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二世而亡,汉朝为什么能国祚长远?

秦二世而亡,汉朝为什么能国祚长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401 更新时间:2023/12/5 21:06:07

众所周知,汉朝是继承秦朝的制度立国的。然而,秦朝只存二世,仅15年而亡。而同样实施秦制的汉朝,却能国祚长远。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截然相反的结果呢?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我发现,汉朝虽然继承了秦朝的“三公九卿”“郡县制”等主要制度。但在具体的施政理念上,汉朝却与秦朝有很大的不同。

具体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汉朝虽然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但为了统战的需要,汉朝同时也进行分封,这比秦朝务实的多。

秦末刘邦起事后,前两年从家乡成功打到咸阳,自己也被封为汉王。此后的五年,他在和项羽争天下。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之所以可以击败项羽,在于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支持。

因此,汉朝建立之初,为了稳住韩信、彭越和英布等人,不得不对他们妥协,为此封了七个异姓王。这是统战的需要,刘邦不得不这样做。同时,刘邦又封了不少刘姓王,以制衡这些异姓王,拱卫远在长安的天子。

分封异姓王是统战的需要,在建国之初,刘邦不得不这样做。但等到刘邦的汉朝站稳脚跟后,为了国家的安全考虑,他立马就着手解决这些异姓王。刘邦从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到公元前195年去世,在七年之间,他以快刀斩乱麻之势,解决了韩信、彭越和英布等7个异姓王。

可以说,没有异姓王的帮助,就没人帮他打天下。这些异姓王分封后,刘邦一站稳脚跟,又想办法把他们及时的剪除。可见,刘邦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懂得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要下狠手,这方面老辣务实的很。

异姓王剪除后,为了吸取秦朝的教训,刘邦并没有立刻解决刘姓王。在汉朝初年,刘姓王的存在,为维护国家稳定,是做出了贡献的。至于后来汉景帝、汉武帝进行削藩,那是此一时彼一时,形势所需而已。

反观秦朝,建国后就采取纯粹的郡县制——全国的郡县由中央直管。但国家这么大,天高皇帝远的事情太多,天子的权力不可能短时间内控制住这么大的地盘,一旦出现像陈胜这样的造反,没有“同姓王”的支持,很容易掀起连锁反应。

其二,与秦朝控制意识形态相比,汉朝更多是在引导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建设上比秦朝要成功的多。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对朝野的意识形态进行控制,实施了残暴的“焚书坑儒”之策。把民间的书几乎都烧掉,只保留种树、医药和占卜三种“有用的书”。

秦始皇天真的认为,把“没用的书”都烧掉了,把意识形态控制住了,大家就会消停,但他哪里知道“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的道理。秦始皇死后几年后,秦朝就灭亡了,因为不读书的人早起反来更可怕。

刘邦则不同,虽然刘邦不喜欢读书,甚至有些看不起读书人,但还是用读书人治国的。刘邦的幕僚陆贾曾经常跟他谈及诗书,有一次,刘邦很不耐烦的说“老子在马上打天下,需要诗书有什么用?”没想到陆贾怼道:“你能马上打天下,但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吗?”

陆贾还说,秦始皇、夫差等都只讲武力,最终因武而亡。假如秦朝建国后行仁政,多搞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还轮得到你来当皇帝吗?

刘邦觉得陆贾的话有道理,就让陆贾写一篇文章,分析自己为什么可以得天下。为此,陆贾写了《新语》一书,共十二篇,这是一部以儒家为基调,同时混合道家思想的书。这本书的主旨是:政府要无为而治,没事别瞎操心。老百姓要安安分分,没事不要吵吵嚷嚷。

其实,这本书就是用来引导老百姓的意识形态的。可见,汉朝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比秦朝要成功的多。秦朝只会粗暴的控制,而汉朝则更多的是把意识形态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引导。老百姓的思想稳定了,汉初国家的政局也就随之而稳定。

其三,汉朝虽然继承了秦朝的授田制度,但赋税却比秦朝要轻的多。

中国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因此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授田制度,由政府把田授予老百姓耕种,老百姓同时向国家交税。

秦朝沿袭了先秦时期的授田制度,汉朝也把这一制度沿袭了下来。但是秦朝虽有授田制度,但当时老百姓有着无穷无尽的劳役和徭役,今天修长城,明天修驰道,老百姓苦不堪言,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种田,这一制度也就形同虚设。长此以往,国家搞建设这种花钱的事情多了,而种田这种生财的事情少了,国家离崩溃也就不远了。

反观汉朝,同样是推行授田制度,但汉初采取的是无为而治、轻摇薄役的治国理念。一方面,国家没有什么大型的建设,老百姓不需要经常服徭役,自然有时间、有精力种田。同时,国家采取“三十税一”的低税收政策,老百姓不需要交很多的税给国家,这就进一步鼓励老百姓垦荒种田。时间一长,国家富了,老百姓也富了,自然没人造反了。

可见,汉朝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也比秦朝也要成功的多。

综上,汉朝虽然沿袭了秦朝的主要制度,但在具体的治国方略上,其实和秦朝大相径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汉朝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的建设要比秦朝成功的多。同时,在必要的时候,汉朝为了统战的需要,还能进行暂时的妥协,这一点也比秦朝务实。

