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桓玄在历史上的评价不佳,可是他干一件事,让蔡伦感谢他两千年

桓玄在历史上的评价不佳,可是他干一件事,让蔡伦感谢他两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29 更新时间:2023/12/15 14:53:0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若是论起古代最混乱、最黑暗的王朝,晋朝绝对榜上有名,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都让华夏文化受到了重创。与此同时,由于朝廷政治十分混乱,导致朝廷内部分崩离析,各类争权夺利的戏码不断上演,造就了一幕幕的悲剧。东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权臣,他被历史学家称为是妄人,他的一生曾辉煌无比,却始终逃不掉小丑的命运,此人正是东晋权臣桓玄

桓玄是一位官二代,其父亲桓温是东晋掌管军政大权的将军,正因如此,靠着父亲的声望与权势,桓玄很快就变成了一位纨绔子弟,他的性格中几乎囊括了所有富家子弟的劣根性,甚至还目空一切的瞧不起任何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才学和声望超乎常人。果不其然,就在桓玄借着父亲的势力逐渐掌握朝廷权力之后,他便对晋朝怀有异心,当自己的地盘扩充到晋国掌控区域的两倍时,开始公然与朝廷对抗,试图争夺权力。

桓玄势力庞大,果然顺利地拿下晋国都城,并逼迫晋安帝让位,自己接掌玉玺成为皇帝,立国号为楚。可谁也想不到,就在桓玄安享皇帝美梦之时,大将军刘裕公然起兵讨伐桓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最终将桓玄彻底击败,并当众砍掉他的脑袋。至此,一代妄人彻底沉寂,从此在历史中留下了千古说名。

谈到这里,我们也应该理智的用辩证法去看待历史,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活人,他们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相反,每一位历史人物都可能存在两面性。比如刻苦学习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也成为了一代奸臣,写下《悯农》的李绅,竟然是一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始作俑者,同样的道理,臭名昭著的桓玄也是如此。桓玄最大的功绩,就是极大的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让纸张发替代竹简的趋势加快了脚步。

众所周知,在汉代之前,无论是朝廷办公还是民间从事文学活动,往往都会使用竹简记载的方式。竹简是由竹子制成的简牍,青竹需要被劈开并切割成等分,之后以火烤至焦黄,才能正式被制作为竹简。当然,竹简虽然便于书写却缺点明显,竹简本身制作困难且十分沉重,往往一篇千字文章需要两卷简牍,无论是携带还是观看,都会给人一种劳累的感觉。

西汉时期,纸张开始逐渐被制造出来,但当时的纸张制作工序十分粗糙,制造出来的成品也不利于书写,墨水也会将纸张染成一片,因此,纸张几乎没有普及开来。更重要的是,竹简自发明之日起,已经普遍被大众接受,社会逐渐形成了竹简制作、运输、贩卖、使用的完整产业链,一大批人都靠着竹简产业糊口。

不过到了东汉时期,随着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良,纸张的质量开始大幅度跃升,甚至开始出现了规模性取代竹简的趋向。制简产业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开始采取各种手段故意打压纸张的推行,试图维持原本的书写状态,纸张的推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此尴尬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东晋时期,直到桓玄登位后才彻底改变。

据史书《初学记》载:桓玄《伪事》曰: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桓玄本人从不按常理出牌,也不会兼顾产业和民生,他靠着一时喜恶一刀切的推行纸张,顿时让简牍文书从此基本绝迹。纸张不仅在民间流通,而且也成为官方文件的载体。

正是靠着桓玄的推动,纸张也成为了现代办公、学习的重要书写载体,同时也促进了造纸行业的迅速发展,更催生了一大批名纸,如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西安东郊灞桥制造的灞桥纸、左伯纸以及藤纸等等。显然,纸张技术如此高速发展与纸张的广泛使用,无论是蔡伦还是桓玄都不会想到,桓玄更不会猜到,自己会在无意之间造就了蔡伦的名声,看来蔡伦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下桓玄。

从竹简到纸张,从纸张到无纸化办公,社会永远在发展,潮流是势不可挡的,它时刻告诫我们,要紧跟潮流的步伐,永远不要试图用螳臂挡住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

参考资料:《历史名人》 李伟彤著 西安出版社出版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更多文章

  • 刘秀为何不杀功臣?理由只有一句话,刘邦听到,也不知作何感想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秀为什么能不杀功臣,刘秀不杀功臣是真的吗,刘秀刘邦

    这个封爵之誓,当时搞得非常隆重,书于丹书铁券,一份藏于太庙,一份交到功臣手里,这架势够诚心的吧,可一旦坐了江山以后,刘邦就立马翻脸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在《项羽死后,刘邦就发了一个毒誓,韩信之死其实就与这个毒誓有关》一文中已有交代,这里不再赘述。总之呢,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王当中,刘邦大概是杀功臣杀的最

