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有多发达?范公的2条救灾神操作,879年后的美国还在用

宋朝有多发达?范公的2条救灾神操作,879年后的美国还在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546 更新时间:2024/1/26 15:50:37

经济富足,城市繁荣,文坛兴盛,外界向往。但军事上却异常憋屈。被西夏人欺负,被金人攻占首都,被蒙古人吞并国家。

提起宋朝,没有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没有唐“万国来朝”的霸气,没有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节。

但历时319年,结束五代十国乱局的宋朝,真的这般不堪吗?凭一己之力生生耗死辽,西夏,金的宋朝,真的如此不堪吗?

陈寅格先生说:“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进,在宋朝登峰造极。”可见,我们并不能仅仅以军事上的软弱,来否定这个朝代。

宋朝经济的繁荣可能是整个中国古代的巅峰。按照《食货志》记载,宋朝的收入曾经高达1亿1600万贯钱,据说GDP可以占据当时世界20%左右。

1亿1600万贯是个什么概念呢?2021年国际国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GDP是17.5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8%。

我们中国人自古聪明,繁荣的经济催生先进的思想。

你可知,被西方世界奉为金科玉律的“看不见的手”,我们的老祖宗范文正公(范仲淹),在宋朝就已经玩过了。

起起落落的寒门才子

公元989年,北宋与辽已苦苦对战十年之久,风雨飘摇之际,一代名将李继隆横空出世,于徐河重伤耶律休哥,灭辽国数万人,北宋终于迎来一场久违的大胜利。

范文正公,范仲淹正于此年出生。不幸的是两岁时父亲病逝了,后母亲改嫁长山朱氏,范公改名为朱说。

范公20岁时,偶然间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离家,与母亲立誓10年内必中科举。之后玩命苦读,27岁终不负众望,一举高中。

因出身贫寒,38岁之前,范公并没有进入北宋朝廷的枢纽,却认识了贵人晏殊

40岁时,范公得晏殊举荐,终于跻身到了宋仁宗的身边,随侍天子。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范公职场的真实写照。

范公因怒怼垂帘听政的刘太后,被第一次贬官;45岁复起,担任右司谏,因劝谏仁宗废后再次遭贬;48岁因弹劾宰相再次被贬职。

之后两年间,他先后被贬知饶州,润州,越州。

可以说,短短8年间,范公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范公子50岁的时候,重回舞台。在西北任职期间,积极修筑防御,发展边贸,收拢流民,将宋夏边境打理得井井有条。

55岁,范公重回京都汴梁,一代名相登上历史舞台。兴文教,改设国子监;开展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

自古改革多磨难,56岁,年过半百的范公政失败,黯然离京。

之后的十年里,他走过陕西,荆南,杭州,山东,可以说几乎用脚步走遍了整个大宋。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公元1050年,61岁的范公在杭州任职。

那一年,江浙地区发生了饥荒,饿荒遍野,粮价暴涨,难民集聚,形势相当危急。

按照传统做法,一般是开仓放粮接济百姓,同时派军队驻守协作以防变故,灾后请退役减赋税,逐步恢复经济。

为快速结束灾情,范公另辟蹊径。广邀百姓参加太守在西湖举办的宴会,同时下令举办龙舟比赛,广兴土木工程。

在今天看来范公此举是经济学在国计民生方面的具体应用,西方学者称之为:凯恩斯主义。

但千年前的宋朝人不理解他的做法。很多人上书弹劾范公,说他玩忽职守,罔顾百姓生死,说他担不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节操。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者。杭州疫情的完美解决,充分证明了范公的能力。

杭州城内出现神奇的一幕。一方面灾民到处逃难,另一方面在太守的带领下,富豪们举办起了各种各样的游玩活动。

许是这一举动有极强的安抚民心的作用。从春天到夏天,太守带领的游玩队伍越来越大。之后范公开始了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大兴土木工程。

