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割了,包拯:把牛杀了把肉卖掉,小偷会自首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割了,包拯:把牛杀了把肉卖掉,小偷会自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085 更新时间:2024/1/24 0:01:02

——包拯奏议《乞不用赃吏》

近来闲来无事,翻了一下包拯的《乞不用赃吏》,这才知包拯的“青天”之名绝非浪得虚名。若非包拯是一个清正廉明、公正无私的人,又怎么能说出如此深有意义的大道理?

包拯,北名臣,在一些史书、影视、戏剧中,都记录了包拯是一位铁面无私的大清官。其实,包拯不仅铁面无私,他还是一位断案如神的高手。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宋仁宗天圣五年,28岁的包拯考中了进士,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本来考中进士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包拯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此时的父母已经高龄,不适宜远行。

于是,在包拯的请求下,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后来父母身体越来越差,索性辞官回家赡养父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包拯绝对是一个大孝子。即使这种事情放在如今,估计很多人也不会为了父母选择“罢官”。

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父母相继离世以后,包拯才不得不赴京听选,后来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此时的包拯已经38岁。

这时候的包拯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官员,远没有后来的名声大

包拯断案

刚上任不久,县里就发生了一桩怪事。一天清晨,包拯刚刚起床更衣,便听到击鼓的声音。

上堂后,就看到一个老农民跪在大堂中间。询问得知,老农家里养了一头牛,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天早上起来,看到牛满嘴是血,敲开牛嘴以后,却发现牛的舌头没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一头牛的舌头没了,有什么大惊小怪,而且还惊动了县官。其实,这件事放在如今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放在北宋却是一件大案。

有此一说?

因为在古代,医疗水平有限,如果牛的舌头没了,这头牛基本就宣告了死亡。

而牛不仅是老百姓主要的生产力,还是战略物质。只有经过政府批准才能杀牛。杀了牛以后,牛皮、牛角和牛筋都要上缴政府。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制作武器的战略物质。

如果没有经过政府批准,私自杀牛者,每个朝代的处罚不同。其中,汉朝和宋朝最为严重,汉朝初期,凡是杀牛者,那是要偿命的。

北宋政府为了大力发展农业严禁杀牛,杀牛会被处以死刑。在《宋刑统》中就曾记载了“盗杀马牛,头首处死”。

也就是说,杀牛如同杀人一样,一样要偿命的。只不过这里说的是杀牛偿命。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有多么重视农业的发展。

因为宋朝有这样的法律,这也难怪老农如此的紧。当然了,刚刚坐上知县的包拯也非重视这个案子,毕竟这可是一个“牛命案”。

包拯沉思了一会,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告诉老农,你现在回家,把牛杀了把肉卖掉,小偷会自首的。然后,包拯又让老农附耳过来说了几句。

老农杀牛

老农半信半疑地回到了家中。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把牛杀了。

第二天,老农就在集市找了一个摊位,然后摆上了宰杀的牛肉。不一会儿,集市热闹了起来,老农的摊位前围满了人。

一群人围着说三道四,毕竟老农的这种做法太过于招摇,而且还有可能招惹到官司。

虽说杀牛在宋朝是犯法的,但是宋朝的法律并没有规定是不可以吃牛肉的。因此那些没有吃过牛肉的人,赶忙前来购买。不到半天的功夫,一头牛卖得一干二净。

在宋朝牛肉可是一个稀罕物,价格比较昂贵,一般老百姓买不起,大部分是一些有钱人买的,因此老农赚了不少银子。

恶人告状

老农按照包拯的吩咐,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了府衙。不一会儿,府衙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并非前来自首的,而是前来告发老农的,

举报者一口咬定老农杀了自家的牛,而且是他亲眼所见。

北宋时期,律法除了明规定不能杀牛外,还规定了举报了私自杀牛者最高可以奖励100,100贯放在现在相当于1万块,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正当举报者高高兴兴地以为可以拿到一笔丰厚的奖金时,包拯却在堂上突然大喝:来人者,你可知罪?

举报人被问得一头雾水,后来包拯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举报人听后,一下瘫倒在地,直呼大人饶命。

这个“杀牛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包拯又是如何找到这个割掉牛舌头的人?

首先,杀牛可是大罪,可以要了人命。因此告发老农的人只会有两种人。

第一种视钱如命的人。虽说举报杀牛者可以奖励100贯。但是为了100贯,也不会置人于死地。因此这种人的几率很小。

第二种就是有仇恨的人。除去视钱如命的人以外,那只剩下和老农有仇恨的人了。而老农家的牛被人偷偷地割掉舌头,说明三个问题。

1、这个人一定和老农有仇。

2、这个人害怕杀死牛被判刑,所以改成了割掉舌头。

3、割掉牛舌的人必定会认为牛因舌头没了,过几天牛就会死去。到了那个时候,老农就要背负“牛命案”。

因此包拯推断,犯案者在作案以后,一定十分关注老农牛什么时候死掉。所以包拯附耳老农,必须做到两件事:

1、不要让任何人看到你杀牛。

2、不要告诉任何人,你卖的牛肉是自家的牛肉

只要老农做到以上两点,那么第二天上门报案老农杀牛的人,一定是割掉牛舌头的人。后来,从老农那里了解到,报案之人确实和老农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至此,一个轰动全县的“牛命案”,只用了一天就宣布告破。

其实通过“牛命案”,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包拯的断案能力。从那以后,每次交到县衙的案子都会被轻松告破。因此,在宋朝年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一个断案入神的包青天。

