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圣在古代可是最高荣誉,你知道杜甫为啥是诗圣吗

圣在古代可是最高荣誉,你知道杜甫为啥是诗圣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97 更新时间:2024/1/22 10:23:50

而对于忧国忧民、半生漂泊,融入于劳苦大众的杜甫,很多人都觉得他苦大仇深,老气横秋,对他很难产生共鸣。

这个也好理解,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无法切身体会“路有冻死骨”的悲凉,更愿跟随李白的诗飘逸与九霄云外。我们不能否认李白的才华千年来与之匹敌的寥寥无几,而杜甫的才华则是那沉郁愤懑也无法掩盖的。

但杜甫自己虽半生飘零,但心系国家,心系百姓,愿意将自己“下笔如有神”的才华,倾注在记录劳苦大众的生活上,倾注于为底层人民发声上,使得后世人们对他写下的诗篇称为“诗史”。

放荡飘零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他的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令,他的祖父杜审言曾担任过武则天时期的膳部员外郎,个人的文学造诣极高,被当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之一。

武周时期的杜家可谓是诗坛巨擘,在体裁、风格、艺术等方面都称得上极佳,而到了杜甫这里,可以说他将诗歌的台阶更上一层楼,宋代的人们因此称其为“唐诗集大成者”。

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对杜甫就有这样的评价:“诗至于杜子美”,可见在一千年前的宋朝,人们对杜甫的崇敬之情已经达到一个连大文豪、大词人都望而却步的高度。

十九岁那年,杜甫开始了游历,几年间放荡清狂,是他一生中最开心的一段时光,时常饮酒骑马,摔伤了都要喝酒慰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轻时的狂傲丝毫不亚于谪仙人李白。

天宝三载,三十三岁的杜甫在洛阳与四十四岁的李白相遇了,两人又开始了一起游历的生活,期间还遇到了另一位大诗人高适,这三个中国诗坛上的三颗明星就这样汇聚在一起,直到次年各奔东西,杜甫与李白再也未曾相遇。

公元754年秋,长安一连下了六十多天的雨,杜甫因此卧病,此时他的家族也随着父亲的离世走向没落,他只能去寻找太仓米来充饥。

次年十月,杜甫终于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职位——河西县尉,而此时远在范阳的安禄山已经摩拳擦掌,将给大唐帝国致命的一拳。

忠义不渝

正当自己事业即将有所起色时,他的孩子却病死了,悲痛之余他想到的更多是大唐此时更多不如自己的平民百姓,自己现在尚且不用交租服役,可那些普通百姓呢?

那个年代,能够想到这层的人寥寥无几,这便是杜甫的伟大之处,他将儒家的“仁爱”贯彻到自己的灵魂之中,他的博爱是不假思索的,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这也是他超越诸多伟大诗人的地方。

公元755年,安史叛军逼近潼关,杜甫带着家人向北逃难,又过起贫困交加的日子。这年八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成都的唐玄宗为太上皇,杜甫得知后只身北上投靠新君,在半路便被叛军抓获。

在长安的牢狱中,杜甫将自己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写进诗歌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将忧国忧民之情全部寄托于诗中,在他之前,也就楚国大夫屈原贯彻到了这一点,从这一点来看,杜甫真圣人也。

次年四月,杜甫趁机逃出长安,西去投奔了凤翔的唐肃宗。一个四十七岁的老臣费尽千辛万苦来投,让唐肃宗很是感动。

杜甫也遵照法理,将唐肃宗李亨视为正统皇帝,将趁机想攫取帝位的永王李璘视为逆军,可他的挚友李白,却偏偏在此时站错了队伍,为永王效力。

虽然年轻时的杜甫没能实现自己的从政理想,但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始终如一,不会因为一方的得势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不会因为能做官而摇摆不定,这一点来看,称之为“圣人”不足为过。

