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景泰帝为何会被他的哥哥明英宗夺位复辟,他究竟哪里没做好

景泰帝为何会被他的哥哥明英宗夺位复辟,他究竟哪里没做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49 更新时间:2024/2/4 13:08:30

他临危受命,上台以后,在军事上,粉碎了蒙古瓦剌的阴谋,英勇不屈,坚决抵抗,坚决反对逃跑,最终,他保住了北京城,没有让明朝成为第二个南宋。

朱祁钰剧照)

在政治上,他广开言路,任用于谦等贤能的大臣,铲除宦官王振的余党,让整个明朝的朝堂吏治清明,一改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的朝纲不振。

在经济上,他采用宽厚仁爱的政策,开仓赈粮,减免税赋,解决了当时老百姓遇到的饥荒问题。同时积极鼓励生产,让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

但是,这样一个皇帝,却在他的哥哥朱祁镇的“夺门之变”中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历史上认为,是朱祁钰虽然很贤明,但是有一件事做得很差,就是废黜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转为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是第二年,他立为太子的这个儿子朱见济,又夭折了。这一件事,让原本在大臣们心目中形象很好的朱祁钰,一下变得形象很差。最后当朱祁钰病重的时候,大臣石亨徐有贞才拥立明英宗复位。造成景泰帝被废,身后无名。

不过,我并不认为,改立太子是朱祁钰失败的根本原因。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对比看看朱祁镇复辟以后的做法,以及朱祁钰当皇帝后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夺门之变)

朱祁镇复辟后,仅一个月,朱祁钰就死了。怎么死的?不知道。清朝查继佐在《罪惟录》中有个记载:“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也就是说,朱祁钰是被太监勒死的。

而且朱祁钰死后,明英宗下诏斥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并且不允许把朱祁钰埋在祖陵。

朱祁钰简直就是亡国之君的样子。

他是亡国之君吗?如果没有朱祁钰,大明江山还能保住吗?

而朱祁钰当皇帝,朱祁镇被放回来后,朱祁钰又是怎么对他的呢?仅仅是把他软禁起来,派人监视他而已。朱祁钰只是防范朱祁镇,并没有伤害他。吃的穿的用的,都没有短缺。还是不仁不义吗?

从后来朱祁镇成功复辟可以看出,朱祁钰方法是有道理的。还有,朱祁钰采用这种方式防范,实在是太累了。他要是像朱祁镇那样,下狠手,还有朱祁镇的复辟吗?

(朱祁镇剧照)

我们再看看两人对待对方旧臣的态度。朱祁镇一上台,就处死于谦等在与瓦剌军力挽狂澜的正直大臣,完全不讲道理。

而朱祁钰并没有这样做。如果他像朱祁镇那样排除异己,先把石亨、徐有贞这些人除掉,哪还有石亨、徐有贞拥立朱祁镇复辟的这桩事呢?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看不惯,连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都看不惯。朱祁钰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但是朱见深居然不恨他,觉得他是人之常情,还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5个字。又下令按皇帝的规格重修其帝陵。

后来南明弘光时期,再次给他定庙号为代宗,把他的谥号,增加成和其他明朝皇帝一样的17个字。

后人心中自有一杆秤。如果说朱祁钰为什么会失败的话,根本原因是他没有朱祁镇狠,没有朱祁镇无耻,如此而已。

更多文章

  • 假如宋江不招安,而是选择造反,那梁山军马有可能夺得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江如果不招安能成大事吗,宋江被招安的故事,如果宋江不招安宋江会得天下吗

    每个人都会有理想,也会围绕自己的理想去布局,招安也好造反也罢,都只是一种布局而以。若宋江造反,便会和地方绅士及读书人结交,打造后方治理及征兵条件,吸收更多有才之人前来。接着加大军事方面的训练,匪自然不用怎么训练,可决定造反夺天下难免会遇到厉害的对手,作战的胜败和军事训练水平以及战术素养密切相关。同事

  • 假如宋江不被招安, 自立为王或者与方腊结盟, 结局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腊合作,宋江如果和方腊联手,宋江能不能和方腊合并

    在这里我们没事假设一下,历史重演,假如宋江不被招安,自立为王或者与方腊结盟,结局会怎样?假如宋江自立为王梁山上兄弟有好几万,吃喝拉撒,柴米油盐就成了一大难题,要想走出这一僵局,就必须''打''。但是就算梁山上武将再多,谋士再厉害,多大的阵容也无法跟当时的北宋相对抗,简直小巫见大巫。打比方说北宋四百军

  • 刘伯温是朱元璋的第一谋臣,为何明朝成立后不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后悔杀刘伯温吗,朱元璋刘伯温的地位,刘伯温对朱元璋最大的贡献

