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存在800多年的周朝终结时,末代周天子赧王,到底窝囊成啥样?

存在800多年的周朝终结时,末代周天子赧王,到底窝囊成啥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4 更新时间:2024/2/4 10:50:58

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使周王室兴盛更导致周王室走向衰败乃至灭亡。周天子的悲剧从周赧王的爷爷就开始了。周显王姬扁二年(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内乱,还被诸侯国给扁了。韩、赵两个曾经小弟(晋国)中的小弟(三晋之二)联手攻打周王畿。周天子的地盘给打成两半,变成东周、西周两个诸侯国。在西安的是西周公国,在洛阳的是东周公国。

姬扁所在的地方就是牡丹甲天下的洛阳,有趣的是西周朝的首都是镐京(西安),东周朝的首都是洛阳(雒邑),可镐京已经不属于东周的周天子了。这等于姬扁没挪窝,又分出个巩伯国(在郑州市巩义市),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姬扁不仅

被扁,还成为了傀儡,从此天下诸侯们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天下共主”只留下一个空名。姬扁能想得开,在位48年。可他的儿子姬定定力就不行,在位六年后,郁郁而终。不过,他的儿子本文的主人翁,东周第25代国王,也就是周显王姬扁的孙子,周赧王也想得开,成为了在位最久的周天子,也是最郁闷的周天子,更是最后一位周天子。连谥号都是一个字,他爷爷周显王谥号全称是周显圣王,要说周显圣王,他配得上“圣”这个字吗?

到了周赧王继位时,周王室更加衰弱,内忧外患。西周公国和东周公国不断地内斗,国力被严重消耗。而秦国越来越强大,随时都会把他这个弹丸之地吞并到肚里。

秦昭襄王和齐湣王还狂妄到在争霸中短暂称帝,这等于向天下宣告,“周天子”时代结束了!周天子还只是个王,他们都称帝了。直接让周赧王颜面扫地,地位无存。

一、乔迁之痛、避祸之哭——挂名天子被挑战、驱赶

刚开始,周赧王寄居在东周的成周王宫,他即位8年后,发生了一件窝囊事——迫使周赧王搬家。

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嬴荡,天生神力勇猛好战,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和知名度,宣告自己有问鼎天下的实力,他在公元前307年,命右丞相樗里疾率领兵车百乘先去东周国向周赧王示威提出举鼎要求。周赧王严词拒绝,樗里疾一怒把周赧王赶出王宫,强迁至“西周”(即王城),靠西周公供养。

周鼎象征着拥有天下的权力,被诸侯国拿来举,这触碰到周赧王最后的底线。能举起周鼎这对秦国来说背后的意义重大,这是要向天下展示秦国的强大,尤其是取而代之之心。

秦武王带着他的大力士们来到洛阳,立志一定要举起来。他当时举的是“龙纹赤鼎”,九鼎之一,据说有千斤重。千斤重的大鼎在商周不稀罕,出土的司母戊鼎,就重达832.84公斤。可这个“龙纹赤鼎”并没那么重,但也是大力士了。力能扛鼎是衡量大力士的一个标准,比如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只有取而代之的志气,而秦武王还热爱比赛,想着夺冠。秦武王一个人举鼎不尽兴,提出要与他手下的大官孟说进行举鼎比赛,结果大鼎从秦武王的手中滑落,他的两眼都流出了血,脱落的大鼎砸断他的胫骨,结果到了晚上秦武王就气绝身亡了,年仅23岁。右丞相樗里子把责任推到孟说身上,孟说落了个五马分尸,灭族的结局。

秦武王的举鼎绝膑,让周赧王大惊失色,为了怕防止秦国的报复,堂堂的天下共主,竟然还披麻戴孝亲自去哭丧。

按说本该属于自己的象征天下大权的国宝被别国举着玩,这就摆明了是对自己这个周天子的蔑视、挑战、不尊,自己的反对是理所当然的,可正义的反对却遭到更悲催的结果,连自己的立锥之地也失去了。可当挑战者自食其果时,周赧王还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去为他心中咒诅百遍“那个该死的人”去哭吊,真是把脸丢到家了,也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地盘。他这个周天子当得有名无实,毫无尊严,毫无地位,够窝囊的。可就这还不算完,还有更窝囊的。

二、越帮越忙,债台高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周天子太难了,穷得叮当响,都快揭不开锅了。

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虎狼之师秦军围攻邯郸,魏、楚相救。

楚考烈王提出联合各国合纵,他令人报告周赧王,让其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下命令组建联军,周赧王只好求助于西周君。

西周君匆匆忙忙尽力组建了一支只有五六千人的小部队,并和诸侯们约定在伊阙(今洛阳市)会师。可他最终只看到楚、燕两国军队,其他诸侯国根本不配合周赧王,合纵以失败告终。

为此周赧王不仅脸面丢尽,还欠了一屁股债。因在发动联军前,周赧王曾承诺自己会借钱用于军队的花销。

当时周赧王向富人贷款时,许诺事成后会以拿战利品抵债。钱是借到了,这点倒是比崇祯帝强那么一丢丢。可是,合纵都失败了,哪还有什么战利品去还债?

