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并非只是“纸上谈兵”,战神白起说起他,都恨得牙痒痒

赵括并非只是“纸上谈兵”,战神白起说起他,都恨得牙痒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25 更新时间:2024/1/16 7:09:05

[var1]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3),为争夺韩国的上党地区,秦国和赵国在赵国长平一带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即"长平之战"。在这场战役中,秦国先派出王翦之父王龁,后派出名将白起。而赵国一开始派出的是老将廉颇,后来改为赵括

这场持续数月的恶战,最后是以赵国折损包括赵括在内的四十五万精锐将士收尾的。

[var1]

而对于赵国失败的原因,最有名的一点就是赵括"纸上谈兵",即全无变通地将兵书上的理论用到长平之战的战场,将廉颇原本打下的基础搅得荡然无存。

其实"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明代之后才有的。明人刘如孙曾就长平之战写过一首怀古咏史诗《湘江杂咏》,其中有一句用以说明赵括——"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这句诗被缩略成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至于离赵括时代更近的《吕氏春秋》或《史记》,其中全然不见"纸上谈兵"的字眼。

[var1]

那么赵括和"纸上谈兵"到底有多大关系呢?

从赵括接手赵军之前的局势来看,赵括接手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

因为秦军袭击韩国上党,上党百姓大量往临近的赵国长平逃难。是故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春秦赵大军初次对阵时,赵国要面对的不仅是来势汹汹的秦军,还有毫无组织的逃亡者。所以在一片混乱之中,头两个月,即便有廉颇坐镇,赵军还是连连败退,丢了二樟城和光狼城两个重要军事据点。

因为开局不利,赵军随后选择了保守的作战策略,开始修筑防御措施,意图以守代攻。而王龁自然更愿意乘胜追击,将赵军逼退数里,打得廉颇不得继续采取保守策略,坚守不攻。

[var1]

廉颇此时的策略完全是形势所迫,而赵国统治阶层却以为廉颇这是怕了秦军,三番五次地派人去前线谴责他。且骂完廉颇还不够,赵孝成王还决定派人去与秦国议和,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秦国则阴险地表面拖着不与赵国停战,背地里向其他各国传递秦赵交好的信息,阻断了赵国与他国合纵的机会。

[var1]

阻断了赵国的退路,那秦国接下来自然就是瓮中捉鳖了。为了彻底打压廉颇,秦国向外散布廉颇很容易对付,而秦人最怕赵奢之子赵括的谣言。赵孝成王等人也是病急乱投医,竟信了这些鬼话,决定以赵括替换廉颇。于是赵括就在这赵军龟缩,中央糊涂的局面下奔赴长平之战的前线。

从赵括接手赵军之后的局势来看,赵括的才能确实不足以担起重担

在赵孝成王决定派遣赵括出战前,赵括之母曾面见君主,将赵括与其父作了详尽的对比,以证明赵括即便有些才华,作为一个缺少实战经验的人也不足以担此重任。知子莫若母,赵母即便不清楚政局,也知道赵括没办法办好连廉颇都没做好的事。只可惜她人微言轻,最终还是只能目送儿子一去不归。

作为赵奢之子,赵括多少还是懂军事的。赵国不可能疯狂到让一个真外行去面对秦军。然而赵括脑子里装了些谋略,却忘了他从廉颇手中接过的大军,是一个已经士气低迷,将士疲软,因为廉颇的离开而军心不定的大军。

[var1]

在到达前线后,本性高傲的赵括并没有为了凝聚军心而做出什么努力。他像以往一样高高在上,向将士们发号施令,而对士兵们的状态不闻不问。而这样将士离心的队伍,自然打不了什么胜仗。

且赵括给出的应对秦军的策略也确实有问题。自两军开战以来,廉颇就采取保守的策略,在确保赵军主力安全的情况下与秦军对峙。而赵括反其道而行之,硬要防守了数月的将士们主动出击。

如果赵括真能杀秦军一个措手不及,这策略也问题不大。可在赵括赴任的同时,秦军又一次阴险地暗中将大将王龁换成了白起。因而于白起而言,赵括的主动出击之计简直就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赵军一出军营,白起就派人切断了赵军的补给之路,将四十余万赵军合围。

[var1]

陷入包围的赵括随后也不得不走上廉颇保守防御的老路。只是赵军既缺少军粮,军心又动荡,而秦军有白起坐镇,士气正盛,攻势猛烈,所以这场防守异常艰难。僵持数天以后,赵军已经陷入了互相残杀为食的地步。

所以拖到不能再拖的最后关头,赵括决定拼死一搏,亲率精锐突围。然而一出军营面对的就是乌泱泱一片的秦军,他就是再勇武,也插翅难飞,最终命丧乱箭。他手下共计四十余万的大军,除了两百余尚且年幼的,其余也都命丧长平。

不过在这场战争中,秦国也折损了约二十万主力。这二十万多是命丧于赵括接手赵军之后的。所以白起作为胜利者,即便看不起赵括,却也大方承认他给了秦军一次重创。

[var1]

是故赵括之败,并不是他只知道捧着兵书瞎指挥,而是长平之战于他就是一个死局。赵括缺少实战经验,一开始上战场只能"纸上谈兵"。可他的对手是战胜白起,别说赵括自己,就是让赵奢出马那都是一场恶战。且赵括的兵将,因为赵括本人目中无人的个性和全军日益处境的艰难,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所以"纸上谈兵"四个字,远不足以概括真实的赵括。

