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温韬盗掘唐朝17座皇陵,连昭陵也遭殃,却为何不敢挖武则天的坟?

温韬盗掘唐朝17座皇陵,连昭陵也遭殃,却为何不敢挖武则天的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26 更新时间:2024/2/24 12:49:40

就盗墓界而论,唐末五代军阀温韬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而他之所以名扬天下,无非是因为他干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盗掘唐朝皇陵。当时,位于关中的唐朝皇陵共有18座,而温韬一口气竟盗掘17座,唯有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始终不敢动土开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温韬画像

温韬,后更名为李彦韬,唐末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出身、生年情况均不详。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不已,喜欢作乱的温韬见有机可乘,遂在华原拉起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整天干着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勾当。在关中各支盗贼首领中,以温韬最为强悍,几年下来后,非但没有被剿灭,反而队伍越拉越大。

此时,凤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怀有野心,为了实现称王称帝的梦想,不断地招降纳叛。李茂贞在跟温韬交手数次后,觉得此人是个将才,对他甚是欣赏,遂派人对其进行招安。温韬归降后,被李茂贞后收为义子,更名为李彦韬,起初在华原担任镇将,后因屡立战功,被提拔为耀州刺史(耀州即华原)。

朱温画像

温韬毫无忠诚度可言,经常根据时局的变动来改换门庭,并且毫无愧疚之心。当大军阀朱温击败李茂贞、夺取长安后,温韬一度举城投降,但不久又叛归李茂贞。后梁建立后,温韬虽然身在李茂贞的阵营,但在暗地里却与朱温父子讨价还价,随时准备背叛。最终,温韬投降后梁末帝朱友贞,出任静胜军节度使,并更名为温昭图。

对于军阀来讲,地盘和军队都是“命根子”,只有不断地壮大实力,才能保障自己不被吞并。静胜军位于关中,与岐、前蜀两大敌对政权接壤,背后还有一个随时准备“肢解”它的朝廷,残酷的现实需要温韬开拓财源、扩军备战。然而,经过多年的战乱,关中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就算是刮地三尺,也征收不到几个钱。正因如此,温韬最终动了盗掘唐朝皇陵的念头。

唐朝18座皇陵分布图

唐朝(包括武周)共有22位皇帝,除了殇帝、昭宗、哀帝葬在外地,其余18座皇陵均在温韬的辖区内(武则天跟唐高宗合葬在乾陵)。再加上此时唐朝已经灭亡,皇陵缺乏足够的守卫力量,由此给温韬提供了盗掘的绝佳良机。据正史记载,在温韬在任的7年时间里,指挥士兵对17座唐朝皇陵展开系统性、大规模的盗掘活动,只有乾陵躲过一劫。

温韬之所以没有盗掘乾陵,并非是他崇拜唐高宗抑或是武则天,而是每当盗墓队伍准备破土开挖时,乾陵周围便会雷电交加、风雨大作,而当队伍仓皇撤离后,陵墓周围则迅速雨霁云收。这种情况连续发生数次,仿佛冥冥之中有神灵护卫乾陵,温韬心中恐惧至极,最终只好罢手(“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见《新五代史》)。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通过疯狂的盗掘,唐朝皇陵中的陪葬品被温韬悉数劫掠一空,除难以计数的金银珠宝外,还包括大量的艺术珍品。虽然温韬主观上只是想盗掘金银珠宝,但是在客观上,使得书法大家钟繇王羲之等人的墨宝得以重现人世(藏于唐太宗的昭陵当中),未尝不是文化界的一件“幸事”。

虽然留下乾陵这个“遗憾”,但盗挖17座唐朝皇陵的记录,依然令温韬名扬天下。绝大多数盗墓贼得手后,都会将所盗掘的奇珍异宝珍藏起来,深恐为外人所知。然而温韬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对外宣扬自己的盗墓“成果”,竟将所获众多珍宝都编列成册,其胆量之大令同行望尘莫及。

后唐庄宗李存勖

然而,盗掘皇陵毕竟不是光彩的事情,尤其是在绝大多数人仍在怀念唐朝的情况下,温韬的所作所为更是饱受谴责。温韬为了消除危机,遂将盗墓得来的大批珠宝献给后梁末帝君臣,由此坐稳藩帅的位子,数年后又改调忠武军节度使。后唐庄宗灭梁后,温韬又大肆贿赂刘皇后,所以非但没有得到惩罚,反而还得到李存勖的厚待,并被赐名为李绍冲。

李嗣源最终将温韬灭族

然而温韬的好运并没能持续多久,等到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因为讨厌他朝秦暮楚的“墙头草”作风,并深恐他盗掘皇陵的做法为后世仿效,所以借故将其流放到德州。不久,明宗又下诏赐死温韬,并诛灭其三族,时在天成三年(928年)。温韬盗掘唐朝皇陵,虽享尽荣华富贵,但最终却难免族灭的下场,纯属咎由自取。

史料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正史趣闻:善待功臣的李世民,为何会连杀三位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最厉害的宰相,李世民登基后杀了哪些功臣,如何评价李世民的历史功过

