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奏议《乞不用赃吏》
近来闲来无事,翻了一下包拯的《乞不用赃吏》,这才知包拯的“青天”之名绝非浪得虚名。若非包拯是一个清正廉明、公正无私的人,又怎么能说出如此深有意义的大道理?
包拯,北宋名臣,在一些史书、影视、戏剧中,都记录了包拯是一位铁面无私的大清官。其实,包拯不仅铁面无私,他还是一位断案如神的高手。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宋仁宗天圣五年,28岁的包拯考中了进士,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本来考中进士是一件大喜事,但是包拯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此时的父母已经高龄,不适宜远行。
于是,在包拯的请求下,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后来父母身体越来越差,索性辞官回家赡养父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包拯绝对是一个大孝子。即使这种事情放在如今,估计很多人也不会为了父母选择“罢官”。
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父母相继离世以后,包拯才不得不赴京听选,后来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此时的包拯已经38岁。
这时候的包拯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官员,远没有后来的名声大振。
包拯断案
刚上任不久,县里就发生了一桩怪事。一天清晨,包拯刚刚起床更衣,便听到击鼓的声音。
上堂后,就看到一个老农民跪在大堂中间。询问得知,老农家里养了一头牛,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天早上起来,看到牛满嘴是血,敲开牛嘴以后,却发现牛的舌头没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一头牛的舌头没了,有什么大惊小怪,而且还惊动了县官。其实,这件事放在如今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放在北宋却是一件大案。
为何有此一说?
因为在古代,医疗水平有限,如果牛的舌头没了,这头牛基本就宣告了死亡。
而牛不仅是老百姓主要的生产力,还是战略物质。只有经过政府批准才能杀牛。杀了牛以后,牛皮、牛角和牛筋都要上缴政府。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制作武器的战略物质。
如果没有经过政府批准,私自杀牛者,每个朝代的处罚不同。其中,汉朝和宋朝最为严重,汉朝初期,凡是杀牛者,那是要偿命的。
北宋政府为了大力发展农业严禁杀牛,杀牛会被处以死刑。在《宋刑统》中就曾记载了“盗杀马牛,头首处死”。
也就是说,杀牛如同杀人一样,一样要偿命的。只不过这里说的是杀牛偿命。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有多么重视农业的发展。
因为宋朝有这样的法律,这也难怪老农如此的紧张。当然了,刚刚坐上知县的包拯也非常重视这个案子,毕竟这可是一个“牛命案”。
包拯沉思了一会,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告诉老农,你现在回家,把牛杀了把肉卖掉,小偷会自首的。然后,包拯又让老农附耳过来说了几句。
老农杀牛
老农半信半疑地回到了家中。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把牛杀了。
第二天,老农就在集市找了一个摊位,然后摆上了宰杀的牛肉。不一会儿,集市热闹了起来,老农的摊位前围满了人。
一群人围着说三道四,毕竟老农的这种做法太过于招摇,而且还有可能招惹到官司。
虽说杀牛在宋朝是犯法的,但是宋朝的法律并没有规定是不可以吃牛肉的。因此那些没有吃过牛肉的人,赶忙前来购买。不到半天的功夫,一头牛卖得一干二净。
在宋朝牛肉可是一个稀罕物,价格比较昂贵,一般老百姓买不起,大部分是一些有钱人买的,因此老农赚了不少银子。
恶人告状
老农按照包拯的吩咐,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了府衙。不一会儿,府衙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并非前来自首的,而是前来告发老农的,
举报者一口咬定老农杀了自家的牛,而且是他亲眼所见。
北宋时期,律法除了明文规定不能杀牛外,还规定了举报了私自杀牛者最高可以奖励100贯,100贯放在现在相当于1万块,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正当举报者高高兴兴地以为可以拿到一笔丰厚的奖金时,包拯却在堂上突然大喝:来人者,你可知罪?
举报人被问得一头雾水,后来包拯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举报人听后,一下瘫倒在地,直呼大人饶命。
这个“杀牛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包拯又是如何找到这个割掉牛舌头的人?
首先,杀牛可是大罪,可以要了人命。因此告发老农的人只会有两种人。
第一种视钱如命的人。虽说举报杀牛者可以奖励100贯。但是为了100贯,也不会置人于死地。因此这种人的几率很小。
第二种就是有仇恨的人。除去视钱如命的人以外,那只剩下和老农有仇恨的人了。而老农家的牛被人偷偷地割掉舌头,说明三个问题。
1、这个人一定和老农有仇。
2、这个人害怕杀死牛被判刑,所以改成了割掉舌头。
3、割掉牛舌的人必定会认为牛因舌头没了,过几天牛就会死去。到了那个时候,老农就要背负“牛命案”。
因此包拯推断,犯案者在作案以后,一定十分关注老农牛什么时候死掉。所以包拯附耳老农,必须做到两件事:
1、不要让任何人看到你杀牛。
2、不要告诉任何人,你卖的牛肉是自家的牛肉
只要老农做到以上两点,那么第二天上门报案老农杀牛的人,一定是割掉牛舌头的人。后来,从老农那里了解到,报案之人确实和老农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至此,一个轰动全县的“牛命案”,只用了一天就宣布告破。
其实通过“牛命案”,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包拯的断案能力。从那以后,每次交到县衙的案子都会被轻松告破。因此,在宋朝年间,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一个断案入神的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