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衣冠南渡后,东晋为什么不像南宋一样叫南晋?主要是由于这些习惯

衣冠南渡后,东晋为什么不像南宋一样叫南晋?主要是由于这些习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46 更新时间:2024/2/6 4:54:26

而宋朝同样也是南渡,却为什么叫南宋呢?

其实,这其中就涉及了在划分历史朝代时的不同现实考虑,所以让我们从头梳理,详细说一说这个历史朝代的划分问题。

从地理位置上来划分

假如我们问:东周和西周是怎么划分的?

那么十有八九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是因为“平王东迁”的缘故,那么为什么“平王东迁”以后的周朝会称为“东周”呢?

(1)地理位置的缘故

周朝建立后,经历了数次的迁都。起初,周武王姬发将都城定在了洛邑(洛阳的古称),到了周共王时又把都城迁到了南郑(今陕西渭南),而周懿王时期又迁都犬丘(今陕西咸阳),直到周宣王迁都镐京时(今陕西西安),周朝的国都才算确定下来。

镐京之乱中,周幽王被杀标志着西周灭亡,周平王把都城东迁到了洛邑,在地理位置上洛邑处于镐京的东面,因此初步形成了在地理位置上的划分。按照这个划分标准,我们就会发现西汉的都城长安相较于东汉的都城洛阳在地理位置上属于西面,故就有了西汉和东汉的划分。

那么到了晋朝时为什么明明是“衣冠南渡”,为什么却称东晋和西晋呢?

首先,西晋的都城在洛阳,“八王之乱”后晋朝政权瓦解,大量定居在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割据,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代,而从北方南渡到江左的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晋朝。

由于东晋的都城建康处于西晋都城的东面,而且东晋统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江东一带,故又称其为东晋,而像南宋同样是南渡,为什么却要称为南宋和北宋呢?其实就是因为北宋的都城在河南开封,而南宋的都城却在浙江杭州。

又因为北宋的统治疆域包含了北方的大片疆域,所以由于都城的地理位置以及统治疆域上的不同,就把宋朝分为南北。另外在南北朝时期还有一个北魏,而这个北魏又分裂成西魏和东魏,那么它又是怎么划分的呢?

这就要提到南北朝的划分了,东晋十六国末期,北方在前秦苻坚的攻伐下进入统一状态,形成了和东晋南北对峙的局面,不过随着前秦和东晋的瓦解,南北两面再度进入分裂状态,但为了区别东晋十六国时期政权割据的状态。

尽管南北朝时期也同样处于政权割据的状态,但已经明显区别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局势,所以便把由于前秦和东晋瓦解导致的割据时期称为南北朝,其思路实际上就是延续了前秦和东晋曾经南北对峙,而且这些南北割据政权都源于前秦和东晋的瓦解,故称这一段时期为南北朝。

而在南朝一方有一个刘裕取代东晋建立起来的宋朝,但我们已经不能把它称为“南宋”,不然就和后来的宋朝产生了冲突,所以历史学家就把称为“刘宋”,以区分后来的宋朝。但像其它政权一般都按照地理位置来划分,譬如南朝有南齐、南梁、南陈,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那么这其中的东魏和西魏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这个北魏分裂出来的两个政权,它们都是“魏”的延续,而东西魏的划分主要是以洛阳为分界线,统治着洛阳以东的称为东魏(由高欢扶持的魏国政权),而统治着洛阳以西,并且建都长安的称为西魏(由宇文泰扶持的魏国政权)。

这是基于各个政权在统治疆域、都城位置上的地理性来划分的,除了把地理位置作为划分历史朝代的一个依据,此外主要是以历史事件来区别这些历史朝代的划分为主要标准。

从历史事件上来划分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东周”和“西周”的划分是因为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同,但这还不足以成为划分历史朝代的主要依据,恰恰相反,通过地理位置来划分历史朝代只是一种便于分类和称呼的手段,真正划分历史朝代还是要依照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2)以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来划分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东周”和“西周”的划分是因为双方在都城的地理位置上的不同而划分的,但如果只凭借地理性来划分历史朝代显然是不严谨和不科学的,实际上通过地理位置来划分只是一种次要的辅佐手段,其根本还是要看各个朝代在不同的时间线上发生的历史事件来具体划分。

