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敢于向李渊造反,为何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李世民敢于向李渊造反,为何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19 更新时间:2024/1/21 10:33:27

李世民在李渊活着的时候就直接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杀掉,从而逼宫李渊退位,可是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丝毫没有任何动作,一直到朱元璋把皇位交给孙子朱允炆之后,朱棣才行动起来,为何李世民敢于向李渊造反,朱棣却不敢呢?

朱棣缺少造反动机

一个人想要去做一件事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有做这件事情的动机,朱棣如果想要造反,最起码需要有造反动机,要不然他怎么去造反呢,下边我们就先来看看朱棣有没有造反动机。

朱棣出生于1360年,在朱元璋的嫡子当中排行老四,前边还有三个哥哥,朱棣出生的时候,朱元璋的江山已经有了眉目,仅仅8年后,也就是1368年,朱元璋就建立了明朝,这个时候朱棣年仅8岁而已。

一个八岁的孩子,每天能够生活在父亲朱元璋提供的锦衣玉食当中,已经十分满足了,怎么可能会思考造反的事情呢,再说了,朱棣前边还有三个哥哥,就算对朱元璋不满想要造反,似乎也轮不到朱棣。

从感情层面而言,这个时期的朱棣不会产生造反的想法,后来朱元璋立了朱标为太子,朱标在太子之位上做得很不错,文治武功都相当可以,对待兄弟们的态度也很不错,大家都十分敬重朱标,这个时期朱棣一样不可能产生造反动机。

就算是后来朱标不幸去世,朱棣前边也还有两个哥哥,想要靠着造反夺取太子之位,似乎还是不太可能的,再说了,不管是朱元璋还是自己的两个哥哥,对待自己都很不错,谁闲着没事造反呢?

随着时间继续前进,自己的两个哥哥也去世了,朱元璋开始铲除功臣为孙子朱允炆铺路,这个时期朱棣也没有什么想法,毕竟朱元璋只是铲除功臣,对待自己的子孙还是很不错的,朱棣的切身利益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至于说谁当太子,那是朱元璋说了算,完全不是朱棣考虑的事情。

结合这些事迹来看,我们会发现,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不管是从感情层面还是从利益层面,其实都完全找不到造反的借口与动机,既然找不到,自然就不可能造反了,至于说后来朱棣造朱允炆的反,那就是被逼无奈了。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接过重担成为明朝第二个皇帝,一开始阶段朱棣也不敢造次,毕竟朱元璋还是给朱允炆铺好路了,只要朱允炆不影响到朱棣的切身利益,他完全没有必要造反。奈何朱允炆过于年轻,不仅没有什么经验,还没有政治头脑,听信了黄子澄等人的谗言,开始策划削藩。

削藩你就削藩,没有必要把叔叔们往死里整啊,朱允炆当时最大的错误就是对朱棣等人过于残忍,朱棣眼睁睁看着好几个兄弟都死在侄子朱允炆手上,自己也开始担心起来,等到朱允炆打算对自己动手之际,朱棣终于忍无可忍发动靖难之役,直接将朱允炆推下皇位。

说完朱棣,我们再来看看李世民,当年李世民的处境和朱棣是完全不一样的,造反动机也很明显。本身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就是最大的功臣,当年李渊为了让李世民帮助自己解决窦建德王世充等强敌,还说建国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结果等到唐朝正式建立后,李渊出尔反尔立了李建成为太子。

不仅如此,立了李建成为太子之后,李渊还伙同李建成处处针对李世民,想要削弱李世民手上的权力,李建成为了能够坐稳太子之位,更是成天都伙同李元吉想些馊主意谋害李世民,面对这样的父亲以及兄弟,不管从感情层面还是切身利益而言,李世民都必须造反,要不然估计小命都不保了。

造反是一件十分慎重的事情,要不是有生命危险或者切身利益严重受损,试问谁愿意造反呢?李世民以及朱棣的造反动机都是来源于此,只是李世民的压力是李渊和李建成一起施加的,而朱棣的压力是在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施加的,仅此而已。

