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朝的两位诸葛亮铁粉,一手炮制了闻名遐迩的“空城计”

晋朝的两位诸葛亮铁粉,一手炮制了闻名遐迩的“空城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343 更新时间:2024/1/26 7:22:20

空城计,为三十六计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刻画诸葛亮智慧超绝的最为代表之作。但是,此诸葛亮的得意之作却是件悬疑之事,其最早的出处是裴松之所引“郭冲五事”,而注《三国志》中的其中一则故事。

据《蜀记》记载,西晋初年,扶风王司马骏(司马懿第七子)镇守关中时,与高平人司马(官职)刘宝、荥阳人长史桓隰等诸官属士大夫一起谈论诸葛亮。而谈论者多讥讽诸葛亮托身非国,又不能度德量力,力小而谋大,徒使蜀地百姓劳苦。

唯有金城人(今甘肃兰州)郭冲却不以为然,语出惊人。郭冲认为诸葛亮的权智英略,超过了管仲、晏婴(皆为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只不过是功业未成罢了。而参与讨论者就更加疑惑了,于是,郭冲便陈述了诸葛亮不为人知的五件事,以证明诸葛亮的权智英略。刘宝等人便都不能再与郭冲辩驳了,据说司马骏也赞许了郭冲之言。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说道,虽然大家都很希望听到对诸葛亮的赞美之言,然而郭冲所言的五件事,却皆有可疑之处,并对其一一加以辩驳。而“空城计”就是“郭冲五事”中的第三件。

据“郭冲三事”言道:(诸葛)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偪,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卻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裴松之的质疑观点是:其一:时间点对不上。阳平在汉中,而诸葛亮屯守阳平之时,司马懿为荆州都督,镇守宛城,而至曹真死后,才与诸葛亮在关中相抗。曹魏也的确曾有一次遣司马懿自宛城出发、经西城而西向攻蜀,却遇上大雨、道路受阻而班师。而自此以后,再无阳平交兵之事。

其二,司马懿既领二十万大军,已知诸葛亮兵少力弱,即便疑其有伏兵,又怎会轻易退却。其三,诸葛亮为人谨慎,魏延每欲分兵万余而与诸葛亮异道会於潼关,诸葛亮都不准许。诸葛亮既不许魏延分兵万余别统,而其自身又岂会轻易脱离大军,而不作防守。

裴松之认为郭冲对司马骏所言之事,乃是彰显司马懿之短,公然在司马骏的面前谈论其父(司马骏为司马懿之子)的短处,乃是理所不容之事,故而说道,司马骏也赞许郭冲之言,以增加其可信度。(郭冲五事,见载於晋朝史学家王隐所著的《蜀记》)。而从三国时期的相关人物传记来看,诸葛亮的空城计乃是子虚乌有之事。而从中可以看出,不但郭冲是位诸葛亮铁粉,记载“郭冲五事”的晋朝史学家王隐更是位诸葛亮铁粉,此两人一手炮制了闻名遐迩的“空城计”。

参考史籍:《三国志》等等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宰相给李勣之孙写信,唯有“青鹅”二字,武则天: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绩为什么支持武则天,武则天威胁李绩,李绩孙子

    在这三个人中,唐中宗李显是话语权最弱的那个人,武则天临朝称制,而裴炎将政事堂迁到了中书省,成为宰相之首。不过或许是李显太过年轻,在他刚刚登基不久,他就试图摆脱武则天的控制,所以他急于培植自己的力量,皇后韦氏的母族就成为他的选择,他想让韦后的父亲韦玄贞做侍中,又想让乳母的儿子成为五品大员。裴炎作为顾命

  • 开创“开元之治”的风流帝王唐玄宗,却是痴情儿,竟然与儿媳相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开元时期的唐玄宗有多强大,唐玄宗开元,开元初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引言大唐江山两百多年的基业,从唐高祖李渊开国以来,前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之后相继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虽然唐朝后期由于一系列的失误,造成了宦官专政,阉人掌握朝堂,将近百年。亦不可否认,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富庶的国家,曾经的大唐是多少文人墨客手中的江湖梦。而唐玄宗作为“开元盛世

