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遇到的首位贵人,只用三招掌控西南,却为蜀汉做了嫁衣

刘备遇到的首位贵人,只用三招掌控西南,却为蜀汉做了嫁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5 更新时间:2024/2/9 15:10:05

在小说第一回中,因为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刘备素来有大志向,可惜却有心无力。在他面对朝廷张贴在城门口的剿贼檄文之时,只能长叹一声,来表达心中对国家百姓的担忧。不曾想到,这一声长叹,引出了一位好汉,最终演绎出了一个经典桥段:“桃园三结义”。令很多人忽视的是,派人张贴剿贼檄文的人,正是幽州牧刘焉。而刘备后来起义之后,投奔的第一个人,也便是刘焉。

刘焉何许人也?其实在历史上,刘焉与刘备并没有什么交集,而刘焉也从未担任过幽州牧。不过刘焉却给后来的刘备,间接提供了一份庞大基业——益州。而刘焉的儿子,便是后来的益州牧刘璋。而小说中之所以虚构出这一情节,也暗示了刘备将来会在巴蜀之地称雄,从而建立起一份霸业来。

说到这,便不得不谈到刘焉对于益州的治理成效了。东汉末年,朝纲崩坏,不少百姓流离失所。颇有远见的刘焉意识到,东汉王朝在不久之后将要彻底走向衰亡。正因如此,他向朝廷请求,要为大汉王朝镇守边境。随着一番运作,刘焉改立刺史为州牧的提议被汉灵帝通过,而他自己也被任命为益州牧。

就这样,刘焉带着朝廷的任命,光明正大接管起了益州。刘焉在来到益州之前,为掌控益州做了合理规划。接下来,他开始执行计划中的第一步——站稳脚跟。不过此时的益州,正处在兵荒马乱之下。蜀中此时还有以马相为首的黄巾贼在四处作乱。不过幸运的是,在刘璋抵达绵竹不久之后,这支叛乱便被益州本地势力给剿灭了。令人疑惑的是,刘焉却依然选择了在绵竹进行益州治理工作,这又是为什么呢?结合当时情况来看,恐怕还是绵竹更加有利于刘璋对益州的统治。其一,绵竹是黄巾贼起义的地方,是刘璋需要注意的地方。他在绵竹治理,也更加有利于对底层百姓的分化与掌控。其二。刘璋可以在绵竹优先发展自己的嫡系力量,为以后入主成都做好充分准备。

一段时间之后,刘焉成功在益州站稳了脚跟,最终迈进了成都,开始了他治理益州的第二步——拉拢张鲁。此人,正是后来割据汉中多年的诸侯张鲁。不过此时的他,还在蜀中以“五斗米教”道君的身份四处传教。在张鲁的蛊惑之下,他收获了汉中、巴西(阆中)等地绝大多数的百姓信服,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刘焉在进入益州以后,委任张鲁为督义司马,并派其前往汉中,就此切断了与朝廷的往来。

紧接着,刘焉的嫡系部队——东州兵,也逐渐强大了起来。这支军队从何而来?《后汉书·刘焉传》中有记载:“初,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在日益强大以后,刘焉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实施了治理益州计划的第三步——打压益州本地豪族。“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佗事,杀州中豪强十余人,士民皆怨。初平二年,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并反,攻焉。焉击破,皆杀之。”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刘焉终于“牢牢”把握住了益州。而他嫡系的东洲集团,也成功压得益州本土势力无法抬头。刘焉此举,看似是将益州治理的很好,但他在处理东洲派和益州派的问题之时,却偏向于采取暴力手段,以至于引起益州豪族的严重不满。此举也为后来刘璋的灭亡,埋下了深重隐患。

另外,刘焉在掌控住益州之后,也逐渐暴露出了自己野心。而他数次僭越的行为,也让他失去了益州士族的效忠。据《三国志·刘二牧传》记载:“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馀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刘焉不仅公然享用天子的仪仗,还唆使西凉马腾进攻洛阳。据《后汉书·刘焉传》记载:“朝廷使璋晓譬焉,焉留璋不复遣。兴平元年,征西将军马腾与范谋诛李傕,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战败,范及诞并见杀。”刘焉的肆意妄为,最终让他远在洛阳的两个儿子遭受到了报应。刘焉心疼二子,“又遇天火烧其城府车重,延及民家,馆邑无余”。急怒之下,最终身患背疽而死。这样一来,有些庸弱的刘璋只能接过父亲留下来的这一堆“烂摊子”。

刘焉一死,张鲁便觉得刘璋软弱可欺,遂切断了汉中与益州之间的联系,从此割据汉中。除此之外,益州各部也多次发动叛乱,就连刘焉的老部下赵韪,也背叛了刘璋。因为刘焉已经得罪透了益州本地的士族和豪族,导致刘璋在治理益州期间步履维艰。无奈之下,刘璋只好请刘备入蜀,从而导致父子二人十几年的基业,就这样落到了刘备手中。不知刘焉得知,他会作何感想?

