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籍:2人
广西籍名臣来自于一个县,即如今桂林市全州县的“赖氏”父子:赖恭、赖厷。其中,赖恭早年在荆州刘表帐下出仕,官至交州刺史,后投靠刘备,历任镇远将军、太常、丞相西曹令史等职,随诸葛亮驻守汉中时病逝;赖厷在父亲去世后继承父业效力蜀汉集团,主要事迹不详。
二、甘肃籍:3人
甘肃籍名臣来自于一个县,即如今天水市甘谷县,分别是:姜维、梁绪、梁虔。其中,姜维早年任中郎将,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时加入蜀汉集团,历任奉义将军、征西将军、辅汉将军、镇西大将军、卫将军、大将军等职,刘禅投降曹魏后,姜维说服魏将钟会起兵反魏,最终兵败遇害;梁绪早年任天水郡功曹,与姜维一同加入蜀汉集团,官至大鸿胪,蜀汉灭亡前病逝;梁虔,梁绪之弟,早年任天水郡主记,后随兄长加入蜀汉集团,官至大长秋,蜀汉灭亡前病逝。
三、江苏籍:5人
江苏籍名臣来自于两个市、区,分别是:(1)连云港市4人:麋竺、麋芳、麋威、麋照;(2)泰州市海陵区1人:张南。其中,麋竺早年在徐州陶谦帐下任别驾从事,后加入蜀汉集团,官至安汉将军,刘备登基后不久病逝;麋芳是麋竺的胞弟,早年在徐州任彭城相,后随兄长加入蜀汉集团,官至南郡太守,东吴征讨荆州时叛降;麋威,麋竺之子,官至虎贲中郎将;麋照,麋竺之孙,官至虎骑监;张南早年加入蜀汉集团,曾跟随刘备征伐益州,在夷陵之战中担任前锋主将,与吴将陆逊在猇亭对战时兵败身亡。
四、云南籍:5人
云南籍名臣来自于两个市、县,分别是:(1)玉溪市澄江县3人:李恢、李遗、李球;(2)保山市2人:吕凯、吕祥。其中,李恢官至安汉将军、建宁太守,建兴九年(公元231年)病逝于任上;李遗,李恢之子,父亲病逝后袭爵汉兴亭侯效力蜀汉集团;李球,李恢的侄子,官至羽林右部督,在绵竹与曹魏名将邓艾交战时阵亡;吕凯,官至云南太守,上任途中被贼寇杀害;吕祥,吕凯之子,父亲去世后袭爵阳迁亭侯效力蜀汉,蜀汉灭亡后在西晋官至南夷校尉。
五、山西籍:7人
山西籍名臣来自于两个市、县,分别是:(1)运城市5人:关羽、关平、关兴、关统、关彝;(2)运城市闻喜县2人:裴俊、裴越。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关羽。关羽蜀汉集团的五虎上将之首,在蜀汉集团历任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前将军等职,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起兵北伐时被东吴抄了后路,最终与长子关平一起兵败身亡;关兴,关羽次子,官至中监军,英年早逝;关统,关羽之孙,官至虎贲中郎将,早卒;关彝,关兴的庶子,蜀汉灭亡时被庞德之子庞会灭族;裴俊,官至光禄勋,最终病逝于任上;裴越,裴俊之子,在蜀汉官至督军,蜀汉灭亡后在曹魏官至议郎。
六、陕西籍:7人
陕西籍名臣来自于两个市、县,分别是:(1)咸阳市兴平市5人:马超、马承、马岱、射援、射坚;(2)宝鸡市眉县2人:法正、法邈。其中,马超,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官至骠骑将军、凉州牧,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病逝于任上;马承,马超之子,父亲病逝后袭爵斄乡侯,效力蜀汉集团;马岱,马超的从弟,官至平北将军;射援,官至从事中郎,病逝于任上;射坚,射援的兄长,官至蜀郡太守,病逝于任上;法正,刘备进入益州时收入帐下的谋士,官至护军将军、尚书令,病逝于任上;法邈,法正之子,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最终病逝于任上。
七、山东籍:9人
