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田氏代齐:田氏抢走了姜子牙的齐国,为什么不改国名?

田氏代齐:田氏抢走了姜子牙的齐国,为什么不改国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88 更新时间:2024/1/28 8:42:39

[var1]

姜子牙本来是东海人,很有抱负,也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而此时的商纣王根本不在乎他,姜子牙在商朝没有发展空间,他想去周国碰碰运气。但是周文王并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后来姜子牙在周文王常常路过的地方垂钓,而且还不放鱼饵,他不是钓鱼,他想钓周文王。

周文王见到姜子牙以后,经过一番交谈,瞬间变得大喜,他说:“你就是我祖父所需要的人才”,姜子牙从此在周国得到了重用。周武王即位以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姜子牙的谋划下,于公元前1046年,发兵攻打商朝,商纣王兵败自杀。

武王伐商,姜子牙是总策划师,而且他亲自率领百名敢死队与商军死战,所以姜子牙是功不可没。西周建立以后,周武王论功行赏,把富庶的营丘封给了姜子牙,建立齐国。那么田氏是如何反客为主,又为什么不改国名呢?

[var1]

(一)姜齐是如何衰败的?

姜子牙建立齐国以后,大力推行仁政,树立了良好的国风。到了姜子牙的第十一代孙齐僖公时,齐国开始变强,齐僖公被誉为春秋三小霸之一。

到了姜子牙的第十二代孙齐桓公时,齐桓公重用大才子管仲,推行新政,把齐国推上了霸主的宝座,齐桓公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国能够稳坐霸主的宝座,跟管仲的治国方略密不可分,而齐桓公在位期间扮演的角色是甩手掌柜,把政务都交给了管仲。甩手掌柜可不能享一辈子清福,自己的靠山不在了,那么麻烦也会随之而来。

管仲弥留之际,齐桓公也很焦虑,他问管仲:你百年归世以后,谁可以接替你?你觉得易牙怎么样?

管仲:易牙为了讨好您,连自己的儿子都可以舍弃,这样的人他能效忠您吗?

[var1]

齐桓公后来又连问公子开方和竖刁怎么样,这两位也被管仲否认了,管仲还叮嘱齐桓公离这三位远一点。齐桓公最开始是听了,把他们都打发走了,可是没过多久齐桓公又思恋他们,又把他们召了回来。

齐桓公晚年,由这三位奸臣掌权,他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在齐桓公病重之时,易牙与竖刁发动政变,把齐桓公立的太子赶出齐国,拥立公子无亏,从而引发了五公子之乱,五公子是指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他们相互争权夺利,齐桓公被饿死于病榻之上。

虽然五公子之乱最后被平息,太子也回到齐国即位,但是内乱并没有彻底解决,五公子的狼子野心还在。此后,齐国30多年内,齐桓公的儿子们发动了几次政变,五个儿子都轮流做了一回君主。齐国经过多次内乱之后,被搞得乌烟瘴气,开始走下坡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乱带来的伤害还未消除,齐国又陷入高氏、国氏、庆氏、栾氏之乱,齐国从此再也无力争夺霸主之位,公族势力一落千丈。

[var1]

(二)田氏是如何反客为主?

田氏的祖先叫陈完,他是陈国国君的儿子,后来因内乱逃往齐国。陈完来到齐国以后,受到齐桓公的热情招待,齐桓公提出封他为卿,陈完却没有同意,他认为自己逃难到了齐国,是齐桓公给了自己一条活路,他能够在齐国谋生已是老天爷大发慈悲,不敢再奢望。

齐桓公为人豁达,也不勉强陈完,给了陈完“工正”的官职,就是管理工业生产的小官吏。陈完在齐国定居下来以后,娶了姜姓女子为妻,他为了过上安稳的日子,改姓氏为“田”。

齐国的工商业发动,田完算入对了行,工正这个行业很吃香,也容易发财,田完为田家积累了不少财富。田完为人宽厚仁慈,待人恭逊,其子孙后代以他为榜样,并以此为家训。

田氏一族慢慢发展壮大,到了田完第五代孙田乞时,他的官职做到了大夫。田乞做官期间,四处邀买人心,他不按常理出牌,替国家放粮贷时,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贷,连他把自己家的田租给老百姓时,也采用大斗出、小斗进的策略,

