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纸上谈兵”是真,赵括输了也是真,但“白起”赢得很轻松却是假

“纸上谈兵”是真,赵括输了也是真,但“白起”赢得很轻松却是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122 更新时间:2024/2/21 6:56:22

对于纸上谈兵这个词,小伙伴们肯定是了解了不少,也非常熟悉这个词语,这个词语主要讲的就是,赵国的一名大将军赵奢的儿子赵括,在与秦国大将白起的一场战争中惨遭失败,赵国也从他的失败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他这场战争的失败实则是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用这个词来教训小孩子,让他们吸取教训凡事要懂得变通。

[var1]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四字成语,今天小编却要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细节。

第一个大家都知道,关于造纸术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出来的。但是造纸术在东汉的时期被发明出来,而纸上谈兵这个词却是用来形容春秋战国时的人物和事件,这样仔细一想是不是不太对呢?

[var1]

所以有很多人就说纸上谈兵这个词,原来是叫做竹上谈兵或者帛上谈兵。其实关于这个词还有很多的历史学家专门去研究过,纸上谈兵这个词最晚出现在清朝一位作家口中。应该是经过不断的发展,还有造纸术的出现,这个词才慢慢演变成了纸上谈兵这4个字。不过今天小编要和大家盘点的并不是这个小细节,而是关于白起。

[var1]

有很多人了解了纸上谈兵这个词语的典故之后,就会说如果不是赵孝文王突然决定把廉颇换成了赵括,赵国也许就不会在长平之战中失败,就不会导致自己日后的灭亡,但真的是这样吗?白起是秦国的大将可以说是主将,他一生基本上没有败绩,所向披靡,就算是廉颇,还有赵括的爸爸赵奢对战白起的话也不一定能够成功,更不要说像赵括这样第一次带兵打仗的人了。

[var1]

所以说当赵孝文王决定把自己国家的主将换成赵括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已经预见了赵国的灭亡,但其实赵括并不是大家所说的那么无能,虽然自己的父亲还有廉颇这样的大将军都不一定能够战胜白起,但这就一定能说明他就会败的一塌涂地吗?小编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的。

一、纸上谈兵并不是无能

赵括在还没有领兵打仗之前,大家都知道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大将军,赵奢因为自己卓越的成绩和战绩写了不少的兵书,很多的初出茅庐的士兵和将军都会选择他的兵书来看,确实是有一个不错的指引作用。对于自己父亲所出的书,赵括都是倒背如流,对于其他兵书他也是倒背如流,是在京城里一个非常出名的大家子弟。很多人都认为他会继承自己父亲的衣钵,成为赵国的主将。

[var1]

他的父亲经常考问他关于战争的问题,他没有一次是答不对的,在这些问题上根本就难不倒他。在理论上他是绝对的王者,但他没有实践经验这才是他致命的弱点。才20出头的他哪里来的什么实战经验呢?

[var1]

如果有过上战场的经历,他也许就不会那么倨傲自持,在日后对战白起的时候,他也许就不会输得那么惨。但是反观来看,有几个特别出名的将军对兵书不是倒背如流,非常熟练的呢,如果没有这一点理论基础的话,怎么可以支撑你去实战呢?所以说赵括并不是一个无能的人,他输就输在了自己太过年轻,只完成了练成大将军要完成的理论部分,却没有实战经验。

[var1]

二、白起赢得十分不容易

纸上谈兵是真,赵括输了也是真,但白起赢得很轻松却是假。

赵括在与白起对战的时候,中了白起的计谋,白起假装失败逃走,赵括带领全部的军队奋力追上却被白起从后面包围。历史上记载在这次战争中赵国一共出了40万的兵力,而秦国的兵力比这个数目更要庞大,在白起作战成功之后,赵国的俘虏还剩下10多万人,白起则是将这10多万人全部坑杀。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自己也损失了太多的兵马,对赵国的俘虏实在是恨得牙痒痒对赵括也是恨得牙痒痒。

[var1]

虽然赵括很容易就中了他的计谋,但是全程都在奋力的击杀,也使白起赢得非常不容易,损失了非常多的兵力。虽然从大局观念上来看,白起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但实际上他之所以能够处于优势地位,大部分是因为自己的兵力比较多而压制住了对方,但是没成想自己的兵力也损失了一半多。

更多文章

  • 秦朝灭亡之后,战国七雄都能复国,最强的秦国为何无人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灭亡后六国复国成功了吗,秦朝灭亡的时候秦国主力军在哪里,秦国灭亡后战国七雄复国没

    [var1]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秦朝对于秦朝的宗族势力非常打压,在三国历史上,曹丕对于宗族势力就进行过打压。后来导致司马懿篡权之后,曹家的根本就没办法进行反抗,而秦国也是这样的,就从商鞅变法之后就不断打压这些贵族们的势力。虽然这让秦国的战斗力加强了,但也让秦国的皇亲国戚变成了普通的百姓,其他的国家中,

