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发动五国攻秦,出了叛徒,我敢说你绝对猜不到是哪国叛变!

楚国发动五国攻秦,出了叛徒,我敢说你绝对猜不到是哪国叛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259 更新时间:2024/1/16 20:57:25

[var1]

晁福林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充分分析了五国联盟之间的内部矛盾,尖锐地指出,楚国和魏国在战争还没开打之前就已经背叛了同盟,他们虽然加入了同盟,实际是貌合神离。 早在几年以前,魏国就表现出游移不定的态度。他们是想向秦国示好的,也愿意接受秦国的“连横”。但是秦国想把魏国树立成首个“事秦”的榜样,这一点使得魏国产生了羞辱之心。所以,魏国参与了“五国伐秦”,想要表达对秦的反抗。 但归根到底,魏国是不愿意与秦国为敌的。所以在战争还没开始的时候,魏惠王就派惠施出使楚国,目的是约楚国一起跟秦国讲和。 按理说,楚怀王熊槐是“纵长”,是五国伐秦的发起者,他不可能答应魏国的要求。但实际情况却与此完全相反。 楚王不仅完全接受,而且还在跟魏国的外交活动中,矢口否认是自己发起了攻秦倡议,反而称呼魏国为发起者。 接下来的事情,更令人瞠目结舌。 楚王赶紧派人去魏国请和。 什么意思呢?楚国想要演戏给秦人看,告诉秦人,五国伐秦的真正发起者是魏国,是魏国的公孙衍。楚国特地跑到魏国来,苦口婆心地劝说魏国,赶紧停止不理智的行为,去和秦国讲和。 魏、楚两国在对待秦国这件事上表现出争先恐后的谄媚之态。 太可笑了!发起国第一个背叛了同盟。 这就好比皇帝本人居然叛国通敌一样的可笑。 也有很多人认为魏国才是这次事件的发起者。我们在上面就说过,楚国方面曾经诬陷魏国是发起者。这种诬陷实际上确实有依据。依据就是公孙衍。 公孙衍此时就是魏国的国相。曾经的“五国相王”就是他的杰作,他发动此事是为了对抗秦国。所以,秦国有理由相信,类似性质的“五国伐秦”也同样是公孙衍所倡导。 实际上,魏相公孙衍确实有行动。他说服了义渠人(匈奴)进攻秦国的侧后方,配合五国的伐秦行动。

[var1]

秦国和义渠相邻,秦惠文王即位后夺取了义渠的二十五座城池。所以,秦国在与义渠的交战中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但,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318年,秦国主动给义渠送去巨额资产和大量美女,跟义渠讲和。 游牧民族的单纯使得他们喜出望外,就同意了。 狼对羊的热情,背后往往都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秦国就是这头狼,为了稳固后方,为了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对方东方各国上,他主动向义渠请和。 但这一切都瞒不过魏相公孙衍,于是公孙衍向义渠君揭示了事情的真相,并且劝义渠君趁机攻秦。 义渠君知道秦国一旦解决了东方各国的进攻之后,还是会掉头来攻打义渠,所以,他权衡再三,还是决定趁机袭击秦国。 终于,义渠人在李帛这个地方取得大胜。 义渠的胜利来得很容易,因为秦国知道他们的主战场绝不在这里,而是在东方的函谷关。 公元前318年末,根据《史记·楚世家》的记载,攻秦的诸侯联军抵达函谷关。根据考证,名义上的“五国伐秦”实际上只有两国来了——赵国和韩国。 楚国和魏国正在偷偷跟秦国讲和,背弃同盟。而燕国很有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出兵。 这样一来五国联军的兵力和战斗力都大打折扣。 对于五国联军,秦国是有所畏惧的,对于两军联军,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 秦王派庶长樗里疾迎战。 韩赵联军势单力孤,不敢与秦军交战,就向后撤退。 秦军紧追不舍,终于在修鱼这个地方追上。

[var1]

双方展开大战。 结果,秦军大胜。《史记·秦本纪》记载:樗里疾“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韩赵联军被杀八万二千人,韩国将领申差被俘,赵国的公子渴战败。 韩国迫不得已向秦国请和,并且派太子仓去做人质。他们本来的太子奂很有可能在修鱼之战中战死了。所以,韩国实际上是修鱼之战的最大受损国。 赵国的赵武灵王对于楚、魏、燕在此次“五国伐秦”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极态度非常愤怒,他直接取消了自己的王号,降回原来的君,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 这就是“五国伐秦”和修鱼之战。也有人称之为函谷关之战。 这一战在战术上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但却在战略上给了我们后世非常深刻的教训。所谓的同盟,根本就不足以依靠。乱世之中的生存法则只有使自身变强这一条路可走。想要完全依赖盟友,显然是幼稚可笑的。这种联盟没有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明争暗斗,互相掣肘,根本就是乌合之众,是难以成事的。 后世也有过类似的事情发生,那就是三国时期的诸侯讨伐董卓之战。名义上是十八路诸侯,声势浩大,但他们组成同盟之后置酒高会,毫无进取之态,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各怀鬼胎,不愿出力。整个同盟军中真正进攻的只有曹操孙坚。等到董卓撤退到长安之后,同盟军居然自动解散了。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曹操通过这件事彻底看透了这些表里不一的人,自此之后一心发展个人势力,终于成了北方的霸主。 其实,这样的事情对我们的生活也有所示。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组成一个小团体或战队,但这只队伍的凝聚力到底有多强,能办成什么样的事情,谁是真正的精英,谁又是滥竽充数,这些很值得我们去深深思考。 我想,这才是五国伐秦事件和修鱼之战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收获吧! 《中国古代战争100场》系列之修鱼之战(函谷关之战)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千年前管仲一条毒计,兵不血刃制衡他国,如今成为美国“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管仲毒计成美国杀手锏,管仲的一条毒计图片,管仲兵不血刃

