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吴后期两位猛将:一个辅国有功被迫自缢,一个战功卓著结局悲惨

东吴后期两位猛将:一个辅国有功被迫自缢,一个战功卓著结局悲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12 更新时间:2024/2/9 15:09:57

第一位后期猛将:吕据

据《三国志•吕据传》载,吕据字世议,是东吴前期名将吕范的次子。起初由于其父亲为东吴作出的巨大贡献被出任郎官,后来吕范生病的时候,被晋升为副军校尉帮助统领军事。黄武七年(公元228年),吕范病逝之后,吕据被晋升为安军中郎将开始独立统兵作战。从此便开始在东吴独当一面,并逐渐的成为了东吴后期的一名主要将领。

关于吕范在世时的功绩,在这里就不用过多的介绍了,我们单从史料当中的一个小片段就能看出来他的成就。据《三国志•吕范传》载,吕范的一生功勋卓著,最后被孙权晋升为大司马,印信还没有下达的时候就病逝了。孙权得知消息之后悲痛欲绝,一面穿素服为其举哀,一面派遣使者死后追赠印信。后来孙权迁都建业的时候正好路过吕范的墓地,孙权就扶着吕范的墓碑大呼:“子衡(吕范字子衡)!”痛哭流涕,许久方止。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吕据接班之后在军事上的表现跟他父亲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三国志•吕据传》载,吕据接班之后,“数讨山贼,诸深恶剧地,所击皆破。”后来又率部征讨五溪,跟朱异攻樊城,数战有功被晋升为偏将军,并“入补马闲右部督,迁越骑校尉”。

太元元年(公元251年),长江水暴涨并多处溃堤泛滥发生了水灾,严重的地方都淹没到了城墙根儿。孙权命人视察水情,但见长江之上唯有吕据派出大船在一面排涝救灾,一面防备敌军趁机偷袭。孙权对此非常欣慰,随即晋升吕据为荡魏将军。

同年十一月孙权重病,任命吕据为右部督辅佐太子。建兴元年(公元252年)四月,太子孙亮继位之后吕据被晋升为右将军。随后便参加了东兴之战,因征战授功被晋升为骠骑将军。五凤二年(公元255年),授假节,跟随孙峻出征寿春时在高亭大败魏将曹珍。

太平元年(公元256年),吕据受命督师再度伐魏,率部走到半路上的时候听到了一个令他气愤的消息:孙峻病逝之后,他的弟弟孙綝串联部众取而代之。吕据大怒,随即率部掉头返回准备废除孙綝。结果孙綝提前得到了消息,挟持朝廷下了一道诏书,命文钦、刘纂、唐咨等将率部攻伐吕据。这个时候吕据的属下都劝他叛吴投魏,吕据说:“耻为叛臣”,然后就自杀了,吕据死后孙綝诛灭了吕氏的三族。

第二位后期猛将:朱异。

据《三国志•朱异传》载,朱异字季文,东吴前期名将朱桓的儿子。他的升迁跟吕据基本相似,起初也是因为朱桓为东吴作出的贡献被任命为郎官出仕。朱桓疯病发作被孙权召回建业看病的时候,朱异被晋升为骑都尉代父领兵,从此拉开了在军武上建功立业的帷幕。

关于朱桓的功绩我在前面的文章当中有专门的介绍,在濡须之战中以五千兵力大败曹魏名将曹休而一战成名并声震敌国,以至于濡须之战后魏军看到朱桓的旗帜就吓得紧闭城门不敢出战。朱异则继承了朱桓身上的优点,勇武有谋且善于治军。

朱异自统兵之后,于赤乌四年(公元241年)跟随朱然进攻樊城,献计破其外围防御而建功被晋升为偏将军。后来魏将文钦屯住六安并“多设屯砦,招诱亡叛”,在东吴边境为害,朱异奉命率部前往征讨平定。在此战中,朱异仅率两千部众就顷刻间“破钦七屯,斩首数百”,不仅击溃了文钦辛苦组建起来战线,而且凭此一战也成了一位名震曹魏的东吴将领,战后授功被晋升为杨武将军。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魏将文钦设计想要除掉朱异,于是就诈降并致书朱异要求他率部接应。朱异看到文钦的信后,就上书全权点破了文钦的阴谋。但是孙权觉得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既然文钦有意归降还是要前去迎接的,如果怕他有阴谋就多派兵马,在他不轨的时候举兵把他给拿下。于是就命吕据亲率两万人跟朱异合力,一同去迎接文钦。结果文钦一看弄巧成拙,朱异一下子带了那么多人,所以就紧闭城门,既不说投降的事儿也不敢出战。

建兴元年(公元252年)太子孙亮登基之后,朱异被晋升为镇南将军,并在随后参加了东兴之战。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被授假节并任命为大都督,统率三万大军在外部负责救援寿春的诸葛诞。但是由于魏军实力强劲,朱异数次进攻都被击退,加上军中缺粮,朱异下令全军撤退。没想到此举却引发孙綝的愤怒,认为朱异有意拒战,下令将其斩首示众。

吕据、朱异二人都是名将之后,在东吴的中后期通过个人的努力屡建功业,成为了当时极为耀眼的新一代主将。只可惜生不逢时,一个为了锄奸辅国被迫自杀,死后三族被悉数诛灭;另一个却因为作战不利被按了一个拒战的由头给斩杀了,这不得不说是两个人的一大悲剧。