实地考察后,杭州盛行祭拜佛寺。

之后范公便对富豪和住持说:“饥荒之年,工匠的价钱都下跌了,这时候可以大规模修建土木工程”。

富豪和住持一听甚有道理,于是杭州城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家宅,寺庙扩建活动。

雪花一般的弹劾信飞至君主的案头,君主的问责压力也给到了范公。

范公回信说:灾民的人数实在太多了,朝廷的救灾粮实在是杯水车薪。仅仅依靠朝廷的力量,是很难完成这次救灾的。

而富豪和寺庙手里钱粮富足,我这么做一来为灾民提供生计来源,防止发生变故;二来为富豪寺庙低价修建了房屋。对他们也有利。

对比各方救灾奏疏,大家发现范公的手段最为高明,竟然有效化解了矛盾,实现了双赢。

25年后越州发生灾荒时,当地知州效仿了当年范公平定杭州大灾的做法。大量雇佣民工修筑城池,解决了3.8万灾民的生计问题,最终顺利解决灾荒。

879年后,美国遭遇经济大危机,罗斯福颁布新政。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来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复苏。

西方学者将这种宏观调控称为“看不见的手”,实则八百多年前,我国已实际应用,并传经验于后世。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052年,64岁的范公病故于徐州。宋仁宗亲书“褒贤之碑”谥号“文正”。从此文人死当谥文正成为所有读书人的共同理想与毕生追求。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有人带着几百万的手表,来彰显自己的身价,而这块手表因为我带过价值百万。

同理,不是因为“文正”这两个字有多好,而是范公赋予了这两个字无穷的魅力。

于私,年幼丧父,寒窗苦读,一举成名,认祖归宗;于公,一生正气,为国为民,文武双全,安邦定国。

范公吃过人间的苦,经过职场的暗,依旧能保持一颗白璧无暇的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先生,是士大夫的标杆。

回首历史,感慨万分。如果能重来,一切会不会不同。

如果庆历新政能持续,能成功,那么大宋会不会不一样?

如果范公子能再长寿几年,会不会有更多更精彩的措施?

可惜,历史终究是历史。

反思: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根本目的何在?

我们在朗朗书声中,穿越千年时光,看到了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的主张,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品格......或好或坏都给我们留下了参考学习的模板。

历史教会了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会了我们以史为鉴砥砺前行;教会了我们薪火相传的生生不息。我想这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智慧所在。

最后,用范公的一首诗来怀念先生,以表敬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历史上真有其人吗?潘金莲也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水浒传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关系,水浒传潘金莲和武大郎怎么认识的,水浒传潘金莲和武大郎谁厉害

    不过,令无数单身狗羡慕的是,其貌不扬的武大郎,却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潘金莲,而且,武大郎还有一个武力高强,且当官的弟弟,如果没有后来的事儿,也许武大郎会成为人生赢家也不一定。然而不幸的是,武大郎的人生没有如果,把娇妻娶进门没多久,寂寞难耐的妻子就与西门庆有染,最终导致武大郎死于非命,可谓悲惨至

  • 岳飞后人今何在?有一后代流落海外,改姓后成当地王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岳飞后代今天的情况,贵州龙里岳飞后代,岳飞家族后人现状

    在许多金国人的心中岳飞就是一尊宛如天神的魔鬼,金朝庭对他是又爱又恨,可惜岳飞的后背早已被母亲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即使被秦桧等人陷害也没有走,和长子岳云和部下张宪一起冤死在了狱中。宋孝宗登基之后给岳飞平反昭雪,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以慰在天之灵,岳飞有五子二女,大儿子岳云有说两种说法一是岳飞的

  • 令无数人惋惜: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得国最正的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历史上罕见的天灾。明朝末年,小冰河气候爆发。各地大旱、大涝频繁出现。据史书记载,广州地区都开始下雪。小冰河期的出现,是全国地区气温大幅下降,各地灾害频发,粮食产量锐减。数以千万计农民,颗粒无收,沦为流民。给明朝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动荡不安。小冰河期2.天灾带来的人祸。小冰河气候导致的灾民遍地,哀鸿遍

