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有四位大将军,三位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一位籍籍无名

蜀汉有四位大将军,三位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一位籍籍无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46 更新时间:2024/2/5 21:07:18

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便一手把持朝政。就连地位尊崇的三公,也不如大将军风光。曹操迎回汉献帝,被擢升为大将军。袁绍被任命为太尉,他因此感到羞辱。曹操实力尚且弱小,为了平复袁绍怒火,只好将大将军一职让出。

以上种种,足以见得大将军在当时的崇高地位。三国鼎立后,蜀国自诩为正统,便延续了汉代的官僚制度,同样设立大将军一职。蜀国历任过四位大将军,他们分别是蒋琬费祎姜维和阎宇。其中三位,都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剩下一位则是默默无闻。

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军政大权一把抓,世人只知蜀相而不知蜀主。因此,诸葛亮死后,丞相一职随即遭取消。蜀汉第一任大将军,便是从蒋琬开始的。诸葛亮死后,丞相府长史蒋琬得以升任为尚书令,开始总统国事。

平心而论,蒋琬的确是一个人才,深受诸葛亮器重,被其誉为“百里之才”。在蜀国初创之时,诸葛亮便将蒋琬召进了丞相府听用,并悉心培养他。除此之外,诸葛亮在生前还多次向刘禅提出建议,要求蒋琬能在日后能接替自己的位子。

不过,刘禅心中有阴影,蒋琬因此也未能当上蜀国的丞相,只得到了尚书令一职。尽管尚书令的地位也很高,但以此职治国,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直到建兴十三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一年多后,大将军一职重设,蒋琬同时领尚书事一职,象征着军政大权尽在其手。

蒋琬出任大将军后,一直兢兢业业,亲自镇守在汉中。在蒋琬的治理下,蜀国国力逐渐恢复,出现了中兴之势。刘禅见他忠诚,总算是放下了点心。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刘禅命蒋琬以大将军开府治事,并加封其为大司马。刘禅此举,也证明他彻底信任了蒋琬,开始将全部权力下放,给予蒋琬以足够的空间来施展自己的本领。自蒋琬过后,大将军录尚书事便成为了蜀国的二号人物。

蒋琬不仅才学过人,而且心胸开阔,为世人称颂。当时有臣子暗地里诽谤、谩骂他,他也一笑了之。不仅如此,蒋琬的气度也体现在他对权力的态度上。蒋琬掌管军政大权不久后,便以称病为由,将部分权力转交给了费祎、董允等人。费祎接替尚书令,掌管蜀中内事。蒋琬为大将军,坐镇汉中执掌军机大权。二人一内一外,相得益彰,蜀国也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费祎接过蒋琬的重担,成为蜀国第二个大将军。此时蒋琬已经病重,并于三年之后去世。不过,蒋琬死后,刘禅并没有完全将权力全部下放给费祎,反而是自摄国事长达六、七年之久。到了延熙十五年(公元252年),费祎总算得到了开府的命令,这才算得上军权在握。

以能力而论,费祎处理政事的水平其实是最为出色的。论效率,费祎常常用不到半天的功夫,便能处理好一天的政务,这让董允自愧不如;论实力,费祎在治国方面的政策,也让颓势已久的蜀国出现了中兴之兆。可惜没过多久,费祎竟然死于一场刺杀。更让刘禅感到心惊的是,杀死费祎的刺客郭循,正是姜维引荐的降将。众所周知,姜维和费祎虽然同为诸葛亮的继承人,但两人就北伐问题却有着截然相反的地位。

费祎在世之时,姜维为卫将军,同样掌管一部分的军机大权,是军方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而费祎死后,姜维便能顺利掌控三军,从而继续自己的北伐计划。按照这个逻辑,姜维极有可能在费祎之死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出于这点考虑,刘禅不亲近姜维,甚至对他隐隐排斥也就不无道理了。

不过,怀疑归怀疑,刘禅没有证据。因此,姜维还是能顺利上位,成为蜀国的第三位大将军。与蒋琬、费祎相比,姜维的确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为了完成诸葛亮遗愿,姜维在掌控住军队后便继续兴兵北伐。蒋琬、费祎两人治国的成果,就这样被姜维的穷兵黩武给消耗殆尽了。为了遏制姜维,刘禅便找机会进行打压,但成效不高。到了景耀初年,刘禅想出一个办法,他又设立了右大将军,并安排颇有才干的庲降都督阎宇来担任这个职位。

右大将军一职的设立,让姜维的权力得到了有效遏制。不过,刘禅并不放心,他又故意利用宦官黄皓继续打压姜维。《三国志•姜维传》便有记载:“维本羁旅讬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不难发现,黄皓专权的行为之所以没有得到陈祗诸葛瞻等重臣的阻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些人都知道此举的真实目的所在。

参考书籍:《三国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蜀汉最传奇的叛将:率军投降曹魏,刘备却说是自己对不起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为何投降曹魏,曹魏蜀汉刘备,巅峰时期的刘备能否与曹魏抗衡

