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为了加强边防,“种”出来一条城墙,究竟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北宋为了加强边防,“种”出来一条城墙,究竟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31 更新时间:2024/1/27 4:33:45

不过好在在燕山山脉之南的150——200公里处,是今天河北的阜平、满城、容城、霸州到天津市区一线,这里密布着的巨马河、易水、潞水、滹沱河、黄河等大大河流以及沟渠、河泊、陂泽还可以构起一条差强人意的防线。为要这么说呢?因为“塘泺虽有限敌之名,而无御寇之实”,河泊水少的时候,敌人可以徒步涉水,而到了冬季水面结冰后也与平地无异,因此单单靠河流、湖泊、坑塘来当做抵御敌人的防线,就有些太单薄了。

于是就有人提议要 “植木为塞”,意思就是除了以河流、湖泊抵御敌人之外,还要在边界上密植榆、柳、桑、枣,形成树木“城塞”用来辅助防御。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赵忠政建议在边界栽植榆柳桑枣,并且延伸东接海,西至西山,形成严密防御网。

其实在此之前,北国内已经对植树巩固防线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较大动作。比如在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一月,曾下令河北缘边官道两旁及时种植榆柳。七年(1014年)六月,下诏奖励河北缘边安抚司于沿边军城种柳莳麻,以备边用。九年(1016年)九月,真宗对辅臣们出示《北面榆柳图》,提到种植数目已超过三百万株,可以代替“鹿角”用来防守。同时雄州允则下令安抚司在辖境内所有的空地上全部种上榆树,久而久之榆树充满塞下,一方面可以阻隔敌骑,另一方面提供建筑房屋材料。定州北境则是“榆柳植者以亿计”。种植的树木已经“中通一径,仅能容一骑”,随着树木生长,这些树木“日益繁茂,合抱之木交络翳塞”,从而形成茂密的森林地带,以拒契丹骑兵。

宋辽两国边界从保州以西至西山山麓这一段因为地势较高,没有湖泊、池塘阻碍,最容易被敌人的骑兵冲破。仁宗皇祐四年(1049年)十月,下令在该处广植林木,用来遏阻契丹兵马南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十一月,大臣们议论河朔地平,又特别指出从保州以西至满城(河北保定满城县)二百里之间,无险可恃,请求植榆为塞,他日倚为阻固。朝廷专门派员考察后,就展开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作。除了在边境上植木为塞之外,在重要军事要地城墙四周也遍植树木,一者以为防卫,二者储备用材。

现在城市边上田地里密植的树木 但是,“植木为塞”之策虽然有限制敌军行动的一面,但这个计策负面影响也是不小。首先就是可以提供契丹入侵时的隐蔽环境,并且还能给其提供加工攻城器具的材料。在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十月,契丹大军攻打澶州的时候就地取材,“昼夜攻城,击鼓伐木之声闻于四面,大设攻具”。二是会让契丹怀疑宋人在加强武备,致使宋辽关系紧。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九月,因知雄州李中祐补种城下柳树,契丹边吏以为宋人欲生事,率领骑兵前来盗伐,引起宋廷契丹抗议。三是契丹百姓越界盗伐林木,造成彼此之间冲突。四是会成为亡命之徒藏身之处,形成治安问题。比如当时保州等处所栽植榆柳,藏匿的一些亡命军士有时候会袭击驻守士兵。

发生在宋、辽边境线上的某次战争 因此从总的情况来看,北宋对于契丹采取的“植木为塞”防御措施可谓是利弊参半,虽然有限敌的优点,但相对也提供契丹入侵良好掩蔽环境和制造攻具材料来源;同时或使契丹怀疑宋人企图,或使双方百姓越界盗伐林木,容易导致两国关系紧张及冲突;并且成为本身亡命军士藏匿之处,造成地方不安。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章底部讨论。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包拯临终时,对展昭说了什么,展昭一夜间神秘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包拯死后展昭去哪了,展昭投靠包拯完整版,包拯死后展昭为何一夜之间消失

    可谓是百姓的衣食父母。 事实上,包青天的成名,是和他断案入神的超凡能力是分不开的,事实上,也离不开其创造的丰功伟绩。 在这里,不得不提他的左膀右臂,在文治方面,有公孙策常伴左右;在武功方面,有王朝马汉,还有“南侠”展昭。 关于包拯和展昭之间的尘封往事,有这样一段传奇之处:当包拯垂垂老矣,将昔日老友

  • 包拯临终前说了什么?为何展昭一夜之间神秘消失?这背后有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包拯临终对展昭说了什么,包拯死后展昭为何一夜之间消失,包拯死后展昭一夜就消失了

    你知道包拯临终前说了什么吗?正是他的这番话,让展昭一夜之间便人间蒸发了。这事儿还得从包拯年轻的时候说起。 那时候的他跟其他学子一样,都是经过了十年苦读后抓住机会想要考取功名。不过进京赶考的这段路却并不好走,那时候可没有汽车这类先进的玩意儿,富贵人家的孩子可以坐马车,可像包拯这样的平民就只能靠着一双

