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第三大城市,却被赵光义完全摧毁,从此一蹶不振

唐朝第三大城市,却被赵光义完全摧毁,从此一蹶不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88 更新时间:2024/2/5 21:04:39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把晋阳定为北都,与上都长安、神都洛阳并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改为北京,与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并称。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唐肃宗复称北都。 唐朝时的太原,城市规模空前,周长四十二里,城门多达二十四座,东、西二城并列汾河两岸,中城跨汾居中,西城内囊括大明城、新城、仓城三座子城。西城中有并州治所、太原府治所及晋阳县治所,东城中有太原县治所,东、西、中三城,习惯上统称为晋阳、太原或北都。 晋阳对于唐朝的地位,李世民说得很清楚:“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李白更是称赞其“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唐代时长安、洛阳、太原三京的州牧都由皇子遥领,实际由府尹执政,为正三品官。

那个时候,什么隋朝的陪读扬州、南方最大商业中心越州、西南最大的都市益州统统都要低于晋阳的地位。而唐朝对于晋阳的重视,终于得到了回报。那是在李光弼在晋阳以一万人抵挡住了十万叛军,这是安史之乱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也成为这次叛乱的重要转折点。龙兴之地的晋阳再一次为李唐王朝续命。 五代十国时,晋阳的地位甚至超过了长安和洛阳。就像郭威刘知远所说“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土多战马,静则勤稼穑,动则习军旅,此霸王之资也”。后唐太祖李克用、庄宗李存勖、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北汉世祖刘崇等等,都从这里出发,走向了争雄天下之路。 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他们依靠晋阳为基地,进可以问鼎天下,退可以割据一方。也就是这几代人的苦心经营,晋阳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墙越来越高,成为名副其实举国公知的重镇。而它的传奇色彩,更为这座城市增加了“龙城”的美誉。

后周的柴荣、北宋的赵匡胤,都是何等的英雄人物,他们未尝不想吞并北汉。然而北汉仅以十几个州县之地,就依靠晋阳的铜墙铁壁,让柴荣和赵匡胤束手无策。 直到宋太宗时期,依仗着北宋初年的雄厚国力,赵光义倾全国之力,御驾亲征,打退了辽国的援兵后,晋阳守将无心恋战,这才让北宋能顺利得手。

然而,面对这座已经放下武器的城市,宋太宗赵光义则做了一件非常不地道的事情——他将历经一千多年才发展起来的城市亲手毁灭了。对于毁城的理由,他在《禁毁晋阳城诏》如是说: 太原本维藩镇,盖以山川险固,城垒高深,致使奸臣贼子违天抗命,因其悖逆,诖误军民,今既荡平,议须更改,当令众庶,永保安宁。

其实,在宋太宗的内心,他是畏惧太原的“龙气”旺盛,怕在诞生李渊、李世民那样的真龙天子,也担心如朱温、李存勖、刘知远、石敬瑭、郭威那样的枭雄。所以他将征伐数万人削平晋阳北部的系舟山山头,号称为“拔龙角”,以杜绝北宋的威胁。 赵光义因晋阳军民的长期抵抗而愤怒,称他们“盛则后服,衰则先叛”,下令毁城时,更是找到了开封太原星宿不合的荒诞借口。 北宋先是强行勒令晋阳的富绅迁到洛阳,随之火烧晋阳城。不愿离开的老百姓万万没有想到宋太宗将如此极端和残忍,在火海之中做了这座千年古城的陪葬。第二年,不放心的赵光义继续下令决汾水、晋水冲灌晋阳城废墟。(壅汾河、晋祠水灌太原,堕其故城)赵光义还下令永远不准居民居住。

后来的太原,则是太平兴国七年时,由潘美率部在唐明镇所建的太原新城。此后所称的太原城(市),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与晋阳古城的关系,已经不大了。 参考资料:《晋阳古城的兴衰》、《宋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进紫禁城,皇宫中妃嫔和宫女们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自成紫禁城后宫中的妃子结局,李自成为什么离开紫禁城,李自成紫禁城简短概括

    其实在崇祯皇帝上吊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死了之后,自己的那些女儿、自己的那些媳妇们很有可能会遭到李自成反叛部队的侮辱。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事情发生,崇祯皇帝留了一手,只不过如果我们不仔细读历史的话,很难发现。在最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还守着自己的北京城,满心欢喜地等着周边的援军来。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 朱允炆坐拥天下,手握精兵百万粮草充足,为何还会被朱棣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棣和朱允炆,朱棣三大诡异事件,朱允炆是怎么被朱棣打下去的

    但多数人只看到了朱棣的逆袭,却忽视了朱允炆的实力,朱允炆坐拥天下,掌控百万大军粮草充足,而且还是以全国之力围攻一点。反观朱棣,起兵时甚至连北京一城之地都没有掌控,兵马钱粮都无比有限,明摆着的碾压局,结果却被朱棣逆风翻盘,夺取了皇位。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中,朱允炆为什么会输掉战争?

