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信陵君魏无忌称得上是军事家吗?一个靠名声打仗的奇人

信陵君魏无忌称得上是军事家吗?一个靠名声打仗的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944 更新时间:2023/12/30 10:52:45

怎么理解这四家呢?

中国近代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兵家》中解释说:

“阴阳、技巧之书,今已尽亡。权谋、形势之书,亦所存无凡。大约兵阴阳家言,当有关天时,亦必涉迷信。兵技巧家言,最切实用。然今古异宜,故不传于后。兵形势之言,亦今古不同。惟其理多相通,故其存在,仍多后人所能解。至兵权谋,则专论用兵之理,凡无今古之异。兵家言之可考见古代学术思想者,断推此家矣。”

[var1]

《汉书》的作者班固把魏无忌划分为哪一行列呢?

就是兵形势家: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魏无忌曾经领导过一次合纵攻秦之战,一直打到秦国的函谷关,这就是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这一仗胜利后,各国诸侯都向魏无忌进献了本国兵法,把他视为对抗秦国的救世主,信陵君就把这些兵法合编成一套兵书《魏公子兵法》。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史记·魏公子列传》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陵君称得上是军事家,但并不是那种我们通常认为的点将布阵、纵横捭阖如曹操、吴起或诸葛亮这样的军事家。也就是说呢,信陵君不是那种标准意义上既有理论、又有谋略的军事家,他主要还是靠借势,这是手段上的不同。

你看他给自己养了高达几千人的幕僚集团,这些幕僚就是他的“势”,另一方面信陵君所处的时代“养士成风”,这是一种上层贵族之间的潮流。信陵君也不例外,也是一号“弄潮儿”,所以养了据说有三千多人的门客。

[var1]

这大概就叫“顺势借势”,信陵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这些都是他的智囊团,随时都可以替他出主意卖命,所以当时对各个诸侯都造成不小的压力。

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资治通鉴》

有一回赵王在魏国边境打猎,魏国以为赵王要进攻魏国,连忙召集大臣准备对策。信陵君安慰自己的哥哥魏安釐王说赵王只是在打猎,后来派使者去刺探,果然如此。

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可见这些都是信陵君之前给自己“造势”的结果,所谓“造势”无非就是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就像司马懿被曹爽压制死死的,自己的“势”不敌曹爽的“势”,司马懿只好顺曹爽的“势”而为,私底下却又暗自为自己造势,即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

信陵君最大的资本就是自己的名声,其实你要说他是像孙子白起或诸葛亮一样的军事家肯定不现实,你看像在邯郸之围中,赵国向魏国求救,信陵君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但又不能见死不救,毕竟名声就摆在那里,何况平原君的妻子还是自己的姐姐。

[var1]

因此当时信陵君采取了一个很笨的方法,就是带着自己的一群门客要去和秦军同归于尽,但这本质上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而这时候他的一个幕僚侯赢就站出来给他献了一计,就是“窃符救赵”了。

再有后来秦国攻打魏国,信陵君派人去向各个诸侯国求救,大家一看是信陵君求救,于是纷纷派出兵马就救魏国。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由此可见,其实信陵君最大的“势”就是他自己,是他的名声和贤能,而他的名声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养那三千个门客所收获的,另外像其它三个战国公子虽然也养士,但他们不像信陵君那样礼贤下士,所以名声不如信陵君的好。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信陵君也是有他的军事才能的,只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譬如第二次救魏国的时候,信陵君就有出彩的表现,带领着诸侯大军击败了蒙恬的爷爷蒙骜,一路打到了函谷关。

实际上不难发现,这个时期的诸侯联盟几乎就是建立在信陵君的名声和威望之上,随着信陵君被冷落以及死去,各个诸侯再也无法团结一起,直至被秦国逐个瓦解。

而礼贤下士的信陵君甚至还是刘邦的偶像呢。

关注【围炉言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楚国被攻下首都和陪都后,还能存活五十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国首都被攻破几次,楚国最鼎盛的时期,楚国什么时候发展起来

    [var1]楚国通过对魏、齐、鲁作战,夺得土地人口资源,补充国力。公元前266年,楚国夺取了我国的彭城和萧;公元前257年,楚国夺取齐国莒和琅琊(临沂)。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国。三次战争使楚国的国土向北扩张,均为中原富庶地区,足以弥补丢失国土损失。楚国国土幅员辽阔,战略纵深大。楚号为“三楚”,西