[var1]

不仅如此,田氏家族平时还做木材、海货的生意,并且以进价卖给别人,不加任何中间价,做赔本生意。这就是田氏的狡猾之处,经济上损失点没有关系,换来的可是老百姓政治上的支持。

齐相晏婴为姜氏担忧,他常常劝诫齐景公不要贪玩,要多体恤百姓,笼络人心,可是齐景公不听,任由田氏在齐国施恩。虽然晏婴为了齐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也延缓不了“田氏代齐”的步伐。

到了田乞的孙子田襄子时,他把自己的同宗兄弟任命为朝廷官员,还私底下与三晋搞好关系,田襄子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田白继任齐国国相,此时田氏家族的势力无人能及。田白去世以后,其子田和掌握大权。

公元前391年,田和把齐康公赶到一座孤岛上,给了他一座城作为食邑,让他祭祀先祖,不过后来连这座城也被没收了,田氏让他在岛上自生自灭,齐康公只能在地上挖洞做饭吃。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在孤岛上一命呜呼,享年76岁,姜氏统治了几百年的齐国彻底被田氏取代。

[var1]

(三)田氏为什么不改国名?

田氏取代姜氏以后,仍然沿用以前的国号“齐”,篡权后不改国号,确实比较少见,一般推翻一个政权以后,成功者都要改国号来代表自己的名正言顺,后来的朱元璋也是如此,他建立明朝以后,向邻国发通知,就怕别人不知道大陆已经改朝换代,那么田氏为什么不改国号呢?

第一、田氏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

春秋时期,受礼乐文化的影响,两国交战大多讲究一个“礼”字,推崇的是“以德治国,以礼治军”,篡权本来就违背了礼乐的宗旨,田氏不妨给自己留点口碑,他们可以借此宣杨:代齐的目的不是为了灭掉齐国,而是齐王太昏庸,只顾享乐,我们是为了解救老百姓于苦难之中。

第二、齐国国名已深入民心,改了怕引来动乱

齐国的国名已经用了几百年了,大家觉得自己始终是齐国人,有邦国情怀,大家可不要小看邦国情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是把六国都灭了吗?可是等他死了以后,六国又复兴了,楚人想复兴楚国,齐人想复兴齐国,连张良都想复兴韩国,而且在当地还特别有号召力。所以说田氏不改国名是他的大智慧,承认自己是齐国人。

第三、为了与诸侯搞好关系

春秋时期为了正义而战的不在少数,当初齐桓公搞了个“葵丘会盟”,立了五条规矩,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要废黜已经立好的太子。当初周惠王已经立好太子,受惠后的影响,想废长立幼。周惠王死后,齐桓公打着正义的旗号,把太子扶上了天子的宝座。

[var1]

此类事情在春秋时期发生很多,田氏不想故伎重演,他们为了篡权已是煞费苦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把姜氏拉下马,而田氏代齐的杀手锏就是得民心,自然不会为了一个国名而功亏一篑。

更多文章

  • 信陵君魏无忌称得上是军事家吗?一个靠名声打仗的奇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信陵君人物深度解析,信陵君魏无忌是现代哪里人,历史上的信陵君有多厉害

    怎么理解这四家呢?中国近代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兵家》中解释说:“阴阳、技巧之书,今已尽亡。权谋、形势之书,亦所存无凡。大约兵阴阳家言,当有关天时,亦必涉迷信。兵技巧家言,最切实用。然今古异宜,故不传于后。兵形势之言,亦今古不同。惟其理多相通,故其存在,仍多后人所能解。至兵权谋,则

  • 为什么楚国被攻下首都和陪都后,还能存活五十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国首都被攻破几次,楚国最鼎盛的时期,楚国什么时候发展起来

    [var1]楚国通过对魏、齐、鲁作战,夺得土地人口资源,补充国力。公元前266年,楚国夺取了我国的彭城和萧;公元前257年,楚国夺取齐国莒和琅琊(临沂)。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国。三次战争使楚国的国土向北扩张,均为中原富庶地区,足以弥补丢失国土损失。楚国国土幅员辽阔,战略纵深大。楚号为“三楚”,西

