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1573,海瑞与张居正

大明王朝1573,海瑞与张居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994 更新时间:2024/1/27 5:46:02

嘉靖帝朱厚熜本人性格复杂,在位前后四十五年,早期像个开明人君的样子,后期示人的却是另一副装神弄鬼的样子,所以人到中年的大明朝也就成了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嘉靖、隆庆、万历

从嘉靖末年到万历十年的这段时间,是大明朝局矛盾冲突大碰撞的黄金时代。不但帝国的皇帝和首辅换了,大明的内外政策也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关口。正是这天时地利人和的齐聚,给“神童”张居正了一个实施政治改革的绝佳时间窗口。

作为大明有史以来最为杰出的文官政治家,张居正终于在万历前后抓住机遇,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力图革除弊政,给大明朝续命再出发。为此他需要一大批对他忠诚、清廉、能干的幕僚和帮手,比如王国光、殷正茂、谭纶、戚继光这样的人。

明代内阁

张居正少年得志,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小张中进士后就一直在明廷中央任职。而同期嘉靖初年的张骢改革,其清理田地抑制土地兼并、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官员考核方法打击贪腐等等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张居正的头脑,日后他的一条鞭法蓝图也有张骢的影子。

之后张居正又受到首辅徐阶提携培养,久经官场历练, 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所以仕途顺利,位列台阁,期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逐步行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

张居正

再说海瑞,早年官场坎坷,屡试不第,于福建南平任教谕,严于律己,后外任淳安、兴国县令。隆庆年间海瑞巡抚南直隶,干了许多打击贪渎,惩治豪强,兴修水利,疏通河道等工作,老百姓喜欢,但得罪了许多地方官员。

在任期间,海瑞还积极推行“一条鞭法”,他操守清廉,法治严格近于苛刻。因此海瑞声名播于天下,百姓爱戴,而同僚见了都怕他。

海瑞

著名的上嘉靖皇帝《治安疏》,更使得海瑞一时名动天下。这就是一个认事不认人的主,张口闭口“大明律”,怼天怼地,什么都敢怼。所以海瑞是天然的清官,性格刚愎,是一把宁折不弯的钢刀,但谁是执刀人呢?

比如早年间怼严嵩,后期怼嘉靖本人,隆庆年间怼徐阶,再怼高拱,在海瑞这里官场规矩就是个歪屁股,不服就打烂为止。所以海瑞号刚峰真是名副其实,钢铁直男一枚。

明神宗

公元1573年,大明朝万历元年,在经过多年的权利斗争之后,张居正成功站在了帝国权力的巅峰。同是这一年,依旧事业坎坷的海瑞,被官场排挤回到了海南老家。然而很快,海瑞就等来了新任首辅张居正的特使。

张居正深谙官场是非,也深知大明朝200年来积弊已深重,到了必须彻底改革祖制的时候,而官场上下都是老油条,一味靠刚猛重典难以压制。

徐阶、高拱、张居正

张骢、徐阶、高拱都做不到的,自己要做到何其难?必须因势利导,任用能吏,要有不破不立的精神,而不能重虚名。所以海瑞其人脱俗于官场,格格不入,一言不合就开炮的性格容易被别人当枪使。

大明朝的这把利剑,对付严嵩时被使过,对付徐阶高拱的时候又被使过,难保有一天不被用来对付他张居正自己。所以,为了避免误伤,把海瑞竖为天下清廉的典型,敬而远之是最好的办法。

李太后、冯保

张居正的改革大计是在新君登基,十岁的明神宗年纪太小不能亲政的前提下,得到李太后为代表的皇权赋予其合法性,又联合了冯保的内廷势力,在自己完全掌控了内阁大权之后,才能付诸实施。

经历了无数的权力斗争,好不容易形成的局面,张居正不可能因为个别人的原因或者道德瑕疵而影响整个大局。事实上老张自己私德上就有些严重不拘小节,没准儿将来都会被海瑞拿来写进弹章奏疏里。

张居正

为官多年的张居正明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再也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时机了,他必须审时度势,任人唯能,不能图虚名重教条,同时必须大权独揽,坚持变法革新,改革制度,才能再造大明。

再说海瑞,他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士人,也主张振兴国家打击贪官,但他所希望的是重启洪武年间的刚猛重典治贪,严格恢复明朝祖制,以清廉道德约束官员,这对当时的官场形成强烈冲击,甚至面对与自己曾经一个战壕的盟友,他也会毫不留情的参劾。

高拱

这其实已经是政见上的分歧了,虽然最高目标一致,但方法论的不同,导致两人根本上还是无法靠近的。而这一切源于各自从政经历的不同,理念不同,张居正的偶像是张骢,一个理想主义的偏执狂。

海瑞的理想就是恢复朱元璋时代的秩序和道德规范,他的确是一个清官,清廉自守,一个好官,治理一个县、府,乃至省都是一把好手。但海瑞与大明官场格格不入的个性注定了不可能成为改革者张居正的盟友,还有可能坏事。

海瑞塑像

首辅张居正无法驾驭清官海瑞这把利剑,也不想被这把利剑所伤,那就只好保持足够的距离,所谓距离产生美,尽管明廷上下陆续有人举荐海瑞,终张居正改革的十年间,海瑞始终没有进入首辅大人的核心团队而得到重用。