  • 三千越甲可吞吴有何故事?越国三千人就灭了吴国?真相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千越甲真的送给了吴国吗,三千越甲怎么能打败吴国呢,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哪个时期

    两幅大概创作于明末清初的挽联,具体作者尚有争议,并不是蒲松龄写的。这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说项羽灭秦之战,一个是说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前联下句表达的都是经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后终于达到某种目的。这倒也符合明末清初的形势。[var1]“三千越甲可呑吴”肯定是一种艺术性的描写,属于一种比较夸张的豪迈手法,就

  • 秦惠文王为何不用张仪的策略攻打二周?就因司马错的这一点担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惠文王对秦国的影响,秦惠文王与张仪,秦惠文王和张仪谁厉害

    张仪建议秦惠文王说: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资治通鉴》张仪的策略是什么呢?[var1]就是把和魏国、楚国的外交关系搞好

  • 朱元璋吃饭发现菜里有“头发”,厨子摘帽道:我是光头!险些丢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发现碗里有根头发,朱元璋厨子,朱元璋电视剧全集免费完整版

    话说,纵观华夏历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老朱外号朱重八,在元末乱世中从乞丐成为和尚之后遇到贵人赏识,历经各种生死成为了大明的开国皇帝,一生可谓传奇。朱元璋出身贫寒,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没啥学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朱从小就开始卖力劳作来糊口。悲剧发生一场意外,

  • 北宋名相寇准,一生刚正不阿,为什么落得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探秘北宋名相寇准,寇准电视剧38集完整版,北宋名相寇准下场有多凄惨

    (一)寇准出身官宦世家,性格耿直寇准是今天陕西渭南人士(古下邽),其祖上是名门望族,他的先祖苏岔生在西周时期担任司寇一职,后来因屡立大功,朝廷将官职赐给他做姓氏。寇准的父亲寇湘也很厉害,在后晋统治时期高中进士甲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状元。寇准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但是性格耿直、

  • 崇祯自杀后,是谁将他葬到陵墓中?李自成和清帝都有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帝朱由检,明朝正儿八经的最后一位皇帝。纵观他的一生,可歌可泣又可叹,从始至终励精图治,可惜效果一般,还从当皇帝的那天起,就落下个“憋屈”的病根。由于著名大太监魏忠贤权势滔天,第一天进宫当皇帝的崇祯帝,担心刺杀一夜未眠,身边拿着把剑防身,并且未吃宫中食物一口,全靠着自己偷偷藏进袖口中的麦饼果腹。憋

  • 包拯到底是不是清官?考古发现盗墓贼8字留言,900年后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包拯的真实资料,包拯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解密历史上的包拯

    根据史料记载,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并于公元1027年考中了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最开始所担任的是建昌县的知县。包拯是一个十分遵守孝道的人,因为父母年迈,他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的减税。父母不希望他离开,最后包拯干脆就辞去了所有的职务在家中赡养父母,一直到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了

  • 马未都:溥仪妹妹摆地摊,我拿出一个极品官窑,她连看都没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据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中记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要从节俭到奢侈是很容易的,而若是要从奢侈再到节俭则是比较困难的,而其中的道理也不难参透。想必许多读者都是曾经见过一些人家道中落的,有些是因为投资失败,还有些人沾染了赌博之类的恶习而导致钱财散尽,从原本的优越生活到为

  • 此人是朱元璋大舅子,给他大官不做,因说了一句话,直接出家避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出家的故事,朱元璋的小舅子为什么跪在地上,朱元璋哪些亲戚比较厉害

    说起朱元璋和郭家的渊源,颇有一点当年刘邦的风采,刘邦当年一穷二白的时候,吕太公觉得他长得器宇轩昂,将来大有作为,就把自己的爱女吕雉嫁给了刘邦。朱元璋也是一样的,他当年还没有发迹,还在起义军中混的时候,有一天打郭家经过。郭德成的父亲郭山甫远远看见朱元璋,他懂得一点相面之术,顿觉此人龙行虎步,相貌非凡,

  • 靖康之耻时,韦太后在金国后经历了什么?为何回国后还念念不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康之变女人的下场,靖康之耻韦后被金人掠走15年,韦太后回南宋南宋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次遭遇实在太侮辱人了,所以,事故又被称为“靖康之耻”。作为宋徽宗的女人,韦太后的遭遇无疑是凄惨的。那么,这位女子到金国以后,所过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咱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倍受争议的女人。图片:备受争议的韦太后剧照说到“靖康之变”的主角,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还真是一个比一个无能。宋徽宗上位以后,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