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真的做过康熙帝伴读吗?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真的做过康熙帝伴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62 更新时间:2024/1/19 9:39:57

在热播剧《康熙王朝》中,第一集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桥段:幼小的玄烨深夜偷跑去溜冰,结果耽误了上早课的时间。因为玄烨是皇子,惩罚不得,于是老师魏承谟就打玄烨伴读魏东亭的手心,魏东亭是他自己儿子,自然是打得的。

见自己没有挨打,一开始玄烨还有些沾沾自喜。但是老师一下又一下狠狠地打魏东亭,玄烨都看不下去了,就出言阻止:老师,东亭可是你的儿子呀?

魏承谟一本正经地严肃说道:“在学堂中,只有老师和学生,没有父亲和儿子。”当然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东亭是跟着玄烨的,之所以迟到也是因为玄烨,这里打东亭的手心来作为惩罚,实则是打给小玄烨看的。

看完这一段,不由得联想到,那些自幼陪在太子或皇子身边的伴读。纵然《康熙王朝》中的老师魏承谟和伴读魏东亭都是虚构的,但他们在历史上也有原型。魏承谟的原型范承谟,而魏东亭的原型,则是鼎鼎有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可是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针对曹寅到底有没有做过康熙玄烨的伴读这个问题,史学家们的意见各不一致,这一点尚且存疑。而目前支持曹寅并没有做过康熙伴读的观点,要远远多于前者。

“伴读”这回事,顾名思义,就是陪伴皇子或太子读书而设置的同伴,这个同伴可以起到陪伴和督促皇子读书的作用,假若皇子有错,伴读也可以代为接受惩罚。正如《康熙王朝》中,魏东亭代替玄烨受惩罚的那一幕。

清朝的伴读制度,在正史中的记载寥寥,唯一可以参考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在《我的前半生》中提到过“伴读”。他是这样说的——

我九岁的时候,他们想出一条促进我学业的办法,给我配上伴读的学生。伴读者每人每月可以拿到按八十两银子折合的酬赏,另外被赏“紫禁城骑马”。

因为溥仪从6岁时开始读书,他的成绩并不好,于是为了督促他学习,就给他配上了“伴读”。在溥仪的回忆中,能够成为“伴读”,这是被视为天大的荣誉。因为给他当“伴读”的人,仅仅有三个,溥杰、毓崇(溥伦的儿子)和溥佳(七叔载沣的儿子)。这三个人的身份本就不凡,却也因为成为溥仪的伴读,而更加“面上有光”。

由此可见,皇帝的“伴读”这个角色,也绝对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一般来说,都是从皇室中选取的皇族子弟,绝对不会是随便挑选的皇宫奴仆,或大臣的孩子。

除此之外,溥仪还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了上课的“场景”,也就是他们读书时的座位顺序——

桌子北边朝南的独座是我的,师傅坐在我左手边面西的位子上,顺他身边的是伴读者的座位。

这也说明,“伴读”所充当的角色,是皇帝或皇子的同学,而不是伺候读书的仆人。因为“伴读”的身份,也是同样尊贵的。

那么,再来看看曹寅,到底有没有可能是康熙帝的伴读呢?

曹寅虽然身份不凡,但他是包衣子弟,并非皇室之人,基本上是没资格充当“伴读”的。其次,清朝的皇帝按照惯例6岁开始读书,康熙帝八岁就登基做小皇帝了,他那时候读书,按理说早就有“伴读”了。而康熙八岁的时候,曹寅实际上才只有三四岁的年纪,并不太可能成为“伴读”。

根据史料相关记载推测,曹寅的父亲曹玺,于康熙二年出任江宁织造。而曹寅曾经在《楝亭文钞·重修二郎神庙碑》中写道:“予自六龄侍先公宦游于此(江宁)。”也就是说,曹寅六岁就跟着父亲到了江宁织造。之后的几年,曹寅都跟随着父亲,在江南长大,这样的话,成为康熙“伴读”这件事,就已然矛盾了。

既然曹寅做过康熙“伴读”的说法经不起推敲,那这个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要提到,周汝昌先生所著的《红楼梦新证》。书中表明,是周汝昌先生引述他所听到的邓之诚先生亲口告诉他的话。但这位邓之诚先生从何得知这件事呢?大抵是听说来的,听说来的本就不可靠,万一是误传呢,一传十,十传百,本来没有的事,也就莫名其妙“板上钉钉”了。

由此可见,很多事情我们未必能听一家之言,或者单独听一刀切的论证,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谨慎推敲与论证,才能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李广柏《曹寅“伴读”之说不可信》、刘上生《佩笔侍从:曹寅 “为康熙伴读” 说辨正》

更多文章

  • 易中天:中华史3700年,梁启超说五千年,司徒卢威称至少一万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易中天自2005年首次出现在《百家讲坛》后被人熟知,作为中国知名的学者,相信很多读者对他的印象还是在电视里绘声绘色地讲述三国历史的时候,既风趣又专业。但现在很多人对他的专业性提出了质疑,他在《易中天中华史》中写道:"三千七百年来,我们的命运与抉择。"这句话读起来的感觉就是易中天认为中华史只有三千七百