更多文章

  • 赵普拥立赵匡胤登基有功,又解决了藩镇之祸,为何却被罢相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与赵普,赵匡胤和赵普对话图片,赵普和赵匡胤是同宗吗

    赵普,字则平,洛阳人。后周时成为赵匡胤的幕僚,参与谋划了陈桥兵变,拥立太祖有功。宋初,担任枢密使,宰相,为大宋制定了先南后北,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是宋初杰出的政治家。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智立天子赵普的先祖,曾居住在幽州。后唐时由于连年不断的战争,自祖父起,全家离开常山前往洛阳谋生。后周世宗继

  •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如果不死的话,朱棣的造反会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如果太子朱标不死朱棣还会反吗,朱标不死朱棣能得到天下吗,朱标不死朱棣还敢造反吗

    @翻开历史书一起回到大明朝的岁月里去看一看、瞅一瞅!1402年7月,大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情。这件事情彻底的改变了朱元璋的设想、也彻底的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这一年的七月十六日,也就是明朝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朱棣经过三年多的靖难之役终于杀回来了。朱棣在南京奉天殿继皇帝位,后世称为:永乐大帝。我们先把整

  • 为何只有十万兵力的成吉思汗敢攻打拥有百万兵力的金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吉思汗二次攻打金国,成吉思汗与金国决战,成吉思汗攻打金国死伤多少兵

    其实这成吉思汗的军事指挥才能是在战争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在统一漠北的战争当中,成吉思汗并没有表现出特别杰出的军事才能,十三翼之战的惨败,就足以证明他指挥并不高明,但是他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在统一蒙古诸部战争的后期,成吉思汗的战术思想日渐成熟,在伐金的时候,成吉思汗针对金朝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消

  • 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大明第一谋士的传奇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人称大明第一谋士。刘伯温少年聪慧,机智好学。是闻名乡里的神童。自创阅读奇法,可一目七行。十二岁便考中秀才,十四岁进入府学学习。一部春秋经墨读两遍便可背诵如流,老师暗称他为奇才。十七岁时,离开府学,师从名士郑复初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他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通。上知天文

  • 李自成不收税不纳粮,那农民军吃什么喝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自成个人生活,李自成对百姓好吗,李自成是英雄还是罪人

    还十分重视部队中的炮兵,工兵等专业技术兵种的发展,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是开天辟地式的。上图_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但是,不让百姓纳粮,农民军的补给从何而来?首先,李自成的主要财源,就是占领各地的富商们。明朝后期,财富割据相当严重,那些富商们,动不动就有上千万两银子。明朝本

  • 在攻克洛阳后,李自成威名大震,看到眼前的福王,他将如何处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自成攻破西安杀福王,李自成杀过福王吗,李自成和福王的故事

    为弥补朱常询的“损失”,神宗与郑妃就千方百计满足福王的其它要求。宫中财物、庄田、盐税、茶税,只要福王开口,神宗无不满口应允。故而朱常询分封时间短而财富却甲于天下。尽管福王府金银财物堆积如山,福王仍是贪鄙吝啬,不肯发一粒米、一两银子赈济灾民。府墙外的百姓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城上的军兵鬼马鸠面,饿得东倒

  • 193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婴,51年后为大明续命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之死真相,朱元璋生前简介,朱元璋死亡真相大揭秘

    “他”带着历史的使命,在十几年之后,成为了那个拯救国家的人,朱元璋与于谦,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轮回”之事。一个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一个是相声皇后,怎么可能会有轮回之事呢?其实不然,此于谦非彼于谦,这个于谦乃明朝的大功臣,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有着救国的功劳。为什么说两个人是历史的轮回,不单单是因为两个人的出生

  • 宋朝的时候,华山周边的老百姓不纳粮不交税 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山宋刘已经批下来了吗,自古华山不纳粮,宋朝没有国粮吗

    宋朝建立之后,官员到陕西华阴县华山周围一带,征粮征税去了,这里的老百姓拒绝缴纳钱粮税款,官员说这里是大宋地界,大宋的子民都有上交皇粮国税的任务,老百姓说这里不属于宋朝管理,我们自治。官员一听火冒三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几个刁民焉敢反我大宋?官员问你们有什么凭证,老百姓们拿出地契,官员一看,下面有

  • 李世民敢于向李渊造反,为何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敢反李渊朱棣不敢反朱元璋,朱元璋与李世民的综合实力评价,朱棣vs朱元璋

    李世民在李渊活着的时候就直接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杀掉,从而逼宫李渊退位,可是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丝毫没有任何动作,一直到朱元璋把皇位交给孙子朱允炆之后,朱棣才行动起来,为何李世民敢于向李渊造反,朱棣却不敢呢?朱棣缺少造反动机一个人想要去做一件事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有做这件事情的动机,朱棣

  • 南宋陈元桂:虽是文官,不输武将,忠心为国,战死沙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久后,朝廷升陈元珪任临江军知府。此地靠近前线,十分危险,家族中的人都劝他转任他地,陈元桂缺说:“我年少苦读十年,知道忠君,忠于朝廷,死于战场,是我此生所愿。如果一个人碌碌无为,死于饥荒,死于疾病,死于盗贼,那还不如坚守国土,战死沙场,这样才是光明正大啊。”家族的人说你是文官,何必如此。陈元珪直言为