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他的头上却背负着昏君、暴君一类的骂名,就连唐太宗时时刻刻以隋炀帝为反面教材以此警戒自己。《贞观政要》中,记载了魏征和唐太宗的以下对话:
“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竟为无限,遂至灭亡”。
不过,在许多外国人眼中,隋炀帝杨广是一位非常雄才大略的君王。那么,国内外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亦或者说是谁在抹黑杨广。其实,隋炀帝杨广能拥有这样的骂名,还要归功于一个人。为何会这么说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心机小伙是影帝,拿下皇位不费力
作为封建社会权力社会的顶端,我国古代社会王朝更加注重礼仪教化,自古以来皇位一直立嫡立长,此为长幼有序。那么,隋炀帝杨广是如何越过其兄杨勇登上这皇位的呢?
面对隋炀帝获得皇位的传言也是众说纷纭,有说他弑父的,有说他杀兄霸嫂的,更甚者还有说隋炀帝娶母的,面对这些流言,隋炀帝表示只想仰天长啸:“只怪我演技太好,骗过了你们所有人!”
夺取皇位第一步,拥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杨广对于自身的认知非常清晰。作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第二子,隋炀帝杨广清楚地知道只要太子杨勇一日不废,自己就无法登上大宝。
他只能眼真真地看着自己那昏聩的皇兄登上皇位,对自己颐指气役,心高气傲的隋炀帝杨广是万万不可能允许这样的场景出现的。于是,杨广从自己的妻妾入手,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敬妻爱妻的好男人人设。
当时,虽然隋炀帝杨广也如哥哥杨勇般偏爱美色,但他多长了一个心眼,总是在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面前重视嫡妻,甚至用一些年老色衰的奴才,来迎接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至于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娇妾们藏起来。
只靠自身的演技还是万万不够的,隋炀帝杨广还打入大臣内部,获得了杨素的支持。至此,杨素成为杨广朝堂上的一只利矛,不断在朝堂之上夸杨广,骂杨勇、扰乱帝心。
夺取皇位的最后一步,杨广则使用了苦肉计,在皇后独孤伽罗的面前苦苦哭诉大哥杨勇如何视自己为眼中钉。
自此,帝后两人落入杨广编织的谎言之中,竟真正在公元600年,废太子杨勇,同年11月杨广继任太子,于公元604年,称帝登基。
不可思议,千古一帝竟是他
那么,隋炀帝真的如后世一般谣传得如此不堪吗?也许你不敢相信,既身负千古一帝的盛名,又承担着暴君的骂名的居然是同一个人,但事实就是如此。
称他为千古一帝其实毫不夸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恢复国子监、太学及州县学。
另外,杨广还削弱高门士族的权利,发掘贫民人才,打破高门大户世袭制对权力的垄断,从而形成了对后世影响一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只是,学术界并未认可隋炀帝是科举制开始的标志,转而认为科举制是源于隋朝真正形成于唐。
同时,隋炀帝还主张修建京杭大运河,这段大运河横跨了物资最为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流过8个省、直辖市,加强了南北交通与交流,直至北宋时期依然还在用。
它巩固朝廷对全国的统治的同时,也加强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沿河城市的繁荣。除此之外,隋朝第一次将台湾纳入中国领土,至此台湾成为中国领土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名流传后世的同时,隋炀帝也成为当朝百姓又爱又恨的对象,科举制的源起让更多贫民得到了靠科举致仕,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的机会。
但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调发了男丁高达200多万,造成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再加上,隋炀帝三次御驾亲征高句丽,皆是无功而返。
当时,他使用的兵力高达一百一十三万人,筹集征调的运输军事物资更是不计其数。多年的征战使得当时的隋朝人民民不聊生,饥民遍野,对于隋炀帝杨广的愤懑更是达到了顶峰。
杨广前面跑,黑水后面追
从刚刚的讲述中,我们知道杨广有功有过,虽压榨了隋朝人民的劳动力,但其眼光还是非常长远的,不论是科举制,还是开凿京杭大运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既然如此,为什么对于杨广的评论却呈现出一边倒的抹黑现象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了。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偏爱。
隋炀帝在位时期,他更是一路升官至卫尉少卿,隋朝征战时期更是与隋炀帝杨广并肩作战,身负监督运送粮草的重责,还曾奉命平毋端儿起义,率兵抵御突厥进攻。
只是,在大业十三年,李渊趁着隋朝晚期国家动荡之时发起兵变,一路南下攻取长安,并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
按照当时的理念来看,这样一位位极人臣的大丞相,却犯了为天下人所谴责的罪,那就是谋朝篡位。义宁二年,李渊在得知隋炀帝杨广遇弑后,他逼着杨侑禅位于自己,建立唐朝,改年号为武德。
历史上对于李渊谋反的说法众说纷纭,有说他狼子野心的,还有说他是被李世民逼着谋反的。但不管如何,李渊最终谋反了,在杨广崩逝后他才逼着其孙让出皇位,也许曾念着这一份兄弟情谊的吧,也仅限如此。
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为了使自己的政权、帝位名正言顺,他不得不往隋炀帝杨广身上泼脏水。作为谋逆上位的唐高宗李渊,为了不让李唐政权,陷入全天下文人口诛笔伐的困境中,他极力宣扬隋炀帝杨广的残暴与荒唐。
与此同时,李渊还不忘在史书上记上隋炀帝一笔,希望以此来消除天下文人及百姓心中,对于李唐王朝的芥蒂,并以此来笼络人心。而隋炀帝杨广,则成为李渊口下那个残暴、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昏庸皇帝,在史书及口口相传之中,成为昏君的代表之一。
对于杨广有了解的网友都清楚,隋炀帝并不如唐高祖及后人口中那般不堪,他的一生有功亦有过。功在隋炀帝让科举制萌芽,让更多平民百姓走入官场,为国家建功立业。
京杭大运河也是创举之一,京杭大运河的存在促进了南北经济贸易,可谓是功在千秋万代。奈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短期内大量消耗民力,导致民怨四起,政权逐渐走向衰落。
隋炀帝酷爱征战,曾三次征兵以东征高句丽,却以失败告终,正是隋炀帝这样急功近利的性格,导致隋朝百姓苦不堪言,更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杨广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个体,所以我们应当以辩证角度来看待这位帝王,万不可只听信李渊的一面之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