  • 汉中之战后的一场内斗:蜀汉失去三员大将,丢失了一处战略要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中之战蜀汉谁的武艺最高,汉中之战蜀汉走向巅峰,蜀汉末年汉中是怎么失守的

    蜀国创立以后,刘备麾下大概有三大集团:中原派、荆州派、益州派。中原派中,都是最早跟随刘备起事的一批将领,也是最受刘备重视的一方。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关羽、张飞、麋竺等人。而荆州派,则是刘备在荆州之时,所招揽的一批人才。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诸葛亮,其他人物尚有黄忠、马氏兄弟、蒋琬等人。至于益州派,则是更为复杂

  • 吕布谋害丁原新解:看似见钱眼开,实则身不由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吕布杀丁原全过程,吕布反丁原的原因,吕布是怎么杀丁原的

    对此,《三国演义》给出的解释是——董卓用大笔财帛加上一匹赤兔马,这才收买了吕布,从而造成了丁原的死亡。这个解释看似合理,恰好符合吕布背信弃义的性格。但仔细推敲起来,却又站不住跟脚。因为遍观史书来看,吕布虽然为人有些反复了些,但他绝非是一个贪财之人。《三国志•董卓传》中,也只提到了吕布为董卓所诱,故而

  • 官渡之战前夕,刘备选择背叛曹操,却被猪队友坑得血本无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的首个计划是,占据河内以偷袭邺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二月,河内郡发生了一系列变故,先是河内太守张杨为部将杨丑所杀,然后黑山军眭固又杀死了杨丑。眭固等人占领河内后,立马投入了袁绍麾下。眼光卓绝的曹操顿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打算占据河内,进而偷袭袁绍的战略重地邺城。一旦曹操取得了富饶的邺城,曹

  • 三国时期的曹操,为什么总喜欢夺人妻子?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为何喜欢夺妻子,三国曹操真实历史资料,曹操夺张济之妻

    首先,古代女的结婚早,十六七岁已嫁人,这个年龄的姑娘,可以说十分青涩,对男女情事方面没有什么经验。曹操肯定认为女人嫁了人,特别是嫁了高官的女人,外貌,能力一定不差。经过男人一段时间的调教,这种女人开始懂情事了,并且经验越来越丰富,年龄二十岁上下,就象刚刚绽开的花朵,远看鲜艳美丽,近看媚态可掬。曹操整

  • 日本的三国故事:姜维为何归降蜀国?与诸葛亮的初恋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招降姜维,姜维如何被诸葛亮收服,真实的诸葛亮与姜维

    《三国志》及《三国演义》传入日本后,起初只是日本皇室及上层社会精通汉语的人群中传播,直到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日译本出现,才面向普通民众并逐渐成了日本社会的大众读物。三国文本在早期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学者大都依照原著,进行直译或意译。在这一时期中出现的诸多相关研究文学等作品,都秉承着尊重原著的前

  •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如果投奔曹操,能不能受到重用?答案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如果跟了曹操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投奔曹操,新三国曹操问徐庶诸葛亮才华如何

    试想一下,司马懿和诸葛亮比,在仲泊间,司马懿在曹操在世时,是夹着尾巴做人,庞统也见过曹操,不也得不到曹操的重视吗?庞统和诸葛亮也是仲泊间。所以说,曹操人才众多,且历练比诸葛亮强多,诸葛亮去了曹操那里,没有他试展的空间,也可能一辈子都默默无闻。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感激刘备呢?就是因为刘备给了诸葛亮施展

  • 刘表拒绝出兵,并非胸无大志,而是一眼看穿了刘备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得说说刘表是不是无能之辈,这一点得从正史中找寻资料方能判断。《三国志•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司马彪《战略》记载:“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表初到,单马入宜城……唯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襄阳,表乃使越与庞季单骑往说降之,江

  • 刘备逃到冀州后,为何能得到袁绍父子的器重?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袁绍回冀州,正史刘备第一次见袁绍,刘备和袁绍的势力

    有意思的是,大耳贼刘备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当地枭雄的看重。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败以后,只好带领余部投奔来到冀州投靠袁绍,结果得到了袁绍父子的器重。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裴松之注引《魏书》也提到:“归绍,绍父子倾心敬重。”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作为一个出尔

  • 公孙瓒麾下有一支劲旅,令乌桓匈奴闻风丧胆,却被袁绍歼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公孙瓒历史,历史上公孙瓒的兵力,袁绍盘河战公孙什么意思

    当曹操还在兖州守着自己的老巢规划路线之时,公孙瓒便已经在幽州盛名鹊起。在当时的中原地区中,公孙瓒是足以和袁绍扳手腕的存在。不仅如此,公孙瓒在北方胡族中的名声,也是如雷贯耳;因为有一支叫做白马义从的轻骑部队,助公孙瓒真正的名震北疆。白马义从的来历——克制胡人铁骑公孙瓒虽然是出身世家,但他的母亲却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