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胖美人被追捧,大龄美女过度成了社会问题?隐藏怎样有趣真相

唐朝胖美人被追捧,大龄美女过度成了社会问题?隐藏怎样有趣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83 更新时间:2024/1/30 8:29:22

贞观元年,李世民向大唐的子民下发了一道关于社会问题的诏书,内容就是号召青年男女抓紧解决个人问题,千万不要把自己拖成大龄的剩男剩女:“其庶人男女无室家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聘娶,皆任其同类相求,不得抑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霜居服纪已除 并须申以婚媾 令其好合。”

这道诏书,完全是对男女婚姻做了硬性规定,甚至颇有强制性的要求那些丧偶的单身男女也要鼓起勇气,争取自己的“第二春。”从这道诏书的措辞来看,李世民真切的希望唐朝的男女尽可能鼓起勇气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其中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

李世民对于这种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源自于希望恢复由百年战乱所造成的人口锐减,因此在他看来大唐能否走上繁荣,人口是重要因素,而决定这些的就是婚姻问题 于是便很容易理解李世民的初衷了。

到了唐玄宗时期,人口密度已经有大幅度的好转,但是李隆基依旧对男女婚配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还将结婚年龄再度提前:“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尽管三令五申劝大家早结婚,但是似乎却未能按照预期发展。不管皇帝如何号召,大唐的男女似乎都是很不着急,由此出现了许多大龄剩女。白居易对此写诗记录这样的慨叹:“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嫁娶既不早,生育常苦迟。”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情况呢?主要问题还是经济和地位问题导致。

从现代人的婚姻观里,男方当然想找个“白富美,”女方也想找个“高富帅”,然而这样的优秀青年确实是相当稀缺资源,但是大唐的男女并不认命,总是在不断鼓励自己去寻找那一天 结果悲催的是,似乎等来的总是“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因此在许多不断失望后选择“高贵的单身。”

此外,唐代特殊的审美也让婚姻成了老大难。

首先社会上出现了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甚至成了一个广泛的共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大唐的陶俑或者壁画,大部分人物的形象都是丰腴肥胖,表情热烈开朗,这确实表达了唐朝的某种时尚风度。

假如在唐代,如果瘦男子很可能遭到歧视。《明皇杂录》中记载这样一个事情,天宝年间,润州刺史韦诜给已经年龄不小的女儿寻找对象,并发现了一个很有操守的名叫裴宽青年,然后颇为满意的告诉妻子说:“尝求佳婿 今果得之。”我过去经常就在寻找好姑爷,今天总算找到了。于是第二天将裴宽招到家里做客,让妻子和女儿在幕后观看。等裴宽来后,见“衣碧衫,疎瘦而长。”那些丫鬟在私下嘲弄裴宽是“一只瘦高的大喜鹊”,韦的妻子看到这一幕也为女儿感到心酸,竟然哭了起来。等裴宽走后韦诜过来安慰妻女说:“难道非要找那种虽然面貌白胖,但是最终只能给人当奴仆的人做女婿才好吗?”因此从这个故事便可以折射出,在唐朝男人如果瘦弱是一种丑相,高大威猛却最受欢迎。

因此不光女人喜欢的男人这样,叫男人喜欢的女人也是这样。在当时能够迷倒一堆男人的不是锥子脸或者“魔鬼的身材” 而是“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胖美人,因为广受欢迎,所以胖女子很少成为“大龄剩女”。

在《簪花仕女图》或者《虢国夫人出行图》都是因为表现女子肥胖之美所呈现的整体风貌。此前,李世民就是因为听说武则天的小胖才特意招进宫中的,因为她“方额宽颐”,所以“太宗闻其美容止,招入宫中立为才人。”

到了唐玄宗时期,一日李隆基在看《汉成帝内传》,当读到赵飞燕身形弱不禁风后,还不忘调侃一下身边的杨玉环:“尔则任风如何吹!”可见杨玉环的体重确实不轻,目测最低应该在140斤左右。

尽管胖,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跳舞,那首著名的《霓裳曲》便是杨李隆基的独创,杨贵妃的主要伴奏曲目。

安禄山似乎也因为是胖大汉子引起了李隆基的欣赏,据《旧唐书》记载@“安禄山晚年益肥胖,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因此在唐朝确实存在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也由此,在找对象时更多人都选择胖一点的彼此。

因此,如果高富帅遇到了白富胖,就成了大唐人人羡慕的一对夫妻,显然这样条件都具备的确实不好找,因此最终让唐朝出现了许多的大龄婚姻,那也是因为年纪实在大了,最终不得不“降格以求” 此前的“骑驴找马”宣告失败。

因而从整体来看,唐代的大龄剩女与今天的有所类似,无外乎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婚姻质量的提高有新的要求,加之在空前的开放包容的社会气息下,大唐的男女确实是热烈奔放的,她们在不断的追求下,提高自我品味和精致生活。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大唐第一女秘书上官婉儿:发配为奴,靠努力成两朝皇妃,搅动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婉儿的真人照片,唐朝才女上官婉儿,唐朝最有权势的女官上官婉儿