参考书籍:《三国志》

更多文章

  • 姜维归顺诸葛亮后,母亲下落如何,两味中草药揭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临终托付姜维,新三国姜维投降诸葛亮,诸葛亮如何俘获姜维

    姜维击退赵云后,认为诸葛亮必将亲自前来。于是,他向马遵建议,将城内兵马分成四个部分,自己率领一支埋伏在城东,马遵、梁虔和尹赏各率一支队伍在城外埋伏,等诸葛亮发动进攻后一齐杀出。此时,诸葛亮果然亲自率部赶往天水。当进攻开始后,四路伏兵杀出,令北伐大军猝不及防,陷入一片慌乱。诸葛亮连忙上马,在关兴、张苞

  • 东吴七大濡须都督,一人成为大军统帅,二人跻身江东十二虎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吴五个虎臣排名,东吴十二虎臣都是谁,东吴都督谁最厉害

    第一位濡须都督:蒋钦,任职时间为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合肥之战结束后,他也是东吴的首任濡须都督。蒋钦是东吴十二虎臣中的老将,以沉稳干练、因公废私著称,早年以平定贼乱、地方治理建功立业,合肥之战期间,蒋钦力战曹魏名将张辽有功,战后被晋升为荡寇将军、濡须都督,一年后被调回建业,晋升右护军。蒋钦也是著

  • 东吴后期两位猛将:一个辅国有功被迫自缢,一个战功卓著结局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吴最后的名将,东吴四大名将简介,东吴后期最厉害的武将

    第一位后期猛将:吕据。据《三国志•吕据传》载,吕据字世议,是东吴前期名将吕范的次子。起初由于其父亲为东吴作出的巨大贡献被出任郎官,后来吕范生病的时候,被晋升为副军校尉帮助统领军事。黄武七年(公元228年),吕范病逝之后,吕据被晋升为安军中郎将开始独立统兵作战。从此便开始在东吴独当一面,并逐渐的成为了

  • 东吴中后期山东籍五大名臣:两位来自临沂,两位来自潍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山东籍名臣第一位:诸葛靓,他是琅琊郡阳都县人,即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诸葛靓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曹魏名将诸葛诞之子,东吴重臣诸葛瑾的堂侄。按照字音读法,他与堂伯父诸葛亮的名字同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因不满司马氏擅权乱政,诸葛诞举寿春之众向东吴请降,为表归降诚意,将诸葛靓送至东吴朝廷为质。诸葛

  • 关羽为何没有请求曹操留下高顺的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为啥杀高顺,高顺与关羽,关羽死后曹操反应

    关羽为何要请求曹操放过张辽呢?按照小说的说法,关羽对张辽非常了解,知道他是一位忠义之士,只是命运多舛才不得不依附吕布,故此出言请求。不过,这毕竟是小说之言,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那么,曹操为何处死吕布、高顺和陈宫而唯独放过了张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曹操与吕布之间爆发的徐州之

  • 关羽为何向刘封和孟达求援?历史和小说并不是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封孟达为什么不救关羽,刘封孟达,刘备杀没杀刘封和孟达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大惊,打算迁都。司马懿和蒋济极力劝阻,认为只要能够说服孙权偷袭荆州,樊城之围立解。曹操按照司马懿和蒋济的建议,写信给孙权。孙权果然动心,召集文武商议。谋士张昭曹操并不可信,建议慎重行事。而吕蒙则赞同夺取荆州。最终,孙权采纳了吕蒙的意见,东吴开始了荆州之战的战前准备。吕蒙回

  • 此人镇守西北四十年,三次击败诸葛亮,成为姜维的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姜维斩杀徐质的同时,夏侯霸又将徐质的部下悉数歼灭。姜维命手下将士换上曹军军服,打着曹军的旗号,前往司马昭的营寨。守卫营寨的曹军以为是徐质所部得胜而回,打开寨门。北伐大军进入营寨后,立即发动进攻,司马昭大惊,慌忙上马逃出,途中遭到廖化的追杀,慌乱之间逃到了铁笼山上。等司马昭来到山头才发现,山上的泉水

  • 此人战绩并不出色,为何能成为孙权的女婿?原因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战绩有多惨,孙权大乔小乔完整版,孙权最真实的评价

    为了还以孙权颜色,魏明帝曹叡命大将曹休率领大军南征东吴的皖城。当时驻守在皖城的吴将审德力战不敌身死沙场,皖城随即被曹魏占领。孙权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没有占到便宜而且还为此失去了一座城池。然而让孙权气愤的还不止这些。曹休攻克皖城第二年,原江东十二虎臣中韩当的儿子韩综,竟然假借为父举丧为名率领一家亲族以

  • 三国的悲情名将:对蜀汉忠心耿耿,却因几个文官惨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蜀汉真实事件,三国蜀汉忠心耿耿的人,三国蜀汉名将简介

    但是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猛将,最后却落得了三族被夷灭的下场。这个悲剧的结局,也与他生前的风光形成了鲜明对比,说来也不由得感叹。那么位高权重的魏延,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不少人可能会立马想到,魏延是谋反不成才被诛杀的。但是,这毕竟只是小说家言。此事见于《三国演义》第105回,在诸葛亮死后,魏延终于暴露出了自

  • 刘备苦口婆心,诸葛亮却听不进去,五年后痛哭流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刘备讲了什么话让诸葛亮心寒,梦想三国诸葛亮刘备

    但是诸葛亮毕竟不是神仙,他也不是一直都是神机妙算。曾经在人事问题上,刘备和诸葛亮产生了不同的分歧,而诸葛亮没有尊重刘备的意见,只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最终,历史证明刘备的看法是正确的,诸葛亮为他的独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三国志•马良传》记载:“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嶲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