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虽延续秦朝,并没继承秦朝文化,继承的是楚国、周、商等文化

西汉虽延续秦朝,并没继承秦朝文化,继承的是楚国、周、商等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072 更新时间:2024/2/6 16:09:58

[var1]

对于秦朝,虽然存在的时间比较短,但东周开始后没多久就建国了。从秦国建立到秦朝灭亡,一共存在了五百多年时间。可以说历史还是比较久的,所以也有自己的文化。秦国虽然在春秋和战国时期存在感比较强,也有一定的实力,不过其文化发展并不是很好。一直到战国后期,秦国的文化才开始发展,在这之前,秦国的文化还是很落后的。总的来说秦国继承的是法家文化,因为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几乎不允许其他学说在其境内传播,这和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意思差不多。不过他们遵从的不是儒家,而是法家。之后历代秦国国君都坚持这个政策。因此法家文化就是秦国的代表文化。

[var1]

现在再看一下西汉。关于西汉的文化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两个政策。一个是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这个政策主要是黄老学说里面的,黄老学说是道家思想。另一个是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尊崇的是儒家思想。这两种文化都不是从秦朝继承的。可见,西汉并没有继承秦朝文化。

既然西汉没有继承秦朝文化,那其继承的是什么文化呢?可以说,西汉继承的文化比较复杂。虽然西汉没有完全继承秦朝文化,但也继承了一部分。除了秦朝文化,西汉还继承了楚国、周朝、商朝等文化。可以说之前的所有文化,西汉基本上都继承了一点。现在我们看一下西汉是怎么继承这么多文化的。

[var1]

先看一下商朝文化,因为商文化在这里出现的时间最早。很多人认为汉朝和商朝之间隔得太远,两者没什么关系。毕竟中间隔着西周、东周以及秦朝,汉朝想要继承商朝文化可能性不大。但事实是,汉朝确实继承了一部分商朝文化,这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汉朝对祖先的敬重。

[var1]

商朝崇尚鬼神,这一点大家都知道,甲骨文的由来和其崇尚鬼神有很大的关系。这里面对祖先的尊敬也包括在里面。所以商朝对丧葬文化特别推崇,丧葬的流程复杂、花费也比较高。这一点在汉朝是比较流行的。汉朝的君主和达官显贵死后,基本上都是厚葬,很多人甚至把家底都花在这上面了。这也是汉朝墓基本上都被盗的重要原因,毕竟里面有很多东西。

[var1]

还有就是商朝人发明的庙号,汉朝也继承了。庙号指的是君主死后,后世对那些功绩比较大的君主上的一个尊号。有了庙号的君主才有资格享受后世供奉。西周建立之后,并没有延续这个制度。秦朝建立之后也没有使用过。但汉朝建立后却继续沿用庙号制度,不仅汉朝使用,汉朝之后的封建王朝也都一直在使用。而且周边很多政权受我国的影响也开始使用庙号。

[var1]

汉朝建立的时候,距离商朝灭亡都八百多年了,汉朝沿用八百年前的东西,这一点确实少见。虽然汉朝没有完全照抄商朝文化,但也继承了一部分。如果没有汉朝,后世对商朝文化估计会了解的更少。

其次看一下周朝文化。周朝有两个很显眼的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周朝的所有制度基本都是围绕这两个建立的。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主要是分邦建国。秦朝建立之后,这两个制度都被废除了。秦始皇去世后无论是被杀的扶苏还是继承皇位的秦二世胡亥,都没有说具体是不是嫡长子或者嫡子。这就看得出来,秦朝没有继承这个制度。至于分封制就更不用说了,秦朝废分封行郡县。不过西汉建立之后,做法和秦朝并不一样。

[var1]

汉朝建立后继续使用嫡长子继承制。汉惠帝就是汉高祖的嫡长子,所以他才有资格继承皇位。后面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制度进行的,当然,极少数的时候出现例外。但总体来说汉朝确实沿用了这个制度。

再看一下分封制,这个就不用说了。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双轨制。汉初刘邦分封众多异姓诸侯王,后来分封众多同姓诸侯王。虽然汉朝的分封和周朝的分封不一样,但还是分封,主体是继承了。

[var1]

