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拥有山川之险,姜维善于用兵,为何却被魏国灭掉?

蜀汉拥有山川之险,姜维善于用兵,为何却被魏国灭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55 更新时间:2024/1/19 4:41:25

就在司马昭策划伐蜀时,却遭到了朝中大臣、边地将领的反对,就连邓艾最初也不支持这次军事行动。不过司马昭力排众议,与钟会“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魏国的计划是这样的: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进攻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三万人攻打武都;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十万人攻打汉中。

[var1]

邓艾的任务是牵制住在沓中屯田的姜维,诸葛绪的任务是切断姜维的归路,而钟会作为主力,他的任务是破汉中,进益州。虽然最后的结局与计划略有偏差,但蜀汉还是灭亡了。善于用兵的姜维没能利用地形优势,守住蜀汉的江山,最后死于沙场。那么蜀汉的灭亡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蜀汉的灭亡固然与政治、国力有关,但如果我们从军事方面来看,和姜维有直接关系,毕竟他是蜀汉的大将军,军事部署都是他指定的。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姜维的军事失误。

[var1]

第一,姜维没有坐镇汉中,放弃秦岭防线。汉中是成都的门户,自刘备占领汉中后,就派魏延镇守汉中,占据秦岭险要。诸葛亮、蒋琬费祎继续执行刘备时期的战略方针,或亲自坐镇,或派大将率重兵驻守汉中。在此期间,曹真、曹爽先后率军来犯,都被蜀军击退。然而姜维改变自刘备以来的防御策略,他自己没有镇守汉中,还放弃了秦岭天险,将蜀军聚集在汉、乐二城。

姜维的计划是将魏军引入汉中平原,然后利用秦岭与大巴山的天险,实现“关门打狗”。不过事实证明姜维的计划是个昏招!钟会的大军轻松翻越秦岭,派人围住汉、乐二城,派兵攻破阳安关。此时的姜维身在沓中,前有邓艾,后有诸葛绪,根本无法抽身援助汉中。当姜维突围后,汉中已经完全陷落,他只能据守剑阁。

[var1]

第二,姜维忽略阴平小道的防守。蜀汉虽然坐拥山川之险,但仍然有小路通往成都,姜维在沓中突围后,就是从阴平小道退守剑阁的。然而姜维却认为此地山高谷深,道路难行,因此没有派出军队驻守。然而,邓艾却出奇制胜,从阴平小道直抵成都城下,刘禅被迫出降,蜀汉至此灭亡。

蜀汉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总而言之蜀国的国力有限。不过,在军事防御方面,姜维确实犯了不少错误。姜维虽然是个失败者,但他仍然效忠蜀汉,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同样来自魏国,为何魏夫人和魏少使想要樊少使一尸两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长使和魏夫人的关系,魏夫人照片,魏夫人十首诗词

    [var1]一来是樊少使有了儿子以后就算是有了靠山。樊少使没有孩子之前,几乎天天黏在魏氏姐妹身边,以魏氏姐妹为靠山。如今,她怀了身孕,就跟魏氏姐妹来往少了,开始敷衍魏氏姐妹了;如果有了儿子以后,那她的眼中还有魏氏姐妹吗?[var1]二来是魏氏姐妹想要把后宫搅乱,好浑水摸鱼,重掌大权。秦惠文王想要一个

  • “负荆请罪”中的廉颇与蔺相如结局如何?语文老师没有告诉过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详细对话,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廉颇如何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在小学时代,我们在语文课本学过“负荆请罪”的故事,此文出自《史记》,讲的是战国大将廉颇,以英勇善战闻名于世,后来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先是替赵国“完璧归赵”;后又在“渑池会”中,面对秦王的无赖行径临危不乱,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蔺氏虽与廉颇同为上卿,但排名却在廉颇之前。廉颇对此深为不服,他准备侮辱相如。蔺相

  • “纸上谈兵”是真,赵括输了也是真,但“白起”赢得很轻松却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白起很佩服赵括,纸上谈兵赵括遇到白起,赵括哪里是白起的对手

    对于纸上谈兵这个词,小伙伴们肯定是了解了不少,也非常熟悉这个词语,这个词语主要讲的就是,赵国的一名大将军赵奢的儿子赵括,在与秦国大将白起的一场战争中惨遭失败,赵国也从他的失败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他这场战争的失败实则是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用这个词来教训小孩子,让他们吸取教训凡事要懂得

