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系列:荒唐无度的朱厚照,为什么这么多人疯狂为他翻案?

明朝系列:荒唐无度的朱厚照,为什么这么多人疯狂为他翻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072 更新时间:2024/2/5 21:13:45

01荒唐无度的正德皇帝

正德十四年,就藩江西的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给出的借口是正德荒唐无度,不像个皇帝,会误了祖宗江山,自己英明神武,这个位子应该由自己来做。

朱宸濠是第四代宁王,第一代宁王是朱元璋的十七子朱权,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找到朱权半借半抢地把他麾下朵颜三卫夺了过来,还与其约定自己做了皇帝之后,要与他共天下。结果朱棣登基后,转手就把宁王封地从边疆的大宁迁到内陆的江西,削减其护卫,严密看管起来。

也许朱棣子孙已经忘了当初“共天下”的誓言,宁王一系可是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几代宁王都在暗中积蓄力量,终于到了朱宸濠这一代,遇到了毫无人君气象的正德,他觉得机会来了。

接到宁王谋反的消息,朱厚照不惊反喜,他一直有想当大将军的瘾,这不是给了他绝佳的机会吗,还可以趁机“下江南”游玩一番。皇帝要亲自讨伐宁王,大臣们炸开了锅,在他们看来,一个藩王造反翻不起多大风浪,无需皇帝兴师动众,朱厚照不管,谁再拦阻他砍谁。

去江南怎么不带着宠爱的刘娘娘呢?不过军中不允许带女眷,在京城有文武百官和老百姓看着,朱厚照也不敢贸然行事,他让太监先带刘娘娘出宫,在潞河等待大军,到时候朱厚照再派人以簪子为信物把刘娘娘偷偷接到军营里。大军开拔,朱厚照纵马过卢沟桥时把簪子弄掉了,这可急坏了朱厚照,亲随们找了好几遍也找不到,朱厚照下令停止行军,发动更多的人一起来寻找,竟然整整耗费了三天!如此行军打仗,堪称荒唐至极。

刘娘娘的事情表过不谈,大军到了涿州,前方军情来报,原来宁王碰到了狠角色,大明第一圣人,时任赣南巡抚的王阳明,王大圣人不用朝廷派兵,仅靠江西境内驻军就轻松平定宁王之乱,把朱宸濠押到了南京,等待朝廷进一步指示。

朱厚照很不高兴,这个王阳明如此不体察圣意,他把宁王之乱平定了,自己还有什么理由继续亲征,要是被内阁那帮老臣知道了,那不得又要骑马把自己追回?朱厚照扣下军报,秘而不发,就当这件事没发生,然后带着大军继续一路向南。

宁王之乱没了,朱厚照也就彻底放开了,一路上带着刘娘娘游山玩水,到了扬州城还“检阅”了众多花魁,玩得不亦乐乎,可怜的王阳明押着朱宸濠在南京足足等了6个月,才听到皇驾进城了。王阳明再次献上军报,请求皇帝安排献俘大典,看着军报朱厚照咂咂舌,不准!

王阳明懵圈了,这时有太监悄悄告诉他军报要怎么写!次日朱厚照再次收到军报,喜笑颜开,原来军报把平定宁王之乱的主要功劳算在了他朱厚照头上,准奏!

在江南又潇洒了一番,在京城文武百官的催促下,朱厚照终于同意班师回朝,众人皆以为这场闹剧就此结束时,朱厚照突然有了新想法,把宁王放回去,让他再造一次反,然后自己率军真刀真枪地平定一次“宁王之乱”。众人掩面赶路,就当没听到。

归程中朱厚照也没放弃游山玩水的机会,到了淮安时看到清江浦景致迷人,便登上小船学起渔夫捕鱼,却意外落水,呛水入肺,又因为受到了惊吓,自此一病不起,次年三月驾崩,时年31岁!荒唐的行径有个荒唐的结局。

02刘瑾之祸

明朝宦官乱政的黑暗时刻,第一当属天年间的魏忠贤,第二就是正德年间的刘瑾,毛主席批评民国时期特务统治时曾言:特务机关之横行,时人比诸唐之周兴、来俊臣,明之魏忠贤、刘瑾。

相传当时的北京城有一句童谣,“京城内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朱厚照是正牌皇帝,坐北朝南,所以叫“坐皇帝”,刘瑾侍立一旁,却能决策国家大事,所以叫“立皇帝”。

刘瑾和张永、谷大用等八人是朱厚照当太子时东宫内的侍奉太监,朱厚照登基后这些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掌握了司礼监、御马监、东厂等一系列内廷重要部门,被文武百官称为“八虎”。