    刘伯温自幼也是非常聪明,曾仕元朝,因为与心中理想与现实不符,因此归隐家乡,如同刘备的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一般,当朱元璋听说刘伯温的传奇事件后,对此也是惊讶不已,于是在1360年,朱元璋特地请来刘伯温充当自己的军师,刘伯温到来以后也是大展宏图,在朱元璋对战陈友谅,张士诚,以及最后成立明朝的过程中付出了相

  •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朕要跪下吗?方丈答了8个字救了全寺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去寺庙问和尚用不用跪,朱元璋跪拜和尚,朱元璋为什么要三跪九拜大礼

    朱元璋早些年间没饭吃,还曾去寺庙做过和尚,从那之后就与寺庙结缘,并在世界上留下许多与寺庙相关的故事。例如有一次,朱元璋去寺庙拜佛,在蒲团前问了一句:“朕要下跪吗?”在场和尚面露苦色。这个问题十分刁钻,稍有不慎就得掉脑袋,好在方丈足够机智,只回答了八个字,便成功化解局面,还让朱元璋内心十分高兴,在离去

  • 刘伯温已入土为安,朱元璋却命人开棺,里边只有一本六个字的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伯温之死朱元璋哭了,朱元璋见刘伯温,刘伯温什么时候追随朱元璋的

    当年乞丐出身的他,身边有一群好伙伴,后来这些人帮助他起义,成了一方霸主,主要元朝的气数也就尽了,所以就让他这个草根当上了皇帝,荣登大宝之后,他手下的将士也很给力,多次靠着他们才度过难关,其中刘伯温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堪称是旷世奇才。刘伯温的能力大家也毋庸置疑,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当时最有

  • 李善长持有朱元璋免死铁卷,为何在77岁高龄被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为啥杀李善长,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没杀李善长,李善长是被朱元璋杀的吗

    李善长,安徽凤阳定远人,读书不太多,颇有心计。1353年,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任大将的时候,投奔于他,深得朱元璋器重。在朱元璋打江山的过程中,帮他整顿军纪、管理官员、保证后勤供应等方面立下不小功勋。大明王朝建立后,李善长晋封韩国公、太师、中书左丞相等职。岁禄四千石,赐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位极人臣,

  • 抗倭名将中作战最猛、武力最高的人,不是戚继光也不是俞大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戚继光和俞大猷都是抗倭英雄,俞大猷和戚继光谁是抗倭第一将,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棍法

    刘显是江西南昌人,天生魁梧强壮,臂力奇大,少年时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他的饭量又大,所以整天挨饿,后来实在忍不了,准备在一个废旧祠堂上吊自杀,谁知一连死了几次都没死成,心想可能是神仙护佑,便收起了轻生的想法。听说蜀地年景好些,好过活,就偷偷跑到了四川,因为略通文章,所以在一间私塾里面做了老师,教童子稚儿

  • 李自成手下的一员大将,恶毒至极,他才是李自成皇权破灭的罪魁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自成的三种狠毒手段,李自成手下谁最厉害,李自成手下的三大名将

    的确,李自成这个人做事没有主见,眼光也非常短浅,耳朵也特别软,别人随便在他面前挑拨几句,他就真的会去执行。在那些做的众多荒唐事里面,有一件最让人觉得可恨。当时他已经打到了明朝都城,在这样的绝境之下,有的大臣就对他投诚。结果没想到,李自成竟然让人欺辱了这些大臣的妻女,甚至还将这些女子们剥光了衣服,拉着

  • 此人为保护朱元璋身中九箭,结果换来的是老朱恩将仇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打老朱,明朝哪位大将替朱元璋挡箭,历史上谁为朱元璋挡了九箭

    明太祖朱元璋有个老乡兼表哥叫陈德,民间传说,朱元璋很小的时候,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朱元璋为了尽孝心,就领着一个小伙伴,趁着凌晨天黑的时候,去一户地主家里偷了一只鸡。天马上要亮了,朱元璋默默祈祷:天再晚一点亮吧!还要去偷柴禾呢!果然天遂人愿,两人偷回柴禾,天才蒙蒙亮。这个和朱元璋一起偷鸡的小伙伴,

  • 忽必烈后代到中原后,为何都很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忽必烈后代特征,忽必烈为什么没统一中原,忽必烈的后代现今怎样

    细细研究我们便会发现,许多最终强盛崛起的少数民族都是学习了汉人的一些优秀文化,积极推进了少数民族的汉化历程。少数民族在入侵中原之时往往凭借着强大战斗力极强的骑兵获胜,并且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往往在掌权以后都会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面积。说起少数民族做建立的王朝,我们首先想起的一定是蒙古帝国,毕竟蒙古帝国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