  • 别骂王莽、曹丕和司马炎了,其实他们对前朝君主比赵匡胤仁慈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莽和赵匡胤谁厉害,司马炎与赵匡胤,司马炎和王莽关系

    王莽篡汉 首先是王莽,王莽在废除了孺子婴以后,并不是像小说中一样把孺子婴处死;而是将孺子婴封为了安定公,还把五个县,一万多户居民封给了孺子婴作为他的安定国,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孺子婴做老婆。不过美中不足的是,王莽限制了孺子婴的人身自由,把孺子婴限制在安定公府里,不许出门。后来赤眉军攻入长安的时候,将

  • 刘邦和朱元璋到底谁厉害,这个说法关公战秦琼,刘邦略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和朱元璋谁出现早,朱元璋vs刘邦谁更强,刘邦朱元璋谁更狠

    刘邦和朱元璋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的两位出身布衣的开国皇帝,他们二人的经历都不平凡,能够成为开国皇帝都是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让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我认为刘邦应该更胜一筹。综合能力当然是朱元璋强,不过刘邦这个人情商更高一些,对于自己的仇人能够不计前嫌,这一点难能可贵。 第一:都是出身布衣,伟人对他们的

  • 刘邦和朱元璋为什么要屠杀功臣?真的是他们两个人的性格问题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邦和朱元璋谁最狠,刘邦朱元璋对自己的评价,朱元璋与刘邦哪个厉害

    刘邦和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别的两个开国皇帝,特别之处有两点。一是,他们两个都是平民出身,而非达官显贵。第二点就是,他们两个在夺得天下之后都对功臣进行了大肆的屠杀。很多人都说,大肆屠杀功臣和刘邦与朱元璋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两个都是生性多疑的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那么,刘邦和朱元璋大肆屠杀

  • 朱元璋让人抬来三筐稻谷,刘伯温:看来有人将小命不保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和刘伯温在城楼谈话,朱元璋得知刘伯温死讯,朱元璋邀请刘伯温

    朱元璋有一段令人敬佩的过往,那就是带领起义军攻打元朝。在攻打元朝的时候,朱元璋结识了许多的朋友,在这些朋友中,刘伯温算是朱元璋的知己。在打仗的时候,刘伯温就一直跟在朱元璋身边,为其充当军师的角色。因此,刘伯温是最了解朱元璋的,尤其是朱元璋的喜怒哀乐,就算是朱元璋只做出了一个表情,他就能知道朱元璋的想

  • 大宋共历十八帝,他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被誉为“守成贤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宋十八皇帝名单,宋朝在位最久皇帝,历史上大宋的皇帝

    暂且不说“守成贤主”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但仁宗一朝无论如何还是宋朝的治世,除却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颇有些盛世气象。仁宗一朝不仅出现了包拯,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仁宗一朝就占了六家,分别是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宋仁

  • 吴三桂为什么前半生背叛明朝,后半生背叛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的吴三桂简介,吴三桂算不算背叛明朝,明朝吴三桂的真实人生

    认为吴三桂降清的一方提出两点理由:第一,清朝最高统治者视吴三桂为降将,如清摄政王多尔衮为了奖励吴三桂在战争中的功劳,“授三桂平西王勒印”。后来清帝要除去吴三桂爵位时,也把他称为降将:《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就说“逆贼吴三桂穷蹙来归,我世祖章皇帝念其输未投降,授之军旅”。第二,吴三桂入关后的所作所为也表明

  • 五代十国第一明君,他若不死赵匡胤或根本无法统一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统一了五代十国吗,赵匡胤不死能收复六州吗,五代十国 赵匡胤

    柴荣后周太祖郭威收养的养子早年一直在外经商,,后跟随养父郭威弃商从军。汉隐帝将郭威与柴荣的家属亲戚全部杀害,郭威打着清君侧的口号起兵谋反并一路杀到开封,并建立了后周政权,在郭威死后柴荣便继承了郭威的君王之位柴荣继位的时候,中原四分五裂,北部的北汉视后周为死敌,时常勾结契丹族侵犯后周边境,南部与蜀、唐

  • 2005年湖北发现明朝王妃墓,出土青花四爱图梅瓶,考古专家:少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代公主墓出土文物,考古出土明代瓷器,青花四爱梅图出土于谁的墓

    但他们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探究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而是一个可能不被大多数人所知的名字——郢靖王朱栋。当他们进入郢靖王与郢靖王妃合葬陵墓之中后,马上开始了清点和记录工作,就在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一个王妃棺旁一个沾满了泥土的瓶子吸引。继而所有人都被震惊,擦去瓶子上的尘土后,图案显现,这正是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