刘瑾深谙朱厚照贪玩的本性,经常进献鹰犬、歌舞、角抵等戏法、玩艺给他,然后趁其玩得尽兴时拿着内阁递过来的票拟,问朱厚照意见,朱厚照被打断后非常不高兴,“吾安用尔为?而一烦朕!”我养着你们干啥用的?老是用这些破事来烦我!就这样很多事情就由刘瑾自行决断,从一开始鸡毛蒜皮的小事,到后来人事任免等重要朝政,刘瑾都能欺上瞒下,插上一手,也由此在外朝培育了属于自己的势力,党同伐异,像内阁大臣焦芳、吏部尚书张彩、兵部尚书曹元等重臣竟然也投靠了刘瑾。

自此刘瑾立下了规矩,凡是地方官员进京述职或者使臣回京,都要向他有所表示,而很多进京官员并没有携带足够银钱,被拒之门外,只得向银号借钱,一时之间出现了“京债”的说法,又有些官员本就清贫,不愿同流合污,但是不给钱又无法述职,一筹莫展,像给事中周钥返京,没有钱又无法述职,竟然被逼得自杀。朝堂上的乌烟瘴气可想而知。

刘瑾的胆子越来越大,宁王朱宸濠密使找到他,送上重金,只求朝廷同意恢复宁王护卫,藩王要求恢复护卫,用脚想也知道要干嘛,聪明人都躲得远远的,刘瑾看钱给够了,“勇敢”地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顶着兵部的压力,“立皇帝”大手一挥,宁王恢复了护卫,这也为后来宁王造反埋下伏笔。

权势熏天的刘瑾是怎么覆灭的呢?是朱厚照醒来了吗?当然不是!刘瑾的覆灭源自狗咬狗!看着刘瑾作威作福,八虎之一的张永羡慕嫉妒恨,趁着外出平定安化王之乱的机会,他与都御史杨一清一拍即合,决定合谋除掉刘瑾。叛乱平定,趁着献俘的机会,张永向朱厚照披露刘瑾的胡作非为,列举了17条罪状,李东阳等重臣在一旁助攻,朱厚照终于同意调查,后来在刘瑾的住处查抄到了伪造的玉玺,还在暗藏匕首的扇子,刘瑾这是有了谋反之心,朱厚照这才大怒,下令将刘瑾凌迟处死,据说被活活割了3000多刀!

杀了刘瑾,朱厚照并没有醒悟,张永取代了刘瑾的位置,然后又出现了钱宁、江彬等佞臣,朱祐樘的遗言“亲近贤臣”他是一点也没听进去。

03关于为朱厚照翻案的说法

近几年网上盛行为历史人物翻案,朱厚照便是其中之一,看看下面文章的标题就知道有多疯狂。

这些文章都在千篇一律地说朱厚照是被后世文官黑了,而力挺朱厚照的论据都一样。首当其冲就是击退蒙古人的应州之战,这一点上篇文章花了3000多字详述了应州之战的详细经过,可以翻阅,不再赘述;其次就是除刘瑾,这可就让我啼笑皆非了,刘瑾之祸是朱厚照一手造成的,况且杀个宦官对明朝皇帝很难吗?魏忠贤的权势比刘瑾只高不低,崇祯继位后还不是轻松拿捏,明朝的太监可不是唐朝太监,掌握了宫中禁军,可以随意废立皇帝,明朝的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他们权力来自于司礼监,谁进司礼监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所以杀刘瑾对朱厚照来说真的不是难事。

还有的论据是说朱厚照没有妄杀大臣,这一点也莫名其妙,刘瑾都成“立皇帝”了,在复开西厂还不够的情况下,又开了内厂,一时间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探子遍布各地,白色恐怖笼罩朝堂,制造了多少冤案,抄了多少家?这些账难道只由刘瑾一人扛着?

再有就是抓住《明史》中一句话,说朱厚照虽然贪玩,但是朝政都抓在手里,奏章都要送给他处理,说明他还是一个称职的皇帝。如此评价,估计是拿朱厚照和万历皇帝相比吧,这对皇帝的要求也太低了,而且若真是如此,刘瑾之祸如何产生的?不就是隔绝皇帝与大臣,欺上瞒下吗?也许颇具讽刺的是,大臣认为皇帝很勤政,大事都抓在手里,却不知道在豹房里批红的是刘瑾吧!

