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的真相,只因安禄山不想成为棋子,接受必死的命运

安史之乱的真相,只因安禄山不想成为棋子,接受必死的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728 更新时间:2024/2/5 21:06:26

(安史之乱)

唐玄宗手中的“刀”

作为开创了大唐盛世,开元盛世的男人,他主宰了大唐的江山整整四十余载,他能够爬上最高的位置。他亲眼见证了自己的皇祖母,大周朝的开创者,武则天是如何被逼迫退位的,更是联合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将韦后诛杀,之后更是亲手解决了自己曾经的盟友,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剧照)

在他的眼中,亲情友情爱情都远远不能比起手中的权力诱人,为了权力他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旦禅位于他,为了一己私欲,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可是他终究也无法于最大的敌人,时间对抗,他老了,当太子李瑛被他赐死后,李亨继任为了皇太子。

为了怕重蹈自己的皇祖母武则天的覆辙,他对于李亨的权力一直在打压,在朝内宰相李林甫成为了太子李亨的最大的政敌。可是在朝外,作为李隆基的假子王忠嗣,一直与李亨交好,作为河西、河东、陇右、朔方。四地的节度使,王忠嗣手中的兵马定然众多。

(王忠嗣)

这不得不让李隆基有所担心,他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唐高祖李渊。于是他不得不找一个能够制衡王忠嗣的人。

而这个人就是安禄山

太子李亨的死敌

作为一个异族人,一个身宽体胖的大胖子,安禄山非常懂得李隆基的意思,不仅仅在各种场所公开侮辱太子,可是畏惧自己的父亲,李亨对待安禄山是恨不得杀死他,却在表面上却显得非常的大度。

唐肃宗李亨)

在有一次朝会,安禄山看见了太子李亨,故意不拜,李隆基问安禄山为何见到太子而不跪拜。

(安禄山剧照)

安禄山答道,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李隆基说道,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而安禄山回答道,臣只知道当今陛下是皇帝,而不知太子。最后在左右命令之下才跪拜。

甚至不止一次,李亨对自己的亲信说,李隆基对安禄山甚至比他这个太子还要好。可见在李亨的心中,早已将安禄山视为了头等大敌。

宰相杨国忠的眼中钉

(杨国忠剧照)

作为杨玉环的哥哥,李林甫的接任者,杨国忠的能力实在是差强人意,相比起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无论是在用人还是处理政务上面差的太多了,李林甫在世时,朝廷政务大都由他把持,太子李亨也不得不看他的脸色,而安禄山虽然兵强马壮,但是根本没有一丝敢反叛的心,每次进长安,安禄山都能将各方人物的喜好都调查的一清二楚,唯独李林甫,这样其貌不扬的老头,仿佛始终能将他看的一清二楚一般。

(李林甫剧照)

而杨国忠不同,在他这个皇亲国戚的眼中,什么政务,什么国家大事都没有一件事情重要,那就是独享李隆基的专宠,而安禄山就是挡住了他专宠之路的男人。

不止一次,杨国忠在李隆基的面前说过安禄山的坏话,甚至几度说安禄山要造反起兵,可是丝毫不在乎的李隆基根本没有将杨国忠的话听进去,毕竟此时的大唐盛世,他是最强大的大唐天子,天下又有谁能够反他呢?

弱肉强食的北方藩镇

而真正让安禄山起兵造反的原因是因为他从小而独目染的弱肉强食,他是个异族,从小生活在北方边境,在这里没有什么王公贵族,没有什么出身贵门,在这里武力才是王道,实力才是真实的。

成为了三方的藩镇的节度使,安禄山手上握着二十万兵强马壮的大军,他面对的不仅仅是契丹和奚人,面对的更有来自大唐内部的敌意,太子李亨想干掉他,宰相杨国忠想杀了他。一个个的政敌都想将他置于死地。

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李隆基老了,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在皇帝宝座上呆很长时间了,而且安禄山非常清楚他就是李隆基手中一把对付李亨的刀,一旦李亨即位,他这把刀就没有任何的用处了,只有死才是他的最后的结局。

(唐玄宗与杨贵妃)

忠君爱国,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是他的性格,他是异族人,血脉忠流淌着的是强者为尊,实力为王的血脉,当他看见长安的繁华时,他是惊叹的,当他看到躺在温柔乡的唐玄宗和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杨国忠的时候,他看到的却是大唐繁华下的腐朽与衰弱。

在安禄山的心中,李隆基老了,这头已经迟暮的狼王不因该享受着大唐这块鲜美的肥肉了,不如让我安禄山成为大唐新的狼王吧。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正式起兵造反。而大唐的繁华也终于落幕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扬州发现隋炀帝萧后墓,专家从中取出“黑疙瘩”,八百天后成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作为隋朝最有名的皇帝,隋炀帝杨广的墓却看起来比较寒酸,墓室统共也就二三十平米的样子,里面的陪葬品也不算特别多,这与隋炀帝生前的奢华做派有很大差异。其实这个原因不难想象,因为隋炀帝是亡国皇帝,他死后葬哪里并不是他自己能说了算的。据历史记载,隋炀帝的埋骨地多次变换位置,最后还是李渊做主迁到了“雷塘

