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相似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在不同的情况之下,其结果可能就是不同的。就如同闯红灯为人不齿一样,如果是为了避让正与时间赛跑的救护车而在安全情况下闯红灯的话,相信其车主不仅不会被人唾骂,还会得到他人的赞扬。这便是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情况下,所带来的不同的结果。
而在古代,有一件相似的事请涉及到了两个人,其中一个遗臭万年,另一个却是名垂青史。他们分别是谁呢?
首先,前文所提到的“相似的事情”便是娶庶母。而经历了这件相似的事情而得到不同的评价的两个人则分别是曹丕和王昭君。那么他们两人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得到差别如此之大的评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整个事情的经过。说出来你可别不信。
首先,先讲讲曹丕是为何会遗臭万年的。据说当时在曹操临死的时候,他便考虑到,自己的这一群妻妾日后生计问题,于是他便是贴心地对自己的小妾们说到:在他死后,你们如果要是想改嫁就改嫁吧。这样的做法,确实是比较人道的,然而曹操一定没有想到,这句话却是让他的儿子曹丕遗臭万年了。
这件事还是因为一次曹丕生病了才被知悉的。据说,当时的曹丕病倒了,而皇太后卞夫人便前来探望。结果卞夫人一到曹丕的房内便大吃了一惊,在曹丕身边照料着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曹操身边的那一群小妾,而如今他们被曹丕尽数收下,昔日的庶母,而如今父亲死后竟然成为了妻子。而卞夫人先是很惊讶,回过神来之后又气得大骂道:“你真是猪狗都不如啊,你死了老鼠都不吃你的肉。”
而之所以卞夫人会如此愤怒,还是因为曹丕确实做得不对。曹丕是东汉末年人,哪个朝代对于儒家文化是非常推崇的,而儒家的文化可是对人伦情感可是看得非常的重要的,所以当曹丕的生母知道,自己的儿子竟然将自己父亲的小妾纳入到宫中,做这种违背人伦的事情,让她觉得无法的接受,所以才骂他是个禽兽不如的东西。
并且,曹丕还是偷偷地将这些庶母们纳入自己的后宫,如果不是卞夫人意外看到了,说不定还要蒙在鼓里,想想曹丕也不敢将这些庶母们正大光明的纳入自己的后宫,他也害怕朝中大臣的舆论骂死他。而如今事情败露,他遗臭万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而且要知道的是,曹丕是篡夺汉朝的江山在先,这些不过都是以曹丕以实力威胁的结果所导致的,因此,即便他之后是称帝了,但也不能磨灭他们父子两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逼迫汉献帝退位的事实,也不能阻止对篡位的曹丕的鄙视和厌恶。然而,在上位之时已经不受人待见了的曹丕,却还如此的“不拘小节”,被唾骂确实也是活该了。
而王昭君跟曹丕却是有相当大的不同。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王昭君是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而呼韩邪死后按匈奴婚俗她须转嫁给庶子为妻。当时汉朝法律已经明文禁止收继婚,但是缺制约不了胡地。为此,“昭君上书求归,成帝勒令从胡俗”,于是昭君无奈只好遵命。
这个收继婚制,又称为转房婚,在西方又称为利未婚。这是指女性在丈夫死后,要嫁给其兄弟的行为、习俗或法律,广义的转房婚也包括改嫁给夫家其他男性,例如亡夫的叔、伯、儿子,只有女方的亲生子除外,而侄、甥等的情况称为夫兄弟婚。
而虽然王昭君的要求符合汉人的习俗,但是汉成帝为了避免汉匈两国之间会产生摩擦,因此宁可牺牲王昭君的个人意愿。而王昭君又为民族的和睦相处做出贡献,当然为世人所称颂了。
这便是王昭君会名垂青史的缘故。王昭君不仅是事先拒绝,之后更是为了国家大义而委曲求全,这样的大节,又怎么能够不为人群称颂呢?因此,即便作为庶母嫁给儿子在当时的习俗看来是非常不合理的行为,但是王昭君的做法却依然得到了人们的赞扬。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参考资料:《史记.匈奴列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