  • 三千越甲可吞吴有何故事?越国三千人就灭了吴国?真相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千越甲真的送给了吴国吗,三千越甲怎么能打败吴国呢,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哪个时期

    两幅大概创作于明末清初的挽联,具体作者尚有争议,并不是蒲松龄写的。这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说项羽灭秦之战,一个是说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前联下句表达的都是经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后终于达到某种目的。这倒也符合明末清初的形势。[var1]“三千越甲可呑吴”肯定是一种艺术性的描写,属于一种比较夸张的豪迈手法,就

  • 秦惠文王为何不用张仪的策略攻打二周?就因司马错的这一点担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惠文王对秦国的影响,秦惠文王与张仪,秦惠文王和张仪谁厉害

    张仪建议秦惠文王说: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资治通鉴》张仪的策略是什么呢?[var1]就是把和魏国、楚国的外交关系搞好

  • 朱元璋吃饭发现菜里有“头发”,厨子摘帽道:我是光头!险些丢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发现碗里有根头发,朱元璋厨子,朱元璋电视剧全集免费完整版

    话说,纵观华夏历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老朱外号朱重八,在元末乱世中从乞丐成为和尚之后遇到贵人赏识,历经各种生死成为了大明的开国皇帝,一生可谓传奇。朱元璋出身贫寒,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没啥学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朱从小就开始卖力劳作来糊口。悲剧发生一场意外,

  • 北宋名相寇准,一生刚正不阿,为什么落得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探秘北宋名相寇准,寇准电视剧38集完整版,北宋名相寇准下场有多凄惨

    (一)寇准出身官宦世家,性格耿直寇准是今天陕西渭南人士(古下邽),其祖上是名门望族,他的先祖苏岔生在西周时期担任司寇一职,后来因屡立大功,朝廷将官职赐给他做姓氏。寇准的父亲寇湘也很厉害,在后晋统治时期高中进士甲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状元。寇准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但是性格耿直、

  • 崇祯自杀后,是谁将他葬到陵墓中?李自成和清帝都有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帝朱由检,明朝正儿八经的最后一位皇帝。纵观他的一生,可歌可泣又可叹,从始至终励精图治,可惜效果一般,还从当皇帝的那天起,就落下个“憋屈”的病根。由于著名大太监魏忠贤权势滔天,第一天进宫当皇帝的崇祯帝,担心刺杀一夜未眠,身边拿着把剑防身,并且未吃宫中食物一口,全靠着自己偷偷藏进袖口中的麦饼果腹。憋

  • 包拯到底是不是清官?考古发现盗墓贼8字留言,900年后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包拯的真实资料,包拯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解密历史上的包拯

    根据史料记载,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并于公元1027年考中了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最开始所担任的是建昌县的知县。包拯是一个十分遵守孝道的人,因为父母年迈,他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的减税。父母不希望他离开,最后包拯干脆就辞去了所有的职务在家中赡养父母,一直到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了

  • 马未都:溥仪妹妹摆地摊,我拿出一个极品官窑,她连看都没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据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中记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要从节俭到奢侈是很容易的,而若是要从奢侈再到节俭则是比较困难的,而其中的道理也不难参透。想必许多读者都是曾经见过一些人家道中落的,有些是因为投资失败,还有些人沾染了赌博之类的恶习而导致钱财散尽,从原本的优越生活到为

  • 此人是朱元璋大舅子,给他大官不做,因说了一句话,直接出家避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出家的故事,朱元璋的小舅子为什么跪在地上,朱元璋哪些亲戚比较厉害

    说起朱元璋和郭家的渊源,颇有一点当年刘邦的风采,刘邦当年一穷二白的时候,吕太公觉得他长得器宇轩昂,将来大有作为,就把自己的爱女吕雉嫁给了刘邦。朱元璋也是一样的,他当年还没有发迹,还在起义军中混的时候,有一天打郭家经过。郭德成的父亲郭山甫远远看见朱元璋,他懂得一点相面之术,顿觉此人龙行虎步,相貌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