山东籍名臣主要来自于四个市、县,分别是:(1)临沂市沂南县6人:诸葛亮、诸葛均、诸葛瞻、诸葛尚、诸葛乔、诸葛攀:(2)济宁市曲阜市1人:刘琰;(3)济宁市金乡县1人:伊籍;(4)潍坊市昌乐县1人:孙乾。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诸葛亮,蜀汉集团的第一位丞相,最终在北伐途中病逝;诸葛均,诸葛亮的胞弟,官至长水校尉,蜀汉灭亡时病逝;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官至卫将军,在绵竹与魏将邓艾作战时同长子诸葛尚一起阵亡;诸葛乔,诸葛亮养子,诸葛瑾的次子,早夭;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官至翊武将军;刘琰早年投靠刘备,官至车骑将军,后因得罪了后主刘禅被治罪下狱;伊籍早年在荆州出仕,后投靠刘备,官至昭文将军;孙乾,刘备早期帐下幕僚之一,官至秉忠将军,刘备平定益州后病逝。
八、湖南籍:9人
湖南籍名臣来自于六个市、县、区,分别是:(1)湘潭市湘乡市3人:蒋琬、蒋斌、蒋显;(2)永州市零陵区1人:刘敏;(3)邵阳市邵东市1人:刘巴;(4)常德市1人:廖立;(5)常德市汉寿县1人:潘浚;(6)岳阳市湘阴县2人:刘封、刘林。其中,蒋琬是蜀汉集团的四大名相之一,官至大司马,延熙九年(公元246年)病逝;蒋斌,蒋琬的长子,官至绥武将军、汉城护军,与钟会在成都反魏时兵败被害;蒋显,蒋琬的次子,官至太子仆,在成都与兄长一起被害;刘敏,在蜀汉集团历任扬威将军、镇北大将军等职。
刘巴,汉末名士,在蜀汉集团官至尚书令,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病逝;廖立,在蜀汉集团历任巴郡太守、侍中、长水校尉等职,诸葛亮病逝后不久郁郁而终;潘浚,早期在蜀汉集团任荆州治中从事,东吴并荆州后叛降,在东吴官至太常;刘封,刘备的养子,早期跟随刘备四处周旋时屡建军功,后因在荆州未出兵救援关羽被刘备赐死;刘林,刘封之子,官至牙门将。
九、河北籍:19人
河北籍著名人物来自两个市,分别是:(1)保定市涿州市16人:刘备、刘禅、刘永、刘理、刘璿、刘瑶、刘琮、刘瓒、刘谌、刘恂、刘璩、张飞、张苞、张绍、张遵、简雍;(2)石家庄市3人:赵云、赵统、赵广。其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刘备,他是蜀汉集团的创始人及建造者,蜀汉集团的昭烈皇帝,夷陵之战后病逝;刘禅,刘备之子,蜀汉集团的第二任皇帝,史称蜀后主,蜀汉灭亡后迁往洛阳,西晋初年病逝。
刘永,刘备之子,蜀汉集团的甘陵王,蜀汉灭亡后在曹魏任奉车都尉;刘理,刘备之子,蜀汉集团的安平王,延熙七年(公元244年)病逝;刘璿,后主刘禅的长子,蜀汉集团的皇太子,最后与姜维在成都被乱兵杀害;刘瑶,刘禅的次子,蜀汉集团的安定王,随父投降曹魏;刘琮,刘禅的第三子,蜀汉集团的西河王,景耀五年(公元262年)病逝;刘瓒,刘禅的第四子,蜀汉的新平王,随父投降曹魏,西晋年间被害;刘谌,刘禅的第五子,蜀汉的北地王,蜀汉灭亡时自缢;刘恂,刘禅的第六子,随父投降曹魏,西晋年间被害;刘璩,刘禅的第七子,蜀汉集团的上党王,随父投降曹魏,西晋年间被害。
张飞,蜀汉集团的五虎上将之一,官至车骑将军、司隶校尉,征伐东吴前夕被部将杀害;张绍,张飞的次子,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蜀汉灭亡后归降曹魏;张遵,张飞之孙,张苞之子,官至尚书,在绵竹与魏将邓艾作战时殉职;简雍,刘备早期帐下幕僚之一,官至昭德将军;赵云,蜀汉集团的五虎上将之一,官至镇东将军,建兴七年(公元229年)病逝;赵统,赵云的长子,官至虎贲中郎督;赵广,赵云的次子,官至牙门将,跟随姜维北伐时不幸阵亡。
十、河南籍:30人
河南籍名臣主要来自于八个市、县,分别是:(1)南阳市12人:黄忠、陈震、吕乂、吕辰、吕雅、杜祺、李严、李丰、王连、王山、许慈、张存;(2)南阳市新野县4人:来敏、来忠、邓芝、邓良;(3)南阳市邓州市1人:宗预;(4)洛阳市2人:孟光、庞羲;(5)洛阳市偃师市1人:郤正;(6)信阳市罗山县4人:费祎、费承、费恭、费观;(7)驻马店市平舆县2人:许靖、许游;(8)驻马店市汝南县4人:陈袛、陈粲、陈裕、陈到。
