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不能再次崛起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不能再次崛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821 更新时间:2024/2/24 18:58:27

安史之乱前,唐朝已经发展了一百三十多年,经济文化极度繁荣,为何八年战乱就令两个甲子的努力付诸东流?要说清这个问题,必须要论述一下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使大唐从极度繁荣转入每况愈下的状态。

安史之乱前,唐朝威服四海,万国来朝,中央治下突厥、回纥、沙陀、契丹、吐谷【yu】浑等各族和平相处、安居乐业,各藩镇、都护府也唯朝廷马首是瞻。

但是,安史之乱之后,这些全变了,这些变化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社会动荡

战争,必定伴随破坏,任何战争都是人类浩劫,何况肆虐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南宋以前,长江以北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尤其是黄河流域,更是中国的核心地域,安史之乱恰好发生在此地。

《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安史之乱之后,中原大地一片萧条,百姓流离失所,国家根本农业生产几乎陷入停滞。

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百姓流离,无心生产,国家怎可复兴?

二、藩镇割据

从太宗李世民开始,到玄宗李隆基之前,唐朝面对游牧民族一直采取进攻态势,吊打各少数民族。持续的军事高压之下,各游牧民族或归附,或远遁,唐朝再也没有战略对手。不过边境地区仍然有小股军事骚扰,面对这疥癣之疾,发动大规模战争肯定得不偿失。同时为了安置因均田制破坏而产生的大量流民,从唐睿宗李旦(李隆基之父)开始,唐朝设置节度使。

节度使是辖区最高军事长官,有私自募兵、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给后来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

安禄山史思明皆是以节度使身份反叛。安史之乱中,中央军不堪一击,朝廷只能依仗各地节度使勤王。战后,中央集权减弱,各节度使实力则得到了加强。尤其是安禄山史思明的根据地河北(大致相当于今天河北),出现了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成德(今河北中部)、幽州(今河北北部)三镇节度使。这就是所谓“河北三镇“。三镇逐渐把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

其他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也得到提高,甚至高于当初的都护府地位。

藩镇割据的隐患终于在唐末黄巢之乱中得到了爆发。朱温篡唐之前即是宣武军节度使。

三、苛捐杂税加重

上面说了,由于战争,百姓流离失所,十不存一,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

广德元年(763年),永州农民起义;

建中二年(781年),四镇之乱;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

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江淮地区抗租农民起义;

元和元年(806年),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

元和九年(814年),彰义(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叛乱;

元和十三年(818年)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叛乱……

可以说安史之乱后,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叛乱此起彼伏,每个皇帝不经历几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当过皇帝。好在这些叛乱都没有形成力量,没有动摇唐朝根基。不久,更大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浙江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建立了政权,历时八个月之久。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7月 ,许佶、庞勋发动桂林戍兵军队起义。短时间内,起义军扩充到二十万人,遍及广西、湖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数省。起义被镇压后又发生了全国范围自然灾害严重,使得粮食产量锐减。

这次起义动摇了唐朝统治根基,《新唐书》总结教训:“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5月王仙芝在河南长垣领导起义,6月黄巢在冤句(今属山东曹县)率众响应起义,由此爆发了唐末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四、边疆不稳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人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数十年后,约公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以上就是安史之乱后唐朝面对的困境,如此危如累卵之际,唐朝如何翻身?面对这千疮百孔的江山,修补尚且乏力,谈何复兴?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更多文章

  • 李白到底姓什么?他为何每次做官结局都那么惨?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白是哪里人,李白最好诗十首,李白几时入宫做官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作者:唐代李白这是李白在得到皇帝召见时挥毫之作,其兴奋程度仿佛一个孩子。当然这首诗里面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一定的阶级歧视,但在古代,就是

  • 李世民让390死囚回家探亲,约定次年秋后问斩,为何死囚会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释放的390名死囚后来回来吗,李世民与死囚之约是真的吗,李世民释放多少死囚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到家探亲,但次年秋天要自觉回来,后来怎么样?这些死囚后来又全部都准时回来了。为何会准时回来?因为唐太李世民的仁德深入人心,这些死囚犯也被感动了。这件事情被很多人称赞,也被欧阳修记载在《纵囚论》中: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 杜甫的亲爷爷,为了保住性命,只能在武则天面前翩翩起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杜甫的爷爷,杜甫的祖父有多厉害,关于杜甫的资料