更多文章

  •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抗倭名将戚继光简介,抗倭明臣戚继光的悲剧,戚继光抗倭有怎样的情怀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诞生了许多名将,但是相信很少有像戚继光这样口碑严重两极分化的。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倭寇的克星,是抗倭第一名将,他发明了“鸳鸯阵”、“三才阵”等专门针对倭寇的阵法,也改进了很多装备武器,是不可多得的一位能文能武之才;不喜欢的人说他贪污腐败、拉帮结派,公然吃空饷、公开受贿行贿,道德品质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想救都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宋杨家将怎么灭亡的,北宋灭亡之时杨家将去哪啊,北宋将要灭亡时杨家将在哪儿

    《宋史》中,就有着关于杨家将的详细记载。在记载中,杨继业可是宋朝鼎鼎大名的名将。对于宋朝忠心耿耿。而且在宋朝与辽国等交战的时候,杨继业的名望也非常大。从那以后,杨继业的一些事迹一直在民间流传。而且还有许多的书籍都有记载。例如,《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里,欧阳修就曾对杨家将进行了歌颂。从那以后,杨家将

  •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商业压制加强,是什么原因造成徽商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打造徽商,徽商和朱元璋有关系吗,徽商与朱元璋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于商业的压制对比前朝来说,就是有增无减,因为元朝就是富商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元朝的灭亡,所以朱元璋在吸取前朝教训的同时,对明朝的商业压制加强,对商业开始进行大肆的控制。但是正是在明代这样重农轻商的时期,名动全国的徽州商帮成立了,徽州商人崛起,并成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商帮,

  • 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无后,儿媳突然跪下:爹爹,您还有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包拯60大寿感叹无后儿媳突然跪下,包拯60大寿感慨,包拯享年几岁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包拯应该是许多人童年的回忆,他用聪明的脑瓜判断了很多案子,不肯假公济私,也决不冤枉一个好人。抓住做坏事的凶手,还给被冤枉的好人们一个清白,其中办案过程让人拍手叫好。包拯深受百姓爱戴,至今在开封还有一座纪念包拯的包公寺,可见包拯被百姓爱戴的程度。谁知这么优秀

  • 为他人作嫁衣裳,只当了几十天皇帝的李自成,为什么成为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闯王李自成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李自成都做了什么?1. 迅速沉迷享受。进入北京城后,李自成没有进行任何当家作主的意识,更无任何建设行为。相反,他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堕落,纵容部将,杀死吴三桂家族,逼反仍旧掌握着关宁铁骑的吴三桂。而后被一群二流的文人怂恿,贸然称帝。沉溺于众人谀词如潮的功成名就中。吴三桂迎

  • 朱元璋:我能活多少岁?算命先生:比我多活1天,朱元璋: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活了多少岁死了,朱元璋的出生和死亡时间,朱元璋一般能活多久

    风水命理学说,不仅是达官贵人还是身份卑微之辈都对此深信不已,这或许是所有人的一丝丝慰籍罢了。但明朝开国之皇朱元璋对命理之说,那可谓是精诚之至也,即使如此,但他深知天命不可改,对于一些招摇撞骗之人也是杀伐果断,这也还算是个明智之人。命理学说一旦牵扯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那么一切都将变得变幻多端。乱世之时

  • 明朝时期,管辖东北大部的奴尔干都司是怎么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边镇归布政使司,奴儿干都司和明朝有什么关系,明朝的布政使司相当于直辖市吗

    明太祖朱元璋随即,明廷就在得利赢城设置了辽东卫,任命原元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为指挥同知,这也是明朝对于东北地区设置政权机构和统治的开始。就在辽东卫设置当年7月,明朝又在东北地区设置的定辽都卫指挥使司,“总辖辽东诸卫”。定辽都指挥使司的治所设置在辽阳城。洪武8年,在辽南地区明军大败元朝纳哈出部后,进一步

  • 明朝灭亡后,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怎么背叛李自成的,李自成为什么不招降吴三桂,明朝吴三桂与李自成

    闯王李自成而掌握着大明王朝最精锐的一支力量——关宁军的吴三桂,此时面临三个选择。第一,拥兵自立,逐鹿天下。但纵观吴三桂的所有表现,从未有过逐鹿天下的愿望,哪怕是后来被康熙逼迫起兵造反,他也没有占领天下的野心和欲望,他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划江而治罢了。同时,以吴三桂为首的关宁集团地处山海关,地域狭小,同时

  • 明朝第一忠臣于谦被冤杀,锦衣卫抄家时落泪,太后断食几日不吃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锦衣卫抄家,锦衣卫抄家于谦哭了,明朝忠臣于谦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哪怕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只要将高尚的情操留在这个人世间。明朝一代名臣于谦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于谦自幼刻苦读书,以文天祥为榜样,有一颗为国报效的爱国之心。他报效的国,是人民的国,而不是某一人的国,他的忠诚天地为正,日月可鉴。如此一位忠心之人,最后竟然含冤而死

  • 武大郎卖炊饼,一天究竟赚多少?能在宋朝养得起貌美全职太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武大郎卖的炊饼最接近于什么,武大郎卖的炊饼是什么,潘金莲武大郎卖炊饼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寸步难行,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每一样都与钱脱不开干系。所以大家为了更好的生活,都在努力赚钱。但是赚钱之路就犹如行蜀道,“难于上青天”。不过宋朝的武大郎却就只靠着卖炊饼养活了一家,还让潘金莲做了全职太太。虽然故事中他的结局令人唏嘘,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他这份赚钱的能力,还是很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