  • 本来安逸的宋江,却被两封信害了!一封来自晁盖,另一封是宋太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晁盖临死前看清宋江真面目,工人来捉拿宋江是宋太公怎么说的,宋江一生中的重要事件

    宋江一不小心让晁盖的信被阎婆惜看到,一怒之下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逃亡江湖。在大闹了清风寨后,一伙儿人,准备去梁山投靠晁盖。在这途中,宋江又接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宋江的弟弟写来的,说是送老太公病故,让宋江回去奔丧。于是宋江离开了梁山的大部队,回到了郓城。回去之后发现宋老太公还健在,是老太公为了骗宋江回

  • 朱允炆真的没找到吗,或许只是朱棣的苦肉计,真相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和朱允炆是啥关系,朱棣跟朱允炆关系怎么样,朱棣是怎么评价朱允炆的

    但是在选择继承人的这件事情上,给了朱元璋一个很为难的决定,按理来讲,如果大儿子智谋经略能够得到父亲赏识的话一般就是下任继承人,而朱标确实也不负朱元璋的信任,在还没有称帝前就已经封为世子,称帝后更是直接册封太子,但朱标却在一次外出考察中感染风寒,回到家中不久便病故,这可给朱元璋出了个难题。朱元璋不是没

  • 明英宗宠信奸佞、兵败被俘、冤杀于谦,为何没留恶名?因这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种观点认为,宋神宗、明英宗、清德宗,都是有初心的好皇帝,其中尤值得一说的就是明英宗,如果没有土木之变和曹石之变,他应该会有一番大作为。而另一种较主流的观点则认为,明英宗朱祁镇至多只能算一个好人,他始终是一个庸稚之君,绝不是什么好皇帝。不管哪种观点,明英宗朱祁镇似乎都占着一个“好”字,并没有留下什么

  • 晁盖为何坚决不传位给宋江?这个原因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晁盖为何不传位宋江,宋江如何帮助晁盖,宋江怎么认识晁盖

    一个是梁山老大,一个是梁山老二,按照基本规则,老大不在梁山,老二主持工作,老大如果挂了,老二自然接替老大,但是当晁盖在曾头市被射杀之后,他却没有这么做,没有将自己的宝座传给宋江。晁盖临死时留下了遗言:谁能擒住史文恭,谁就是梁山之主。什么?你这是什么意思?宋江抱着你哭了这么久,难道就得到了这样一句话,

  • 朱元璋的后人不稀罕,长一张鞋拔子脸也不能说像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后人,对朱元璋的后人评价

    我现在写文,经常不用自己寻思选题,常有读者发给我一些信息,既是与我分享,也希望我评一评。这不,下面这条趣闻就来自读者的分享——哈哈,又一个朱元璋的后人!除了有族谱、圣旨为证,高老头儿还亲自上镜,和老祖朱元璋来了个脸对脸。村民的朴实可真逗乐的!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位大伯大爷冒出来,声称自己是朱元璋

  • 朱元璋、希特勒一直在当曹操的跟屁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和朱元璋,希特勒真人照片,朱元璋和曹操的能力谁更强

    00众所周知,曹操多疑,其中,吕伯奢最惨。在《三国演义》第4回,老曹在返乡途经吕伯奢家。是夜,老曹疑心病突发,嘁哩喀喳,一通砍瓜切菜,吕氏遂惨遭灭门,事后其毫无悔意,竟扬言:“宁可我付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为此,老曹掉粉无数。此灭门惨案,裴注引《魏晋世语》《魏书》及孙盛《杂记》均有提及,老曹多疑

  • 朱元璋培养朱标“儒雅”的性格,是否决定了明朝什么样的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标不死明朝有多强大,明朝太子朱标图片,历史上朱元璋对朱标怎么样

    江山来之不易,但要守住明朝江山也是更加不易。朱元璋知道对继承人选择与培养关系明朝未来,但根据历朝历代的规矩,一般选择嫡长子继承,所以朱元璋在继承人选择上没有过分犹豫,直接将朱标作为明朝皇帝下一任的继承人,如何培养朱标不仅成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寄托了朱元璋对于明朝未来的期望。朱元璋画像朱元璋一生有2

  • 曹操和朱元璋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和朱元璋,曹操和朱元璋哪个年代在前,朱元璋和曹操谁更多疑

    主观原因:朱元璋是从南方之财富集中之地出发的,战事较少,能够后发制人,面对的敌人之政治水平较差,共同目标就是在“反元复宋”之政治口号下要推翻蒙元,建立自己的一番丰功伟业;曹操对于后勤保障或后院经常要打理,对于曹魏集团影响较大的是汉臣集团,两大集团经常在作战之目标上难以达成一致,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对付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