偏僻,秦国只是周朝众多封国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一度被同时期的高富帅国家鄙夷为“蛮秦”。

这些国家没想到的是,因为地处偏僻的原因,秦国国内的百姓经常要和边境的蛮夷部落西戎作战,因此民风极其彪悍,百姓的好战之心也非常强。凭借着这些好战的百姓,秦朝的历代统治者都取得了彪悍的战绩。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当时的周天子大喜过望,嘉奖他为西陲大夫。

[var1]

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灭亡,周平王带兵慌张逃窜,秦襄公派兵护送他东迁,由此正式成为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之一,为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了多年的战乱,到秦孝公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开始衰退,好在秦国命不该绝,商鞅入秦,开始变法,富国强兵,秦国依靠着这次变法成功转型,逐渐成为了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更幸运的是,在此之后,秦国接连迎来了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烈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赢柱、和秦庄襄王嬴异人六位英主。

[var1]

在他们当政的时期,秦国在内励精图治,在外扩张领土,国力一跃成为了诸侯国中的最强者,堪称无敌。

最后,秦国抽出了一张王牌卡——秦始皇嬴政,这位天选王者奋六十之余烈,逐个击破,一统六国,凡是大秦铁蹄所到之处,六国无不俯首称臣,自此,秦国迎来了立国以来的最辉煌时期。

弊端百出

秦国至此已经立国五百年,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老牌国家惯有的一些弊端。

[var1]

首先就是结党营私。在古代宗法分封制的影响下,秦国产生了大量以贵族宗室为主体的利益集团,他们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牢牢的把握住了秦国上层的官职和资源,以至于阶级极度固化。

秦国下层的百姓想要向上攀爬,只能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不仅如此,这些贵族集团为了维护自己长久的利益,竟然不惜以国家的国力作为代价。

他们希望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能延续周朝的分封制,赐给他们领土,为此他们蛊惑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甚至联系了大量的六国贵族作乱。

[var1]

秦始皇对这一切心知肚明,哪怕是他这样强有力的君主,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清除国内这些根深蒂固的老牌贵族,只能徐徐图之。

可没想到他的生命支持不了他的计划,以至于他死之后,这些老牌贵族勾连外敌,让本就千疮百孔的秦国雪上加霜。

其次就是法家苛政,秦国为了使百姓各司其职,为秦国这辆不断前进的大型战车提力量,采用商鞅的法家学说管理人民,这些条条框框几乎将秦国人的一举一动都束缚了起来。

[var1]

在秦国,百姓除了种地就是打仗,连无事在路上闲逛都是犯法的,更不用说其他方面了。

而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非但没有让已经战斗了多年、损失惨重的百姓们休养生息,反而还接连开始建造世上少有的大型建筑工程,如秦长城、阿房宫,这些工程使得百姓背上了沉重的赋税和劳役,几乎到了无法生活的地步。

最后就是阶级的彻底固化,在秦国平民出身的百姓唯一改变阶级的途径就是获得军功,但是秦国统一六国之后,老秦人已经无战可打。

[var1]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向上攀爬的途径彻底关闭,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统治者也就此失去了秦国本土居民的大力支持。

帝国末日

秦始皇是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英主,如果他能够长命百岁的话,或许秦国的弊端都可以得到解决,它的结局也会得到改写。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秦始皇在巡视天下的途中暴毙,赵高、李斯狼狈为奸,矫诏杀害了贤明的公子扶苏,扶残暴无能的秦二世胡亥上位。

[var1]

这个由宦官集团、贵族集团和官员集团组成的临时联盟做出的决定,彻底将已经风雨飘摇的秦国推向了深渊

秦二世上位后,一心沉迷享乐,不仅不理朝政,为了自己的生活质量,还继续加重百姓的赋税,使得百姓终于彻底到了不造反就活不下去的地步。

自此之后,这个伟大的帝国狼烟四起,无论是想要这一条活路的百姓还是想要趁秦国衰败复国的六国遗民,都纷纷揭竿而起。

[var1]

秦国的军队却已经不像从前一样战无不胜,失去了信念的他们在一群各怀鬼胎的贵族军官的带领下节节败退,一步步退到了都城咸阳。

在这个生死危机的关头,秦国的朝堂依然是腐败不堪、死气沉沉,叛军都打到家门口了,他们还是在争权夺利,还临时弄出了一个秦三世子婴,丝毫不顾普通士兵和将领的死活。

在这种情况下,满怀失望的老秦人终于抛弃了自己的国家,投降了外敌,大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纷纷带着部下投降了项羽。

[var1]

讽刺的是,这队秦国降军最后竟然成了覆灭秦国的主力,逼得子婴白衣白马出城投降,这个五百多年的老牌帝国终于迎来了末日。

世间的规则,一向都是花开花落自有时,生命如此,国家亦是如此,秦国从刚刚立国时的朝气蓬勃,到立国五百年后的弊端百出、死气沉沉以至于最终覆灭,都是历史规律的选择,后人也只有惋惜。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为秦国统一打下绝对的基础,灭六国基本是秦昭襄王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昭襄王是不是把六国打残了,秦昭襄王后期秦国版图,2小时超长视频秦国灭六国