千古诗圣

八月时,杜甫终于得以还乡,当妻子看到杜甫回来时,顿时痛哭流涕,在那个乱世失踪多年的双方均能安然无恙地活着,实乃人生大幸事也。

两京收复后,杜甫举家迁往秦州投靠了自己的侄子,此时五十岁的他只能每天靠挖草药、卖草药为生,一路搬迁一路南下,终于来到四川成都。

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建起了草堂,漂泊多年的杜甫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子,杜甫在这里度过了相对安逸的几年,创作了诸多如《江村》、《客至》等田园生活诗。

成都虽然安稳,但晚年的杜甫一心想回到长安、洛阳再次看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他带着妻儿经过嘉州、渝州,到夔州时,多年的奔波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走不动了。

在夔州他写下《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诗,内容全部是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悟。在岳阳他写下千古名篇《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似乎就是他现在的真实写照。

之后杜甫又沿着湘江南下衡阳投奔友人,可友人却在同一时间北上任职潭州,可当杜甫返回潭州时,却得到友人早已病逝的消息,上天好像从未给这个五十岁的老人一次惊喜,总将他的希望残忍地揉碎在他的面前给他看。

当杜甫一家走到耒阳时,大水暴涨,一家人五天柴米未进,杜甫再也不想投靠任何人了。他累了,他想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在那里落叶归根。

在潭州北上岳阳的一艘小船上,杜甫闭上了疲惫的眼睛,再也没有醒来过,大唐的历史似乎不会在意这个小吏的死去,但百年后中华大地上的人们,会因为杜甫的凄苦离世而痛惜万分。

“诗圣”的赞誉,道明他性格中坚韧的一面,“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困境中不屈服,并且不断保持向上,若以儒家标准来评判他,绝对称得上诗国中的“圣人”。

他的作品中,涉及政治、军事、民生等主题,但诗中无一不表现着杜甫灵魂中那一股正气浩然的力量,忧国忧民的感情深入骨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这个仅仅做过七品官的小吏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杜甫的精神对后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苏轼、陆游、辛弃疾都曾被他坚强不屈的性格所打动。

杜甫的诗是苦的,但不是忍气吞声的苦,而是充满力量咬碎这个黑暗世界的苦,他的苦带给人们向上的希望,气势不倒,他是诗中的圣人,也是圣人中的诗人。

更多文章

  • 同样是逼奸弟媳,为什么李世民被誉为千古一帝,高湛却被骂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湛皇后,高湛最爱的女人是谁,李世民晚年是昏君吗

    例子一逼奸皇嫂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之变”当中,李世民杀死了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逼父亲李渊退位。不仅如此,李世民铲草除根,连带他兄弟的数个儿子全死于自己手下,亲手杀死兄弟和侄子不提,李世民色欲熏心,将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逼纳入宫!杨氏出身名门大族弘农杨氏,史称其“玉貌雪肤,眉目如画”,李世民杀死杨氏的

  • 古代人都穿什么袜子?曹丕发明了丝制罗袜,杨贵妃的锦袜极尽奢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人穿袜子全过程,杨贵妃穿的袜子,光腿袜子秋冬连体袜

    今天的袜子种类五花八门,有男式的长袜、短袜也有妹子们穿的过膝袜、连裤袜、船袜、网袜等。说起材质也是各不相同,有尼龙的、腈纶的、棉的等等,而古人的袜子的材质就要有限的多,且主要为天然材料。那时候的人管袜子叫“足衣”或者“足袋”,从字面意思看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包裹足部的袋子。据说早在周代的时候人们就开始

  • 同样是太宗,为何赵匡义名气比不上李世民,后世评价也不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与李世民齐名,赵匡胤和李世民谁出生早,李世民对赵匡胤说的话

    “太宗”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分为祖和宗。一般开国帝王都称祖,开创朝代的先河。守业有成,发扬光大称之为宗。祖与宗都有级别的,并不是说一概而论,古人在这方面分得很清楚。常见的祖有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宗也有太宗、高宗、中宗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祖和宗,里面的这个“太”字,都是最高一级了。本文的两位主