其中,黄忠,蜀汉集团的五虎上将之一,官至后将军,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病逝;陈震于荆州投靠刘备,在蜀汉集团官至尚书令,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病逝于任上;吕乂,刘备平益州时加入蜀汉集团,官至尚书令,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病逝;吕辰,吕乂之子,官至成都令;吕雅,吕乂的次子,官至谒者仆射,蜀汉灭亡后加入了西晋集团;杜祺,刘备平定益州时加入蜀汉集团,官至大将军司马;李严,刘备的托孤重臣,官至骠骑将军,后遭诸葛亮弹劾被免职,在家中郁郁而终;王连,在蜀汉集团官至丞相长史,后在任上病逝;王山,王连之子,官至江阳太守;许慈,汉末名士,官至大长秋,病逝于任上;张存,在荆州出仕期间投靠刘备,官至广汉太守,后被免官,病逝于家中。
来敏,三国历史中最长寿的文臣,在益州加入蜀汉集团,官至执慎将军,九十七岁病逝;来忠,来敏之子,在姜维帐下任参军;邓芝,在蜀汉集团官至车骑将军,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病逝;邓良,在蜀汉官至尚书左选郎,西晋时任广汉太守;宗预,官至镇军大将军,蜀汉灭亡时病逝;孟光,官至大司农,后因事免官,九十岁病逝于家中;庞羲,官至左将军府司马;郤正,在蜀汉官至秘书令,西晋时任巴西太守。
费祎,在蜀汉官至大将军,后于任上病逝;费承,费祎长子,官至黄门侍郎;费恭,费祎次子,官至尚书郎;费观,在蜀汉官至振威将军,三十七岁病逝;许靖,官至左将军长史,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病逝;许游,许靖之孙,蜀汉后期官至尚书;陈袛,官至镇军将军,景耀元年(公元258年)病逝;陈粲,陈袛长子,袭爵关内侯效力蜀汉;陈裕,陈袛次子,官至黄门侍郎;陈到,在蜀汉集团中的地位仅次赵云,官至征西将军,于任上病逝。
十一、湖北籍:31人
湖北籍名臣主要来自于五个市、县,分别是:(1)襄阳市9人:庞统、庞宏、庞林、杨仪、廖化、习祯、罗宪、辅匡、杨颙;(2)襄阳市宜城市7人:马良、马秉、马谡、向朗、向条、向宠、向充;(3)襄阳市枣阳市9人:董厥、胡济、胡博、魏延、刘邕、刘武、傅彤、傅佥、郝普;(4)荆州市荆州区江陵县2人:邓方、冯习;(5)宜昌市枝江市4人:董和、董允、霍峻、霍弋。
庞统,蜀汉集团著名谋士,三国期间与诸葛亮齐名,官至军师中郎将,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为救刘备不幸遇难;庞宏,庞统之子,官至涪陵太守,最终于任上病逝;庞林,庞统的胞弟,在蜀汉官至荆州治中从事,蜀汉灭亡后在曹魏任钜鹿太守;杨仪,官至中军师,因诽谤朝政被治罪下狱;廖化,蜀汉集团后期四大名将之一,官至右车骑将军、并州刺史,蜀汉灭亡时病逝;习祯,官至广汉太守,刘备称帝前病逝;罗宪,在蜀汉官至巴东太守,蜀汉灭亡后在西晋任安南进军,病逝于任上;辅匡,官至右将军,延熙元年(公元238年)病逝于任上;杨颙,官至丞相东曹属,病逝于任上。
马良,官至侍中,跟随刘备东征伐吴时遇难;马秉,马良之子,官至骑都尉;马谡,马良的胞弟,在诸葛亮帐下任参军,街亭之败后被斩杀;向朗,汉末名士,在蜀汉集团官至左将军,延熙十年(公元247年)病逝;向条,向朗之子,官至南中军司马;向宠,向朗的堂侄,官至中领军;向充,向朗的堂侄,官至尚书;董厥,在蜀汉官至辅国大将军,蜀汉灭亡后在曹魏任相国参军、散骑常侍;胡济,在蜀汉官至右骠骑将军;胡博,胡济胞弟,官至尚书;魏延,蜀汉集团前中期名将,官至镇北将军,后被杨仪诛灭三族。
刘邕,官至后将军,病逝于任上;刘武,刘邕之子,官至尚书;傅彤,蜀汉集团早期名将,夷陵之战时为保护刘备撤退力战身亡;傅佥,傅彤之子,跟随姜维北伐时战死于汉中;郝普,官至零陵太守,东吴征讨荆州时叛降;邓方,蜀汉集团早期名将,官至安远将军、庲降都督,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病逝于任上;冯习,蜀汉集团早期名将,跟随刘备东征时不幸阵亡;董和,官至掌军中郎将,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病逝于任上;董允,董和之子,官至辅国将军,延熙九年(公元246年)病逝;霍峻,官至梓潼太守、裨将军,后病逝于任上;霍弋,霍峻之子,在蜀汉官至安南将军,西晋时任南中都督。