还有就是周朝的谥法,汉朝也是继承了。谥号和庙号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在君主死后后人给上的。不过谥号是根据君主生平所定的,有好有坏。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觉得这个东西不好,所以也给废除了。汉朝建立后仍旧继续使用谥号,这也是对周朝的继承。

[var1]

虽然说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谥法这些都是政治方面的,但政治对文化有很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政治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所以汉朝算是继承了周朝的一部分文化。

第三看一下秦朝文化。前面说了,秦朝的主流文化是法家,而汉朝和秦朝完全不同。看起来汉朝没有继承秦朝文化,仔细想的话,汉朝还是继承了秦朝很多文化。

[var1]

先是政治方面,这就不用说了。汉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照抄秦朝的,只不过进行了少量的改革。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等,这些都是从秦朝学习过来的。

其次是文化方面。汉朝后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用的是儒家思想。不过这里面的儒家和先秦时代的儒家完全不一样,这里面的儒家融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众多流派的思想。就是说汉代之后的儒家,里面是有一部分法家的。不仅如此,汉朝虽然用的是儒家思想,但治国上用的也是法家,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var1]

这样看的话,汉朝对秦朝文化继承得也比较多。

最后看一下楚国文化。很多人想不通,汉朝为何会继承楚国文化,这两者看起来没任何关系。其实,汉朝初期的主流文化绝对是楚国文化,即使到汉朝中后期,楚国文化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看一下汉朝继承了哪些楚国文化。

[var1]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可以说非常对。秦朝末期的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就是楚国人。后面的刘邦、项羽都是楚国人。可以说接替秦朝的真的是楚国。刘邦既然是楚国人,所以汉朝建立后,楚国文化肯定是主流。比如汉朝初期的黄老学说,之前就是楚国的主流思想。两汉以及两晋时期的文学都是受楚文化影响,毕竟赋这种题材就是楚国人发明的。可以说西汉的主流文化绝对是楚国文化,而且这种题材影响我国几百年的时间。

[var1]

这就是汉朝继承其他文化的大致状况。可以说汉朝时期的文化是把之前所有的文化都融合了。汉朝文化不再是商朝文化、周朝文化、秦朝文化、楚国文化,而且融合之后的一种新文化。可以说汉朝在文化上起到承上下的作用,汉朝继承了之前所有的文化,并很好地传承下去,这才有了后来的发展。如果没有汉朝,我国的文化发展估计又是另一种状况了。

参考资料:

《史记》、《东周列国志》

更多文章

  • 谁洗刷了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耻辱?此人使叛臣胆寒,威震敌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平之战真实分析,长平之战简介和特点,长平之战关键人物

    史书上记载赵括有一个非常能打仗的父亲,赵国“马服君”赵奢,他的弟弟赵牧也是赵国难得的将才,其实这赵氏一门后裔还出了不少带兵良将。[var1]而据说在当年长平之战前夕,赵括的母亲听说赵孝成王要以赵括为帅,就急忙找到赵王对他说道:“妾身曾见他的父亲马服君赵奢为将,都是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大王及宗室所赏赐的

  • 从小说《三国演义》切入,探析吴国低调的客观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吴国国君,三国演义小说分析,三国演义深度解读分析

    《三国演义》几乎是陪着我们长大的,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其他的衍生品数不胜数。有很多人对三国这段历史的了解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入门的,小时候我们都是依靠这本书来看汉朝末年的这段历史。还有很多人说一共有有两个三国,一个是属于小说里的三国,还有一个是属于历史学家的三国。作为普通人,我们更了解的当然是属于小说

  • 官场高人,把人性看的多透彻?看管仲的临终遗言,有恍然大悟之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管仲的遗言和感悟,管仲临终遗言解析,管仲经典语录

    [var1]齐桓公有管仲的辅佐,不仅可以舒服地做甩手掌柜,还可以在诸侯国面前扬眉吐气,自然得意。所以,齐桓公为表示对管仲的信任和感激,也就不称管仲为“管总”,而是亲切地称为“管叔”。管仲在世时,易牙、开方、竖刁、常之巫四个人不敢干涉朝政。但这四个人为了讨好齐桓公,无所不用其极;齐桓公身在蜜罐,不知所

  • 秦朝统一后,那么多六国后人造反,汉朝统一后,为何没人造反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朝统一的背景,秦朝统一过程详解,秦朝和汉朝

