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开始,到辛亥革命后溥仪宣布退位,中国的封建制度绵延两千多年,一共诞生出四百多位帝王,这四百多位帝王中不乏治世明君,但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不过寥寥数人,在这寥寥数人中,必然有康熙大帝!
康熙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时间长达61年,居各君王之最!他执政期间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西征漠北、维护了国土的统一和完整,文治武功都堪称“千古一帝”,就连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也评价康熙:他统治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他是十七世纪的伟大人物!
康熙帝能从四百多位帝王之中脱颖而出,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今天我们就以《清宫密档》中记载的一个小故事为切入点,来看看康熙到底是如何成为千古一帝的!
康熙帝的娱乐生活——打猎下棋
封建社会还是农耕文明,科技不像现代这般发达,因此古人的娱乐生活极为匮乏,普通的劳动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不上有娱乐生活,达官贵人有闲也有时,但娱乐生活无非就是喝喝小酒,听听小曲,兴趣高雅的可能会品茗论道,下棋博弈。
康熙虽为帝王,受条件所限却也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娱乐生活,最喜欢的就是打猎下棋,不过帝王终究是帝王,他打猎的爱好竟然发展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制度”,据《清史稿》所载:清朝从康熙开始,每年秋天都要到木兰围场习武、狩猎。
康熙三十一年秋,康熙帝率文武百官到木兰围场大狩猎,途中突然“棋瘾”大发,要求随行官员陪他下棋解闷,康熙虽然文武双全,棋艺却是不太擅长,但随行官员“畏君如虎”,不敢胜过皇帝,下棋过程中小心翼翼,故意露出许多破绽,几局下来,康熙“大杀四方”。
但康熙却并不欣喜,反而感觉索然无趣,他知道这是群臣“放水”的结果,为了尽兴,康熙当场下了一道口谕:“能胜朕者,赏黄金百两,连升三级”!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侍卫
周围官员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都不敢接康熙的话茬,场面一度很“尴尬”,就在此时,随行的一个侍卫站了出来“奴才纳仁福,愿试一试”,康熙大喜,叫人摆好棋盘,与纳仁福“厮杀”起来。
纳仁福果然棋艺高超,几局下来,康熙被杀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眼看康熙脸色由晴转阴,周围的人都给纳仁福使眼色,示意他“放水”,但纳仁福也是个“铁憨憨”,对周围人的提醒视而不见。
眼看面前这盘棋康熙又要输了,旁边的小太监急中生智“陛下,山坡上跑过一只老虎,您赶紧去追呀”,康熙一听,果然来了兴趣,提弓上马,对纳仁福说“等我回来再下”。
康熙这一走就是十天,把与纳仁福下棋的事忘得死死地,周围的人都以为这是康熙在惩罚那个侍卫,也不敢出言提醒,十天后,康熙帝终于想起了纳仁福,赶忙派人去看,只见纳仁福已经饿死在棋盘边,这十天他没有接到命令,竟不敢移动丝毫!
千古一帝的自我修养——自省
康熙得知此事后非常内疚,下令厚葬纳仁福,并作诗凭吊:“侍臣松下守枰台,逐虎归来命已衰。未识君王轻许诺,悔将一马踏车来”!
君若无信,何以为君!康熙对此事极为自责,时常以此来告诫自己言出必行,不可轻易许诺,果然,从此之后,康熙帝极为注重自己的言行,再也没有“信口胡言”!
封建社会皇权至上,区区一个侍卫,命比草贱,换作其他的皇帝,恐怕只是一笑了之,康熙帝能为此自责,并以此为戒,足以可见康熙有着“自省”的修养,正所谓“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此境界,方有后来的“千古一帝”。
小结:
这个故事对我们现在也很有借鉴意义,位高权重者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就很有可能引发一场“大地震”,就算这句话没有多余的意思,但下面也会有些人将其曲解,将事态扩大,甚至以此为依据胡作非为!这正是我们常说的“阎王好惹,小鬼难缠”!
因此身居高位者一定要谨言慎行,时刻“自省”,不要给别人“借题发挥”的机会,正所谓“高处不胜寒”,既然处在高位,就要忍受高处的孤独和寂寞!
参考资料:《清史稿》《全球通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