十二、四川籍:47人
四川籍名臣主要来自于十五个市、县、区,分别是:(1)南充市3人:龚禄、龚衡、谯周;(2)南充市阆中市9人:周群、黄权、黄崇、马忠、马修、马勋、马齐、姚伷、程畿;(3)南充市南部县3人:张嶷、张瑛、张护雄;(4)巴中市1人:句扶;(5)达州市渠县2人:王平、王训;(6)成都市7人:张裔、张毣、张郁、杜琼、张裕、王伉、张表;(7)成都市郫都区2人:何宗、何双;(8)绵阳市三台县5人:王甫、王佑、李邵、李朝、王士;(9)绵阳市涪城区4人:杜微、尹默、李譔、李福;(10)德阳市绵竹市1人:秦宓;(11)德阳市广汉市3人:彭羕、王冲、镡承;(12)眉山市彭山区4人:杨洪、张翼、杨戏、李密;(13)乐山市1人:费诗;(14)资阳市1人:王嗣;(15)雅安市荥经县严道镇1人:卫继。
龚禄,官至越嶲太守,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被叛军杀害;龚衡,龚禄的胞弟,官至领军;谯周,汉末名士,在蜀汉官至光禄大夫,因劝降刘禅有功,被曹魏任命为散骑常侍,上任途中病逝;周群,蜀汉集团中著名的术士,官至儒林校尉;黄权,在蜀汉官至镇北将军,蜀汉灭亡后在曹魏任车骑将军;黄崇,黄权之子,官至尚书郎,在绵竹与魏军作战时不幸阵亡;马忠,官至镇南大将军,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病逝;马修,马忠之子,父亲病逝后袭爵彭乡侯,效力蜀汉集团;马勋,官至州别驾从事,病逝于任上;马齐,官至尚书;姚伷,官至尚书仆射,延熙五年(公元242年)病逝于任上。
程畿,官至从事祭酒,跟随刘备征讨东吴时不幸阵亡;张嶷,蜀汉集团中后期名将,官至荡寇将军,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与魏军交战时不幸阵亡;张瑛,张嶷的长子,父亲阵亡后被蜀汉朝廷赐爵西乡候;张护雄,张嶷的次子,父亲阵亡后袭爵关内侯效力蜀汉集团;句扶,蜀汉集团后期四大名将之一,官至左将军,随姜维北伐期间病逝;王平,蜀汉集团后期四大名将之一,官至镇北大将军,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病逝于任上;王训,王平之子,父亲病逝后袭爵安汉侯效力蜀汉集团。
张裔,官至辅汉将军,建兴八年(公元230年)病逝于任上;张毣,张裔的长子,官至监军;张郁,张裔的次子,官至太子中庶子;杜琼,官至太常,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病逝;张裕,蜀汉集团著名术士,官至益州后部司马,后被刘备处死;王伉,官至永昌太守;张表,官至后将军,病逝于任上;何宗,官至大鸿胪;何双,何宗之子,官至双柏县县长,早卒;王甫,官至荆州议曹从事,夷陵之战中不幸阵亡;王佑,王甫之子,官至尚书右选郎;李邵,官至治中从事,病逝于任上;李朝,官至别驾从事,随刘备伐吴时病逝。王士,官至益州太守,上任途中被叛军杀害;杜微,官至谏议大夫。
尹默,汉末名士,官至太中大夫,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逝;李譔,官至右中郎将,后病逝于任上;李福,官至监军司马,最终病逝于任上;秦宓,蜀中名士,官至大司农,建兴四年(公元226年)病逝;彭羕,官至江阳太守,后因密谋反叛被刘备处死;王冲,在蜀汉官至牙门将,因为李严嫉恨被迫降魏,在曹魏官至乐陵太守;镡承,官至卫尉;杨洪,官至越骑校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病逝于任上;
张翼,蜀汉集团后期四大名将之一,后于姜维在成都辅国时兵败被杀;杨戏,官至射声校尉,因酒后对姜维不敬被罢免,景耀四年(公元261年)病逝于家中;李密,官至汉中太守,免官后病逝于家中;费诗,官至谏议大夫,后病逝于家中;王嗣,官至镇军将军,随姜维北伐期间不幸阵亡;卫继,官至大尚书,后与姜维复国时被害于成都。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