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子朱标之死,是朱元璋屠戮功臣的顶点,也是朱棣靖难之役的开端

太子朱标之死,是朱元璋屠戮功臣的顶点,也是朱棣靖难之役的开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36 更新时间:2024/2/21 23:16:19

朱标

公元1392年5月17日,明太子朱标突然病逝于东宫。

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儿子,也是朱元璋的嫡长子。

朱标突然病逝,让朱元璋伤心欲绝,痛哭不已。

朱元璋

太子朱标的突然病逝,打乱了朱元璋原有的布局,致使朱元璋不得不再次疯狂屠戮功臣,以构建新的平衡,巩固政权。

而大量谋臣宿将的被杀,直接导致了大明朝堂人才凋零,中心空虚,最后又直接导致靖难之役的发生。

靖难之役

朱标突然病逝,搅乱了大明朝局,也搅乱了明初的整个天下。

二、寄予厚望

公元1355年,朱标出生。

13岁时,朱标被册封为太子。

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把他当作继任者来培养。

太子朱标

朱标刚刚被册立为太子,朱元璋就任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为太子少傅,常遇春为太子少保,刘伯温、冯胜、邓愈、汤和为太子府属官。

朱元璋把他身边有名的谋臣悍将全都派到太子朱标身边,去辅佐朱标。

朱元璋对朱标的信任器重,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

李善长

徐达

常遇春

刘伯温

然而,朱元璋仍觉得不够。

不久,他又打破常规下诏让朱标在太子府之外,另设府衙,以便自己不在京城时,能够顺利接手整个国家。

在朱标22岁时,朱元璋更是下诏,一切政事先交给太子处理,然后再上奏给自己。

太子朱标

三、幸运太子

自古以来,身为太子,都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

能力太强,会侵犯到皇权,被皇帝怀疑猜忌。

能力太弱,又会被皇帝认为无能,无法将国家托付。

皇帝

而朱元璋是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中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他从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逆袭成为大明开国皇帝,无论政治权谋,还是军事谋略都是极其杰出的。

他对自己的能力极其自信,因此,他从不忌惮太子朱标,他不怕朱标能力太强,威胁到自己,他只担心朱标能力不足,无法治理好国家。

因此,他给了朱标足够的信任,也给了朱标足够大的权力和足够让朱标施展的舞台。

从这一点上看,太子朱标无疑是幸运的,他有足够大的舞台让他尽情去挥洒他的才华,去展现他的才能。

沿街乞讨的乞丐朱元璋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四、不负众望

作为太子,朱标是不负朱元璋期望的,也是不负百官期许的。

宋濂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是明初大儒,也是朱标的老师。

公元1380年,朱元璋想处死宋濂。

朱标知道后,苦苦哀求,最终从朱元璋的屠刀下,救下了宋濂。

宋濂

朱元璋嗜好杀戮,经常因为一点小错,就诛杀大臣。

很多大臣都是因为朱标的求情,方才得以活命。

因此,朱标在群臣中极有威望,很多大臣都感念朱标的恩德。

朱标仁慈宽厚,对弟弟们也十分友爱,燕王朱棣、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等人曾经犯下过错,是朱标为他们周旋求情,方才使他们免受责罚,因此,在诸王中威信极高。

燕王朱棣

诸王感恩,百官拥戴,皇帝满意,朱标完美地做好了一位太子所能做好的一切。

五、完美布局

朱元璋是一位十分自信的人,他相信只要他在位,文武百官、功臣悍将们就掀不起一丝风浪。

但是,人总是难免有生老病死的时候。

一旦他不在了,太子朱标继位,文武百官、功臣悍将们还会不会对待朱标,像对待他一样忠心,他没有信心。

朱元璋

于是,朱元璋进行了这样一番布局。

由太子朱标坐镇首都南京,将其他儿子分封出去。

燕王朱棣坐镇北平,秦王朱樉坐镇西安,晋王朱棡坐镇太原,宁王朱权坐镇大宁。

一旦朱标无法掌控朝局,就可以征召诸王率军勤王平叛。

燕王朱棣

而为了防备诸王势力过大,形成藩镇割据,朱元璋给朱标配备了足够强的谋臣武将,保证朱标的实力超过诸王的实力。

这是一个完美的布局,朝廷内外相互制衡,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平衡之道,操作是十分娴熟的。

六、屠戮功臣

完美布局之外,朱元璋又采取了一个措施——清除自己能够驾驭,但是朱标驾驭不了的谋臣武将。

徐达

徐达,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也是闻名天下的无敌战神。

1385年,徐达突然背痈发作,病逝于家中。

据史载,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

李善长

李善长,是朱元璋身边的“萧何”,很早就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139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李善长。

