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存在最久远的朝代周朝,却不如唐朝有存在感?周朝做了哪些事

存在最久远的朝代周朝,却不如唐朝有存在感?周朝做了哪些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8 更新时间:2024/2/17 18:48:41

谈到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你可能第一印象就是唐朝,毕竟唐朝的经济实力是摆在那里的,尤其是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唐朝的农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耕耘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新植物的出现,比如新的水果和茶叶等等;另外还有水利事业也蓬勃发展。而它的手工业方面主要表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商业的发展,唐朝时期的商业可以说得上是在历史上是比较繁荣的,主要体现在唐朝兴起的各个大都市。如,洛阳,长安。还有市场的发展,农村集贸的发展,出现草市、夜市。虽然唐朝的经济如此的繁荣,但是我们知道,自唐朝建立一直到它结束,也就是从公元618年李渊建唐到907年唐灭,它总共历时289年,这远远少于我们今天要说的存在最长的王朝的时间。 我们能够说唐朝是最强盛的王朝,然而这个最强盛的王朝并没有存在太长的时间,相反,存在最长时间的是我们历史时期奴隶社会中的周朝是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

为什么周朝是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呢?我们接下来就为大家进行揭秘。当然我们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口无凭。那么首先就给大家说说周朝一共存在了多少年。我们都知道,周朝实际上存在两个时期,一个是西周、一个是东周,可能看到这大家有些许的疑惑,为啥别人都是一个时期,也就是一个阶段,为啥周朝有两个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都知道西周是姬发创立的,而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后死了,另外在那个时候,西周自然灾害频发,国事衰微,然后就是少数民族犬戎攻打镐京,就这样西周灭亡了。在公元前770年,也就是周平王元年的时候,定都成周,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于是把这段时间称作为东周。

而且东周还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所以我们经常背诵的历史年代歌里面就会有 “三皇五帝始,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世袭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下的最后一个王朝,那它又为什么会存在如此长的时间呢?

要想说它存在这么长时间的原因,那就不得不提起它的政治制度,因为我们都知道,政治制度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王朝来说,都是相当的重要的。那么在周朝,它们又实施了怎样的制度呢?奴隶社会分为夏商周三个王朝,在西周之前的夏朝和商朝都是“共主”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而西周建立之后,实行了分封制,这个时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也是正式提出。就这样,周天子成为了一定意义上的唯一的统治者。而周朝能够存在如此长的时间,他的功劳也是不容小觑的。而殷商的灭亡和它制度上的松散也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除了政治制度之外,经济制度更加的不能忽视,毕竟,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而在周朝实行的就是井田制。何为井田制?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把田地分为井字格,所以被称作为“井田”。 在井田制的经济制度之下,这些土地归周天子所有,然后把这些土地分配给百姓使用,但是百姓只有使用权,并没有买卖权,也就是说,分配给的百姓不能买卖和转让井田,另外,领主领到土地之后,还要给周王缴纳一定的赋税,学过高中历史的一定知道,其实土地制度——井田制的实质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

另外,在学习西周的制度的时候,除了分封制和井田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制度,就是周朝的礼乐制度,我们一定知道这个词语就是“礼崩乐坏”,其实说的就是周朝的礼乐制度。那么周朝的礼乐制度,又为什么是周朝存在如此长时间的原因呢?我们下面就为大家解答疑惑。 其实总得来说,西周的礼乐制度就是西周的一种等级制度,它也是西周的一种社会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其实如果不太严谨的说,西周的礼乐制度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种法律法规,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而已。 但是这正是因为这种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才使得周朝足以延续到八百年之久。在前面我们提到,西周的礼乐制度就是一种等级制度,而它的出现也就为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奠定了基础,维护了它们的需要。

也是因为这种礼乐制度,所以才使得周朝人形成了一种都遵循礼乐的思想的共识,对核心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向心力。当然同时也为了迁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埋下了伏笔。 这就是为什么周朝能够存在如此之久的原因,其实总结来说就是得益于它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它的典章制度,也就是我们前文中提到的分封制、井田制和礼乐制度。 当然,虽然这些制度对周朝的延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我们不能说它是没有弊端的,但是在那个时期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一种制度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存在800多年的周朝终结时,末代周天子赧王,到底窝囊成啥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历史上真实的西周王朝,周赧王在位多长时间

    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周王室兴盛更导致周王室走向衰败乃至灭亡。周天子的悲剧从周赧王的爷爷就开始了。周显王姬扁二年(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内乱,还被诸侯国给扁了。韩、赵两个曾经小弟(晋国)中的小弟(三晋之二)联手攻打周王畿。周天子的地盘给打成两半,变成东周、西周两个诸侯国。在西安的是西周公国,在