譬如“东周”和“西周”在历史事件上的划分是因为周幽王时期的统治日趋黑暗腐败,甚至为了博美人一笑还做出了“烽火戏诸侯”的事情,并且废除了王后和太子,这一举动激怒了王后的父亲申候。他联合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攻进镐京并杀死了周幽王。

周幽王死后,废太子被拥戴为新的周天子,即周平王,而周平王干了一件事情就是迁都洛邑,因此为了区别东迁之后的周朝,又借助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同把定都镐京的周朝称为西周时期,东迁洛邑之后的周朝称为东周时期。

而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那么又怎么来划分呢?由于春秋战国是东周表现出来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局势,我们已经不能从地理性上去区别它,所以必须借助历史事件中的时间性。所以,现在普遍的观点划分就是把“三家分晋”之前称为春秋,之后称为战国。

依照这样的思路,东晋和西晋的划分肯定也不是完全按照地理位置上的差异而区分的,像东周和西周都属于周,西汉和东汉都属于汉,西晋和东晋都属于晋朝,北宋和南宋都属于宋朝。如果我们只以地理性去区别这些朝代不同阶段的表现,那么显然会带来许多困扰和麻烦。

譬如明朝起初的都城是在南京,朱棣后来把都城迁到了北京,那么我们肯定不能单纯的说都城在南京的称为“南明”,都城在北京的称为“北明”。后来明朝灭亡,其残余势力在南方建立起一个延续了明朝的割据政权“南明”。

这个时候因为明朝已经在李自成的攻伐下都城失陷,崇祯自缢而死,所以我们已经可以视为明朝灭亡,但明朝的许多王室逃到南方建立起了割据政权,由于不是正常的延续明朝,所以就把它称为“南明”。其划分的第一要素就是在某段时间线上发生的历史事件,其次就是以地理性来方便称呼和分类。

所以,单纯的以“地理性”来划分历史朝代必然是不科学的,必须要结合具有代表性、标志性以及颠覆性的历史事件来作为主要的划分基础和依据,像西晋灭亡的标志就是末代皇帝晋愍帝的死亡以及都城长安的失陷为标志。

“皇帝死亡以及都城失陷”一般是作为一个朝代灭亡的主要依据,像西汉灭亡的标志就是王莽篡位;西周是因为周幽王死亡,镐京失陷;北宋是皇帝被俘虏,都城失陷;明朝是因为崇祯自缢,都城失陷。因此,这些具有代表性和颠覆性的历史事件成为了我们划分一个朝代两个阶段的重要依据,其次再以这些王朝在“地理性”上的差异来作为辅佐工具,以便利于区分和分类。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衣冠南渡”后为什么不叫南晋,而叫东晋的原因

(完)

更多文章

  • 揭秘:安史之乱是安禄山挑起的民族矛盾吗?不要再人云亦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禄山安史之乱从哪里开始,安禄山安史之乱跟河北什么关系,安史之乱安禄山有多少军队

    安史之乱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是上层统治阶级挑起的动乱。除此以外,那些“教科书式”的所谓“经济矛盾”、“民族矛盾”、“政治矛盾”实在都是解读过度,是极为牵强的解释。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它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都会涌现出各种相互冲突的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只有发展到某种阶段的时候才会

  • 慈禧口中的8亿夜明珠,新中国成立后查清了下落,在一位大亨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8亿夜明珠下落,慈禧口中价值8亿的夜明珠,慈禧口中真的有夜明珠吗

    而清政府如此的腐败无能,其背后真正的掌权者慈禧太后难辞其咎。慈禧这一生,一直都在不断地追求奢华生活,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只图自己享受,甚至连逃亡的时候,都不忘贪图享乐。她在世的几十年,也祸害了百姓几十年,将中华民族直接倒退了上百年,是祸国殃民的一把好手。慈禧不仅作风糜烂,自私自利,还很贪财。在她死后,

  • 光绪女道士2003年去世,晚年生黑发长新牙,活到118岁才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光绪年间的女道士,光绪年间的女道士活了多少岁,女道士死亡真相