    [var1]年号含义:无年号,但名字为稷,是古代一种重要的粮食,可能是秦惠文王开拓巴蜀汉中后,农业得到极大的发展,粮食丰收,所以有了这么一个名字。主要辅助大臣:魏冉、白起、范雎等。主要施政政策及对王朝的影响:1、通过多次的合纵连横,有时联合韩齐魏等国攻打楚国,有时找借口攻打韩魏齐等国。不停的改战略和

  • 秦国之所以笑到最后,原因有很多,商鞅变法只是其中一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商鞅谈秦国为何变法,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最大影响,商鞅为什么去偏僻的秦国变法

    [var1]第二点,我们现在从司马迁笔下看不到秦孝公和商鞅的具体交情是怎样的,但是要在一个国家搞变法这样的大事。没有绝对的支持和信任,是肯定搞不成的,可以想见,秦孝公和商鞅当年绝壁是一对志同道合互相依赖的君臣。搞变法的君臣组合里,像这样一直到最后都没出反复,应该为数不多吧,难道能说他们不是极其君臣相

  • 秦国统一天下,天下真的太平了么?“里耶竹简”记录一场突发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统一过程,秦国竹简图片欣赏,秦国竹简记录了什么

    [var1]公元221年,一支来自西北的军队攻入东方齐国的都城“临淄”。历时十年,席卷华夏的统一战争,终于结束了。秦国作为的胜利方,成为了天下的主人。[var1]在河南里耶出土的一批竹简,可以让我们了解秦国当时的民间情况。在这批竹简中,曾记录了一件突发事件,公元前221年,就在秦统一天下这一年。在离

  • 秦国靠三件事,虽白手起家,却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原因,统一六国的秦国有多厉害,秦国什么时候统一六国

    秦国的始封君为秦非子,他虽然是商朝重臣的后裔,但秦非子最擅长的并非辅佐国君,而是养马,恰逢周孝王致力于振兴王室,对于抵御戎狄一事格外上心,而战马又是作战的重中之重,因此秦非子得以脱颖而出,被周孝王赏识,从而获得封地,但秦此时不是诸侯国,充其量只算周朝的附庸而已,由此可见,秦在建国初的地位并不高,与齐

  • 逻辑推断,秦始皇嬴政绝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嬴政是谁的儿子,秦始皇有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吗,历史的嬴政真的是吕不韦的儿子吗

    比起谈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更多的人更喜欢八卦秦始皇的出身。[var1]秦始皇嬴政更直接的说,人们特别喜欢谈论秦始皇的“爹”是谁。最早抛出这个八卦的是太史公,司马迁老爷子。老爷子在《史记·秦本纪》当中描述,秦始皇嬴政的父亲是秦庄襄王子楚,子楚就是异人。但是《史记·吕不韦列传》又记载,是吕不韦将有身孕的赵

  • 秦始皇灭六国历经九年时间,只有这二人能与之抗衡,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始皇灭六国纪实,秦始皇灭六国谁的功劳最大

    第一个就是战国的李牧了。要说李牧可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一呢,一开始的时候李牧是在赵国的北方守卫边疆的,主要是和匈奴和林胡相对抗的。在当时中原国家和北方民族进行对抗的时候是占不到什么优势的,不过李牧可是做到了,在驻守北方的时候大败匈奴,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var1]秦赵对抗的时候

  • 秦国的变法让秦国成功,为什么又成为了暴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变法战国初期,魏国通过李悝变法成为战国第一霸主,其后各国先后变法图强,秦国迎来了商鞅。来到秦国的商鞅先是通过试探知道了秦孝公是真正的想要富国强兵,两人开始酝酿变法。为了顺利实施变法,秦孝公先是让商鞅和国中旧贵族进行一场辩论,确定了必须变法才能图强的观念,而后商鞅在秦孝公的强力支持下,

  • 秦国为什么能以一敌六?在兵马俑中发现了三件逆天科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什么从兵马俑判断秦国的强大,秦国兵马俑有多强大,秦国为什么要打兵马俑

    [var1]考古专家在挖掘兵马俑的时候,被兵马俑的身上的气势所折服,兵马俑当时出土的时候,脸上是红光满面的,铠甲也有颜色,只不过遇到空气以后变色消退了。考古专家在兵马俑里找到了三件逆天的科技,可能就是这三件东西,让秦国强大起来箭头秦军的弩十分厉害,但是弓箭依然毫不示弱,兵马俑里的弓箭的箭头,是呈三棱

  • 秦国在统一天下之时,北方匈奴其他胡族部落为何没有乘机入侵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统一前和匈奴打过吗,秦国与赵国共同抵御匈奴,秦国抗击的匈奴在哪里

    [var1]可是谁知道,在这九年中,秦国得利是最大的但是承受的压力也同样大,因为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到战

  • 邯郸之战没平原君就赢不了,太史公为何还用“利令智昏”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孝成王与平原君的关系,太史公对吴起的评价,太史公为什么说赵盾弑其君

    战国,诸侯并起,纷争不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周朝的“礼”已经无法继续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势的诸侯国开始崛起并挑战天子权威,周王室的分封制也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战乱时代已经无法避免地到来了。春秋时期,活跃在华夏大地上的诸侯国有百余个,虽名义上还是侍奉周天子,但被周天子分封的诸侯问鼎中原之心早表现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