实力不允许

有了造反动机之后,就需要看看自己手上拥有的人马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看看自己实力,认清自己几斤几两。从实力而言,李世民能够造反,那是理所当然的,至于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能够取得胜利,除了自身能力外,更重要的因素还是运气,不信我就详细分析一番。

李渊在裴寂等人的劝说下晋阳起兵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十七八岁了,从李渊起兵之后,李世民就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成为了大唐建立过程中的最大功臣,也是第一号武将,所以李渊最后封他为天策上将,在整个历史上,敢于称之为天策上将并且得以善终的,恐怕只有李世民一人。

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身边已经形成比较稳定且强大的个人势力了,这种势力不仅包含文臣,还有武官,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就是李世民身边的文官,李靖、尉迟恭等人就是他身边强大的武官支持力量。

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李世民的实力自然不容小觑,再加上战场上建立的深厚友谊,比平时的友谊更加深厚,这些都是李世民后来造反取得胜利的基础,也就是靠着这样不俗的实力,李世民最终才敢于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并且一举取得成功的。

反观朱棣,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他才8岁而已,完全就是一个坐享其成的皇子,明朝建立的过程他没有建功立业,自然也就没有属于自己稳定的支持力量,别说是和朱元璋、朱标相提并论,就算是和功臣李善长等人相比,朱棣的支持力量都相差太多,以这样的实力去造反,那不是明摆着送死么,所以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就算有一千个胆,也不敢冒险造反的。

后来朱元璋去世了,皇位交给朱允炆,按理来说朱棣在实力方面还是不足以造反的,毕竟他只是一个燕王而已,手上的兵马不足朱允炆一个零头,可是这个时候朱允炆方有一些致命的缺点,给朱棣带来了信心。

这些缺点包括朱允炆没有经验、身边大臣存在异心、武官集团势单力薄,也就是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后,朱棣才敢于孤注一掷造反的,但即便如此,朱棣在造反初期还是寸步难行,要是没有李景隆不断送助攻,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想要取得胜利,还是很难的。

连一个毫无经验且比较稚嫩的朱允炆,朱棣造反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还要靠着运气加持才能取得胜利,要是面对强大的朱元璋,朱棣基本上毫无胜算,所以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自然不敢造反了。

结语

不管是朱棣靖难之役的胜利,还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历史上都是不可复制的,朱棣靠的是运气,李世民靠的是实力,试问在整个古代历史上,谁有朱棣的运气,谁又有李世民的综合实力呢?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更多文章

  • 南宋陈元桂:虽是文官,不输武将,忠心为国,战死沙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久后,朝廷升陈元珪任临江军知府。此地靠近前线,十分危险,家族中的人都劝他转任他地,陈元桂缺说:“我年少苦读十年,知道忠君,忠于朝廷,死于战场,是我此生所愿。如果一个人碌碌无为,死于饥荒,死于疾病,死于盗贼,那还不如坚守国土,战死沙场,这样才是光明正大啊。”家族的人说你是文官,何必如此。陈元珪直言为

  • 上下五千年,三皇五帝,甲骨文发现百余年,先辈如何知晓远古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皇与五帝,三皇五帝文史常识,中国古代甲骨文发掘

    时人认为中华历史可追溯至三皇五帝,大概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现代得以流行这一说法是源于《上下五千年》——一本流传广的历史通俗读物,由林汉达和曹余章先后编著。盘古开天辟地作为始祖传说暂且不谈,三皇五帝又有何人呢?最原始的定义应当为一个称号,远古三皇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又称泰皇氏),远古五方上帝有东

  • 每个王朝都有安身立命的本钱,统治中国500余年的商朝的终极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一分钟看懂商朝历史,商朝的军事建设,商朝有哪些武器

    商朝的五兴五衰商朝从商汤建国开始,经历了五次兴盛和五次衰败,最终在商纣王那里灭亡。一盛一衰。商汤建国到太甲治国,为一盛。从太庚到雍己,为一衰。对应的是第1至14位帝王。二盛二衰。太戊时,为二盛。从中丁到河亶甲为,为二衰。对应第15位至第18位帝王。三盛三衰。祖乙时,为三盛。从祖辛到阳甲,为三衰。对应