  • 曾国藩成为翰林院一名官员后,一个微小的举动,赢得他人尊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成为翰林院一名官员后,正式进入官场。官场就是一个江湖,有些人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有些人会遭到他人的鄙夷。在官场上如何修炼,全看自己的表现。曾国藩没有任何背景,成为翰林院的官员后,他的生活方式,显得格格不入,不过,他的一个微小举动,就赢得他人的尊重。这个举动是什么?我们先来看曾国藩这封家书中的内容

  • 曾国藩与左宗棠为何水火不容?其中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曾国藩和左宗棠,曾国藩怎么帮助左宗棠,左宗棠与曾国藩的真实关系

    看看后人对他们二人的评价,大致可以理解其中的原因,“国藩以严谨胜,宗棠以豪迈胜。”二人的性情截然不同,一个克己,一个率性,发生冲突,似乎在所难免。曾国藩曾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可见,曾国藩对其是相当欣赏。二人关系也一度不错,互相赞赏,彼此关心。平定江南时,一次,曾国藩巡视军队,发现他的行军帐幕太小,

  • 皇太极从王子到汗王再到大清帝王,却突然死亡,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太极是汗王还是帝王,大清秘史皇太极,皇太极死因真相大揭秘

    哪一个登上皇位的人没有手染鲜血?而且大部分都是自己亲人的鲜血。踩着族人的尸骨走向那个让人梦寐以求的拥有无限权力的王位。一生都在猜忌着自己身边的人,不管是怀着什么目的而来的,这便是皇帝的宿命。皇太极逼死大妃阿巴亥,究竟是他过于争强好胜还是心性本就凉薄?在皇太极尚在夺位期间时,皇太极的谋略一向是所向披靡

  • 晚清“第一硬汉”左宗棠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晚清左宗棠简介,清朝硬汉左宗棠事迹,左宗棠晚清最牛人物

    的仲夏,福州的天气格外炎热,知了在不知疲倦地叫着。头顶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燥热的空气压得人们喘不过气起来,似乎是在预兆着要有坏事发生。7月27日天气出奇地低沉,刹那间,天降大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就连福州城一隅的城墙也应声倒下。似乎种种现象都像是预示着什么。在雷电交加中福州黄华馆中一位老人停止了呼吸,

  • 慈安的陵墓中,有这样一样“特殊”的珍宝,慈禧的墓中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慈禧回忆慈安,慈禧和慈安为啥不和皇帝葬在一起,慈禧陵墓稀世珍宝

    接下来,就有读者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神秘的慈安墓中,都埋有什么宝贝?(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盗了慈安墓的人是土匪马福田手下的副官王绍义和黄金仲。1951年,王绍义被我人,民政,府逮捕,在审问的时候,他不仅交代了盗

  • 慈禧贴身保镖李瑞东有多厉害?还没出手霍元甲就认输,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禧太后认识霍元甲吗,慈禧的保镖李瑞东,慈禧最后一招打霍元甲

    在中国古代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与建立宋朝的赵匡胤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重武轻文”。历史中若论文治,不少人认为满清强于蒙元;若论武治,清朝强于元朝。总得来说,我们中国古代是非常崇武,自古朝廷设有文科状元武科状元,而选出来的栋梁之材就形成了辅助国家的根基支柱。故而回望历朝历代,古人自小习武之风甚浓,到了清

  • 故宫此地于清朝重修,康熙专为一人修建,雍正朝失去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毓庆宫之所以能够得到修建,完全是康熙为了一个人。大家一听“毓庆宫”,会不会是某位妃子居住的呢?也就是说,康熙可能是为了某位受宠的妃子而建。但如果这样想的话就错了,事实上,康熙下旨修建毓庆宫,是专门为了他最疼爱的儿子胤礽。之所以说,胤礽是康熙最疼爱的儿子,是因为胤礽的生母是孝诚仁皇后,康熙的嫡子。康熙

  • 姐妹俩一起嫁给嘉庆,姐姐稳居后位50年,妹妹历经四朝封皇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嘉庆妃子个人资料,嘉庆的妃子排名,嘉庆晚年宠爱妃子

    孝和睿皇后与恭顺皇贵妃来自镶黄旗钮祜禄氏,她们有一个共同祖先,名为额亦都,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首,爵位为弘毅公。孝和睿皇后的六世祖是额亦都第六子达隆霭,恭顺皇贵妃的六世祖则是额亦都第八子图尔格。其实,从个人成就来看,图尔格要更耀眼一些。在很小的时候,图尔格便跟随太祖努尔哈赤在战场上厮杀,皇太极继位后得

  • 慈禧作为女流之辈,文化程度很低,为何她却能掌控大清47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慈禧的手段有多可怕,慈禧的最高统治权,慈禧的政治能力有多大

    在大清王朝史上,统治最长时间的帝王就是乾隆皇帝,乾隆在位60年,还做了太上皇三年,其次就是康熙了,虽然他在位61年,但在康熙6年才正儿八经的亲征,实际上就是55年的时间!排在第三位的是便是慈禧太后了。慈禧不是皇帝,作为一介女流之辈,她统治大清王朝长达47年之久!1861年,仅有27岁的慈禧太后开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