可叹,周赧王被那些债主们四处追讨,万般无奈,他只得躲藏到到周景王所筑的一座高台上,此台后被称为“避债台”,为此周赧王还留下一个“债台高筑”的成语。

三、周天子被昔日是马夫之后所灭

刘邦甘罗出生那年,即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韩、赵、魏联盟破解,秦连灭三国,秦强大到再也不必给周王室面子。西周国非常恐惧,给秦国来了个“兔子急了会咬人”的举动——他联合诸侯抗秦。

西周君率领精锐部队出伊阙,攻打秦国,秦昭襄王派大将军摎攻打西周。西周君一下就怂了,千里奔袭到秦国,叩头谢罪,并把全部36邑、3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秦国将西周君好一顿羞辱,西周君被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还被贬为平民。周赧王被西周君给坑死了,又一次的乔迁之痛——迁出成周城与王城。这一次,周赧王被废,也成为了庶民,赶到阳人聚。这个周朝在位最久,仅次于康熙、乾隆在位时间的国王,最终被气死了。

西周民众逃亡,秦昭王拉走九鼎,替他的哥哥秦武王“报了仇”。七年后,秦始皇的老爸秦庄襄王灭了东周国。这个存在了800多年,失去开拓进取的周王室最终被养马的家奴的后裔所灭。秦始皇的祖先造父,就是周天子的“司机”。

更多文章

  • 姜子牙身为丞相,去世不久,为何周文王就要杀光他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文王和姜子牙的关系,周文王与姜子牙的关系是什么,周文王和姜子牙的故事简短

    周文王和姜子牙相遇还是十分的巧妙的。当时姜子牙正在河边钓鱼,正好碰见了一代帝王周文王。两个人于是聊起天来并且十分的融洽。 周文王向姜子牙讨教了很多方面的东西,而姜子牙也非常乐意的帮助了周文王,给予了他很多的帮助。于是顺其自然的姜子牙就成为了周文王的军师。 而在姜子牙过世后,姜子牙的儿子继承了自

  • 姜子牙的封国为啥不叫姜国,而是叫齐国?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姜子牙的封国为啥叫齐国,而不是叫姜国呢? 姜子牙剧照 对于齐国的认知,很多中国人是从齐桓公、管仲等身上了解到的,知道在春秋战国期间,齐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很少人知道齐国是姜子牙建立的。 资料记载,姜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

  • 姜子牙留下唯一遗书!书中预测历朝兴衰,开头4句话概括千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姜子牙临死遗言,姜子牙事迹及精神,姜子牙的历史小故事及启示

    根正苗红 说到姜子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封神榜》当中响当当的人物,姜子牙就是姜尚,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于姜子牙的籍贯也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河南人,有的说是山东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子腾也没查到具体的时间,但历史上确实是有这么号人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被神化了。所以子腾今天跟大

  • 姜子牙兵围朝歌城之际,却有4位忠商志士,倾家荡产募军助商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商纣王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商纣王绝对是一个昏庸暴戾的残暴君王,是最终大反派,按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论而言,商纣王应该是没人愿意主动去帮他的,尤其是在商纣王失势的时候。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商纣王最落魄的时候,有四个忠商志士,倾家荡产募军去帮助商纣王。

  • 姜太公又称“太公望”,隐含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太公的预言是真的吗,姜太公最新预言,太公在此能随便贴吗

    吕尚未出仕前,生活穷困,年老时方想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 一日,姬昌准备出外狩猎,行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是有心人,暗暗记住了这句卦辞,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了吕尚。 与吕尚一番谈论之后,姬昌大喜,曰:“自吾先君太公

  • 夏朝到底有没有存在过?为什么外界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朝真正存在吗,夏朝是否存在为何还没找到,夏朝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吗

    正如网络上曾经以《山海经》提出来的假设,夏朝其实是存在的,只是不是在我们国家的地域,或者说只是一部分,存在于我们国家的西部,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则是一本记录古代大事件的一本说,而在其中所发生的事情,诸如大禹治水,轩辕之丘,以及昆仑山等等,皆为华夏之外的地界,这其中《山海经》埃及之说最为有几分

  • 夏商周夏在前,夏朝之前,是一片怎样的天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口气看懂夏朝,夏朝美女真实照片,夏商周的兴衰和交替的感悟

    夏朝之前的朝代是虞朝。这里所谓的虞朝就是指史书上记载的有虞氏、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华。姚重华字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个部落。为什么名字叫“重华”?传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故为“重”。“华”字可能为华夏族的华族之意。据运城学者王雪樵前几年《运城报》专文,“华夏”二字追根溯源到夏县的“夏”,河津华谷的

  • 夏启是家天下开创者,儿子被推翻,子孙又夺回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启继位,夏启被谁推翻,夏启即位的意义

    一、大禹治水有功,儿子霸占王位,孙子又被推翻 相较于父亲的急于求成,大禹就显得温和许多,大禹深知,处理水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大禹懂得变通,他认为“堵不如疏”,经过他的长期努力,折磨华夏子民多年的洪水终于消退,在治水过程中,大禹的威望也逐渐达到了巅峰,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被部落联盟推举为天下共主,尧舜禹

  • 河南挖出大量甲骨文,内容颠覆历史,学者:不要再给纣王泼脏水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郑州出土甲骨文,甲骨文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吗,中国的甲骨文出土史

    对于纣王残暴的记载,始于牧野之战前。战前,周武王和姜子牙曾集中军队历数了纣王的四大罪状,并被收录到《尚书》之中:“今殷王纣唯妇人言是用,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昏弃其家国;遗其王父兄弟不用,乃唯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翻译过来就是,纣王听信妇人之谗言;不认真祭祀;

  • 此人背弃纣王,投靠周武王,逃到境外建一国家,如今此国仍然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纣王对战武王,武王派大军进攻纣王,武王在哪里击败纣王

    箕子,名胥余,乃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也是纣王的叔父。由于封地名为箕,因此史称为箕子。在商朝,箕子以贤能而著称,与微子、比干并成为三贤,官拜太师,专心辅佐商纣王。纣王虽然才思敏捷、武艺过人,但为人恃才傲物,过于目中无人。处理国政时,纣王迷信武力和酷刑。生活上,纣王更是穷奢极欲,肆意地盘剥百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