七、朱标劝谏

屠戮功臣

1392年初,朱标劝谏朱元璋道:“陛下杀戮太多,恐伤天和。”

朱元璋没有说话,而是命宦官找来一根布满倒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让朱标去拿。

因为刺多伤手,朱标不愿去拿。

朱元璋

朱元璋说道:“咱大明这些骜不驯的开国大臣,就如同这根木棍上的倒刺。我替你除掉这些倒刺,你才能更好地掌控权柄,掌控天下。”

随着朱标掌控不了的功臣宿将,全被朱元璋诛杀,朱元璋十分满意,逐渐停止了屠戮功臣。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朱允炆

太子朱标突然病逝,而朱元璋重新选择的太子朱允炆却只有15岁。

为了能够放心地把国家交付给朱允炆,为了维护大明王朝的稳定,朱元璋不得不再次举起屠刀,屠戮朱标能够驾驭,但朱允炆驾驭不了的谋臣武将。

八、蓝玉案

凉国公蓝玉,是明初的无敌战神,曾经率军深入大漠,直击蒙古人腹地,取得前所未有的大捷。

蓝玉

朱标的太子妃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儿。

而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也是常氏的舅舅。

因此,作为朱标和常氏舅舅的蓝玉,是太子朱标最坚定的支持者。

常遇春

蓝玉性格飞扬跋扈,强势霸道。

曾经在率军班师回朝途中,因为关隘守将打开城门迟误,而炮轰自家城门。

百官弹劾。

朱元璋轻轻一笑,予以赦免。

朱元璋

朱标在世时,无论蓝玉做得多么过分,朱元璋都对蓝玉近乎宠溺般的宽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更是赏赐不断。

蓝玉是朱元璋留给太子朱标日后征伐四方、彻底清除北元的能臣武将。

因此,不管蓝玉犯多大的错,只要蓝玉对朱标忠心,朱元璋都会予以包容。

蓝玉

但是,形势比人强。

随着朱标突然病逝,年幼的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太子。

朱元璋对朱标可以驾驭,朱允炆驾驭不了的蓝玉起了杀心。

朱元璋

公元1393年,蓝玉被人举报谋反,朱元璋没有选择包容,而是直接下令诛杀。

与此同时,蓝玉的族人、部属、同僚等一万五千余人受牵连,被诛杀。

1394年,朱元璋诛杀颖国公傅友德,一代名将自此陨灭。

1395年,百战名将、宋国公冯胜被朱元璋赐死。

自此,整个大明朝堂,武将势力为之一空。

自古“伴君如伴虎”,皇帝用得着你的时候,你怎么折腾,他都会予以包容,然而,一旦你对皇权有了威胁,即使你整日闭门不出,他也会想尽办法找个错处,将你惩处。

九、靖难之役

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病逝,享年71岁。

朱元璋

6月30日,年仅21岁的太子朱允炆登基称帝,是为“明惠帝”。

朱允炆以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为心腹,而此时他的身边已经没有可以征战四方、镇压藩王的武将了。

朱允炆

公元1399年7月,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朱允炆的统治。

经过四年激战,燕王朱棣率军攻入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史称“靖难之役”。

公元1402年7月17日,燕王朱棣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史称“明成祖”。

一个新的时代,重新开

朱棣

有史学家说:“假如朱标没有突然病逝,而是顺利继承皇位,那么燕王朱棣是绝对不会造反的,即使朱棣造反,因为有百战名将傅友德、冯胜和无敌战神蓝玉在,朱棣也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因此,朱标做皇帝,朱棣就只能老老实实做个藩王。”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朱标之死,打乱了朱元璋的布局,使得朱元璋再次拿起屠刀,大肆屠戮功臣武将,而功臣武将被屠戮一空,又成为了靖难之役的开端,为燕王朱棣取得天下创造了条件。

朱标之死,改变了明朝初年的政治格局,也搅乱了明初的整个天下。

更多文章

  • 明朝悍将蓝玉玷污北元皇妃,朱元璋为何对其剥皮,斩杀全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杀蓝玉,蓝玉捉北元王妃,朱元璋为啥还是没放过蓝玉

    一个优秀的王朝得以建立,必定离不开统治者的高瞻远瞩和统筹兼顾。历朝历代之中,皇帝中可能有些是草包废物,只知道吃喝享乐,尽情挥霍。可每一任的开国皇帝却都是实打实的厉害人物,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从一片混乱中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的。在这些开国皇帝之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洪武大帝

  • 铁面无私的包拯,在位期间得罪无数人,为什么还能步步高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包拯真的铁面无私到不懂变通吗,包拯铁面无私为何没人报复他,包拯铁面无私的一件事

