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是唯一有实力和秦国竞争的国家,但却贪小利导致长平惨败?

赵国是唯一有实力和秦国竞争的国家,但却贪小利导致长平惨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69 更新时间:2024/1/16 22:58:11

[var1]

战国后期,秦国打遍天下无敌手。秦国派战神白起削弱韩魏,打残楚国,降服燕齐,山东六国中除赵国外,再也没有谁是秦国的对手。赵国是战国后期崛起的一个强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军事变得异常强大起来,特别是赵国的铁骑,是天下无敌的存在。赵国攻灭了境内的中山国,拓地几百余里,这时的赵国国力达到鼎盛。

秦国在昭襄王时采用了远交近攻的政策,逐步侵韩魏楚三国领土。赵国与秦国隔着一个韩国,长平之战前也没有真正暴发过决定国运的大战。只有在公元前270年,秦国和赵国发生过阏与之战,赵奢大败秦军,十万秦军全军覆没。在长平之战前夕,山东六国中赵国最强。秦国虽强,但一直也没有取得对赵国的决定性优势。

[var1]

公元前262年,秦国花了三年时间攻占了韩国的野王,韩国野王的丢失,导致 上党郡 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于是韩国遣使议和,把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但韩国上党郡太守冯亭拒绝把上党郡十七座城池交割给秦国,而是把上党十七城献给了赵国。冯亭觉得赵国国力强盛,韩国夹在秦国和赵国之间,两个强国对韩国都有威胁,不如将上党献给赵国,祸水东引,引发两个国家之间的大战对韩国更有利。

昏庸的赵孝成王和平原君赵胜商量后,觉得赵国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获得韩国的十七座城池,这是天大的好事。于是就欣然接受了韩国太守冯亭献上的上党郡,并且还派了平原君带领人马去接收上党郡,战火从这里引发。

[var1]

虽然赵国贪图韩国已经割让给秦了国的上党郡,但也明白这样做会引来秦国的报复,赵国只想到好处,但对秦国缺乏一个准确的认知。赵国认为只要有名将廉颇在,还有胡服骑射后留下的几十万精兵强将,是有实力和秦国一决高下的。但这场战争是决定未来格局的一次国运之战,赵国若胜,秦国东出之路被堵死,其他国家也会联合起来反攻秦国,不久之后秦国就会灭亡,赵国将一统天下。秦国若胜,山东六国再无秦国对手,秦国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这次战争是由赵国贪图小便宜引起的,赵国也有些过于乐观,认为赵国有天下第一防守大将廉颇驻守,秦国对赵国造不成实质性的伤害。赵国对战争的重视程度,没有秦国那么重视。然而对于秦国来说,这是赌国运之战,开战即决战,是秦国生死之战,也是秦国能不能统一天下的关键之战 。

[var1]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军队在赵国边界对峙,赵将廉颇修筑堡垒防守秦军,秦将王纥带兵进攻赵军堡垒,双方呈现胶着状态。但大军作战需要大量粮草,时间久了会耗尽国力,百姓苦不堪言,这场战争的背后,其实就是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赵国在秦国取得巴蜀之地后,实力确实是赶不上秦国的,实在是耗不过秦国了,因此想改变防守策略,想改守为攻,主动出击秦军。

秦国探得赵国意图后,就在赵国散播:“廉颇通敌,秦国不怕廉颇只怕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的消息。赵孝成王听到后信以为真,于是罢免了廉颇,改换赵括为主将。同时秦国也秘密改换战神白起为主将,赵括到任后,主动率兵出击秦军,白起指挥秦军佯败诱敌冲出堡垒,然后绕到后方断了赵军归路,切断赵军粮道,围困赵军在长平。主将赵括带兵突围战死,四十六日后全部赵军向秦军投降,四十五万赵军全部被秦军坑杀。此战赵国绝大部分精锐命丧长平,从此以后赵国再也无力与秦国相争。这一战是问鼎天下之战,也决定着秦赵的走向,要不是秦昭襄王听信谗言命令武安君白起撤军,赵国灭亡就在眼前。

[var1]

赵国本是一个强国,是秦国唯一的对手,但由于赵王昏庸贪图小便宜,抢了秦国几座城池而导致秦赵长平大战。大战中又中了秦国反间计,用了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带兵和秦国决战而招致惨败。长平一战 ,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能力问鼎天下。秦国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也为后来秦始皇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var1]

战争的胜败除了国力强弱以外,还看朝堂,君主是否英明,臣子是否尽心用力。赵国的失败怪不得秦国,本是赵王贪图小便宜引起的,又因朝堂主庸臣昏,用人失误导致失败,葬送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的所有成果。实在让人觉得有些惋惜!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为何战国的武安君的下场都不好?四个武安君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四大武安君,战国武安君有多厉害,战国时期武安君的下场