    才华横溢的杜审言,得到了武则天的召见。武则天准备授予杜审言官职,就问他:“朕要重用你,你高兴吗?”杜审言为了表示感谢,在武则天面前翩翩起舞。此事典出《新唐书.文艺上.杜审言传》,原文是:“武后召审言,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蹈舞谢。”武则天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小时候读《新唐书》

  • 武则天信任的大将军,在赵州城外唱歌跳舞,结果被武则天诛尽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杀功臣一览表,武则天登基杀了哪些老臣,历史上武则天的大将军

    武则天派遣大军,去征讨突厥。默啜知道打不过大唐,就向武则天求和。武则天以和为贵,答应了默啜的请求。默啜上书,请求武则天收他为养子。武则天收默啜为养子,默啜又得寸进尺,要把他的女儿,嫁给武则天的儿子。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李显已经有老婆韦氏了,只有李旦没有婚配。默啜的意思,是想让李旦给他当女婿。古代的中国

  • 历史趣闻:唐朝和亲那点事,真假公主,到底是啥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公主和亲一览表,唐朝还有哪位公主和亲,唐朝和亲的历史

    正所谓纸是包不住火的,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公主是假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发现的,但是这件事比普通的欺骗更严重,一旦露出端倪就会引起战火。但是为什么在整个唐的时候,就没有一个和他们和亲的国家发出这种疑问,难道他们都不知道这个问题吗?都看不出来吗?但是其实事实上,他们也都会有点数,肯定也都知道那些公主是"所谓

  • 为何唐朝的女性总是被骂?当谜底揭开,很多男人不淡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女性地位有多高,唐朝对女性的态度,为什么说唐朝女人的地位高

    如果读者真的了解历史就会发现,这些事在任何时代都有,也是人之本性,美女和帅哥本来就是贵族群体中的公共资源。写历史的儒家之所以骂唐朝的女性,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唐朝的女性是他们的竞争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近半个世纪的女性统治时代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所有表面恩怨的背后都是利益之争。写历史的人

  • 16岁未婚怀孕,25岁惨遭斩首,唐朝第一美女安乐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安乐公主真实历史,唐朝第一女将被杀,历史上杀怀孕妃子的人

    唐中宗被废后贬黜至房州、均州,期间最小女儿李裹儿出生时,唐中宗随即用衣物包住,因此取命为裹儿,她从小天资聪颖、外貌可人,唐中宗与妻子韦皇后对她相当宠爱,直到祖母武则天将唐中宗召还东都,并且重立为皇太子后,秀外慧中李裹儿也深受武则天喜爱,更将她收至宫中养育,待唐中宗复位后,则封为安乐公主。李裹儿虽然容

  • 在以胖为美的唐朝,杨贵妃到底有多胖?她的体重说不准比你还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的杨贵妃有多少斤,历史上杨贵妃真胖吗,为什么杨贵妃那么胖能当上贵妃

    唐朝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无疑是一个高峰,不管是政治经济都是很多朝代难以比拟的高度,在如此的生活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再也不会为了食不果腹而苦恼,女子在有了充分营养后自然的呈现出一种唯有女子才有了丰盈体态。不仅如此唐朝在外交上的重视,使得唐朝与西域各国保持着了良好的往来,促进双方的文化

  • 唐朝用香料建房子,是奢侈还是有风情,值得我们研究谈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的房子是用什么做的,唐朝建房子都有哪些讲究,中国唐朝建筑真实模样

    杜佑那时候就说啊:"它所出非一,形多异而名亦不一:有如犀角者,谓之犀角沉;如燕口者,谓之燕口沉;如附子者,谓之附子沉;如梭者,谓之梭沉;纹坚而理致者,谓之横阳沉。今其材(指当时刚由波斯人李苏沙进献到朝廷来的一批沉香)可为亭子,则条段又非诸沉比矣。"所以那时候他们已经非常的清楚什么样的木材适合用来搞住

  • 安史之乱后,唐朝靠什么续命一百多年?值得学习和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安史之乱给唐朝留下了什么痕迹,安史之乱与唐朝的灭亡,安史之乱后唐朝现状

    其实讲实话,对于一个维持了很多年的稳定朝代来说,一些短期的动乱并不能立刻将他们打趴下。其实这场安史之乱也并不意味着,这个时候的李氏家族已经失去了人心,不能更好的统治当时的时代了,而是那时候不太平衡的军事方案,这才让那些所谓的野心家有机可乘。所以说那时候李氏家族还是很有号召力的,所以即使是很多的地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