更多文章

  • 秦国统一六国之战中,哪个国家最难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统一六国全过程,秦国可以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国统一六国全过程版图有多大

    [var1]

  •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拿出三大“铁证”中方用两字回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是中国人,这也是一个连三岁小孩子都知道的事实,但是隔壁的韩国,却大言不惭又信誓旦旦地声称,孔子是韩国的,为了证明这个荒谬的想法,他们竟然还能找出三个“铁证”。面对韩国这样的惯偷,中国的网友仅用两个字回复,荒唐![var1]一、韩国列举的三个“铁证”第一个在他们看来的铁证就是“檀君”,他是韩国的一

  • 为秦国做出贡献很大的人,可惜知道的人并不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的历史贡献有哪些,为秦国做出了什么贡献,秦国最大贡献排名

    [var1]周武王分封时,秦并不是名正言顺的诸侯国,而是周室天子的附庸地,品级和衔阶都很低,直到秦地的人帮助周宣王打败来犯的西戎以后,周室才册封大夫对该地进行掌管,但仍比诸侯国低一个等级。西周灭亡后,由于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有功,周室这才将该地封为侯国,此时东方已经进入了强侯争霸、割据混战的时代。由

  • 长平之战前,到底有多大的利益,才使得平原君劝说赵王虎口夺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平之战赵国怎样才能胜利呢,长平之战赵王是个怎样的人,长平之战秦赵真实状况

    眼界与见识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特别是在乱世争霸当中,大局观甚至可以影响到战争的走向,以楚汉争霸为例,西楚霸王项羽在前期曾经一度建立巨大的优势,但是由于种种局限性,最后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同样的,在战国后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已经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一个重要的战略决定就可以影响局

  • 秦国三次遭灭国危难,两次以危机公关续命一次靠侥幸勉强过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最接近灭国的时刻,秦国差点被灭国的危机,秦国发生的比较重大事件

    的发展。秦国偏居西北一隅,以八百里秦川起家,重视耕战,励精图治,最终横扫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然而在秦国发展的道路上,也曾遭遇三次危机,差点灭国。第一次危机的起因与一块地有关。河西之地位于洛河以东,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地势比关中平原略高,呈现北高南低的走势,以高原平原为主,土地肥沃,物

  • 孔子不仅骂人,还打人?他说的这句话,成为当代人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说脏话成了老师的口头禅,孔子的脏话成口头禅,孔子说过的脏话成为现在口头禅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开创私人讲学的人,换句话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师”。说起老师,想必大家都知道,无论脾气再好的老师,面对学生的调皮捣蛋,都会生气甚至发怒。那么圣人孔子面对学生无理的时候,也会生气吗?那是当然,孔子生气的时候不但骂人,甚至有的时候还打人。并且孔子在气急时所说的脏

  • 燕国原名叫“燕”,真的吗?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燕国为什么叫燕,燕国遗址,燕国历史纪录片

    甲骨文中都有“齐国”与“鲁国”,周朝齐鲁是旧地重封,其中齐字是麦穗整齐之意,起源于山东中部偏东,此地是中国小麦最早大规模种植区域,鲁字与鱼入人口、味道鲜美有关,原本大约在如今河南鲁山一带。齐国与鲁国传承都很明确,不存在什么争议,但召公奭却在上世纪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让人质疑周初是不是存在一个燕国。[

  • 战国传奇:郭开卖赵降秦王,姬丹散财聚门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时期黄歇收门客,战国名将郭开,战国门客舍财买义故事

    [var1]话说秦兵围邯郸,颜聚悉兵拒守,赵王迁恐惧,欲遣使去邻邦求救。郭开进言:“韩王已入臣秦,燕、魏方自保不暇,安能相救?以臣愚见,秦兵势大,不如全城归顺,不失封侯之位。”赵王迁欲听之。公子嘉伏地痛哭道:“先王以社稷宗庙传于大王,安可弃也?臣愿与颜聚竭力效死!万一城破,代郡数百里,尚可为国,奈何

  • 秦王公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还是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嬴子婴和秦始皇关系,子婴是秦始皇弟弟还是儿子,秦王子婴跟秦始皇到底是什么关系

    很多的学者都遵循“二世兄子”之说,但是中间有很多解释不清楚的地方,于是有延伸出了“始皇弟”之说,哪一个比较准确呢,我们详细的说一下。[var1]《史记》中记载:立二世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后世大部分的史书,还有观点,都是以此为依据的!但是,小编认为,子婴为二师兄之子的说法,的确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首先

  • 他历经三朝,消灭蜀国,打残魏国,攻克楚国,为战神主动退居二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国楚国,魏国是什么时候灭掉楚国的,魏国灭蜀国简介

    [var1]司马错是现在的陕西韩城人,从他往下顺八代,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史公司马迁了。司马错辅佐了惠文王、武王和昭襄王三位君主。他的军旅生涯伴随着秦国的国力由崛起向独强快速上升的过程,是秦国称霸天下的一线操作者。[var1]司马错崭露头角是在灭亡蜀国的战争中。巴、蜀两个邻国不时有摩擦。二者都向秦国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