    [var1]之所以这样,与两个朝代建国时期的境遇是不一样的。秦朝是灭了六国以后建国的,虽然秦朝也杀了不少六国的君王和贵族,或者把六国的君王和贵族迁移到边远贫困封闭的地方去生活,但也并不是把他们全部杀光。就算把六国的君王和贵族杀得差不多了,但是六国的老百姓们,还有家国情怀,还存在丧家失国的感觉。他们心

  • 春秋时期,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败,为何到了汉朝,却打了1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国灭匈奴,匈奴和赵国的关系,秦赵打仗抗击匈奴要不要帮忙

    如今人回溯这段历史,仿佛当时世界上就只有秦楚燕韩赵魏齐这几个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的北方边患此时好像根本不用像后世那一般在意,但其实,让大汉王朝举国剿灭的匈奴,此时就已经存在了。不过此匈奴非彼匈奴,此时的匈奴还是一个七国之中随便拎出来一个就能给他扁一顿的国家,是李牧率领几十万人就能吓得匈奴不敢南进,是蒙

  • “柏举之战”吴国五战五胜,性格急躁的夫概背后应该有高人指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柏举之战有什么启示,柏举之战对吴国影响,吴军大战柏举之战视频

    夫概从楚国令尹囊瓦临阵脱逃的行为中,看出了他是胆小怕事之辈,因为楚国将领和士兵都不想为国捐躯,所以楚军不足为惧。在夫概看来,如果派出少许精兵立马快攻过去,这些贪生怕死之辈一定会逃跑,之后吴军再以主力部队为后盾进攻,就可以轻松地取得胜利。[var1]《东周列国·春秋篇》吴王阖闾剧照犹记得,“鸡父之战”

  • 从吴王寿梦的外交计划中,可以看出吴国想要融合进中原的诚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王寿梦简介,吴国灭楚吴王做了什么,吴王寿梦是吴国第几任国君

    会盟可以暂时停止纷争,如弭兵之盟。但当会盟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引发战争。战争结束时,盟主仍然会举行会盟,以达成协议。也正因如此,成为盟主的国家便有了话语权。春秋时期战争频仍,且周天子王权旁落,由诸侯争先会盟的激烈程度就可以看出端倪。从这些会盟中,也可以观察出各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var1]诸

  • 庞涓在魏国得势以后,为何没有斩草除根,直接将孙膑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膑和庞涓的真实历史,孙膑杀了庞涓后去哪里了,庞涓与孙膑

    [var1]回头来看,没有直接杀死孙膑,是庞涓的一大败笔。那么,心狠手辣的庞涓,既然如此嫉恨孙膑,选择暗害于他,为何不斩草除根,直接将孙膑杀掉呢,难道是因为恻隐之心和同窗之情吗?我们不能说完全没有这个因素,抛开和孙膑的冤仇,庞涓不是一位性格残暴的人,在魏国军中,士兵将领们对庞涓十分尊敬,往往会为他视

  • 曹叡:矛盾中的魏国皇帝,没杀司马懿是他最大的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叡死在了司马懿背上,曹叡当皇帝多亏了司马懿吗,曹叡司马懿关系

    甄氏与曹植的故事,在民间被传得沸沸扬扬。但是这仅仅是民间故事,当不得真,没有证据证明甄氏与曹植之间有过男女私情。不过甄氏原来是袁绍的儿媳妇,想当年曹丕可是在攻破冀州后,从父亲手中抢来了甄氏,最开始的时候,曹丕对甄氏还是非常好的。只不过花无百日红,后来的曹丕宠爱汉献帝的两个女儿以及郭美人,甄氏失宠并颇

  • 楚国逐渐衰弱,吴国方兴未艾;楚国不思进取,吴国君臣一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楚国为什么灭不掉吴国,楚国被吴国打败的原因,战国吴国与楚国

    年幼而势弱的楚昭王,又恰逢立志图霸的雄主阖闾;楚国有贪婪暴戾的令尹囊瓦,而吴国有一代雄杰伍子胥、孙武。吴国“入郢之战”,其背景是吴国君臣一心,国力强盛相对于楚国的奢靡,令尹亦不进取,渐进地让吴国取得大胜。[var1]《东周列国·春秋篇》伍子胥剧照楚昭王得位的过程,先就受到了囊瓦的阻挠,从中可以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