    这位将领名叫黄权,是巴西郡阆中县人,他在少年时就很有才能,担任郡里面的官员,后来被益州牧刘璋征为主簿。当时,益州别驾张松建议邀请刘备入川,黄权看出了问题,极力反对,不过没起作用,他还遭到了贬黜,“出权为广汉长”。刘备攻取益州时,各地的守将纷纷开城投降,只有黄权闭城坚守。直到黄权得到益州牧刘璋投降的消

  • 孙权初掌江东,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立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权几句话让江东文武上下一心,孙权的吴国是在江东吗,孙权统领江东时的元老

    根据《江表传》中的记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权上任之后,“术不肯事权。”这里的“术”,指的是李术;“不肯事权”意思就是:不服从孙权的管理。这个李术是谁呢?“初策表用李术为庐江太守。”也就是说:李术是孙策早先手下的一员大将,平定庐州之后,任命其为庐州太守。“给兵三千人以守皖”,这句话也说明,这

  • 此人帮刘秀除掉劲敌,光武帝为何封他不义候,让他背上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光武刘秀,光武皇帝刘秀简历,刘秀与光武帝的关系

    事情还从一个叫彭宠的人说起。彭宠也是南阳人,他的父亲在汉朝时担任渔阳太守,因不肯依附王莽而遭到杀害。彭宠很有才能,“少为郡吏,地皇中,为大司空士”。由于抵抗农民起义军失败,彭宠与同乡吴汉逃到了渔阳。更始帝即位后,派韩鸿招抚河北。没想到韩鸿与彭宠是同乡,于是他“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没过多久,刘

  • 曹丕、刘备先后称帝,孙权为何只称王,迟迟没有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丕刘备孙权称帝时间,曹丕与孙权谁强大,刘备和曹丕谁先称帝

    在曹丕、刘备先后称帝的情况下,孙权本来也可以选择称帝,因为他当时占据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综合实力甚至比刘备还要强些。孙权虽然没有称帝,但却在222年10月建立年号。按理说“改年号,正服色”就是称帝的节奏,说明孙权是想称帝的,但他又有所顾忌,所以建元而不称帝。其一,避免两线作战,减轻军事压力。219年,

  • 蜀汉人物籍贯大全:来自十一个省和一个自治区,遍布五十个市县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广西籍:2人广西籍名臣来自于一个县,即如今桂林市全州县的“赖氏”父子:赖恭、赖厷。其中,赖恭早年在荆州刘表帐下出仕,官至交州刺史,后投靠刘备,历任镇远将军、太常、丞相西曹令史等职,随诸葛亮驻守汉中时病逝;赖厷在父亲去世后继承父业效力蜀汉集团,主要事迹不详。二、甘肃籍:3人甘肃籍名臣来自于一个县,

  • 浅谈曹操在宋词中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后世对于曹操的评价,可谓是各抒己见、褒贬参半。其中,较为较典型的要数《三国志》。西晋史学家陈寿编著该书时,通过对曹操有生之年主要功绩的详细记载与描述,称其是一个集才华与谋略于一身的乱世豪杰。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裴松之又通过在该书中加入大量的注引,着重凸显了曹操奸诈、残忍、包藏祸心的一面。一部著作

  • 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是如何报复那个侮辱自己的屠夫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为何奖赏侮辱过他的屠夫,韩信与屠夫,韩信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当年春秋首霸齐桓公面对曾经要杀他的管仲,以德报之,传成佳话。而韩信落魄,受屠夫胯下之辱;功成名就,名列三杰,衣锦还乡之后,同样未曾报复,反尔以德报之,封其官职,为人所称道。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

  • 军事天才韩信为什么铁了心的要助刘邦打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是如何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帮刘邦打天下值得吗,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

    但是韩信的运气并不算好。第一是他生不逢时。秦王朝初立,国家实现了大一统和平盛世,留给下层人快速晋升的军功制渠道愈发狭窄,阶级固化逐渐定型,所以在和平年代,没有背景的韩信想晋升难度很大。第二是他没遇到对的人。我这里“对的人”指的是明主,韩信青年漂泊江湖,所接触的多是些市井平民,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学习过

  • 文治武功的李建成,为何命丧玄武门?李世民赢的三点原因无懈可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李建成玄武门决战,玄武门李世民和李建成谁厉害,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有胜算吗

    朝代更迭,岁月变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人们能记住,总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说起李世民,必然能想到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之变。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在玄武门丧命的太子李建成。剧照,来源网络天子制衡之术,为骨肉相残埋下伏笔大唐刚建立之初,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李渊将自己的大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自古最难猜的心思

  • 安史之乱,郭子仪选择如何夺取胜利?其家庭故事能否展现其忠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安史之乱谁与郭子仪进军河北,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在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视频

    郭子仪派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出蓝田,观察敌情。长孙全绪白天击鼓张旗,虚张声势;夜间多处燃火,使吐蕃不解其意。同时,还有数百人于夜间在长安城中击鼓呐喊,还发出郭子仪将率军到来的消息,这使吐蕃惶恐不安无力控制长安,只得撤离。自此以后,郭子仪的声望更高了,许多少数民族敬他如神灵。德宗继位后,郭子仪受尚父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