  • 封神:伯邑考为何跟姬发叫法不同?他名字背后是一场残酷的宫斗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伯邑考封神了吗,伯邑考和姬发谁厉害,姬发被封神了么

    伯邑考是姬昌的嫡长子,西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结果却是次子姬发上位,捡了个大便宜。我们仔细梳理相关细节,就会发现,姬发顶替伯邑考,并不是简单的突发事件,而是有预谋的,背后是一场残酷的宫斗戏。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羑里城整整七年,临行前,姬昌交代国事,他明确表示,不过是七年之灾,性命无虞。事后,他会完璧归

  • 为什么西周初期进行的论功行赏,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周初期成功经验总结,西周初期提出的基本治国政策,西周时期的制度与主张

    第一,当然是自家的亲族,常言说得好,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周武王出征,牧野一战大胜纣王,老乐以前也介绍过,在这一战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除了用兵精妙的姜子牙之外,作为王室子弟的亲兵卫队,对商纣王发起的猛烈冲击也功不可没,其中像是召公奭和毕公高,都是非常有名气的代表。第二,当然是以姜子牙为代表的众多功

  • 难怪伯邑考寸功未立,却被姜子牙封为大帝,你看他的大帝是谁让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伯邑考封神了吗,姜子牙对伯邑考评价,伯邑考和周武王什么关系

    伯邑考是文王姬昌的长子,本为西岐的接班人。然而,姬昌被纣王囚禁羑里,伯邑考入朝歌救父,因遭到九尾狐妲己陷害,被纣王处死。封神之战结束后,被姜子牙封为中天北极紫薇大帝。我们知道,封神的规则是,凡参与封神者,必先应劫而死,因为只有应劫而死,才会有灵魂飘入封神台,姜子牙才能将其封神。然而,伯邑考虽被纣王处

  • 山东挖出3000年前古墓,出土姜太公神秘铭文,墓主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山东姜子牙墓,姜太公陵墓图片大全,姜太公墓发掘完整视频

    姜子牙神秘铭文山东挖出3000年前西周墓葬群在2008年的时候,山东省陈庄村被确定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一段,施工队正在村北边的河道里紧张的修建工程,突然,一个陶瓷碎片被他们从图中挖了出来,在这之后他们又从地面中挖出了很多的陶瓷碎片,刚开始并没有将这当一回事儿,但是伴随着陶瓷碎片越挖越多,到最后竟然

  • 石峁遗址发现文字:记录了陕西4300年前,夏朝古城这样分管人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揭秘石峁遗址,石峁遗址史书记载,石峁遗址再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汉字根义字典#著述,向#陶文上古史#转移,实在是前者太冷清,只能压下来干脆不发表了!后者利用业余时间写的,竟给自己和条友带来诸多惊喜!比如山西峙峪文化野马骨刻文记录了2.8万年前狩猎资源调查「链接」,再比如洛阳二里头遗址文物围绕着原始青洗瓷轻松这一中心而展开「链接」等等。石峁古城不但有文字,还

  • 文姜与哥哥发生关系,比褒姒妲己更放荡,为何受到后世爱戴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姜的真实历史,褒姒和妲己,文姜的故事有哪些

    这个婉拒齐僖公女儿的人就是郑国的世子,公元前709年,齐僖公本想让自己的大女儿文姜和郑国世子结为联姻。谁知郑国的世子直接拒绝了和文姜的婚事,并且拒绝的理由还如此不堪。这中间是发生了什么吗?文姜周公旦的预言早在300年以前,周武王经过牧野一战大获全胜之后,把这场战役里功劳最大的两个人姜太公和周公旦,分

  • 匈奴人是否为夏朝人的后裔,通过DNA分析了解到匈奴的血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匈奴是夏朝遗民吗,匈奴和夏朝的关系,夏朝与匈奴有战争吗

    如果要提到一个名气最大的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政权,很多人都会提到匈奴。匈奴这个游牧帝国兴起于秦国,强大于汉代,虽然最后被大汉帝国给暂时击败,但是在汉朝灭亡之后的魏晋时期,匈奴眼看中原衰落,他又再度入侵华夏大地。可以说华夏和匈奴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在中古时期的我国古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那么匈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