    编辑丨凤俏排版丨后宫冷婶儿大唐第一女秘书,最好色的女宰相,是怎么给老板戴绿色帽子的!史料记载,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聪慧善文”,所以她14岁就因为聪明有才,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上官婉儿本来是官宦世家的女儿,她爷爷上官仪因为给高唐宗起草废掉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给杀掉了。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和麻麻郑氏,被

  • 圣在古代可是最高荣誉,你知道杜甫为啥是诗圣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杜甫何时被称为诗圣,当下有必要称呼杜甫为诗圣吗,诗圣是杜甫吗

    而对于忧国忧民、半生漂泊,融入于劳苦大众的杜甫,很多人都觉得他苦大仇深,老气横秋,对他很难产生共鸣。这个也好理解,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无法切身体会“路有冻死骨”的悲凉,更愿跟随李白的诗飘逸与九霄云外。我们不能否认李白的才华千年来与之匹敌的寥寥无几,而杜甫的才华则是那沉郁愤懑也无法掩盖的。但杜甫

  • 同样是逼奸弟媳,为什么李世民被誉为千古一帝,高湛却被骂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湛皇后,高湛最爱的女人是谁,李世民晚年是昏君吗

    例子一逼奸皇嫂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之变”当中,李世民杀死了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逼父亲李渊退位。不仅如此,李世民铲草除根,连带他兄弟的数个儿子全死于自己手下,亲手杀死兄弟和侄子不提,李世民色欲熏心,将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逼纳入宫!杨氏出身名门大族弘农杨氏,史称其“玉貌雪肤,眉目如画”,李世民杀死杨氏的

  • 古代人都穿什么袜子?曹丕发明了丝制罗袜,杨贵妃的锦袜极尽奢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人穿袜子全过程,杨贵妃穿的袜子,光腿袜子秋冬连体袜

    今天的袜子种类五花八门,有男式的长袜、短袜也有妹子们穿的过膝袜、连裤袜、船袜、网袜等。说起材质也是各不相同,有尼龙的、腈纶的、棉的等等,而古人的袜子的材质就要有限的多,且主要为天然材料。那时候的人管袜子叫“足衣”或者“足袋”,从字面意思看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包裹足部的袋子。据说早在周代的时候人们就开始

  • 同样是太宗,为何赵匡义名气比不上李世民,后世评价也不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与李世民齐名,赵匡胤和李世民谁出生早,李世民对赵匡胤说的话

    “太宗”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分为祖和宗。一般开国帝王都称祖,开创朝代的先河。守业有成,发扬光大称之为宗。祖与宗都有级别的,并不是说一概而论,古人在这方面分得很清楚。常见的祖有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宗也有太宗、高宗、中宗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祖和宗,里面的这个“太”字,都是最高一级了。本文的两位主

  • 唐顺宗死因成谜,为何被编成了唐朝宫廷怪谈?太平广记不敢收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顺宗死因之谜图片,唐顺宗真实历史,唐顺宗死因

    这是《续玄怪录》中记载的一个故事辛公平上仙。辛公平在辛公平上仙这个故事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唐朝“鬼”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辛公平,辛公平本是一个县尉,有一次他出公差,在路途中遭遇大雨,无奈去往洛阳附近的一个客栈休息。在客栈里,他遇到一个怪人,名叫王臻,自称是“阴间的使者”,就是为了“迎接死去的皇帝”,

  • 同样是乾隆御封的格格,2个字之差,小燕子地位比紫薇差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多人眼里,皇帝要更加宠爱小燕子,因此小燕子的地位要比紫薇高一点,其实不然,在小燕子和紫薇出逃被皇帝抓住以后,本来皇帝由于一直被欺骗,所以颇为愤怒,为了皇家的脸面,当场就想把这两个人给处死,谁知在听说两个人一路上遇到的千难万险以后,皇帝也随之心软,回宫以后,皇帝随即给这两个人册封。在小燕子和紫薇出

  • 大清灭亡时,皇宫里还有哪些后妃,她们最终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清后妃全部,大清灭亡后宫女去哪了,大清灭亡史完整视频

    (溥仪)《退位诏书》的颁布附有一个前提文件,那就是《清室优待条件》。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之规定,溥仪不去尊号,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之礼待之。溥仪可以继续沿用宣统年号,每年可以获得400万两生活费等。这帮人依旧称孤道寡,封官赐谥,三跪九拜,史称“逊清小朝廷”。这份文件同时还规定,以溥仪为首的逊清小朝廷,

  • 古代黄马褂究竟有什么特权?和珅拥有那么多黄马褂,也是一种浪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至于黄马褂究竟有多厉害?我继续为你讲一讲。一、黄马褂分类黄马褂也是有很多种类型的,不同类型的黄马褂作用不一样,穿的人员与场合也是不一样的,我分别讲述如下。1、得来最简单的黄马褂—行职褂子行职褂子主要是给皇帝身边的侍卫来穿的,彰显皇帝的微风,出行或者干什么都带领一群穿着黄马褂的大内侍卫跟随自己。

  • 太平天国后期军事灵魂陈玉成,死得何其壮烈(70年代老连环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天国连环画故事,老版本经典连环画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战争演义连环画

    陈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广西藤县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原名陈丕成,洪秀全赐名玉成。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1862年为太平天国叛徒奏王苗沛霖诱骗中计,解送清营。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年仅26岁。据说陈玉成临死之际仰天长叹:“太平天国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