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死后,叛贼董卓专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痛恨,为了匡扶汉室(话是这么说,但在那个王朝颠覆,群雄并起的年代,都有着各自的小九九),消灭董卓,18个诸侯国集结为一军共同推选袁绍为盟主主管此次大战,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袁绍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虽然此次大围剿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对于袁绍来说,他的知名度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随着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政策的实施,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西面到关中,东面到兖州、豫州、徐州,基本控制了黄河往南南,淮、汉往北的大部区域,与袁绍大军阀形成了对峙的局面。整个北方几乎是曹操和袁绍的天下。对曹操来说,他有“天子”这张王牌可以号令群雄,对于袁绍,他佣兵百万,无论人力,财力都远远胜于曹操,更何况他本身出生于名门望族,自然不肯屈居于曹操之下。所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公元199年,袁绍集结11万精兵,上万匹战马准备全面进攻许昌。当时曹操阵营内的大多数军官认为敌我实力太过于悬殊,不能以倾国之力去迎战。但曹操和一些了解袁绍的人认为袁绍刚愎自用,不听谋臣忠言,未必不可一战。于是三国史上最大的一场战役(之一)由此拉开序幕。
战争初期,袁绍兵多而精,曹操兵本来就少,还有十之二三是老兵,病兵。而且袁绍地广粮多,曹营内更是缺乏粮食,所以局势对于曹操来说非常不利。但是曹操的谋臣给他献了一个计。那就是先用霹雳车解围,后袭击袁绍的压粮部队。不久袁绍军队因为缺乏粮草的支撑而迅速溃败。继而曹操大破袁军。这次战争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战争的结束使得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促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这场战争中,袁绍从人力方面来说,拥有雄兵至少十万(仅参战部队),而曹军仅有两万。从物力方面来说,袁军占据四大州,曹操虽然也是四个州,但是无论各个方面都比不上袁绍的。包括兵力和民力。从政治角度来说,曹操在大多数军阀眼里都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叛贼,而袁绍是东汉后期最大割据军阀,对外口号是“匡扶汉室”,所以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但是袁绍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确实是领导者的综合素质之间的差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