正是以上的原因,使汉朝可以在建国之初站稳脚跟,逐渐富强起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祚长远的的大一统王朝。这也是汉沿袭秦制,国祚却比秦长远的多的原因。

标签: 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同样都是乾隆皇帝的女儿 为何两人的区别会如此之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令妃,历史解密

    清朝是个等级森严的朝代,什么身份享受什么待遇,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皇后所生的女儿,由于是嫡女,就被封为固伦公主。而嫔妃们所生的女儿,由于是庶出,则被封为和硕公主。可以,为什么同样是乾隆皇帝令妃所生二女,一个被封为固伦公主,一个被封为和硕公主呢?(令妃剧照)一、母以子贵。在乾隆41个嫔妃中,令妃是非常

  • 历史上的唐刀四制指的是什么?有何用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刀四制,唐朝,历史解密

    关注过“唐刀”的朋友对“唐刀四制”一定都不陌生,这个记载来自于《唐六典》。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唐刀四制是指唐刀的四种形制,“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其中仪刀主要用于各种仪式,更像是装饰品;障刀因形制有争议,主要用于技击还是战场暂无法

  • 明朝王爷不许进入京城 为什么清朝时期的不许出京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清朝,历史解密

    清明两朝因为制度相似,所以常常被我们拿来做比较,但是这两个朝代对待王爷的方法,却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明朝选择分封藩王,主要是从两点开始考虑的。一是要考虑到外面还有蒙古人盯着呢,要是让这些王爷们都在京城里可不行,封王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让他们可以防外敌入侵,让那些大将们去守在外面,好保证皇宫里面的人是安全的

  •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和彭德怀元帅有什么关系?她曾经表白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美国作家,历史解密

    彭德怀元帅是我国赫赫有名的战将,他不仅军事才能高超,而且为人刚正不阿,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他不仅在中国享有崇高的声望,甚至那些外国人都大力地赞扬他,比如说《续西行漫记》的作者海伦·福斯特曾这样写他,她说彭德怀身上有很多美德:诚实、严正、淳朴,他具备了领导者必须的品质..他有清教徒的气质。彭德

  • 温宜公主的生母 后宫甄嬛传人物曹琴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甄嬛传,曹琴默,历史解密

    曹琴默是在中国大陆古装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前期重要人物之一,由青年演员陈思斯扮演。为温宜公主的生母,属于华妃一党,颇有心机,曾为华妃出谋划策。后华妃失宠时将她的女儿温宜公主拿到自己身边来养,并用她作为争宠的筹码,甚至在她睡不着时给还是婴儿的温宜公主喝安眠药,使曹贵人有苦难言、心生叛意。她周旋于华妃

  • 民国第一神童:江希张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江希张,民国,历史解密

    江希张,字慕渠,清代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初二(公元1907年2月14日)生于山东济南原历城县的董家镇江家庄。江希张的父亲江钟秀,是一位私塾老师,母亲王崇孟上过私塾,后来曾就读山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里,父母的丰富学问和对子女有意识的培养,使江希张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早早地走上成才道

  • 爱德华·格里格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爱德华·格里格,挪威作曲家,历史解密

    a小调钢琴协奏曲这首乐曲具备格里格音乐的一切魅力,诸如饱含挪威民谣风格的清纯旋律,以及新奇的和弦、轻妙的节奏等。乐曲素材新颖,生气蓬勃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作者本身就是钢琴高手,因此充分发挥了这一乐器的性能,形成了十分自由奔放而多彩多姿的风格,在钢琴技巧上则接近李斯特。本曲虽然在曲式方面因循传统,但在

  • 龙兴之地的地址在哪里?为保护它清朝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龙兴之地,商朝,历史解密

    柳条边修建于清顺治、康熙年间,是清朝为了保护东北“龙兴之地”、防止外藩侵入而修筑的封禁界限。时人杨宾曾在《柳边记略》中介绍了柳条边:“今辽东皆插柳为边,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若中土之竹篱,而掘壕于其外,人呼为柳条边,又曰条子边。”柳条边共由边台、边墙、边门、水口、封堆等五部分构成,根据修筑时间的不

  • 绿林军和赤眉军不断起义,最后自己选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绿林军,汉朝,历史解密

    说起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有很多的起义。小编今天就和大家讲讲起义军是如何将奸臣打倒,自己选皇帝的?在公元17年,晋州因为发生了饥荒,老百姓们都纷纷到沼泽地区去挖野菜来填饱肚子。因为野菜不断的开挖,所以导致越来越少,就引发了老百姓之间的战争。在新市,有两个叫王匡与汪凤有名望的人,来出来调解这件事情,得到

  • 清朝的道台比知府大吗 道台对知府有没有生杀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道台,知府,历史解密

    清朝的道台比知府大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的道台肯定比知府大,这个不用怀疑。在各种古装电视剧的熏陶下,现代人对“知府”这个官儿有所了解,知道这是管理一府的职位,手下管着好多位县令。按照电视剧的剧情,县令如果是好人,那知府肯定是坏的;县令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