  • 性情耿直,不畏权贵的狄仁杰,为啥被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狄仁杰与东方福尔摩斯的历史,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狄仁杰最大的特点

    唐高宗李治非常宠信左司郎王本立。王本立仗着有皇帝的宠信,不但剥削百姓、欺压官员,还嚣张跋扈,但是因为皇帝的关系,官员们都不愿意和他作对,只是尽可能地躲着这人。正直的狄仁杰看不惯王本立这种小人得志的样子,所以暗中搜罗他的作恶证据,整理之后,向高宗上书揭发王本立。没想到,看到人证物证据摆在自己面前,高宗

  • 才华横溢,号称诗圣的杜甫,为何一生落魄没当过大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诗圣杜甫有多强,后人怎么评价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杜甫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诗作,被称为“诗史”。杜甫本人则与“诗仙”李白相提并论,被称为“诗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甫和李白,代表着唐朝诗歌的最高成就。唐朝是一个诗人很吃香的时代,许多诗人都做了高官。“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官至吏部侍

  • 对唐太宗有微词的看过来,看历代帝王如何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对唐太宗的评价,历代帝王怎么评价唐太宗,评价唐太宗的十大技巧

    听见别人说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如何,也跟着说他并没有那么伟大。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也不比他差,甚至他儿子高宗的成就也不在他之下。个人认为,这些观点都可以存在,一家之言无可厚非,谁都有说话评价的权利。对李世民最无聊的评价就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怎么不说他还是个书法家和武术家?一人眼里有一

  • 揭秘上官婉儿为何甘心侍奉灭族仇人武则天?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宫学馆制度进一步完善,皇宫中专设掖廷局管理宫女名籍及日常事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工桑养蚕,会其课业”,局中有宫教博士专管教育,教习宫人书算等等课程。宫廷中的典籍乐舞棋画资料非常丰富,绝非民间可比,宫人只要锐意向学,成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而且宫人学有所成也能有所进益。除了有可能引起皇帝的注意进入

  • 揭秘唐太宗的死亡之谜,你不知道的一代明君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王立群讲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事迹

    但是,这样一位盛世明君,仅仅活了五十岁就挂了,他到底死于何病呢?《旧唐书》中谈到李世民之死,只有这短短几句,语焉不详:四月己亥,幸翠微宫。五月戊午,太子詹事、英国公李绩为叠州都督。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靖薨。己巳,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一说,死于痢疾。据史料记载,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

  • 对江西有大恩的颜真卿,本来只想当五品官,结果成了凌烟阁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颜真卿简历,颜真卿故事简短100字,颜真卿的照片及简介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觉得这样名言,出现在校园内非常合适。到了晚上,我接儿子回家,给他讲了颜真卿小时候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凌烟阁功臣的故事。我今天把这个故事整理成文章,传上网络与诸君分享。图为颜真卿的名言,拍摄于永丰县藤田中心小学院内。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县人。唐朝的时候,京城以朱

  • 开局即巅峰的西晋王朝:终结三国时代之后,自身快速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和西晋的时间分界,西晋怎么灭掉的三国,一统三国的西晋有多耻辱

    而提到西晋,一般会想到魏晋之风,之所以会如此,原因也简单,西晋时期基本承袭魏制,并未有大的改动。此外,西晋虽存在半个世纪的时间,但,除了前期统一三国之外,几乎是再无作为,很快王朝滑向衰败。西晋的历史真是完全诠释了那一句话:开局即巅峰。想想西晋皇室,从司马懿兢兢业业地为曹操效力开始,历时良久才逐渐掌握

  • 安史之乱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至今国人都无法完全走出其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安史之乱原因及影响,安史之乱完整版,为什么会有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的巨大影响1、唐帝国陨灭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正处于开疆拓土的“帝国时代”。不仅人口恢复增长到8000余万,国土面积也达到极盛,广大的西域被唐军牢牢掌控,甚至直接和大食帝国接壤,并爆发过有名的“怛罗斯之战”。但是国内突发的叛乱,让高仙芝被迫携边军回国平叛,西域从此尽失,吐蕃趁机取代了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