  • 姜子牙身为丞相,去世不久,为何周文王就要杀光他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文王和姜子牙的关系,周文王与姜子牙的关系是什么,周文王和姜子牙的故事简短

    周文王和姜子牙相遇还是十分的巧妙的。当时姜子牙正在河边钓鱼,正好碰见了一代帝王周文王。两个人于是聊起天来并且十分的融洽。 周文王向姜子牙讨教了很多方面的东西,而姜子牙也非常乐意的帮助了周文王,给予了他很多的帮助。于是顺其自然的姜子牙就成为了周文王的军师。 而在姜子牙过世后,姜子牙的儿子继承了自

  • 姜子牙的封国为啥不叫姜国,而是叫齐国?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姜子牙的封国为啥叫齐国,而不是叫姜国呢? 姜子牙剧照 对于齐国的认知,很多中国人是从齐桓公、管仲等身上了解到的,知道在春秋战国期间,齐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很少人知道齐国是姜子牙建立的。 资料记载,姜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

  • 姜子牙留下唯一遗书!书中预测历朝兴衰,开头4句话概括千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姜子牙临死遗言,姜子牙事迹及精神,姜子牙的历史小故事及启示

    根正苗红 说到姜子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封神榜》当中响当当的人物,姜子牙就是姜尚,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于姜子牙的籍贯也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河南人,有的说是山东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子腾也没查到具体的时间,但历史上确实是有这么号人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被神化了。所以子腾今天跟大

  • 姜子牙兵围朝歌城之际,却有4位忠商志士,倾家荡产募军助商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商纣王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商纣王绝对是一个昏庸暴戾的残暴君王,是最终大反派,按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论而言,商纣王应该是没人愿意主动去帮他的,尤其是在商纣王失势的时候。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商纣王最落魄的时候,有四个忠商志士,倾家荡产募军去帮助商纣王。

  • 姜太公又称“太公望”,隐含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太公的预言是真的吗,姜太公最新预言,太公在此能随便贴吗

    吕尚未出仕前,生活穷困,年老时方想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 一日,姬昌准备出外狩猎,行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是有心人,暗暗记住了这句卦辞,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了吕尚。 与吕尚一番谈论之后,姬昌大喜,曰:“自吾先君太公

  • 夏朝到底有没有存在过?为什么外界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朝真正存在吗,夏朝是否存在为何还没找到,夏朝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吗

    正如网络上曾经以《山海经》提出来的假设,夏朝其实是存在的,只是不是在我们国家的地域,或者说只是一部分,存在于我们国家的西部,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则是一本记录古代大事件的一本说,而在其中所发生的事情,诸如大禹治水,轩辕之丘,以及昆仑山等等,皆为华夏之外的地界,这其中《山海经》埃及之说最为有几分

  • 夏商周夏在前,夏朝之前,是一片怎样的天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口气看懂夏朝,夏朝美女真实照片,夏商周的兴衰和交替的感悟

    夏朝之前的朝代是虞朝。这里所谓的虞朝就是指史书上记载的有虞氏、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华。姚重华字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个部落。为什么名字叫“重华”?传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故为“重”。“华”字可能为华夏族的华族之意。据运城学者王雪樵前几年《运城报》专文,“华夏”二字追根溯源到夏县的“夏”,河津华谷的

  • 夏启是家天下开创者,儿子被推翻,子孙又夺回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启继位,夏启被谁推翻,夏启即位的意义

    一、大禹治水有功,儿子霸占王位,孙子又被推翻 相较于父亲的急于求成,大禹就显得温和许多,大禹深知,处理水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大禹懂得变通,他认为“堵不如疏”,经过他的长期努力,折磨华夏子民多年的洪水终于消退,在治水过程中,大禹的威望也逐渐达到了巅峰,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被部落联盟推举为天下共主,尧舜禹

  • 河南挖出大量甲骨文,内容颠覆历史,学者:不要再给纣王泼脏水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郑州出土甲骨文,甲骨文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吗,中国的甲骨文出土史

    对于纣王残暴的记载,始于牧野之战前。战前,周武王和姜子牙曾集中军队历数了纣王的四大罪状,并被收录到《尚书》之中:“今殷王纣唯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昏弃其家国;遗其王父兄弟不用,乃唯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翻译过来就是,纣王听信妇人之谗言;不认真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