  • 搜神故事:汉代吴国发生骏马头上长角的怪事,方士预言吴王将会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汉十大诡异预言,吴国神话故事,汉朝灵异预言

    汉文帝在位的第二十年,诸侯国里的吴国境内,有一匹马的耳朵前面长出两只竖直向上的角来,右边的角长三寸,左边的角长二寸,两只角都有二寸粗细。刘向认为马不应该长角,就像吴王不应该兴兵背叛朝廷,这马长角是吴王即将要叛乱的征兆。京房所写的《易传》里对马生角是这样解释的:“臣子准备谋朝篡位,君主政令难以施行,这

  • 秦国初期奋斗精神较强,中期靠制度,统一后因制度未更新而丢失民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统一过程,老梁讲秦国统一完整版,秦国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战国时期的家国观跟后世不太一样;其次,在那个时期,想要秦国人爱国,必须让各阶层的利益诉求达成一致;再次,大部分阶段,秦国统治者与秦人之间的纽带并不是感情,而是利益/利害关系。从法理、自我认知上来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首先是周王朝的封国、诸侯,与其他诸侯国同属于华夏,各国百姓之间并没有非我族类

  • 十六两一斤可能在春秋时便已成为共识,其起源应与农业交换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一斤十六两的由来,古人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古代为什么把一斤定为16两

    可您知道吗?从春秋到1959年期间两千多年,一斤都是十六两哦!这是谁规定的?古人为什么这么规定?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不仅横扫六合,还书同文、车同轨、言同声、币同样,以及统一度量衡。祖龙的确统一了度量衡,但十六进制却不是他规定的。早在秦穆公之前——春秋,都有一斤十六两的规定了。这个有孔子的八世孙孔鲋的《

  • 他敢当面讽刺秦始皇和胡亥,在秦国享尽荣华,后来还活到汉朝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教训胡亥,胡亥在秦国的地位,胡亥对秦国有贡献吗

    战国后期,秦国变得无敌于天下,传到了秦始皇执政时期,秦国一举扫灭了楚、齐、燕、赵、韩、卫六国,统一了天下,并建立了秦朝。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也是我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位皇帝。虽然秦始皇雄才大略,却为人过于暴虐,就连对待手下和百姓也非常残暴,他的接班人胡亥也继承了秦始皇的暴虐。最终采

  • 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与张仪相差多少年,商鞅张仪白起不同结局,白起和张仪

    商鞅之死是因为得罪了秦国贵族,在权力和威望上又威胁到秦惠文王的地位和统治。白起之死是因为功劳太大,为此遭到秦相范雎妒忌,再加上多次违抗王命,不听调遣,还出言嘲讽秦昭襄王。[var1]商鞅和白起虽然都对秦国立有重大功劳,但两人却犯下了致命错误,因此最后没能善终。而张仪在秦国担任秦相近二十年,一没有结仇

  • 吕不韦传奇:难怪华阳夫人誓死要帮吕不韦,看吕不韦用了什么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不韦是怎么说服华阳夫人的,秦国华阳夫人个人资料,华阳夫人照片

    [var1]华阳夫人本身不差钱,吕不韦的意外之财,充其量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对于原本就衣食无忧的华阳夫人来说,还构不成“致命诱惑”。既然如此,为何后来的华阳夫人彻底沦为了吕不韦手中的棋子与工具呢?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吕不韦知道华阳夫人最需要什么,所以才会投其所好,攻其软肋,将其征服之后为己

  • 东周怪谈之耸人听闻:《搜神记》里,有段春秋战国往事,很是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搜神记十大经典故事,搜神记里面的奇闻异事,搜神记里面记载的经典故事

    《搜神记》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条滑天下之大稽的怪谈,相传周哀王八年,在郑国有一个妇女,竟然生了40个孩子。到了周哀王九年,晋国有一头猪生了个人。周哀王这个人刚刚即位几个月就被杀害了,所以周哀王统治时期,是不可能存在什么八年或者九年的。而且,妇人的生育能力有限,一个妇人生四十多个孩子简直是天方夜谭,而

  • 魏蜀吴三国外,还有公孙渊建立的燕国,为何不叫四国鼎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公孙渊建立燕国,三国时的燕国在哪里,四国鼎立

    [var1]公孙度还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建安九年(204年)病逝,他的儿子公孙康继承其位。到了公元237年,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到了这个时候,燕国俨然和曹魏相抗衡了。那么,问题来了,魏蜀吴三国外,还有公孙渊建立的燕国,为何不叫

  • 吴起去世前,紧紧抱着一个尸首,最终七十个仇人给他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起临死前抱着一个尸首,吴起郭艳梅照片,刘政吴起

    [var1] 吴起 吴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一生为鲁国、魏国、楚国效力,并创建了名闻天下的魏武卒,是当之无愧的名将。但是他德不配位也很明显,曾为了求将杀害妻子,为了私怨谋害三十多位邻居,也是一个品行不佳的人。 吴起的老师是曾子,听说了吴起犯下两起血案后,直接断绝了同吴起的师徒关系。吴起最大的成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