  • 朱棣篡位后,建文帝的生死成谜,找16年才有线索,为何又不了了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棣篡位全过程,史书如何评价朱棣篡位,朱棣篡位失败原因

    自古以来,皇权的变更一直都是朝代更迭、历史演变的转折点。千古的历史洪流冲刷时代留下了不少的名人古迹,奇闻轶事更是不在少数。九子夺嫡的争权之事也曾激烈上演,兄弟叔侄之间也为那高高在上的皇位而手足相残,到头来闹得一片狼藉,一方获胜,另一方便会惨败,落得一个或死或囚的凄惨下场。而大明却有第一历史谜案,公元

  • 朱元璋后代中,唯一一个“仁心皇子”,写了一本书救活了无数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皇子逃课挨打,朱元璋写了几本书,朱元璋一生的励志故事

    朱橚在青年时期就对中药非常感兴趣,认为医药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他曾经组织了一些学者编制了两卷《保生余录》,然后他还编辑了《普济方》等书。而且在云南朱橚还更多的去了解人们的疾苦,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并不好,还非常严重,有很多生病的人,医学知识匮乏,药物不充足的情况非常严重,所以他组织了本府的良医李恒

  • 宋徽宗翻墙头时被卡在墙上,喊宰相王黼帮忙,戏谑地称其为司马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蔡京这个人被称为宋朝第一大奸臣,不过这个人非常有才气,特别是擅长书法,也正因为书法好,蔡京才被宋徽宗格外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呢?用现在的话来讲,宋徽宗把蔡京当作艺术上难觅的“知音”、朝堂上不可或缺的“导师”、生活上志同道合的“伙伴”。那蔡京为什么这么受重视呢?除了写字好看之外,他特别会察言观色,能读

  • 朱元璋麾下的第一大将,中山王徐达死后,其子女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徐达虽然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以诛杀功臣著称,但徐达在明史记载是病死,并非被毒死。而徐达被背后生疽,不能吃鹅,朱元璋偏偏将一个蒸鹅送于他,导致徐达病发身亡的故事,则记载于野史。因此徐达之死尚待考证,并不能肯定的说他是被毒死的。徐达徐达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第一功臣,他的家族也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终大明王朝2

  • “如果没有李自成,明朝就不会被清朝所灭”,这样的说法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无论有没有李自成,明朝都会灭亡,无论有没有李自成,明朝都不会是清朝所灭。也就是说,明朝末年,明朝的灭亡成为必然,与李自成和满清八旗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明朝是亡于自身原因,也就是恶劣的气候和内部的问题,而非外力——也就是清朝。李自成明朝末年,明朝的问题已积重难返,病入膏肓,它的寿命已进入倒计时。小冰河期

  • 中国古代的无厘头状元:宋朝王嗣宗,靠摔跤被赵匡胤钦点文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嗣宗文章,种明逸与王嗣宗,宋朝十大状元排名

    随着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发展,帝王们越来越意识到坐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从隋朝开始便建立了科举制,通过科举制进而选拔人才担任官吏,施展才能。自从学问考核制的出世,人们便信奉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理念。努力读书,钻研学问,考取功名,从此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时至今日,这种“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观

  • 宋代农民如何兼职“赚外快”?农闲时进城务工,制瓷、纺织随便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代农村劳动,古代农民怎么挣钱,南宋时期农村劳动力

    宋代宋代农民的兼业现象,是一个当时独有的特色现象,当然也是宋代社会背景的一种体现。即使是在小农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主体的古代,宋代的农民仍旧还会选择兼职“赚外快”,这背后的原因自然与宋代的社会发展体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宋代数量规模如此大的农民兼业现象的发生,绝非偶然,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而这种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