明朝系列:想靠应州之战翻身,朱厚照很难,深度剖析应州之战

大明开国六国公,李善长下场凄惨,而徐达却一门两国公,荣耀无比

更多文章

  • 明朝万历年间,一女子变卖家产,却阴差阳错导致全家皆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家破人亡案例,明朝万历年间发生的事,明朝殉葬史料记载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纷争无法调和,就会导致各种恶性冲突。古往今来,在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桩令人匪夷所思的案件。今天要说的,就是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桩惊天冤案。一女子变卖家产,却阴差阳错地却全家皆亡,五年之后,一只野公鸡的偶然行为,揭开了这桩冤案背后的真相……新官上任明朝万历年间,怀庆府来了位

  • 嘉靖年间的大同兵变,大明的边防是朝廷自己从内部捣毁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大同兵变人数,嘉靖辽东兵变,大同兵变的真实结局

    注:明朝的军镇类似现今的军区。九边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头关(也称山西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宣德之后,随着明朝军卫制度的崩坏,各军镇都面临兵员、军费不足的问题。于是放弃外围防线向内收缩至重镇险关防御,就成了各军镇的共同选择。这样虽然能保证战略

  • 史上著名五大风流客,一个敢与宋徽宗争李师师,一个竟是19岁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师师与宋徽宗,李师师与宋徽宗的生死恋,李师师和宋徽宗谁厉害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算是一个,杜牧风流浪漫长期流连于青楼。但杜牧与今天我要说的这六位风流客比起来,那可就不算什么了。史上有五位非常著名的风流客,且听我讲讲他们的故事。第一位、风流客中最失败的那个——同治皇帝。同治皇帝,算是历史上比较悲剧的一个皇帝了。不但早逝,就算是活着的时候日子也不算好过。娶媳妇本是件

  • 古代7个最神秘的“相关部门”,锦衣卫只能排第4!你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第七名:清朝——粘杆处粘杆处,也就是血滴子,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创立的。是清朝的特务机关,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早在其还是皇子时,便已创立。至其子清高宗后,逐渐被废除。顾名思义,"粘杆处"是一个专事粘蝉捉蜻蜒、钓鱼的服务组织。清世宗还是皇子时,位于北京城东北新桥附近的府邸。内院长有一些高大的树木,

  • 北宋酺宴时期,全国上下君民同乐,由皇上请天下百姓吃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酺宴的意思,宋朝时期宋宴,宋代官宴

    北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发展状况较为稳定的一个朝代,社会各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苏辙、苏轼、苏颂等人都出自北宋,北宋的文化和经济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如此繁荣昌盛的北宋却有着一项特殊的制度,能让皇帝宴请天下百姓吃饭,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赐酺制度",同时这项制度也

  • 为什么说曹操死后,才是真正的三国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东汉,曹操,三国

    三国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千军万马奔袭,万丈豪情冲天,乱世出英雄!三国英雄之多,影响力之大,即使不喜欢历史的人也能道出好几个来,比如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但是这四个人中,有一个其实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是谁?首先来界定下,三国时期,是上承东汉,下接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足鼎

  • 黄巢起义后,为什么唐朝仍然延续了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黄巢,黄巢起义

    公元907年,也就是大唐天祐四年,想必对于每一位历史爱好者都不陌生。因为,正是在这一年,历史上存在了289年时间的唐王朝,最终彻底地走向了败亡。而也就是这一年,成为了“五代十国”大乱局的一个开端。可见,积重难返的唐朝在灭亡后,天下的局势反而更加混乱了起来。其实,当我们回顾唐王朝败亡的这段历史时,便能

  • 清朝皇帝真的没有昏君吗,实际上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皇帝

    清朝皇帝总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除了康雍乾三朝,剩下的皇帝都平淡无奇,以至于给人的印象就是有清一代没有昏君。清朝从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顶级文明,这个没有过渡,让清朝统治者汲取历朝历代的教训不免矫枉过正。清朝继承明朝的政治体制,不设宰相。皇权高度集中,凌驾于所有臣子之上,名为君臣,实为主奴。这就造成

  • 西方以文字为文明标准之一,到底合不合理?甲骨文已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方文明的精髓,东西方古代文字的差异,文字发展史甲骨文

    20世纪上半叶,澳裔英籍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文明的十项标准,其中一项是“记录信息的系统(文字)”。195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上,学者克拉克洪提出文明三大标准,即城市、文字、复杂礼仪建筑。1977年,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的补记中,日本学者贝塚茂树把青铜

  • 为啥“姓张的”不出皇帝,却出了那么多的道士?原因跟姜子牙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姓张出过皇帝么,道士姓张的原因,姜子牙在道教有多厉害

    相信各位小伙伴都知道秦始皇当初一统天下的事情,从秦始皇把天下统一后一直到最后清朝灭亡的这个期间里,一共前前后后经历了80多个朝代,而这上过位的皇帝就有494位,这么多位皇帝当然也不是全部都出自一家,所以在位过的皇帝的姓氏也比较多,例如、赵、李等等,但是不知道小伙伴们注意过没有,这出过的如此多姓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