    高堂悬明镜,无私铁面辨忠奸,宋朝清官包拯一生清贫,他不畏权贵,忠于律法,无论是谁只要犯了罪,包拯均会秉公执法,因此他深受白姓爱戴,也得罪了不少人,然而包拯到处得罪人,在26年内仍升迁25次,他的靠山到底有多厉害。一、大器晚成包青天包青天,这三个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百姓对一位清官的昵称,他清

  • 明朝最“不上进”的王爷,干啥都行,可就是不愿当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最憋屈的王爷,明朝最不适合当皇帝的人,明朝最不务正业的帝王是谁

    他就是大明史上最牛的皇家子嗣——朱瞻墡(shàn)。朱瞻墡出生于1406年,是皇后生的儿子,名正言顺的嫡子,由于他的哥哥太过于优秀,又是嫡长子,从小他就没有当皇帝的心思,一心想做一个闲散王爷,正因为如此他目标明确,无心皇位,他成为了朱棣最长寿的孙子,那么一心只想做闲散王爷的朱瞻墡,为什么能够三次被推

  • 明朝唯一被公开处决的首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被公开处决的首辅,明朝的两大首辅,明朝被杀的首辅有哪些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内阁首辅夏言终于败了。心念旧情的嘉靖皇帝,起初对夏言还是保有温情的。在勒令夏言退出朝堂的同时,嘉靖加恩给了他礼部尚书的退休待遇,让其回家安心养老。夏言赶紧收拾行当,拖家带口离开了京师。他是江西人,从京城回家,得坐船走水路,经京杭大运河南下返乡。这一路,舟车劳顿,再加上

  • 金军第二次南侵,给南宋带来了怎样的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宋打不过金军吗,金军横扫南宋,金军怎么抵抗南宋

    扬州在长江北岸,所以严格地说,那时的南宋中央政府还没有正式南渡。在金军第二次南侵之后,大宋在北方的统治更加支离破碎。在这种背景下,赵构开始南渡。看到赵构这种畏敌如虎的样子,自然是流言四起。在赵构出扬州城时,有一个士兵当着赵构的面,说出了一番大逆不道的话:国难当头,你就知道逃跑。赵构一听这话,拔出宝剑

  • 大明王朝1573,海瑞与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居正和海瑞的结局,大明王朝张居正,万历首辅张居正海瑞

    嘉靖帝朱厚熜本人性格复杂,在位前后四十五年,早期像个开明人君的样子,后期示人的却是另一副装神弄鬼的样子,所以人到中年的大明朝也就成了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嘉靖、隆庆、万历从嘉靖末年到万历十年的这段时间,是大明朝局矛盾冲突大碰撞的黄金时代。不但帝国的皇帝和首辅换了,大明的内外政策也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

  • 赵普拥立赵匡胤登基有功,又解决了藩镇之祸,为何却被罢相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与赵普,赵匡胤和赵普对话图片,赵普和赵匡胤是同宗吗

    赵普,字则平,洛阳人。后周时成为赵匡胤的幕僚,参与谋划了陈桥兵变,拥立太祖有功。宋初,担任枢密使,宰相,为大宋制定了先南后北,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是宋初杰出的政治家。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智立天子赵普的先祖,曾居住在幽州。后唐时由于连年不断的战争,自祖父起,全家离开常山前往洛阳谋生。后周世宗继

  •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如果不死的话,朱棣的造反会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如果太子朱标不死朱棣还会反吗,朱标不死朱棣能得到天下吗,朱标不死朱棣还敢造反吗

    @翻开历史书一起回到大明朝的岁月里去看一看、瞅一瞅!1402年7月,大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情。这件事情彻底的改变了朱元璋的设想、也彻底的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这一年的七月十六日,也就是明朝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朱棣经过三年多的靖难之役终于杀回来了。朱棣在南京奉天殿继皇帝位,后世称为:永乐大帝。我们先把整

  • 为何只有十万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拥有百万兵力的金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吉思汗二次攻打金国,成吉思汗与金国决战,成吉思汗攻打金国死伤多少兵

    其实这成吉思汗的军事指挥才能是在战争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在统一漠北的战争当中,成吉思汗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杰出的军事才能,十三翼之战的惨败,就足以证明他指挥并不高明,但是他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在统一蒙古诸部战争的后期,成吉思汗的战术思想日渐成熟,在伐金的时候,成吉思汗针对金朝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消

  • 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大明第一谋士的传奇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人称大明第一谋士。刘伯温少年聪慧,机智好学。是闻名乡里的神童。自创阅读奇法,可一目七行。十二岁便考中秀才,十四岁进入府学学习。一部春秋经墨读两遍便可背诵如流,老师暗称他为奇才。十七岁时,离开府学,师从名士郑复初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他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通。上知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