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的“幸存者”赖汉英:活到96岁高龄,吐露当年的一个秘密

太平天国的“幸存者”赖汉英:活到96岁高龄,吐露当年的一个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20 更新时间:2024/1/24 9:52:37

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后,封建统治者终于意识到了“民”的重要性。

李世民更是说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水,指的便是百姓众生,舟,自然就是被水托起高高在上的君王。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结束于1864年,这段时间里,战争频发。

自古以来,但有战争,苦的总是平民百姓,经济上通货膨胀,纳税条目更是多如牛毛,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太平天国运动应民声而生,一声号召,四方响应。

但农民运动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朱元璋,但数量很少,更多的是以失败为终,太平天国运动也不例外。

太平天国运动被湘军和淮军剿灭之后,许多关于太平天国的秘密也就此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即便是清政府尽力剿灭太平天国的余孽,但是太平天国仍然有幸存者的存在,更有幸存者活到了96岁。

而他,说出了一个有关太平天国的秘密。

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始末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点,正处于清朝末期,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时间段。

此时的清政府内忧外困,外有列强的眈眈,历经战争,签订种种不平条约,内有农民起义层出不穷,清王朝无力镇压,国内硝烟四起、哀鸿遍野。

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多次科举考试落第后,对封建统治阶级和科举制度极端失望,加之当时民生凋敝,社会混乱,洪秀全生活的广州,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很大。

洪秀全受到基督教传教士的影响,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

作为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有着很强的领导力,同乡冯云山接受了“拜上帝”的主张,并在广西积极传教,团结了许多贫苦农民,为太平天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儿子,代表天主来拯救世人,倡导“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拜上帝会一建立,便有许多贫苦人民投奔而来。

信众越来越多,对上帝会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于1853年1月11日,于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定国号为太平天国,洪秀全自封为天王。

太平天国成立后,派出军队一路北征,经过湖南省到达湖北省,军队占领了武昌。1853年,太平军沿长江东下,占领了南京,并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然后,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三个省份的许多城市,军事上达到顶峰。

农民起义多失败,其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既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去支持他们领导军队,也没有长远的目标,来统治国家。

面对空前的权力和泼天的富贵,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阶层目光短浅且贪图享乐,被眼前短暂的胜利迷了眼,停滞不前。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日渐腐败,人心背离,江河日下。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权力之争,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太平军节节败退,随着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失败。

幸存者的秘密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参与其中的高层和军队被铲除殆尽,即便是有幸存者,也多半在清政府的追捕下,过着隐姓埋名、提心吊胆的生活。

后来,清政府倒台,封建帝制一朝大厦倾覆,太平天国的参与者们,没有了安全隐患和重重追捕,才渐渐在人群中冒出头来,这其中,就有洪秀全的小舅子——赖汉英。

后期太平天国势弱,洪秀全作为领袖,冥冥之中便有了预感,于是在清政府攻打天京时,洪秀全为了保全妻儿,便提前让赖汉英,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出走。

虽然伤亡惨重,洪秀全也被清政府处置,但其妻子儿女和赖汉英活了下来。

赖汉英身为洪秀全的小舅子,是一个通文史、知医理、擅武艺的人,逃出生天后,隐名埋姓,活到了96岁的高寿。

后来,有人找到了赖汉英,询问他关于太平天国的事情,赖汉英吐露了一个关于洪秀全的秘密,他说,当年杨秀清之死,并不是洪秀全下令致使的。

我们都知道,杨秀清之死是太平天国内讧事件的结果,也是太平天国国运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杨秀清之死的真相是很重要的。

杨秀清自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教之时,便跟着洪秀全了,二人是生死之交,一般只要不是谋逆之罪,洪秀全肯定是不会动杨秀清的。

但是,杨秀清却自认有功,让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很多人包括很多当时的太平天国统治高层,都认为这件事惹恼了洪秀全,于是派韦昌辉秘密杀掉杨秀清。

但是赖汉英说,洪秀全并没有因为这件事生气,而是韦昌辉,因为利益,自作主张杀了杨秀清满族,并成功让洪秀全背了黑锅。

因为赖汉英参与了此事,所以清楚地知道真相,但是其他人并不知道事件原始,虽然后来洪秀全也杀了韦昌辉,但世人反而觉得洪秀全坐收渔翁之利。

太平天国的其他高层为此感到心惊,认为洪秀全“走狗死,狡兔烹”,太平天国内讧之乱达到顶峰,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由此衰落。

结语

其实,无论杨秀清为谁所杀,太平天国的衰落都成为了既定的事实,这种结果的产生,是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不会因为一个人、一个真相而改变。

权力犹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的初心,是为了百姓有衣有食,但却在权力倾轧下渐渐迷失,再加上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的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更多文章

  • 孙美瑶能被称为“民国第一悍匪”吗?临城劫车案为何能震惊中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美瑶被杀经过,悍匪孙美瑶的下场,民国十大巨匪孙美瑶