    武安君的结局不是很好,可能也是和当时天下干戈不断,生死存亡的竞争有很大关系。这四个武安君的结局详细说一下。[var1]一、燕国间谍苏秦,密谋灭齐,五马分尸而亡。苏秦是鬼谷子的徒弟,有名的纵横家,早年贫寒交迫,爱读书但被家人嫌弃,认为是不务正业。后来苏秦悟出纵横的真谛所在,流浪多国寻求机会 ,均不得志

  • 春秋第一妖姬,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九个男人因其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十大女将,春秋第一妖姬,春秋第一位杀君夺位的人

    [var1]夏姬出身诸侯之家,却因家丑远嫁陈国周襄王十二年(前640年),郑穆公与少妃姚子之女夏姬出生,相传其容貌极为出众,蛾眉凤眼、杏眼桃腮。夏姬虽然出身高贵,然而或许是受到郑卫之地风气较为开放的影响,夏姬对待男女之事也是极为开放,《列女传·孽嬖传》称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var1]少年之时

  • 曹操一死,魏国一支近三十万的部队突然消失,他们是谁又去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是在军营里死的吗,曹操建立魏国过程,曹操经历过的几大战役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关羽于219年12月被害,之后曹操也一病不起,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两位英雄可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荆州危机也成了曹操生前最后一道难题,曹操虽然解决了荆州危机,可曹魏政权内部的危机却应运而生,曹操之死留下的权力真空,让曹魏朝堂再次变得风云难测。最大的危机发生在军队内部,一支

  • 秦国宣太后为义渠王生育两子,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宣太后为什么最后要刺杀义渠,秦灭义渠国,秦国宣太后是谁

    但是也有一群人同样优秀,却很少被人提起,比如宋真宗赵恒的皇后赵娥,被人赞誉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还有更早的一位大器女子,她就是秦国宣太后,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女人,她的一生可谓充满传奇。[var1]宣太后出生在楚国贵族芈氏,像众多历史上的女性一样,她在史书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芈氏命运

  • 战国七雄之齐国:列国之中地位最高,为何由盛而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七雄争霸齐国的历代国君,战国齐国是怎么灭的,战国七雄时期的齐国

    齐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一个诸侯国,齐国第一任国君就是封神传说中的姜太公,齐国也经历过大规模的变动,前期由吕氏治理,后期到田氏上位,走过了八百多年的历史。与其他大国不同,齐国一直盘踞在太行山东侧,在山东一带是首屈一指的老大,相对于中原其他地区的国家,算得上是偏安一隅了。立国: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

  • 春秋下场最悲剧的国君,玩物丧志,给鹤官位和俸禄,却惨遭烹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卫懿公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痴迷养鹤,并把养鹤当成了一种兴趣,而且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按道理来说,一个国家的文武百官都是根据才能武力来分配的,但是在卫国却不是这样,不管你是治国有方还是能征善战,这在卫懿公的眼里都不是事,只要你会养鹤,并且能把鹤养好,这才叫有真本事。为了能养好鹤,卫懿

  • 春秋战国纷乱不堪的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的背景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资料,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根本原因

    历史上,让人混乱的有两个时代,一个是由于时代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一个就是东汉末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前者是南北朝的靖康之变,后者则是乱世枭雄的时代。除了携天子以令诸侯值得一说外,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激烈争夺天下、斗争不休的源头也让许多人疑惑,乱世枭雄,会在怎样的境况下,才会在乱世里留下如此浓

  • 比勾践“更猛”的复国枭雄,五次对敌称臣,覆灭后竟还能逆袭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勾践复国后怎么对付功臣,勾践复国的残暴,勾践复国有多厉害

    [var1]其人与陈寿《三国志》中“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的孙权颇为相似,他的亲大哥辛劳创业,好不容易乘乱世之际,坐拥一方沃土,然而环顾四面全是强敌虎视,豺狼之邦林立,这位枭雄继承父兄之业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竭智尽勇,欲逞强称霸,结果事与愿违,竟先后五次屈辱地向非帝即王的司马氏、苻氏、吕氏、姚氏、秃

  • 西汉虽延续秦朝,并没继承秦朝文化,继承的是楚国、周、商等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朝与西汉之间的王朝,秦朝与汉朝的关联,汉朝继承过秦朝吗

    [var1]对于秦朝,虽然存在的时间比较短,但东周开始后没多久就建国了。从秦国建立到秦朝灭亡,一共存在了五百多年时间。可以说历史还是比较久的,所以也有自己的文化。秦国虽然在春秋和战国时期存在感比较强,也有一定的实力,不过其文化发展并不是很好。一直到战国后期,秦国的文化才开始发展,在这之前,秦国的文化

  • 谁洗刷了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耻辱?此人使叛臣胆寒,威震敌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平之战真实分析,长平之战简介和特点,长平之战关键人物

    史书上记载赵括有一个非常能打仗的父亲,赵国“马服君”赵奢,他的弟弟赵牧也是赵国难得的将才,其实这赵氏一门后裔还出了不少带兵良将。[var1]而据说在当年长平之战前夕,赵括的母亲听说赵孝成王要以赵括为帅,就急忙找到赵王对他说道:“妾身曾见他的父亲马服君赵奢为将,都是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大王及宗室所赏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