参考资料:《三国志》

更多文章

  • 东吴中后期山东籍五大名臣:两位来自临沂,两位来自潍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山东籍名臣第一位:诸葛靓,他是琅琊郡阳都县人,即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诸葛靓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曹魏名将诸葛诞之子,东吴重臣诸葛瑾的堂侄。按照字音读法,他与堂伯父诸葛亮的名字同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因不满司马氏擅权乱政,诸葛诞举寿春之众向东吴请降,为表归降诚意,将诸葛靓送至东吴朝廷为质。诸葛

  • 关羽为何没有请求曹操留下高顺的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为啥杀高顺,高顺与关羽,关羽死后曹操反应

    关羽为何要请求曹操放过张辽呢?按照小说的说法,关羽对张辽非常了解,知道他是一位忠义之士,只是命运多舛才不得不依附吕布,故此出言请求。不过,这毕竟是小说之言,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那么,曹操为何处死吕布、高顺和陈宫而唯独放过了张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曹操与吕布之间爆发的徐州之

  • 关羽为何向刘封和孟达求援?历史和小说并不是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封孟达为什么不救关羽,刘封孟达,刘备杀没杀刘封和孟达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大惊,打算迁都。司马懿和蒋济极力劝阻,认为只要能够说服孙权偷袭荆州,樊城之围立解。曹操按照司马懿和蒋济的建议,写信给孙权。孙权果然动心,召集文武商议。谋士张昭曹操并不可信,建议慎重行事。而吕蒙则赞同夺取荆州。最终,孙权采纳了吕蒙的意见,东吴开始了荆州之战的战前准备。吕蒙回

  • 此人镇守西北四十年,三次击败诸葛亮,成为姜维的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姜维斩杀徐质的同时,夏侯霸又将徐质的部下悉数歼灭。姜维命手下将士换上曹军军服,打着曹军的旗号,前往司马昭的营寨。守卫营寨的曹军以为是徐质所部得胜而回,打开寨门。北伐大军进入营寨后,立即发动进攻,司马昭大惊,慌忙上马逃出,途中遭到廖化的追杀,慌乱之间逃到了铁笼山上。等司马昭来到山头才发现,山上的泉水

  • 此人战绩并不出色,为何能成为孙权的女婿?原因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战绩有多惨,孙权大乔小乔完整版,孙权最真实的评价

    为了还以孙权颜色,魏明帝曹叡命大将曹休率领大军南征东吴的皖城。当时驻守在皖城的吴将审德力战不敌身死沙场,皖城随即被曹魏占领。孙权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没有占到便宜而且还为此失去了一座城池。然而让孙权气愤的还不止这些。曹休攻克皖城第二年,原江东十二虎臣中韩当的儿子韩综,竟然假借为父举丧为名率领一家亲族以

  • 三国的悲情名将:对蜀汉忠心耿耿,却因几个文官惨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蜀汉真实事件,三国蜀汉忠心耿耿的人,三国蜀汉名将简介

    但是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猛将,最后却落得了三族被夷灭的下场。这个悲剧的结局,也与他生前的风光形成了鲜明对比,说来也不由得感叹。那么位高权重的魏延,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不少人可能会立马想到,魏延是谋反不成才被诛杀的。但是,这毕竟只是小说家言。此事见于《三国演义》第105回,在诸葛亮死后,魏延终于暴露出了自

  • 刘备苦口婆心,诸葛亮却听不进去,五年后痛哭流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刘备讲了什么话让诸葛亮心寒,梦想三国诸葛亮刘备

    但是诸葛亮毕竟不是神仙,他也不是一直都是神机妙算。曾经在人事问题上,刘备和诸葛亮产生了不同的分歧,而诸葛亮没有尊重刘备的意见,只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最终,历史证明刘备的看法是正确的,诸葛亮为他的独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三国志•马良传》记载:“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嶲太

  • 东吴两大河北籍虎臣:一个名副其实居榜首,一个遭子孙抹黑毁英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吴虎臣后代现状,东吴十二虎臣排名,东吴十二虎臣谁的武功最厉害

    据《三国志•程普传》载,程普字德谋,右北平郡土垠县人。土垠县,是西汉时设置的古县名,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唐山市北四十里处的银城铺。程普在十二虎臣当中属于一个典型的智勇猛将,也就是说不仅勇武过人,而且还思维敏捷善于应对且很有谋略。并且他的长相还很有特点,从外表看上去很大气、有威严的一个将领。此外,他还是

  • 汉武帝首创一制度,异常残忍,但却一度被北魏皇室奉为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创建了什么制度,汉武帝首创制度,汉武帝的统治手段

    有了儿子作为依靠,女子才能”母以子贵“,这种情况在高门大户以及皇宫之中尤为突出。儿子优秀,母亲才会被人尊敬,身份也会有巨大的提升。然而,在历史上的北魏时期,却不是“母凭子贵”,而是”子贵母死“,这就是北魏赫赫有名的”立子杀母“制度。为什么会有这种制度呢?简单点来讲这是皇家为了保证皇位的顺利交接而参照

  • 同样是换阵营,为什么隋唐秦琼被赞扬,三国吕布却要挨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隋唐秦琼简介,隋唐历史上的秦琼,隋唐时期秦琼是天下第一吗

    吕布在三国时期多次改换门庭,被骂“三姓家奴”,而秦琼也不遑多让,曾经“六易其主”,却在演义中被誉为忠义无双。同样是多次换老板,为何评价差距如此之大?本文简单说道说道,根本原因其实是吕布和秦琼在不断换主公的过程时,所采取的行为和性质截然不同。先来说吕布,他早先是在并州刺史丁原麾下,而丁原对他非常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