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一死,魏国一支近三十万的部队突然消失,他们是谁又去了哪?

曹操一死,魏国一支近三十万的部队突然消失,他们是谁又去了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084 更新时间:2024/1/9 15:51:58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关羽于219年12月被害,之后曹操也一病不起,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两位英雄可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荆州危机也成了曹操生前最后一道难题,曹操虽然解决了荆州危机,可曹魏政权内部的危机却应运而生,曹操之死留下的权力真空,让曹魏朝堂再次变得风云难测。

最大的危机发生在军队内部,一支近三十万的部队,竟然随着曹操之死而突然消失了,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要知道曹魏的总兵力不过百万,突然少了三分之一,任谁都能猜到这里头必然暗流汹涌。这支部队为何消失,他们又去了哪里,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var1]

曹操病逝

消失的这支部队并非散兵游勇,他们是曹魏政权的正规军,而且是精锐部队,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过汗马功劳,而且这支部队也是跟随曹操最早最久的部队,他们就是三国著名的青州兵。

熟悉三国的朋友对青州兵肯定不陌生,青州兵可以说是曹操创业掘到的第一桶金。公元190年,讨董失败的曹操决定自主创业,创业初期曹操的事业举步维艰,手中兵力少得可怜,身后地盘杯水车薪,转机出现在192年,这一年曹操拿下了兖州,有了一块可以作为大后方的地盘,更重要的是曹操接管兖州之前,竟然招降了聚集于青州的黄巾军。

相比于兖州,青州黄巾军对曹操更加重要,因为这支部队足有百万之众。黄巾军通常是军民杂居的部队,青州黄巾军里头既有青壮汉子,也有老弱病残,青壮汉子可以冲扩曹操的兵力,老弱病残可以填充兖州,若兖州没有足够的人口,曹操拿下一座死城也无济于事,所以青州黄巾军对曹操的意义远胜兖州。

曹操从这百万青州黄巾军中挑选出能征善战之辈,组成正规军,并称之为青州兵。整编青州兵的曹操,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青州兵使曹操成为一个有实力染指天下的诸侯,说青州兵是曹操的第一桶金一点都不为过。

这么古老而强大的一支部队,为何在曹操死后就突然消失了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青州兵的两个特点,其一便是规模庞大。

前文说到青州黄巾军有百万之众,而且是军民杂居的部队,这么庞大的部队被曹操精编,所组建的部队必然也不会小。事实上被整编的青州黄巾军有近三十万人,而且这支部队除了军事作战之外,还是一支屯田部队,战则为士兵,休则为农民,这种耕战结合的模式一直延续到最后,也正是因为青州兵任务繁重,故而一直维持着庞大的规模。

[var1]

青州兵作战

兵者,国之重器也,既能保家护国,也能祸国殃民,青州兵如此庞大规模,要是不忠于国家,势必会酿成大祸,这正是青州兵消失的原因之一。

当然,光说这一点还不好理解青州兵为何会消失,更重要的是青州兵的第二个特点:青州兵只效忠曹操!

前文说到青州兵是被曹操招降的,想必青州兵在归降之初便跟曹操定下了生死契约。青州兵跟了曹操二十多年,曹操一直对他们视如己出,可谓是嫡系部队,也可说是曹操的私人武装,青州兵只效忠曹操,也属情理之中的事情。

对曹操而言,这大概是一桩美事,可对曹丕而言,就伤脑筋了。曹魏的旧主子驾鹤西去了,青州兵又不买新主子曹丕的账,近三十万人不听号令,曹丕这个魏王如何坐得稳。

[var1]

曹丕继位

青州兵危机如何解决?既不是血腥镇压,也不是安抚收编,而是和平遣散。解决这场危机的人是贾逵。据《魏略》记载:

而青州军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逵以为“方大丧在殡,嗣王未立,宜因而抚之”。乃为作长檄,告所在给其廪食。

魏王新丧,青州兵便敲着鼓各自散去,魏国朝堂岂能容忍这种无视军纪的部队,有人建议严惩青州兵,而贾逵则建议让青州兵领了通关公文,凭着公文可到各地安家。

理由也简单,青州兵规模庞大,这么多年来他们只听曹操调令,要是此时严惩不听调令者,很可能激起哗变,三十万士兵哗变,曹魏政权很可能顷刻覆灭,贾逵安抚遣散的举措显然更稳妥。

自此青州兵便消失了,曹魏没了三十万青州兵,却多了三十万老百姓,这个结局也算圆满。

更多文章

  • 秦国宣太后为义渠王生育两子,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宣太后为什么最后要刺杀义渠,秦灭义渠国,秦国宣太后是谁

    但是也有一群人同样优秀,却很少被人提起,比如宋真宗赵恒的皇后赵娥,被人赞誉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还有更早的一位大器女子,她就是秦国宣太后,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女人,她的一生可谓充满传奇。[var1]宣太后出生在楚国贵族芈氏,像众多历史上的女性一样,她在史书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芈氏命运