  • 秦朝灭亡之后,战国七雄都能复国,最强的秦国为何无人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灭亡后六国复国成功了吗,秦朝灭亡的时候秦国主力军在哪里,秦国灭亡后战国七雄复国没

    [var1]首先第一个原因就是秦朝对于秦朝的宗族势力非常打压,在三国历史上,曹丕对于宗族势力就进行过打压。后来导致司马懿篡权之后,曹家的根本就没办法进行反抗,而秦国也是这样的,就从商鞅变法之后就不断打压这些贵族们的势力。虽然这让秦国的战斗力加强了,但也让秦国的皇亲国戚变成了普通的百姓,其他的国家中,

  • 搜神故事:汉代吴国发生骏马头上长角的怪事,方士预言吴王将会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汉十大诡异预言,吴国神话故事,汉朝灵异预言

    汉文帝在位的第二十年,诸侯国里的吴国境内,有一匹马的耳朵前面长出两只竖直向上的角来,右边的角长三寸,左边的角长二寸,两只角都有二寸粗细。刘向认为马不应该长角,就像吴王不应该兴兵背叛朝廷,这马长角是吴王即将要叛乱的征兆。京房所写的《易传》里对马生角是这样解释的:“臣子准备谋朝篡位,君主政令难以施行,这

  • 秦国初期奋斗精神较强,中期靠制度,统一后因制度未更新而丢失民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统一过程,老梁讲秦国统一完整版,秦国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战国时期的家国观跟后世不太一样;其次,在那个时期,想要秦国人爱国,必须让各阶层的利益诉求达成一致;再次,大部分阶段,秦国统治者与秦人之间的纽带并不是感情,而是利益/利害关系。从法理、自我认知上来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首先是周王朝的封国、诸侯,与其他诸侯国同属于华夏,各国百姓之间并没有非我族类

  • 十六两一斤可能在春秋时便已成为共识,其起源应与农业交换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一斤十六两的由来,古人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古代为什么把一斤定为16两

    可您知道吗?从春秋到1959年期间两千多年,一斤都是十六两哦!这是谁规定的?古人为什么这么规定?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不仅横扫六合,还书同文、车同轨、言同声、币同样,以及统一度量衡。祖龙的确统一了度量衡,但十六进制却不是他规定的。早在秦穆公之前——春秋,都有一斤十六两的规定了。这个有孔子的八世孙孔鲋的《

  • 他敢当面讽刺秦始皇和胡亥,在秦国享尽荣华,后来还活到汉朝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教训胡亥,胡亥在秦国的地位,胡亥对秦国有贡献吗

    战国后期,秦国变得无敌于天下,传到了秦始皇执政时期,秦国一举扫灭了楚、齐、燕、赵、韩、卫六国,统一了天下,并建立了秦朝。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也是我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位皇帝。虽然秦始皇雄才大略,却为人过于暴虐,就连对待手下和百姓也非常残暴,他的接班人胡亥也继承了秦始皇的暴虐。最终采

  • 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与张仪相差多少年,商鞅张仪白起不同结局,白起和张仪

    商鞅之死是因为得罪了秦国贵族,在权力和威望上又威胁到秦惠文王的地位和统治。白起之死是因为功劳太大,为此遭到秦相范雎妒忌,再加上多次违抗王命,不听调遣,还出言嘲讽秦昭襄王。[var1]商鞅和白起虽然都对秦国立有重大功劳,但两人却犯下了致命错误,因此最后没能善终。而张仪在秦国担任秦相近二十年,一没有结仇

  • 吕不韦传奇:难怪华阳夫人誓死要帮吕不韦,看吕不韦用了什么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不韦是怎么说服华阳夫人的,秦国华阳夫人个人资料,华阳夫人照片

    [var1]华阳夫人本身不差钱,吕不韦的意外之财,充其量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对于原本就衣食无忧的华阳夫人来说,还构不成“致命诱惑”。既然如此,为何后来的华阳夫人彻底沦为了吕不韦手中的棋子与工具呢?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吕不韦知道华阳夫人最需要什么,所以才会投其所好,攻其软肋,将其征服之后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