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刘备先后称帝,孙权为何只称王,迟迟没有当皇帝?

曹丕、刘备先后称帝,孙权为何只称王,迟迟没有当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964 更新时间:2024/1/23 7:09:30

曹丕刘备先后称帝的情况下,孙权本来也可以选择称帝,因为他当时占据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综合实力甚至比刘备还要强些。孙权虽然没有称帝,但却在222年10月建立年号。按理说“改年号,正服色”就是称帝的节奏,说明孙权是想称帝的,但他又有所顾忌,所以建元而不称帝。

其一,避免两线作战,减轻军事压力。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杀死了关羽,与刘备的盟约破裂。之后,曹丕称帝,孙权再度上书,“卑辞奉章”,并送还于禁。当时,曹魏大臣刘晔看穿了孙权的企图,他认为孙权“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乘其衅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

222年6月,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击破刘备,孙权取得了胜利。然而,此时曹丕不断催促孙权交出人质,导致双方关系破裂,因为一开始,孙权就没有真心称臣。在与曹魏关系破裂的同时,主持蜀汉国政的诸葛亮调整政策,与东吴重新修复关系,双方再度结成同盟。孙权再度化解两线作战的危险。

其二,孙权自身实力不足。孙策在临死前,说过一番话,“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也就是说,在开疆拓土,争夺天下方面,孙权是不如孙策的,但孙权有一个优点,他能任命贤明,保固基业,也就是说孙权是一个守业者,而非开创者。

一旦称帝,就是向天下人表明,自己夺取天下的野心,必然会招致其他势力的攻击。孙权坐收江东,始终奉行划江而治的原则,并没有积极向北方用兵。孙权心理很明白,以他的能力以及实力,很难夺取天下,所以他的目标就是称霸一方。孙权像勾践一样,一直隐忍,直到没有危险时,他才公开称帝。

其三,东吴内部整合问题。田余庆先生曾说:“孙权迟回不进,除了山越不宁、外敌威胁等一般原因以外,我想不再是像曹操那样畏名义而自抑,而是等待政权江东化进程的完成”。孙权要想政权稳固,必须得到江东士族的支持,所以他要整合江东士族的力量,让他们支持自己的政权,只有这样,才能坐稳皇位。

229年,47岁的孙权登基称帝,改元黄龙。对此诸葛亮力排众议,派卫尉陈震前往庆贺。双方还再度结盟,并划分了曹魏的疆土,“以徐、豫、幽、青属吴,并、凉、冀、兖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然而,这个计划并没有实现,因为魏、蜀、吴三国都没能统一,反而被西晋取代。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3.《秦汉魏晋史探微》

更多文章

  • 蜀汉人物籍贯大全:来自十一个省和一个自治区,遍布五十个市县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广西籍:2人广西籍名臣来自于一个县,即如今桂林市全州县的“赖氏”父子:赖恭、赖厷。其中,赖恭早年在荆州刘表帐下出仕,官至交州刺史,后投靠刘备,历任镇远将军、太常、丞相西曹令史等职,随诸葛亮驻守汉中时病逝;赖厷在父亲去世后继承父业效力蜀汉集团,主要事迹不详。二、甘肃籍:3人甘肃籍名臣来自于一个县,

  • 浅谈曹操在宋词中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后世对于曹操的评价,可谓是各抒己见、褒贬参半。其中,较为较典型的要数《三国志》。西晋史学家陈寿编著该书时,通过对曹操有生之年主要功绩的详细记载与描述,称其是一个集才华与谋略于一身的乱世豪杰。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裴松之又通过在该书中加入大量的注引,着重凸显了曹操奸诈、残忍、包藏祸心的一面。一部著作

  • 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是如何报复那个侮辱自己的屠夫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为何奖赏侮辱过他的屠夫,韩信与屠夫,韩信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当年春秋首霸齐桓公面对曾经要杀他的管仲,以德报之,传成佳话。而韩信落魄,受屠夫胯下之辱;功成名就,名列三杰,衣锦还乡之后,同样未曾报复,反尔以德报之,封其官职,为人所称道。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

