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要怎样对待外戚,历来都非常考验皇帝们的智慧。对外戚太好,担心外戚会夺权,面对朝中的大臣也不好交代。如果对外戚不好,又要面对老婆们的刁难,日子同样很难过。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在宋朝的时候,深受宋仁宗宠爱的张贵妃想给自己的养父升官,宋仁宗一时心软就答应了。上朝的时候就想提拔爱妃的养父,结果被包青天给喷的满脸唾沫。最后老丈人的官也没升成,还落了个重用外戚的名声。至于外戚夺权这种情形在历史上发生的次数就太多了。
到了明朝的时候,令皇帝们担忧的外戚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虽然明朝的皇帝们生命普遍都很短暂,基本上三四十岁就去世了,可是在明朝的数百年时间里都没有出现过外戚一家独大的局面。这都因为朱元璋充分吸取了历史上外戚专权的教训,对外戚进行了提防。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朝政进行了很大的改动,最重要的就是创建了内阁制度。这个内阁制度作用很明显,就是在皇帝不愿意干活的情况下,保持朝政正常的运转。像朱元璋和朱棣都是用不到内阁的,他们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勤劳皇帝,能自己干的活全都自己干完了,根本轮不到内阁。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内阁制度就显现出作用来了。
明朝的皇帝除了寿命比较短以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不务正业。比如沉迷炼丹的嘉靖帝和沉迷于木匠的天启帝,心思根本就不在朝政上面。还有诸如万历帝、成化帝这些都是不爱干活的皇帝。像万历帝都二三十年不上朝,那么朝政怎么办?这个时候内阁就代替皇帝来管理国家了。而且还能把国家管理的井井有条。
在历史上的其他时期,如果皇帝荒于政事就给了外戚擅权的机会。但是在明朝,因为有内阁的存在,外戚根本找不到机会。这些内阁大臣们,个个都是人精,外戚想要从这些文臣手中夺权,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朱元璋撰写了一本《皇明祖训》,里面连子嗣们的行辈都给排的整整齐齐,事无巨细全部给安排的妥妥当当。古代人对祖宗制度是十分看重的,连皇帝都不能例外。所以朱元璋的这本祖训就成了朱家后代帝王们的行事准则了,在这本祖训的第八条,专门规定了皇后不得干预朝政。
以明朝皇帝们对祖训的恭敬态度,只此一条就断了外戚们的专权之路。所以明朝虽然也有很多十分受皇帝宠爱的妃子,但是始终没有出现过外戚干预朝政的局面。
虽然说明朝彻底杜绝了外戚专权的隐患,但是在后期却出现了史上最大的宦官干政的乱局。这种结局恐怕朱元璋当时是怎么也想不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