  • 战国七雄之齐国:列国之中地位最高,为何由盛而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七雄争霸齐国的历代国君,战国齐国是怎么灭的,战国七雄时期的齐国

    齐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一个诸侯国,齐国第一任国君就是封神传说中的姜太公,齐国也经历过大规模的变动,前期由吕氏治理,后期到田氏上位,走过了八百多年的历史。与其他大国不同,齐国一直盘踞在太行山东侧,在山东一带是首屈一指的老大,相对于中原其他地区的国家,算得上是偏安一隅了。立国: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

  • 春秋下场最悲剧的国君,玩物丧志,给鹤官位和俸禄,却惨遭烹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卫懿公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痴迷养鹤,并把养鹤当成了一种兴趣,而且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按道理来说,一个国家的文武百官都是根据才能武力来分配的,但是在卫国却不是这样,不管你是治国有方还是能征善战,这在卫懿公的眼里都不是事,只要你会养鹤,并且能把鹤养好,这才叫有真本事。为了能养好鹤,卫懿

  • 春秋战国纷乱不堪的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的背景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资料,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根本原因

    历史上,让人混乱的有两个时代,一个是由于时代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一个就是东汉末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前者是南北朝的靖康之变,后者则是乱世枭雄的时代。除了携天子以令诸侯值得一说外,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激烈争夺天下、斗争不休的源头也让许多人疑惑,乱世枭雄,会在怎样的境况下,才会在乱世里留下如此浓

  • 比勾践“更猛”的复国枭雄,五次对敌称臣,覆灭后竟还能逆袭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勾践复国后怎么对付功臣,勾践复国的残暴,勾践复国有多厉害

    [var1]其人与陈寿《三国志》中“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的孙权颇为相似,他的亲大哥辛劳创业,好不容易乘乱世之际,坐拥一方沃土,然而环顾四面全是强敌虎视,豺狼之邦林立,这位枭雄继承父兄之业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竭智尽勇,欲逞强称霸,结果事与愿违,竟先后五次屈辱地向非帝即王的司马氏、苻氏、吕氏、姚氏、秃

  • 西汉虽延续秦朝,并没继承秦朝文化,继承的是楚国、周、商等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朝与西汉之间的王朝,秦朝与汉朝的关联,汉朝继承过秦朝吗

    [var1]对于秦朝,虽然存在的时间比较短,但东周开始后没多久就建国了。从秦国建立到秦朝灭亡,一共存在了五百多年时间。可以说历史还是比较久的,所以也有自己的文化。秦国虽然在春秋和战国时期存在感比较强,也有一定的实力,不过其文化发展并不是很好。一直到战国后期,秦国的文化才开始发展,在这之前,秦国的文化

  • 谁洗刷了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耻辱?此人使叛臣胆寒,威震敌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平之战真实分析,长平之战简介和特点,长平之战关键人物

    史书上记载赵括有一个非常能打仗的父亲,赵国“马服君”赵奢,他的弟弟赵牧也是赵国难得的将才,其实这赵氏一门后裔还出了不少带兵良将。[var1]而据说在当年长平之战前夕,赵括的母亲听说赵孝成王要以赵括为帅,就急忙找到赵王对他说道:“妾身曾见他的父亲马服君赵奢为将,都是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大王及宗室所赏赐的

  • 从小说《三国演义》切入,探析吴国低调的客观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吴国国君,三国演义小说分析,三国演义深度解读分析

    《三国演义》几乎是陪着我们长大的,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其他的衍生品数不胜数。有很多人对三国这段历史的了解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入门的,小时候我们都是依靠这本书来看汉朝末年的这段历史。还有很多人说一共有有两个三国,一个是属于小说里的三国,还有一个是属于历史学家的三国。作为普通人,我们更了解的当然是属于小说

  • 官场高人,把人性看的多透彻?看管仲的临终遗言,有恍然大悟之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管仲的遗言和感悟,管仲临终遗言解析,管仲经典语录

    [var1]齐桓公有管仲的辅佐,不仅可以舒服地做甩手掌柜,还可以在诸侯国面前扬眉吐气,自然得意。所以,齐桓公为表示对管仲的信任和感激,也就不称管仲为“管总”,而是亲切地称为“管叔”。管仲在世时,易牙、开方、竖刁、常之巫四个人不敢干涉朝政。但这四个人为了讨好齐桓公,无所不用其极;齐桓公身在蜜罐,不知所

  • 秦朝统一后,那么多六国后人造反,汉朝统一后,为何没人造反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朝统一的背景,秦朝统一过程详解,秦朝和汉朝

    [var1]之所以这样,与两个朝代建国时期的境遇是不一样的。秦朝是灭了六国以后建国的,虽然秦朝也杀了不少六国的君王和贵族,或者把六国的君王和贵族迁移到边远贫困封闭的地方去生活,但也并不是把他们全部杀光。就算把六国的君王和贵族杀得差不多了,但是六国的老百姓们,还有家国情怀,还存在丧家失国的感觉。他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