    一位名叫姜小白的少年正飞速赶往齐国,他就是仅存的皇室血脉之一。可是,回国路如取经路般艰辛。姜小白的对手名叫公子纠,身后有鲁国这一强大的靠山。在鲁国的支持下,公子纠派得力干将管仲,去送姜小白见阎王爷。[var1]管仲带兵在姜小白回国的路上埋伏着,见远方赶来的姜小白一行人,蓄力一箭。尖锐的箭头刺穿了马车

  • 220年三国众星陨落:蜀国痛失3位大将,吴国没了大都督,魏国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蜀国所有资料,三国蜀国势力版图,三国深度分析蜀国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清朝龚自珍为了劝诫当今皇帝打起精神,不要拘泥于一定的规矩,要打破常规来录取人才的一首诗。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有才能的人,有时候甚至要抵得上千军万马。秦国正是因为有商鞅这个人才,大刀阔斧进行了变法后,国力才有了极大的提升,为后来的一统六国打下了基础。[va

  • 清朝为什么把《山海经》列为禁书?纪晓岚其实很精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真的有个纪晓岚吗,清朝历史上的纪晓岚,2022年山海经是国家禁书吗

    我们知道清朝的时候对于很多的古书做过一次大规模的整理,也就是修订《四库全书》,当时主要负责修订《四库全书》的正是纪晓岚。[var1] 不过虽然清朝名义上是修订《四库全书》,但其实清朝的这次行为对于古代很多的书籍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主要是因为在修订《四库全书》的同时,清朝也会着重将那些对于清朝不利的

  • 战国四君子,有钱、有权、有谋略,为国家披上战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四君子谁的能力强,战国四君子一览表,战国四公子以谋略闻名天下对吗

    [var1]在历史中,战国四君子都是礼贤下士广收门徒之人,每人手中至少有上千门客。他们性格各异,但都是为国殚精竭虑的贵族。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但抛开对国家大事的贡献,他们个人的行为和处事方式却是褒贬不一。真正令人钦佩的只有一人——信陵君魏无忌。看

  • 三国时期的魏国很强大,为何曹操不登基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魏国地图,曹操在魏国一手遮天吗,曹操魏国什么时候建立的

    [var1]当时曹操,刘备和孙权形成三足鼎立势力,为后来的晋朝的建立打下基础,史书上给他一句极高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不管是枭雄也好,能臣也罢,曹操一生的成就是他最好的评价。[var1]首先,三国后期,刘备,孙权先后称帝,曹操却迟迟不肯称帝,当时曹操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遭

  • 如果战国时期晋国三分成韩赵魏,能否阻止秦国兼并天下的势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瓜分晋国的韩赵魏,晋国为什么会分为韩赵魏,韩赵魏不分晋国能得天下吗

    [var1]在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自从秦国实现了商鞅变法之后,这个国家的实力也就是不断地增强,在很短的时间内也就还成为了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而秦国是统一天下的,自然也就需要东出函谷关了,这样阻挡在请过面前的就是韩赵魏三个国家了,这三个国家的实力都是非常的强大的,魏国最开始差点将秦国消灭,而赵国

  • 孔子的学生子贡:不发一兵一卒使鲁国转危为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和子贡的故事,赵玉平老师讲孔子与子贡,子贡和鲁国的关系

    齐国的执政官田常,企图夺取国家权力,所害怕的是高、国、鲍、晕晏四大家族。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他打算兴兵讨伐鲁国(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齐强鲁弱,鲁国面临灭亡的危险。孔子是鲁国人,得知齐国将要侵鲁的消息,他召集学生们说:“鲁国,坟墓所处,父母之国。今国家危险如此,各位为什么不出去想点办法?”话刚说完,学

  • 春秋末期思想家 “名辨之学”倡始人邓析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思想家简介,春秋时期思想家的故事,春秋末期思想家有哪些

    [var1]简介邓析的法律思想主要有:①反对“刑书”,私造“竹刑”。他不但反对旧的奴隶主贵族,也反对以子产为代表的继承周礼的新贵族。他不满子产所铸刑书,私自编了一部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成文法,把它写在竹简上,叫做“竹刑”。②私家传授法律。传说,他聚众讲学,招收门徒,传授法律知识与诉讼方法,还以类似

  • 燕国著名军事家乐毅如何报强齐伐燕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乐毅伐齐消灭了齐国多少兵力,乐毅伐齐全集,乐毅伐齐算灭齐吗

    公元前318年,燕国相邦子之发动内乱继承了燕王哙的王位,因为子之的执政燕国大乱,此时十分强大的齐国趁机攻打燕国,燕王哙因此被杀,所以后来登基为王的燕昭襄王对齐国恨之入骨,而且把杀父破国的血海深仇铭记于心。但是连番内外战乱,已经让原本不是强国的燕国更加的衰弱,于是燕昭襄王为了招揽天下名士,纡尊降贵礼贤

  • 三国时期魏国五子良将的后代都是谁?全部被封侯,一人战过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魏国五子良将,诸葛亮封侯,魏国五子良将都有哪些

    [var1]演义中的魏国五子良将历史上魏国的五子良将为张辽、徐晃、张郃、乐进、于禁。在《三国演义》中,魏国五子良将里的张辽、徐晃、张郃都非常厉害,乐进、于禁有点次。关羽曾经对张飞这样评价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张辽曾经独战东吴猛将太史慈八十回合不分胜负,可见张辽的武艺之强。张辽不但武艺出众,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