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鲧父颛顼也头顶着帝王的光彩,鲧和帝喾是堂兄弟不分里外,如此说来,禹和尧是平辈亲戚不算奇怪,当然也有文献记载,说鲧是颛顼的五世后代,总之五帝到大禹本是家族一派,据说禹本想把天下禅让给伯益统率,可惜伯益年老力衰,空荡荡的朝堂无人朝拜,诸侯全对禹的儿子启表示效忠爱戴。
还有传闻是另一种状态,说禹在伯益身边做了充足的安排,伯益手下全都是启信任的官差,结果伯益和启争位失败,兵马殆尽羔羊待宰,只留下后世子孙嬴姓血脉。这传闻真真假假没必要乱猜,因为“家天下”的事实不容抵赖。
没有了伯益这个心腹大患,启开始享受老爹的遗产,有扈部落对启不满,高举旗号兴兵反叛,王师出兵一场大战,最后把有扈灭在了甘,从此没人再敢造反,老老实实端起了夏朝的饭碗。启开始在声色犬马中沉湎,再也不想创业的艰难,更不用说去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结果等到他驾崩殡天,他儿子太康为君不善,五兄弟夺位辱没祖先,太康仲康手足相残,他可能仅仅在位十几年,便被撵出皇宫大院,史称太康失国和五观之乱。本来相只是个平常之辈,并不值得多费墨水。
但他身边的后羿却需要多说几嘴,咱都知道后羿神射无双无对,更传说他射下太阳惊动神鬼,只不过这说法实在有些胡吹,因为神话也要有个底线常规,什么材质的神箭遇着太阳也得化成灰,那这个传说又是出自谁?因为有“羿射十日”的古籍资料,才以讹传讹出后羿射杀十个太阳的玩笑,如果把“十日”和丞相的“相”字比较,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上古不规范文字的粗糙?可见“羿射相”比“羿射十日”更加可靠。还有一个故事非常重要,是说后羿取代了相统治夏王朝,开始了日日夜夜的胡闹。
凭借射术猎杀野兽而自豪,天下更加风雨飘摇,他的手下寒浞趁机除暴,摇身一变成了下一个窃国大盗。而相的遗腹子少康始终在民间静悄悄,直到羽翼丰满才打起复国旗号,一举将寒浞的政权消灭掉,“少康中兴”的故事为后世称道。少康之后的君王,也都没有什么太过正面的记载或评价,所以说,只有少康是传说中的夏朝众多君王中,得到肯定和称赞最多,也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