    能够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当然是被劫的人有所不同。因为在这被绑架的200余人中,有数十位是外国人,也就是所谓的“洋大人”,北洋政府自然惊慌失措。临城劫车案北洋政府时的中国,继承了清末的地盘,也继承了满清对列强的软骨病。位于北京的北洋政府听说“洋大人”被劫,顿时吓得惊慌失措,他们在列强的逼迫下,也不敢使用

  • “民国无名女神”是谁?她为什么会被称为“女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最美民国女神之一,民国女神俞珊写真,民国女神照片大全集

    文庙老相册拜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所赐,神通广大的网友,迅速的确认了民国无名女神的真正身份:这位女神就是原上海蕾茜饭店的会计李伟华。不同于文章所猜测的身份,李伟华这个民国无名女神,并非“资产阶级的小姐”。她出身于普通家庭,按照当时成分的划分,属于小业主,因为她的父母在上海开了一家小小的饮食店,据说还有过掩

  • 清朝是通过如何牢牢控制住少数民族地区,并最终成为中国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云南省丧失的领土,清朝失去的领土还能收回吗,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清朝疆域清朝时期,先后将明末时不再属于中央王朝的青藏高原、新疆和蒙古地区纳入了统治范围,并始终牢牢的控制在手中。这也为民国成立后,继承清政府的大部分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清廷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牢牢地控制着这些有少数民族占据多数的地区呢?第一,当然是战争。虽然不一定是最好,但是,武力始终是最

  • 明末清初,明朝一定会灭亡吗?清朝是否一定能取代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如何被清朝取代的,明朝的灭亡和清朝有什么关系,明朝的灭亡到底跟清朝有没有关系

    大明王朝末年,小冰河气候肆虐,瘟疫横生,特权阶级横行,官商勾结,官僚贪污腐败不作为,再加上八旗崛起,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皇帝自身的能力欠缺,大明王朝就像陷落沼泽的巨人,虽然拼命挣扎,但还在无可挽回的一步步滑落,最终走向灭亡。明朝灭亡几乎成为必然。崇祯帝但是明朝是否一定会被清朝取代?满清崛起时,当时的

  • 清朝灭亡后,公主、格格们嫁给谁?这几位明星其实是满清皇族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满清后裔明星,清朝灭亡后格格公主都去了哪里,明星皇族后裔列表

    大多数贵族的女儿们,都身负政治联姻的重任,常常都被迫嫁给了非意中之人。而婚后,也大多过上的是外人眼红,闺房落泪的生活。但到了清朝末期,一个朝代准备落幕的时候,这些皇亲国戚的女儿们,却反而拥有了可选择婚姻的机会。那时清朝仅剩的几位格格,似乎最后都有了不错的婚姻归属。而在现代,更有一些我们熟知的,知名的

  • 清朝有种刑罚,专针对达官贵族!若被用刑,犯人宁愿去“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十大最残酷的刑罚,清朝最高刑罚,清朝里的最奇葩的刑罚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死是人必经阶段。任何人也都有死亡的那一天。面对死亡,大家都比较忌惮,避讳。因为生命来之不易,所以也有很多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再怎么没有尊严的存活,遇到了一种刑罚,犯人也会痛不欲生。甚至宁愿被直接处死。那究竟是什么刑罚呢?又为什么如此残酷,让犯人束手就擒?这个

  • 鳌拜奸臣形象深入人心,康熙晚年为何会亲自为其平反,称他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一直以来,鳌拜都给人留下大奸臣的形象,而在影视剧《鹿鼎记》中,鳌拜更是以一种近乎丑角的形象存在,不仅气量狭小,而且滥杀无辜。可是为什么这样的人,康熙在擒住他后却没有处以死刑?他真就像影视作品中那么不堪吗?事实上并不是。影视作品大多是人为改编,很多情节都带有主观印象,就如《三国演义》的周瑜,以及《水浒

  • 太平天国的职位有多玄幻?4个总裁、24个丞相堪称“古今大杂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平天国十大丞相,太平天国的人事结构,太平天国的职位排名

    中国历史上历朝几乎都有农民起义,农民作为底层的阶级,他们面临统治者的压迫,要承担繁重的劳役,因此这一阶级会企图通过起义来推翻统治者的统治。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原因大都可以用官逼民反这四个字来概括。目前有记载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是爆发在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因为秦二世的残暴,他们决定揭竿而起,建立了“

  • 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为什么最终会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努尔哈赤褚英之死,努尔哈赤为什么杀长子褚英,褚英墓

    褚英剧照褚英生于明万历8年,是努尔哈赤21岁时生下的儿子,他也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儿子,同时还是努尔哈赤的嫡子。因此,尚未起兵的努尔哈赤对他的这个儿子十分的钟爱。不过很快,在褚英四岁之时,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就正式起兵,开始了他征战一生的生涯。正是在刀光剑影的战争之中,褚英逐步长大,也逐渐成为建州女真的一

  • 清朝一将领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随即惨叫四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带兵的将领们,都在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至今仍被翻译为多国语言,供世人研究学习。清朝太平天国时期,就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位将领带兵巡逻时,见城墙下的青草颜色异常,就下令手下官兵用热汤灌进,随即惨叫四起。这位将领就是太平天国的李秀成,惨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