  • 军事天才韩信为什么铁了心的要助刘邦打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是如何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帮刘邦打天下值得吗,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

    但是韩信的运气并不算好。第一是他生不逢时。秦王朝初立,国家实现了大一统和平盛世,留给下层人快速晋升的军功制渠道愈发狭窄,阶级固化逐渐定型,所以在和平年代,没有背景的韩信想晋升难度很大。第二是他没遇到对的人。我这里“对的人”指的是明主,韩信青年漂泊江湖,所接触的多是些市井平民,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学习过

  • 文治武功的李建成,为何命丧玄武门?李世民赢的三点原因无懈可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李建成玄武门决战,玄武门李世民和李建成谁厉害,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有胜算吗

    朝代更迭,岁月变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人们能记住,总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说起李世民,必然能想到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之变。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在玄武门丧命的太子李建成。剧照,来源网络天子制衡之术,为骨肉相残埋下伏笔大唐刚建立之初,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李渊将自己的大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自古最难猜的心思

  • 安史之乱,郭子仪选择如何夺取胜利?其家庭故事能否展现其忠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安史之乱谁与郭子仪进军河北,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在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视频

    郭子仪派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出蓝田,观察敌情。长孙全绪白天击鼓张旗,虚张声势;夜间多处燃火,使吐蕃不解其意。同时,还有数百人于夜间在长安城中击鼓呐喊,还发出郭子仪将率军到来的消息,这使吐蕃惶恐不安无力控制长安,只得撤离。自此以后,郭子仪的声望更高了,许多少数民族敬他如神灵。德宗继位后,郭子仪受尚父之称号

  • 宰相密信写”青鹅“二字,武则天将他全家处斩,二字有何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宰相一览表,武则天时期宰相的权力有多大,武则天时代宰相排名

    在唐朝时期,有位宰相就因为在信中写了“青鹅”二字被武则天斩杀。群臣为宰相喊冤,武则天却淡淡地回复道:“你们把这两个字拆开看看,就知道他死得冤不冤了。”那这两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位宰相又是谁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裴炎早期经历这位被武则天处斩的宰相就是裴炎,出身河东望族裴氏。裴炎自幼勤奋好学,在

  • 东晋庾亮导致苏峻之乱,是庾亮的失误,还是有意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庾亮与苏峻作战,东晋庾翼与庾亮什么关系,东晋庾亮卖马

    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同样认为庾亮能执政,只是因为外戚的身份,他的治国才能却很普通。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多,再次读完庾亮的一生,发现庾亮更多的是无奈吧。若仅仅只看苏峻之乱,庾亮的政治手段确实“低劣”。但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还得看他所处的背景。从庾亮整个人生经历来说,苏峻之乱后,庾亮却是获益最多的那一个。

  • 安史之乱的真相,只因安禄山不想成为棋子,接受必死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安史之乱安禄山简介,安史之乱第一年安禄山就死了,安禄山与安史之乱的故事

    (安史之乱)唐玄宗手中的“刀”作为开创了大唐盛世,开元盛世的男人,他主宰了大唐的江山整整四十余载,他能够爬上最高的位置。他亲眼见证了自己的皇祖母,大周朝的开创者,武则天是如何被逼迫退位的,更是联合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将韦后诛杀,之后更是亲手解决了自己曾经的盟友,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

  • 扬州发现隋炀帝萧后墓,专家从中取出“黑疙瘩”,八百天后成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作为隋朝最有名的皇帝,隋炀帝杨广的墓却看起来比较寒酸,墓室统共也就二三十平米的样子,里面的陪葬品也不算特别多,这与隋炀帝生前的奢华做派有很大差异。其实这个原因不难想象,因为隋炀帝是亡国皇帝,他死后葬哪里并不是他自己能说了算的。据历史记载,隋炀帝的埋骨地多次变换位置,最后还是李渊做主迁到了“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