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到底姓什么?他为何每次做官结局都那么惨?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李白到底姓什么?他为何每次做官结局都那么惨?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376 更新时间:2024/1/17 1:38:00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作者:唐代李白

这是李白在得到皇帝召见时挥毫之作,其兴奋程度仿佛一个孩子。当然这首诗里面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一定的阶级歧视,但在古代,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李白,不到20岁就名满天下,一生痴狂。是游侠、是诗人、是道士、还是热血青年,为何结局那么悲惨?他的人生真的像他的诗那么潇洒、张扬和干净吗?

·李白姓什么?

很多人会说,李白、李白,当然是姓李了。但就目前历史专家考证,李白姓什么始终是一个谜,就连李白这个名字,也是经过严密考证之后,才最终认定李白确实叫李白。而他的姓,是他父亲看到一株李树随便给他起的。李白全家因某些原因被放逐到过中亚地区,是违禁偷偷回来的,所以改名换姓很正常。至于李白的种族和相貌,说法就更多了。幸运的是,李白生活在一个思想极度的开放和包容的朝代,即使他是一个黑人,在唐朝也没人大惊小怪。因为在长安的大街上拥挤着世界上各色人种,这种包容性才是大唐被海外崇敬至今的主要原因。

·李白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他成名很早,又一生傲气,有现代的话说这个人有点心高气傲、不踏实本分,有点不靠谱。李白自命不凡,所以能进入他法眼的人极少。他人生有两大追求,一是做官,二是成仙。做官,这是古代文人几乎所有人的梦想,读书,不做官,读书干嘛呢?做了官就高人一等,享受一切特权,光宗耀祖,亲戚朋友巴结讨好,那多风光。而当神仙,既能长生不老,又能超脱凡尘,逍遥自在,那多自由。这两个相互矛盾的东西,恰恰是李白一生追求的。但由于他的出身和性格,注定他一生都在为这两件事所苦恼。

·李白一生做过两次官。

第一次就是在他四十多岁时,通过道家朋友的帮助,终于得到了唐明皇的召见,可谓风光一时。但李白进京之后,除了给帝国写了两篇不错的外交文件,能做的也就是陪皇上和杨贵妃写写音乐,跳跳舞,其余时间都和我们一样,每天打卡上下班。为了能在仕途上有所进展,李白是想尽了办法。他不惜放下平时那高傲的身段,去巴结公主,写诗讨好杨贵妃,但除了这些,他还能做什么?还会做什么呢?加上李白自认为自己拥有济世之才,对身边的同事乃至上司都嗤之以鼻,这样的人,在官场上能待下去吗?李白最后的命运注定是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离开了他梦寐以求的官场。

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唐朝的另一个大诗人杜甫,两人交往甚密,这在李白第二次做官失败后,体现得比较突出。李白第二次做官很有正义感,他放下身段,什么也不讲究了,直接投奔到了永王的门下。因为这时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禄山造反了,而唐明皇和太子都逃跑了。他们推行的政策都是用地区来换取时间,而永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鹰派。

·李白是一个才华很高,情商很低的人,否则他混官场不会那么惨。

他心中有股侠义精神,什么君权神授,什么儒家经典,在他眼里都太假,太虚伪了。他只要跟着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人,而永王就是一个实干家。太子就比永王聪明多了,因为这个时候,谁立功最大,谁就可能死得更快,李世民就是一个例子。作为皇帝,谁想自己的儿子变成下一个李世民呢?而此时杜甫投奔的就是太子。

果然,当永王和安禄山的军队死磕时,太子从中挑拨,要永王放弃阵地去四川伺候老爹去。这意思很明显,小子你想干嘛?想借此机会扩大自己势力吗?永王当然没有听话。而这时,别看唐明皇和太子面对安禄山时跑得比孙子都快,对付自己人那可来劲了。没出两月,永王就被太子和皇上的三路大军给灭了。这种内耗之下,李白就成了帮助造反的逆贼了。但幸运的是,他走到三峡就被赦免了。所以才有了那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古名句。可能是因为李白此时太老了吧,囚禁起来也是浪费粮食。在李白坐牢的这段日子里,杜甫写了很多诗来纪念这位朋友。

·李白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因为李白的浪漫和多情,后人为他的死编织了很多故事。加上李白又是道家里修行很高的人,所以对他的死后人有了更多的想象力。有人说李白是喝醉酒捞月亮淹死了。这时李白已经出狱三年了,六十多了,他前六十年不知道捞月亮吗?还有人说李白是因为这次坐牢,彻底打击了他从政的信念,心灰意冷,自己了断的。这个推理也不大可能,现代心理学认为人自杀的念头最多为两年。还有人说,李白就是穷死的,这很符合文人的结局。但富有诗意的人说,李白是经历过这些尘世变迁之后,彻底大彻大悟,他得道升仙了,这也李白被称为诗仙的由来。

对于李白,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他呢?他是时代的废人?还是一代天骄?对此,读者您怎么看呢?