    唐太宗在位期间,大部分功臣被熬死了。唐太宗晚年的时候,担心太子李治控制不住功臣。李世民为了给李治铺路,连着杀了三位不安分的宰相。唐朝的时候,实行群相决策制。朝廷里正常的宰相员额,都有十个左右。一些宰相亡故了,一些宰相犯错被撤职了,一些宰相退休了,就会有新的宰相顶上去。李世民当朝二十三年,总共用了二十

  • 李世民死前起用一位名将,灭掉两个国家,他的孙子是著名边塞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一生主要事迹,李世民最有名的战绩,李世民最后一战灭了多少人

    贞观二十三年,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最后一年,自从去年房玄龄去世之后,李世民便病危在床,一切朝政琐事基本上由太子李治处理。这一年正月初六,李世民在病榻大发雷霆,然后安排一员大将灭掉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车鼻国。贞观年间,四夷宾服,万邦来朝,李世民对于周边的游牧民族一向比较友好。车鼻国的位置在阿尔泰山

  • 名将李勣到底做了什么?连李世民都容不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的名将李绩,李世民对李绩评论,李绩为什么支持李世民

    李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他本姓徐,原名徐世勣,又曾名李世勣,是当地的豪门子弟。俗语"呼风唤雨诸葛亮,神机妙算徐茂公"里的"徐茂公",指的便是他。隋朝末年各地起义不断,年仅十七岁的李勣也加入了其中。他初在瓦岗军,用聪明的头脑接连给出多条过人的计谋,不仅为瓦岗军打下了基础,也奠

  •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主?一点太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与唐玄宗,唐玄宗为武则天办了个什么宴,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从小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再加上武则天和李治的宠爱,太平公主可谓是风光无限。在武则天登基以后因为觉得太平公主无论是相貌还是性格都跟自己相似,所以着手让太平公主参与朝政。虽说这条仕途之路是武则天给她安排的,但实际上太平公主是李家的拥护者,在朝堂之上多次顶撞武氏势力。公元70

  • 这个和尚太励志,一己之力建军队收复大量失地,为唐朝一雪前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四个出名的和尚,唐朝著名和尚及其贡献,唐朝三大僧人有谁

    可是到了唐朝中后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力日渐衰落,甚至丢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凉州。于是,很多诗人就开始写诗,表达对于皇帝丢掉自己扬州的不满。希望皇帝能够早日振作,收复失地。今天我们就从元稹写的这首诗开始讲起。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

  • 为何说是这次宗教改革挽救了唐朝?看当时宗教的势力,不改革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发展最好的宗教,唐朝宗教的成就,唐朝在宗教方面的创新

    隋朝时的杨坚和杨广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特别是杨坚。杨坚针对整个帝国所举办的“分发舍利子”仪式吸引得印度高僧都前来观看(怀疑他从哪里弄来的那么多舍利子),其奢侈和盛况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的理解能力。由于隋唐时期的佛教势力过大,他们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皇室的和帝国的安全。·佛教对大唐帝国所造成的危害

  • 京城美少男频频失踪,唐玄宗彻查,查清之后为何却敢怒而不敢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玄宗的一生,唐玄宗怎么处理边疆问题的,跟随唐玄宗一起逃跑的人

    在整个帝制时代,大唐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震古烁今的。但正是因为唐朝再开放,也没西方60年代的嬉皮士和今天的城市生活混乱。李世民抢了自己的嫂子,李隆基抢了自己的儿媳妇,这都不算惊奇。但京城美男失踪案,却引起了在京官员们的不安,李隆基也不得不查。·一桩桩神秘的美少男失踪案不知何时,京城出现了一起起美少男失

  •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这场战争鲜为人知,却从此改变了两国的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阿拉伯和唐朝七次战争,唐朝和阿拉伯帝国谁更厉害,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战役

    ·我国与阿拉伯帝国的为数不多的一次战争大唐之所以被带一个大字,那是因为唐朝在疆域最大时达到了1600万平方公里。在古代交通和通讯那么落后的时候,帝国统治那么大的地域,仅管理就需要多难吧!大唐从建国之初到安史之乱前夕一直都在对外扩张,这当然是好事。如果有宰割别人的能力,谁也不愿躲在家里被人宰割。当大唐

  • 李世民发明了一种职业,古代女子迫不得已才做,如今女人却抢破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发明的一种职业,李世民的用人术,李世民的工作方法

    众所周知,古代女性社会地位极低,贫富差距也很大。那些穷苦家庭中出生的女孩,在家庭难以为继的时候,总是会被卖掉换取钱财,以维持家中的生活,而这对于她们来说无疑就是噩梦的开始。而这些女孩大部分都会沦为艺妓,专门取乐那些达官贵人,只不过她们卖艺不卖身,只是在皇宫中演艺。在古时候这种女性的社会地位最低,而到

  • 在200多位军阀中李渊为何能赢?看李渊的这9大优势,世上几人能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渊晚年有多厉害,李渊的真实实力,历史上李渊的能力怎么样

    历史没有偶然,一切都是有因才有果的。很多人说,李渊之所以能笑到最后,多亏了他有一个能干的儿子,那就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其实,作为开国皇帝,李渊自然有着他的过人之处。毫不夸张地说,在统一建立大唐基业的过程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李渊。·李渊建国的10大优势1、占据着关中当年秦国发家时的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