  • 唐顺宗死因成谜,为何被编成了唐朝宫廷怪谈?太平广记不敢收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顺宗死因之谜图片,唐顺宗真实历史,唐顺宗死因

    这是《续玄怪录》中记载的一个故事辛公平上仙。辛公平在辛公平上仙这个故事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唐朝“鬼”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辛公平,辛公平本是一个县尉,有一次他出公差,在路途中遭遇大雨,无奈去往洛阳附近的一个客栈休息。在客栈里,他遇到一个怪人,名叫王臻,自称是“阴间的使者”,就是为了“迎接死去的皇帝”,

  • 同样是乾隆御封的格格,2个字之差,小燕子地位比紫薇差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多人眼里,皇帝要更加宠爱小燕子,因此小燕子的地位要比紫薇高一点,其实不然,在小燕子和紫薇出逃被皇帝抓住以后,本来皇帝由于一直被欺骗,所以颇为愤怒,为了皇家的脸面,当场就想把这两个人给处死,谁知在听说两个人一路上遇到的千难万险以后,皇帝也随之心软,回宫以后,皇帝随即给这两个人册封。在小燕子和紫薇出

  • 大清灭亡时,皇宫里还有哪些后妃,她们最终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清后妃全部,大清灭亡后宫女去哪了,大清灭亡史完整视频

    (溥仪)《退位诏书》的颁布附有一个前提文件,那就是《清室优待条件》。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之规定,溥仪不去尊号,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之礼待之。溥仪可以继续沿用宣统年号,每年可以获得400万两生活费等。这帮人依旧称孤道寡,封官赐谥,三跪九拜,史称“逊清小朝廷”。这份文件同时还规定,以溥仪为首的逊清小朝廷,

  • 古代黄马褂究竟有什么特权?和珅拥有那么多黄马褂,也是一种浪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至于黄马褂究竟有多厉害?我继续为你讲一讲。一、黄马褂分类黄马褂也是有很多种类型的,不同类型的黄马褂作用不一样,穿的人员与场合也是不一样的,我分别讲述如下。1、得来最简单的黄马褂—行职褂子行职褂子主要是给皇帝身边的侍卫来穿的,彰显皇帝的微风,出行或者干什么都带领一群穿着黄马褂的大内侍卫跟随自己。

  • 太平天国后期军事灵魂陈玉成,死得何其壮烈(70年代老连环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天国连环画故事,老版本经典连环画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战争演义连环画

    陈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广西藤县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原名陈丕成,洪秀全赐名玉成。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1862年为太平天国叛徒奏王苗沛霖诱骗中计,解送清营。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年仅26岁。据说陈玉成临死之际仰天长叹:“太平天国去我

  • 咸丰帝是一个苦命天子吗?他是真的苦,但不是你认为的那种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咸丰帝的一生,百家讲坛苦命皇帝咸丰,苦命皇帝咸丰全文

    这种说法可能不算错,但你最好不要再打着《苦命天子》的旗号去说,因为这并不是茅海建的观点。简单来说,茅海建认为,咸丰帝的苦命,主要体现在他身上有一种新旧文明的错位感。在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问世前,恐怕很少有人敢说咸丰帝是个苦命天子。相反,晚清之所以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完全是因为包括咸丰帝在内的清

  • 和珅、刘墉、纪晓岚等人同朝为官,为何皇上只偏爱和珅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时期有一位大贪官叫和珅,他所贪污的金钱是清朝国库十五年的总和,为什么他贪了这么多的钱而乾隆也没有杀了他,不但不闻不问甚至对其更为的宠幸有加,封官加爵,还把十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丰绅殷德,难道乾隆帝真的不知情,像个大傻子一样被蒙在鼓里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先不说乾隆期间清朝达到康乾盛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