  • 晋朝的两位诸葛亮铁粉,一手炮制了闻名遐迩的“空城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空城计,为三十六计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刻画诸葛亮智慧超绝的最为代表之作。但是,此诸葛亮的得意之作却是件悬疑之事,其最早的出处是裴松之所引“郭冲五事”,而注《三国志》中的其中一则故事。据《蜀记》记载,西晋初年,扶风王司马骏(司马懿第七子)镇守关中时,与高平人司马(官职)刘宝、荥阳人长史桓隰等诸官属

  • 宰相给李勣之孙写信,唯有“青鹅”二字,武则天: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绩为什么支持武则天,武则天威胁李绩,李绩孙子

    在这三个人中,唐中宗李显是话语权最弱的那个人,武则天临朝称制,而裴炎将政事堂迁到了中书省,成为宰相之首。不过或许是李显太过年轻,在他刚刚登基不久,他就试图摆脱武则天的控制,所以他急于培植自己的力量,皇后韦氏的母族就成为他的选择,他想让韦后的父亲韦玄贞做侍中,又想让乳母的儿子成为五品大员。裴炎作为顾命

  • 开创“开元之治”的风流帝王唐玄宗,却是痴情儿,竟然与儿媳相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开元时期的唐玄宗有多强大,唐玄宗开元,开元初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引言大唐江山两百多年的基业,从唐高祖李渊开国以来,前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之后相继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虽然唐朝后期由于一系列的失误,造成了宦官专政,阉人掌握朝堂,将近百年。亦不可否认,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富庶的国家,曾经的大唐是多少文人墨客手中的江湖梦。而唐玄宗作为“开元盛世

  • 性情耿直,不畏权贵的狄仁杰,为啥被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狄仁杰与东方福尔摩斯的历史,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狄仁杰最大的特点

    唐高宗李治非常宠信左司郎王本立。王本立仗着有皇帝的宠信,不但剥削百姓、欺压官员,还嚣张跋扈,但是因为皇帝的关系,官员们都不愿意和他作对,只是尽可能地躲着这人。正直的狄仁杰看不惯王本立这种小人得志的样子,所以暗中搜罗他的作恶证据,整理之后,向高宗上书揭发王本立。没想到,看到人证物证据摆在自己面前,高宗

  • 才华横溢,号称诗圣的杜甫,为何一生落魄没当过大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诗圣杜甫有多强,后人怎么评价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杜甫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诗作,被称为“诗史”。杜甫本人则与“诗仙”李白相提并论,被称为“诗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甫和李白,代表着唐朝诗歌的最高成就。唐朝是一个诗人很吃香的时代,许多诗人都做了高官。“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官至吏部侍

  • 对唐太宗有微词的看过来,看历代帝王如何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对唐太宗的评价,历代帝王怎么评价唐太宗,评价唐太宗的十大技巧

    听见别人说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如何,也跟着说他并没有那么伟大。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也不比他差,甚至他儿子高宗的成就也不在他之下。个人认为,这些观点都可以存在,一家之言无可厚非,谁都有说话评价的权利。对李世民最无聊的评价就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怎么不说他还是个书法家和武术家?一人眼里有一

  • 揭秘上官婉儿为何甘心侍奉灭族仇人武则天?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宫学馆制度进一步完善,皇宫中专设掖廷局管理宫女名籍及日常事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工桑养蚕,会其课业”,局中有宫教博士专管教育,教习宫人书算等等课程。宫廷中的典籍乐舞棋画资料非常丰富,绝非民间可比,宫人只要锐意向学,成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而且宫人学有所成也能有所进益。除了有可能引起皇帝的注意进入

  • 揭秘唐太宗的死亡之谜,你不知道的一代明君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王立群讲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事迹

    但是,这样一位盛世明君,仅仅活了五十岁就挂了,他到底死于何病呢?《旧唐书》中谈到李世民之死,只有这短短几句,语焉不详:四月己亥,幸翠微宫。五月戊午,太子詹事、英国公李绩为叠州都督。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靖薨。己巳,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一说,死于痢疾。据史料记载,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

  • 对江西有大恩的颜真卿,本来只想当五品官,结果成了凌烟阁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颜真卿简历,颜真卿故事简短100字,颜真卿的照片及简介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觉得这样名言,出现在校园内非常合适。到了晚上,我接儿子回家,给他讲了颜真卿小时候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凌烟阁功臣的故事。我今天把这个故事整理成文章,传上网络与诸君分享。图为颜真卿的名言,拍摄于永丰县藤田中心小学院内。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县人。唐朝的时候,京城以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