更多文章

  • 李世民让390死囚回家探亲,约定次年秋后问斩,为何死囚会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释放的390名死囚后来回来吗,李世民与死囚之约是真的吗,李世民释放多少死囚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到家探亲,但次年秋天要自觉回来,后来怎么样?这些死囚后来又全部都准时回来了。为何会准时回来?因为唐太李世民的仁德深入人心,这些死囚犯也被感动了。这件事情被很多人称赞,也被欧阳修记载在《纵囚论》中: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 杜甫的亲爷爷,为了保住性命,只能在武则天面前翩翩起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杜甫的爷爷,杜甫的祖父有多厉害,关于杜甫的资料

    才华横溢的杜审言,得到了武则天的召见。武则天准备授予杜审言官职,就问他:“朕要重用你,你高兴吗?”杜审言为了表示感谢,在武则天面前翩翩起舞。此事典出《新唐书.文艺上.杜审言传》,原文是:“武后召审言,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蹈舞谢。”武则天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小时候读《新唐书》

  • 武则天信任的大将军,在赵州城外唱歌跳舞,结果被武则天诛尽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杀功臣一览表,武则天登基杀了哪些老臣,历史上武则天的大将军

    武则天派遣大军,去征讨突厥。默啜知道打不过大唐,就向武则天求和。武则天以和为贵,答应了默啜的请求。默啜上书,请求武则天收他为养子。武则天收默啜为养子,默啜又得寸进尺,要把他的女儿,嫁给武则天的儿子。武则天的两个儿子,李显已经有老婆韦氏了,只有李旦没有婚配。默啜的意思,是想让李旦给他当女婿。古代的中国

  • 历史趣闻:唐朝和亲那点事,真假公主,到底是啥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公主和亲一览表,唐朝还有哪位公主和亲,唐朝和亲的历史

    正所谓纸是包不住火的,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公主是假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发现的,但是这件事比普通的欺骗更严重,一旦露出端倪就会引起战火。但是为什么在整个唐的时候,就没有一个和他们和亲的国家发出这种疑问,难道他们都不知道这个问题吗?都看不出来吗?但是其实事实上,他们也都会有点数,肯定也都知道那些公主是"所谓

  • 为何唐朝的女性总是被骂?当谜底揭开,很多男人不淡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女性地位有多高,唐朝对女性的态度,为什么说唐朝女人的地位高

    如果读者真的了解历史就会发现,这些事在任何时代都有,也是人之本性,美女和帅哥本来就是贵族群体中的公共资源。写历史的儒家之所以骂唐朝的女性,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唐朝的女性是他们的竞争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近半个世纪的女性统治时代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所有表面恩怨的背后都是利益之争。写历史的人

  • 16岁未婚怀孕,25岁惨遭斩首,唐朝第一美女安乐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安乐公主真实历史,唐朝第一女将被杀,历史上杀怀孕妃子的人

    唐中宗被废后贬黜至房州、均州,期间最小女儿李裹儿出生时,唐中宗随即用衣物包住,因此取命为裹儿,她从小天资聪颖、外貌可人,唐中宗与妻子韦皇后对她相当宠爱,直到祖母武则天将唐中宗召还东都,并且重立为皇太子后,秀外慧中李裹儿也深受武则天喜爱,更将她收至宫中养育,待唐中宗复位后,则封为安乐公主。李裹儿虽然容

  • 在以胖为美的唐朝,杨贵妃到底有多胖?她的体重说不准比你还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的杨贵妃有多少斤,历史上杨贵妃真胖吗,为什么杨贵妃那么胖能当上贵妃

    唐朝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无疑是一个高峰,不管是政治经济都是很多朝代难以比拟的高度,在如此的生活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再也不会为了食不果腹而苦恼,女子在有了充分营养后自然的呈现出一种唯有女子才有了丰盈体态。不仅如此唐朝在外交上的重视,使得唐朝与西域各国保持着了良好的往来,促进双方的文化

  • 唐朝用香料建房子,是奢侈还是有风情,值得我们研究谈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的房子是用什么做的,唐朝建房子都有哪些讲究,中国唐朝建筑真实模样

    杜佑那时候就说啊:"它所出非一,形多异而名亦不一:有如犀角者,谓之犀角沉;如燕口者,谓之燕口沉;如附子者,谓之附子沉;如梭者,谓之梭沉;纹坚而理致者,谓之横阳沉。今其材(指当时刚由波斯人李苏沙进献到朝廷来的一批沉香)可为亭子,则条段又非诸沉比矣。"所以那时候他们已经非常的清楚什么样的木材适合用来搞住

  • 安史之乱后,唐朝靠什么续命一百多年?值得学习和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安史之乱给唐朝留下了什么痕迹,安史之乱与唐朝的灭亡,安史之乱后唐朝现状

    其实讲实话,对于一个维持了很多年的稳定朝代来说,一些短期的动乱并不能立刻将他们打趴下。其实这场安史之乱也并不意味着,这个时候的李氏家族已经失去了人心,不能更好的统治当时的时代了,而是那时候不太平衡的军事方案,这才让那些所谓的野心家有机可乘。所以说那时候李氏家族还是很有号召力的,所以即使是很多的地方都

  • 为何唐朝收复了洛阳却从此丢了民心?只因唐朝做了这件耻事,痛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长安和洛阳的关系,唐朝为什么九次逃洛阳,唐朝洛阳大事

    当年朱元璋将《孟子》的内容删减三分之一时,就再也不相信民心了。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作者还是相信民心的。看看唐朝为了收复洛阳后所丢失的民心,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多么恶劣的影响呢?·为收复洛阳唐朝做出的最大荒唐事是谁造成的安史之乱?是杨贵妃?是杨国忠?是李隆基?还是在唐朝慢慢形成的藩镇制度呢?在安史之乱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