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将领名叫黄权,是巴西郡阆中县人,他在少年时就很有才能,担任郡里面的官员,后来被益州牧刘璋征为主簿。当时,益州别驾张松建议邀请刘备入川,黄权看出了问题,极力反对,不过没起作用,他还遭到了贬黜,“出权为广汉长”。刘备攻取益州时,各地的守将纷纷开城投降,只有黄权闭城坚守。
直到黄权得到益州牧刘璋投降的消息后,他才打开城门。刘备对黄权很看重,“先主假权偏将军”。215年,曹操攻破汉中,张鲁逃到巴中。消息传来,黄权向刘备献策,“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于是,刘备任命黄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不过刘备还是晚了一步,张鲁已经向曹操投降。
不过在汉中之战中,黄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曹操任命了一些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地方官,比如说巴东的朴胡以及巴西的杜濩,结果他们都被黄权率军平定。之后的定军山之战中,黄权也为刘备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绩,“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刘备任命黄权为治中从事,是蜀汉政权的核心成员之一。
221年,刘备称帝,然后兴兵大举伐吴,黄权随军出征,还被任命为镇北将军,单独率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在出兵前,黄权就看出了蜀军的不利情况,于是他主动请缨,要求作前部,“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不过,当时刘备报仇心切,没有采纳黄权的意见,为后来战败埋下伏笔。
最后,刘备让黄权率军在江北地区,“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自己率领大军在江南作战。由于刘备没有采纳黄权的建议,最终导致夷陵之战的惨败。刘备虽然逃走了,但黄权却被隔断回蜀的道路,最终率军投降曹魏。消息传来,有司要逮捕黄权的家属,刘备却阻止道:“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曹丕引用典故,询问黄权:“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平)、韩(信)邪?”黄权虽然是降将,但没有贬低故主,回答的很巧妙,“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黄权在魏国的待遇还不错,“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刘备死后,魏国群臣纷纷向曹丕称贺,唯有黄权拒绝参加。
司马懿对黄权也很欣赏,他在给诸葛亮的信中写道:“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 240年,黄权病死,他的儿子黄崇留在蜀中为官。263年,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率军迎敌,他没有听从黄崇建议,结果在绵竹之战中全军覆没,黄崇也战死沙场。刘备没听黄权的话,导致夷陵之战的惨败;诸葛瞻没有采纳黄崇的建议,结果也遭到了失败。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