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朱高炽作为朱棣的儿子,其在历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朱高炽作为大明朝承前启后的人物,在后世也一直享有不错的名声,大家只要是聊到他,都会下意识感觉他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算是一位不错的明君。
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朱高炽是个明君,但他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关于历史上朱高炽的那些事儿。
要说朱高炽所做出的那些贡献,我们其实得分阶段来说一说,第一个阶段应该说朱高炽在当太子的时候,在这里也需要强调一下,朱棣在位的时开创了大明永乐盛世,这着实了不起。同时他也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蓝图,但具体的执行人,则是太子朱高炽。
小编为何会这么说?下面给大家讲一下,永乐六年八月,明成祖亲征蒙古,于是朝政之事就交给了太子朱高炽,朱高炽也开始了首次监国。
在这次监国中,朱高炽的表现非常好,深得他老爹的赏识,随后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他又先后监国六次,但凡朱棣出去打仗,他都会将老家让儿子朱高炽来守着,可是朱棣每一次的出征那都得劳民伤财,都需要调动大量财力物力,而负责着一些的运作,全都落在了朱高炽的身上。
所以,粗略算一算,大明的永乐盛世至少有小一半的功劳归朱高炽,毕竟还不是皇帝的他所执政的时间也是很长的。说到这里问题来了,作为太子的朱高炽在建国期间除了得保障朱棣打仗时所需的物资,而且他还得维持内部稳定,在这期间他到底做出了什么杰出贡献?
第一点就是抚恤灾民。在史书上也有明确记载,当时各地经常出现灾荒,而且朱棣天天也只是想着打仗,老百姓民不聊生,天灾人祸百万灾民随处可见。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朱高炽是怎样做的?他的手段也非常厉害,直接下令减免几个重要地区的田税,然后再给难民们提供良田耕种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这一系列操作深得民心,以至于朱高炽在民间树立起极大威望,在之后的问题中,他也意义针对性地化解了,所以他才有了“仁”的称号。
史料上记载,朱高炽监国理政期间,全国先后爆发七次重灾,而且还是发生在朱棣北伐时期,作为当政太子的朱高炽将责任做到尽职尽责,百姓虽苦但不怨,足以证明朱高炽的成就有多大!相信有点古代历史常识的朋友们都能理解得到。
此外,朱高炽在几次监国期间,还大力开展屯田运动,仅仅在永乐十二年时,他就安置了山西两千多户的难民进行屯田耕种,这一操作对老百姓的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在此期间朱高炽也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免除沉重的赋税与徭役,然后大力对百姓进行人心安抚,宣传工作做得非常到位,让百姓们的怨恨逐渐降到最低。
而问题又随之而来了,无论是上面的政策有多好,具体执行的还得是基层的官吏,一旦碰到了贪官污吏,那可真是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好汤,于是,接下来朱高炽就开始对官僚系统进行整顿。
朱高炽的手段其实也非常简单,首先将自己绝对亲信文官集团开始登场,让整个国家内政直接转变到文治阶段,然后就开始对文官集团进行不断敲打,让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然后在树立优秀典范。
在这个施政过程中,朱高炽感化了很多官员,当然,凡事也有例外出现一些反骨仔,对此,朱高炽的做法同样很简单,直接铁血手腕处理。例如在永乐八年,九年,十六年时,朱高炽先后在官场动用手段,让很多官僚看到了朱高炽这个老实人所爆发出的恐怖。
在朱棣驾崩后,朱高炽继任成为了明仁宗,在他成为皇帝后,所施行的政策大体与以前一样,仍旧继续安抚百姓,开垦荒地,还有就是对官僚体系的整顿。虽然朱高炽并没有像朱棣那样杀伐,但也让很多官员不敢越雷池一步。
当然,在朱高炽当皇帝的期间,他又干了了不起的事,在朱棣还活着的时候,针对北方的态度就是打。但连年的征战却让国家受不了,所以,朱高炽直接转变了策略,主动提出缓和,并提出通过“马市交流”来化解一些矛盾与战争。
这样一来,很明显通过做买卖肯定比暴力抢劫要付出的代价小很,于是,那伙蒙古人就开始抱着一种欺负老实人的心态来做生意。但蛮子毕竟是蛮子,他们从开始做生意就中了圈套,就这样他们的经济逐渐开始依赖于中原,蛮子也逐渐不敢再嘚瑟了。
当然,也有一些不怕死敢嘚瑟的,朱高炽的态度也是非常简单的,不断进行整顿,再加强边关防御,只要敢来犯直接大兵上去打,如果只是来做生意,还能给点优惠,就这样,蒙古开始老实了下来,不再向中原进犯。
所以,综上朱高炽在当太子期间与当皇帝期间,我们来看他的那些作为,不断赈灾救民,大力屯田,安抚百姓,整顿官僚系统,协调边关事务,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到朱高炽在历史上确实有着实打实的贡献,哪怕与他老爹与爷爷相比也不会逊色多少。
本文参考资料:《明史》,《朱高炽传》,《百度百科相关词条——明朝历史,朱棣,朱高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