    自古以来,随着人们对世界认知的不断增加,对于生命就更加敬畏。在古代科学落后的条件下,人们依然渴望能够多活一些时日,甚至是奢望“长生不老”。前有秦始皇,后有李世民,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一直在增加。贤能理智如唐太宗,最终还是少不了要掉入“不死”的陷阱中。几千年历史奔涌向前,世上无奇不有,唯独未曾听说过有人

  • 大清亡了,这个满清的孪生姐妹国却在蒸蒸日上,她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清亡国后满清皇族去哪里了,清朝的衰亡全过程,清朝灭亡后满清贵族的生活

    ·和满清一样的发家史这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在维持了600多年之后,轰然倒塌。但就在今天,他们的部分势力又堂而皇之地想恢复曾经的辉煌,并为此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此,他们甚至组建了一个什么什么语的国际性的组织。这个少数民族曾经和满清一样,靠着内部的团结和无情的战马,横扫欧亚大陆,建立起来了一

  • 为何说清朝的江山是明朝皇帝送的?看明朝皇帝的操作,不是白送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明朝待明朝只愿卿卿意逍遥,清朝对明朝皇帝的评价,清朝帝王和明朝的关系

    因为他研究发现,欧洲人废了千辛万苦开辟了新航路、贩卖了奴隶、开采了银矿,最后这些钱却全部跑到中国来了。明朝有多富?明朝当时吸收了世界上近70%的白银,但众所周知的是明朝最后是穷死的。那么,问题来了,明朝所赚的这些钱都去了谁的口袋?很明显不是朝廷,而明朝的各大藩王和文官集团。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后清

  • 康熙帝为何要武统台湾,称大清是牛台湾是针,一打盹就扎得钻心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还有东南沿海一寓的台湾,郑氏割据着,阻绝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不利于台湾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郑氏对清朝所展开的军事活动,给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和平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可以看出,当年的大清王朝可谓是一堆干柴,只要星星之火,便会成燎原之势,清王朝危机四伏,统治极不稳固

  • “三藩之乱”如何爆发的?前期形势大好的吴三桂为何最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藩为什么吴三桂最强,三藩之乱吴三桂军队的战斗力,三藩之乱吴三桂的战略

    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外族政权在中原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作为外族政权来说,清朝的统治一直都不是顺风顺水的,从努尔哈赤建立起大清,一直到溥仪退位。清朝一直都宛如汪洋大海之中的一叶扁舟沉沉浮浮,颠沛流离。在清朝统治者在位期间,就曾经发生过许多次谋朝篡位,想要夺取皇权,其中三藩之乱算是多次

  • 他为大清续命百年,却为何被后世骂得最惨?只因他做了这两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时代,只不过是换了几个姓,其本质没有任何区别。而明清相对唐宋,也确实是历史的倒退。原因就是人越来越聪明了,皇家也越来越自私了。大清在康熙末年已经摇摇欲坠,如果那时清朝灭亡会有哪个势力出来掌权呢?而此时出现了一个人,他一手拯救了大清。而他,到底干了什么会被后世谩骂上百年呢?

  • 民国跋扈官二代,一晚赢100多幢上海房子,暴打黄金荣占溥仪弟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解放前上海滩黄金荣被谁打了,黄金荣与溥仪关系,上海滩老大黄金荣晚年

    民国四公子有多种说法,不管哪一种说法,那种是正如俗话说的“雪仗风势,狗仗人势”,他们本身自己没有啥本事,全仗有一个好爹,特别是在军阀混战的民国乱世,军头就相当于土皇帝,在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风格之下,这些官二代们,自然也就养成了嚣张跋扈、明火执仗、肆意妄为的作风。其中排在第一的便是叱咤风云,横行上海滩长

  • 为何皇帝几乎都喜欢和珅而没人喜欢海瑞?若你是皇帝,你喜欢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名人对和珅的评价,清朝皇帝对海瑞的评价,皇帝如何评价和珅

    从秦汉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是在简单地重复着前朝所犯下的所有错误,为什么他们就不纠正呢?作者总结的原因就汇焦在无数个“和珅”和极少的“海瑞”身上。为什么古代皇帝几乎都喜欢和珅(严格来说要把几乎这两个字去掉)而没人喜欢海瑞?抛却虚伪,如果读者您是皇帝,您会不喜欢和珅吗?反过来说,如果亲爱的读者您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